《星空下的对话》:探寻人生奥义与宇宙星辰

2023-01-11 21:10李妍李木西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张朝阳俞敏洪示例

李妍 李木西

谈价值观

适用主题:价值引领;突破局限;青年修身;寻找使命感……

张朝阳说:人活着就是要搞事情。

——前段时间,张朝阳在用5个半小时跑完北京二环后,对着镜头喊出了这句话。在这次对谈中,他又做了详细阐释:“每个人都在寻求这个世界对你的认可,这是人的本性。所以人要折腾让别人认可,不应该被称作瞎折腾或者嘚瑟。人活着应该折腾,一定要留下痕迹,要有所意义,创造价值,给别人带来贡献。”

俞敏洪说:你喜欢任何事,都不能完全根据爱好、热爱,其实都是需要在责任、义务的驱使下,最后变得很喜欢。

——因为新东方转型,俞敏洪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喜欢干的事情背后,一定会有某些你不喜欢的事情出现。比如,帮农民卖农产品,这是在帮助别人。但是,其中一定有很多不喜欢的事情,怎么处理内部利益结构调整分配,上市公司怎么和股东打交道等等。但是为了把喜欢干的事情干下去,不喜欢干的事情,就不得不干。

張朝阳说:活到老干到老。

——谈及对年轻人“卷不动想退休”的看法,张朝阳认为,当特别严肃认真对待一份工作的时候,就会把它做好,做好了就会有成就感,有乐趣,最后会发现这个工作还挺有意思。俞敏洪则表示,“我卷到了60岁还在卷。”在他看来,到60岁其实还是再创业的年龄,所谓的创业不是从零做起,而是不断能够翻陈出新,突破自己的局限。

俞敏洪说:有些工作你不喜欢,是因为不了解这份工作的内涵和未来的潜力,要潜移默化地去努力。

——俞敏洪当初做教育培训,最初目标就是做一两年后就出国了,坚持下来是因为找到了帮助别人实现梦想的意义。他说,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因为一旦深入到那份工作,最后产生喜欢,最后坚持做下去,而且产生很多成就。

运用示例:近段时间,创办了搜狐的张朝阳,以“物理老师”的身份重回大众视野,拓展搜狐视频直播的疆界;而教了大半辈子英语的俞敏洪,却走上直播带货之路,成为一名媒体创业者。张朝阳说,“人活着就是要搞事情”,要留下痕迹,要有所意义,创造价值。俞敏洪的观点与之类似,要在责任、义务的驱使下坚持干下去,最后变成喜欢的事。在这样的价值引领下,他们突破局限,适应变化,在变化中找寻确定性,给自己贴上新的标签。

谈心理困境

适用主题:对抗焦虑;坚定信念;高潮低谷;看淡得失……

张朝阳说:焦虑不能解决,焦虑是忍受。

——在谈到当下社会较为普遍的焦虑现象时,张朝阳认为,人生就是逆水行舟,要一脚一脚卡住,不要滑下去。当你焦虑恐惧,你要忍着难受,知道人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去做那件事情,从而远离焦虑。

俞敏洪说:人不能沉浸在焦虑和恐惧害怕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你认为对你还有点用的事情。

——关于对抗焦虑,张朝阳和俞敏洪是有经验可谈的。他们经过大起大落后,不在低谷沉溺,热爱生活,敢于尝试,呈现出越过山丘仍坦荡平和的态度,给当代年轻人很多启发。

张朝阳说:按照价值观坚定、主动、积极地生活和工作。不论什么情绪来了,你都要继续坚持做这件事情。

——张朝阳把价值观比喻成绳子,在泥潭里面,价值观就像一个绳子一样,能把你拖上去。他认为,人的大脑经过两百万年的进化,它的超级运算能力和超级联想能力造成了我们必须靠价值观把它管理起来,否则将会陷入无限的痛苦深渊。

俞敏洪说:你有多大的高潮就有多大的低谷。高潮太高了,到了喜马拉雅山,所以必然要面临海底的马里亚纳海沟。

——巨大的成功之后,人有时也会陷入巨大的落寞中。更何况,人生有高潮有低谷,这个道理,刚经历转型阵痛的俞敏洪深有感触。

运用示例:许多年轻人在压力面前陷入低潮,并怀疑人生意义,以致于不愿再卷、彻底躺平。教培行业领头羊新东方,曾经一时风头无两,在“双减”政策落地后遭遇重创,被迫转战直播行业。尽管最初数据平平,但东方甄选依旧坚持直播,2022年6月,因知识带货爆红,终于走出低谷期。俞敏洪认为,“人不能沉浸在焦虑和恐惧害怕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你认为这件事情对你还有点用的事情。”是的,与其深陷焦虑,不如坚持学习知识、精进技能,“按照价值观坚定、主动、积极地生活和工作”,渡过雨雪霏霏,最终向阳而生。

谈自然科学

适用主题:科学智慧;文化破壁;自然探索;多元认知……

张朝阳说:物理应该成为一种通识教育。

——从“麻省博士”到“物理讲师”的张朝阳认为,从牛顿到后来的伽利略、麦克斯韦、波尔兹曼、凯尔文,到爱因斯坦,到后来的很多人,把人类的智慧搞出这么完美、优美的理论,现代人对这些200年前高深的理论应该有所了解。因为它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真的贡献非常大。

俞敏洪说:地球也许是偶然的,刚好跟太阳的距离、循环轨道匹配,但是我相信这个偶然不是唯一的偶然,我们跟另外一个地球相交的可能性不大,我们依然是孤独的。

——遥远的星空,在张朝阳眼里是充满物理规则的宇宙空间,但在俞敏洪眼里则是“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歌。每个人对待万物的观点,随着时间的迁移,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态度,也交织成这个世界的色彩。

运用示例:自然科学,虽然不必人人去探究,但总得有一部分人去分工深研,这样我们在大自然中才能获得更多自由。张朝阳重返课堂开讲物理课,他坦言:“物理应该成为一种通识教育。”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追溯科学家们认识未知的历程,从中汲取出有益的经验,有助于我们站在更广博、更宏大的视野上认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那些科学家们已弄清的道理在社会上普及,社会文明程度才会得以提高。

谈学习方法

适用主题:科学智慧;文化破壁;自然探索;多元认知……

张朝阳说: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兴奋点去学习,不要恐惧未知的东西。围绕你的兴趣,现在不懂没关系,只去了解那个懂的部分,大脑的构成就是碎片化的。

——对于两位保持终身学习习惯的人,有没有什么学习技巧可以借鉴?他们的回答是“碎片化学习”。张朝阳做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一个人搬到一个新的地方,这个人在新地方逛街的时候不必系统地、从头到尾地把每个商店都逛一遍,只需要在有需求或者有兴趣的时候到合适的店铺去逛即可。久而久之,这個街区大部分的店铺都会被这个人所认识,这就是碎片化学习所达到的结果。

俞敏洪说:持续性地去观察别人做事情的方式,并且回过来再看看我自己这样的事情到底能不能做。

——俞敏洪以自身为例:我的学习比较慢,也就是说我不是成绩一学就好的学生。在北大,我学到大四毕业的时候,我的成绩也不怎么样,但是我比较擅于看人好的一面,值得我学习的一面。

运用示例:快节奏不知不觉地侵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得不把事物简洁化,分成小份一步步地加以完善,最终完成。而这,就是所谓的“碎片化”。同样是碎片化学习,有些人学成归来,有些人就找不到北,究其根本,在于心中有没有一套明确的逻辑,一个清晰的系统。就像张朝阳所说:“不要恐惧未知的东西。现在不懂没关系,只去了解那个懂的部分,大脑的构成就是碎片化的。”当手中拿着设计图纸时,学习的每一块碎片都会发挥价值,放置到应该的位置,日积月累,碎片集结,大厦落成。

谈人生成败

适用主题:不以成败论英雄;厚积薄发;精神追求……

张朝阳说:人,我觉得不是一个物质的动物,人是精神的动物。

——张朝阳说,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金融带来的自由度能够让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些事情。像俞敏洪说的,可以在每个乡村建一个图书馆,主动做一些慈善。在我们的墓碑上,不是描述我们这辈子山珍海味都享受过,这样的人生太没意义了。

俞敏洪说:人短暂的一生非常珍贵,如果没有勇气去突破自己,经历一场不顾后果的超级冒险,就是一个超级遗憾。

——年轻人到底应不应该去创业?在俞敏洪看来,虽然创业九死一生,但不应以成败论英雄。他以项羽举例,“项羽乌江自刎的时候,一定没有遗憾,他努力过,尽了心,他的死是英雄的死。人生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人生是看你有没有付出自己全力以赴的努力。”

运用示例:韩愈曾言,“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有人努力奔跑,用全力以赴地冲刺突破极限;有人砥砺前行,以日复一日地坚守辛勤耕耘。张朝阳在MIT博士后工作五年之后创业,俞敏洪北大毕业后当了6年半北大老师才创业。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创新者的步伐。原本匀速流动的时间,正是在生生不息的奋斗里,在昂扬奋发的进取中,确定意义,体现价值,进而定义生命的精彩,定格历史的脉动。

(选摘自《新京报》、中国网科技等/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张朝阳俞敏洪示例
俞敏洪的坚持
张朝阳:搜狐依旧是盘好棋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捡眼镜
俞敏洪:商海中冲浪的“平民英雄”(上)
Enterogenous infection of Candida albicans in immunocompromised rats under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