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球训练法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

2023-01-11 01:06刘旭
当代体育 2022年47期
关键词:训练员受训者接球

刘旭

众所周知,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在民间已成为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长期从事乒乓球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有助于人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乒乓球运动是一种技巧型运动,要求运动者具备一定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因此,在进行乒乓球教学时,应该采用更多技巧性的方法进行训练。在对乒乓球进行训练和教学时,优秀的教练员们已经寻觅到了很多好的方法,其中多球训练法就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活性。针对于此,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多球训练法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以便更好地提升乒乓球训练的效果。

2021年10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国家优势、特色的运动项目,提高全民体育素质水平,做好日常体育运动的训练、指导,做建立起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队伍奠定基础。一直以来,乒乓球都是我国优势、特色的运动项目之一,在国际上都享受极高的声望。乒乓球运动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运动员们对乒乓球技法的掌握与训练。多球训练法作为乒乓球练习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得到不少教练员与练习者的青睐。由于多球训练涉及练习者的反应能力、握拍姿势、击球方法、体力及智力等多元素参与,对于练习者有着极高的运用价值。目前,多球训练法在我国乒乓球教学中应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该方法的合理安排与技巧实施,则是乒乓球教学的难点所在。本研究依照着多球训练法的特征,对其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对应的应用指导策略,从而为我国乒乓球教学提供参考。

1 多球训练法的概述

所谓多球训练法,就是在进行乒乓球训练时,教练员将放到容器里的多个球连续不断的取出,然后依据每次不同的训练目的,将球用相同或不同的方式击至训练者的练习台面,让受训者按照既定的训练目的进行回击。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训练方法,能够帮助受训者迅速地产生肌肉记忆,固定击球姿势,进而掌握乒乓球运动的技巧。

2 多球训练法的优势与不足

2.1 多球训练法的优势之处

2.1.1 培养训练者的运动兴趣

在进行乒乓球运动的训练时,传统的单球训练法效率低,尤其对初学者来说击球的失误率高,太多的时间要用于捡球和恢复站位,要想完成训练目标就要延长训练的时间,这样初学者就会对乒乓球训练产生厌烦的情绪。改用新型的多球训练法,使乒乓球训练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丰富性、紧凑性,能够让训练者长时间保持相同的击球动作,从击球中或得快乐,收获成就感,从而让受训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乒乓球运动的训练中。此外,乒乓球运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技术性,有些高难度的技术,如端线处的三点连续正手侧身进攻和反手的摩擦后敲击,如果仅仅依靠单球训练法训练,不仅训练周期长,而且技术动作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很难全部掌握。如果采用多球训练法,通过教师连续的喂球,训练者调整步伐和击球动作对以上较难的技术进行反复训练,反复纠正错误动作,既结合了实战又能帮助受训者更好地掌握这些技术动作。

2.1.2 帮助训练者更好地掌握乒乓球运动的技巧

将多球训练法应用到乒乓球训练中,能够帮助受训者更好地掌握乒乓球运动的技能,在连续不断的击球中掌握正确的击球动作,达到熟能生巧的训练目标。例如:在训练过程中,训练者必须形成一个正确的心理定向。对于刚接触乒乓球运动的训练者来说,他们通常会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如何将球击到球台上,击球时缩手缩脚,浑身紧张,动作僵硬,不自觉的就忽略了乒乓球运动的技巧以及一些动作上的规范要领。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受训者在技术动作上出现严重的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

2.1.3 提高训练者的身体素质

以往的单球训练法训练方式,虽通过大量的时间堆积,反复练习,也能实现提高训练者身体素质,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目的,但明显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多数人共同提高的效果。多球训练法提高了训练的效率,增加了在相同时间内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使所有受训者完成相同量化的训练。因此,多球训练法不仅要求受训者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与较强的身体协调能力,还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将无氧训练与有氧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受训者运动系统的机能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可见,多球训练法在提升受训者身体素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2.2 多球训练法的不足之处

2.2.1 判断分析能力空间遭受限制

万事都是有利有弊,乒乓球的多球训练法亦如此。作者通过日常的教学发现多球训练法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在乒乓球的多球训练中,为了让受训者的击球动作保持规范,要求供球者的供球力量、速度、旋转程度甚至供球落点都相对固定。虽提高了训练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对手的发球速度、力量、旋转、落点等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具备不同的发球性质,同一个对手也不会保证发出的球是相同的质量。多球训练法是很难做到用不同的速度、力量、旋转进行发球的,因此在用多球训练法进行教学训练时,受训者只能做到尽量用相同的动作回击每个来球,很难对过来的球的性质进行很好的判断,因此,受训者的反应能力以及判断分析能力就很难得到提升。

2.2.2 容易出现思想与动作机械化

多球训练法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重连续不断地击出教师的发球,较少主动分析击出的球的效果,较少考虑在主动和被动时如何处理下一拍,长期下来容易产生思想和动作的机械化,遇到比赛难以灵活地运用技术。而且,在应用多球训练法时,对于供球者的供球水平具有非常高的要求,他不仅要观察受训者的击球动作,还要对球的速度、力量、旋转以及供球位置進行合理的控制,才能使受训者按照既定的训练目的,实现预期的训练效果。只有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定技术水准的教师才能完成每次的教学。因此教师的运动技巧要不断地提升,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3 多球训练法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3.1 注重供球速度与方位,保证供球角度多元化

采用多球训练法进行乒乓球练习时,往往需要教练员与练习者之间的配合,教练员负责给球,将乒乓球派发到桌面上,训练员接球回击。值得注意的是,教练员排球时,必须认识到自己是配合者,训练员才是主体,排球方位、派球角度、派球频次等都必须依据训练员的实际情况与训练需求进行。例如:教练员可以尝试着从不同高度派球,让球体以不同高度、角度到达桌面,最大程度上模拟实际的比赛场景,这样训练员就会在不同角度去接球,当球体数量变多时,训练员就会不同的适应复杂节奏,去调整自己方位,从而促进他们技法的形成。另外,对于训练员而言,在多球练习时,寻找到球感极为关键,很多训练员初次参加训练时,一味地将接球数量放在重要任务,忽略了球感的掌握,导致练球目标丧失。针对这一点,本研究建议,教练员在陪伴练习者训练时,注意提醒他们,让训练员告诉自己的球感方向与需求,以方便根据训练员的节奏进行派球角度发送,在派球的初始环节,可以适当降低频次,让训练员找到接球感觉为主,然后逐渐的提高派球速度,如果学员在打多球的时候可以稳定连续的上台四五十个以上,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单球的训练,通过多球派发与单球回击相结合的方式,促进训练员掌握不同的接球与发球技巧,使他们在训练中找到自己的手感与技法。

3.2 科学采用机器供球方式,供球频次快慢结合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乒乓球训练也不再过于依赖人工方式实现,各种适合多球训练的机器应运而生。与人为派球方法相比,采用机器供球,其速度与频次更高,最适合高轻度、高难度的多球训练环境。对于那些本身基础能力扎实的训练员而言,就可以采用机器供球的方式进行训练,以弥补人工供球在频次与频率上跟不上节奏的情况。例如:可以在机器设备中一次性的放满100个球,由机器供球,球体按照不同的点形成不同的弧线,到达训练者的桌面,训练员前期按照常规速度进行训练。在接球到第10个或11个时,可以调整机器的供球速度与频次,连续供球20个左右,训练员在高频次环境下集中注意力进行回球。20个球之后,机器再降低供球速度与力度,如此循环往复,让训练员在不同频次、不同力度、不同弧度下去练球,就可以避免陷入思维惯性、肌肉惯性。在保证自己肌肉记忆的同时,也留给身体的施展空间,使手臂、肩部及步伐能够根据个人的思维方向与临场反应迅速作出回应。并且,由于机器以不同频次连续供球,保证了多球训练法具有一定的高密度、高强度的训练特点,能够确保受训者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反复的击球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进而夯实基本功并掌握各种乒乓球运动的技巧。

3.3 遵循先慢后快练习原则,关注技法灵活多变

多球训练法在乒乓球教学中运用,其方法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可以根据训练者的需求,做到训练模式的多样化。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整体上需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关注训练员技法灵活多变,切忌养成一种固定的接球方法与习惯,这样就会陷入多球训练法的误区。例如:初学者发多球弧线不能太远。太开太顶会使训练员找不到球。本身训练员都不知道点在哪儿,只知道做动作。若教练员派球时,只关注一下很低一下很高,就容易打乱训练者的节奏,更不利于他们对技法的现场思考与掌控。另外,派球手腕的调整也至关重要,很多教练员派球手腕是硬的、勾着的。手腕在派球时候一定要柔和,特别是派不转球。初学者打正手攻球派一般的不转球,大拇指和食指把球夹住,然后轻轻一放。不能太高,差不多和肩膀略低一点,基本达到胸前的高度。通过采用这些方法,才可以达到球技的循环练习,让练习者在具体演练中不断思考技法机理,形成一种灵活多变的乒乓球打法。

3.4 注意训练时间合理把握,体力与智力训练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乒乓球训练不仅在于训练运动员的技法,还侧重于对运动员体育与智力的训练,研究我国知名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就可以发现,他们往往都是在高强度的训练环境下,不断提高自己的集中力、爆发力与耐力,在高强度训练中不断调整思维方式,实现智力训练,达到人与球拍、球三者合一的境界。因此,在实施多球训练法时,不妨尝试着训练时间的合理提升,给训练者制定一定的时间范围,使其在要求时间范围下完成一系列的中高难度训练。例如:制定5-6分钟的接球时间范围,教练员负责给训练员送球,保证送球方位的多元化,从不同方位送球,并且最大程度提高送球频次。一般情况而言,普通训练员在持续接球3分钟时就会出现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体力下降的情况,此时,就是突破自身能力限制的最佳时机。教练员通过现场指导方式,让训练员以最大程度保持着对球体的集中力,在反复的击球训练下,不断调整自身的状态与握球姿势。循环往复,在这一训练环境下,训练员自身的体力水平就慢慢提高,同时,对球体的注意力、思想集中力等也会不断增强,达到体力与智力双重训练目的。同时,借助这一方法,也有效克服了多球训练带来的肌肉僵化、注意力水平跟不上动作节奏的弊端,真正发挥出多球训练法的隐含价值。

3.5 关注训练员心理与状态,注意球感的寻找与提升

在实际的乒乓球教学时,许多练习者在初期都会遇到畏惧心理与急躁情绪,尤其是那些已经经过一个基本系统性训練,但是技法掌握不牢的训练员,他们练球往往都是寻求技法、球感上的突破。在接球时,最容易出现因接球不精准、反应能力慢等情况,出现急躁、动作慌乱等情况。这时指导教师就要鼓励训练者克服击球失误的畏惧心理,形成一个正确的心理定向,同时在为受训者连续供球时观察他们的每个击球动作,当发现问题时,及时予以指正,使受训者在规范的要求下完成每一次击球,确保受训者形成正确的心理定向。同时,需要尽量的平稳训练员的情绪与状态,使他们以平稳的心情去寻找球感。教练员在派球时,可以降低派球难度与速度,考虑到训练员的感受与情绪,让他们进入到球感寻找环节中,在训练员掌握到球感之后,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在恢复到连续供球状态,从而使他们一步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训练者在规范动作的要求下大大提升了击球的成功率时,他们就会在更自信的前提下完成每一次击球,更加有效地掌握乒乓球运动的技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乒乓球的教学训练时,将多球训练法应用到其中,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受训者的训练质量,不仅能提高他们对乒乓球的兴趣,还能在运动技能、运动技巧、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增强。但是多球训练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作者认为可以将多球训练法与单球训练法甚至实际比赛进行适当地结合,以赛代练、以练促赛,不仅能够提升受训者的灵活性、判断力,又能让受训者对乒乓球这项运动加深理解,从而更加主动的去完成每次的训练内容。

(作者单位:首钢工学院)

猜你喜欢
训练员受训者接球
失职的警犬
大树的日常
失职的警犬
失职的警犬
体育训练阶段运动损伤的预防路径
例说几何体的外接球问题
网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法的实施探索①
剖析几何体与其外接球问题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浅议军事技能教学中的检查与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