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嵌入理论的高校服务区域发展路径研究
——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例

2023-01-12 05:54郭春荣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区域服务发展

郭春荣

(宁波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随着我国进入“十四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作用愈发突显,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提升教育服务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性。然而,一些高校至今没有找到服务区域发展的有效路径。学者们剖析了其中的原因并得出以下结论:高校缺乏服务区域发展的现代服务理念及良性运行机制。[1]高校没有建立满足社会服务的组织架构;[2]高校的服务内容规划与经济发展布局协调性差;[3]高校服务呈零散、简单、自发状态且缺乏深度与力度,服务质量低;[4]对此,社会各界积极寻求破解之策,从最初的“产学结合”到“产学研结合”,再到“政产学研结合”,[5]但真正实现高校、区域、学生三方共赢的非常少。因此,实践中没有形成值得推广的典范高校及典型模式。[6]同时,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研究缺乏理论基础,目前仅见“三螺旋”理论被用于界定大学、产业、政府的系统关系,显然无法满足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的需要。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以“威斯康星理念”开创了大学社会服务的先河,使社会服务与教学和科研并列成为高校的主要社会职能,并发展为全世界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典范。有学者形象地总结了威斯康星大学的成功经验:“大学就像一棵树,它的枝蔓和根系无穷尽地嵌入到社会网络的各个部分”。[7]因此,本文引入网络嵌入理论,从理念、机制、组织、管理、内容、评价六个维度总结威斯康星大学的成功经验,以此为基础提出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网络嵌入理论及威斯康星理念分析

(一)网络嵌入理论的研究脉络及基本思想

自从Polanyi于1944年提出嵌入性概念以来,欧美等国家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这一社会现象展开研究,网络嵌入的内涵及外延在理论探索及社会实践中得以拓展(如图1所示),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如表1所示),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领域。2002年,我国学者李久鑫和郑绍濂以嵌入性视角阐释了社会的网络属性,分析了个体与组织、企业与市场的运营管理机制,[8]网络嵌入理论的中国化研究得以展开、丰富及发展。

图1 网络嵌入理论研究节点的时间脉络

表1 网络嵌入理论发展及研究的基本情况

网络嵌入是指行为主体因经济交往和社会联系而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关系,它直接决定了行为主体的资源禀赋差异。网络嵌入理论适于分析组织及个体如何在网络中获取异质性资源并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9]学者们通过理论研究并结合社会实践证实:网络嵌入将增强行为主体对信息及资源的获取和掌控能力,是增强组织韧性、拓宽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强度、提高创新绩效极为有效的方式。[10][11]网络嵌入具有一定的地区属性,本地网络涵盖了区域内的商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本地网络嵌入能够有效提升地区创新力。[12]由此可见,高校本为区域创新生态网络的重要节点,大学与产业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通过知识交流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运用网络嵌入理论研究高校服务区域发展问题具有适切性。

(二)威斯康星理念的内涵解读及经验借鉴

自1862年《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及“赠地运动”的兴起,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的高校开始以服务地方、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直接贡献为办学导向,正是在此背景下威斯康星理念得以诞生,经过几代威斯康星人的不懈努力其内涵日臻完善,可以概括为:高校的知识创造及转移必须根植于其所处的区域环境,通过适度的关系性、结构性及认知性链接大学结网到由政府、产业、企业及社区等社会网络成员构成的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同时利用内部及外部网络开发知识、创新文化,为经济增长和福祉提升做出直接贡献。

威斯康星理念的广泛传播及深入贯彻,显著促进了人格完善及社会发展,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剖析现有研究发现:威斯康星大学的成功在于“六维网络嵌入”,即从办学理念、服务机制、组织架构、运营管理、服务内容、评价体系六个方面嵌入区域发展并形成路径依赖(如表2所示)。我国高校应当全面评估不同维度网络嵌入的作用,用实际行动真正嵌入到区域社会网络当中,以市场为导向,激发服务活力,从而发挥其在区域创新中应有的作用。

表2 威斯康星大学服务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

二、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六维网络嵌入路径分析

(一)办学理念的多级式网络嵌入

办学理念决定办学目标,大学的办学理念必须与区域发展相协同。为此,高校应当自上而下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区域调查,分层级厘清所在区域的整体发展方向、目标产业的发展导向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目标。然后,在高校内部从行政人员到教师再到学生等就如何融入区域发展建设展开多种形式的深度研讨,从不同角度剖析高校嵌入区域发展的机理:基于知识迁移视角讨论高校如何重组现有知识、创造新知识并促进知识扩散;基于资源集成视角探讨高校如何通过科学研究及转化获取异质资源、加速资源液化并创造新资源;基于创新驱动视角洞悉高校如何进行适度网络嵌入、与产业协同创新并激发网络效应;基于文化建设视角讨论高校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创造特色文化并引领时代文化发展。在上述自我剖析过程中,高校各方利益相关方不但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并确定后续努力的方向,而且协调统一了各主体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高校对应区域、学科对应产业、专业对应行业进行多层级匹配,集思广益明确学校的发展理念、学科的发展方向及专业的培养目标,营造高校与区域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生态氛围。

(二)服务机制的集成式网络嵌入

高校服务区域发展必须遵循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及制度。因此,必须发挥高等教育政策干预性介入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各高校科学规划、协同制定并形成集成的制度保障体系。首先,设计并制定法律法规、服务管理及制度环境等服务形成机制,以法律形式明确高校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明晰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业社区等区域生态主体各自的职责,保证高校社会服务合规性的同时通过必要的机制建设活动创造正向的外部效应。其次,制定区域需求反馈、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校地人才流动等实现机制,促进有效沟通,减少合作摩擦,使各方在不断适应区域环境的过程中结成紧密的网络关系,从而增强整个区域生态系统抵御外部风险的竞争弹性。此外,以区域市场发展为导向修改人事考核、资源分配、监督治理等评价激励机制,引导人力资源及科技资源合理灵活流动。

(三)组织架构的演进式网络嵌入

高校服务区域发展首先要与其它网络成员之间开展高质量、有凝聚力的社会互动,进行资源重组与交换,形成相对稳定、常态化的依赖关系。嵌入水平取决于依赖关系及其程度,即高校为何、何时、如何组合资源,以及交换何种资源。显然,与社会网络成员的互动程度越强,知识流动和转移度越高,大学所桥接的社会资本越丰盈,知识及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越显著。而上述过程的完成往往伴随组织架构的形成与演进,首先,设置高校社会服务单一窗口,建立社会服务的独立组织及协调机构,提高大学与社会网络的连通性。其次,设置结网式教学组织、结网式培训组织及结网式创业组织,从学科专业设置、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到具体课程,由面到点逐级双向渗透,提升高校的社会网络密度。最后,通过生成产业孵化器,运营科技园区,设立创业中心、合作研究中心、技术转让办公室等形式提高现行机制的效率和效力。

(四)运营管理逐级式网络嵌入

提升高校服务区域发展质量离不开高水平的运营管理,高校的最高管理层、行政管理人员、基层教师及广大学生应当通力合作,确保整个学校都参与到区域合作的特定结构中。高校决策者自身对区域发展的深刻理解至关重要,他们要能够沉下心做充分的调查研究,既要从关系嵌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分析如何与网络成员建立互惠、互信、合规的生态关系,又要从结构嵌入区域生态网络的维度关注高校所嵌入的网络规模及高校自身所处的生态位,从而科学定位高校的办学及服务方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持续学习并关注更加细化的内容,包括关系嵌入的联结模式、关系质量、关系持久度及频度,结构嵌入的网络密度、网络稳定性、结构中心性及空间拓展性,认知嵌入的价值信念、愿景目标及行为规范的协同度,从而为广大教师及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高校教师是提供具体社会服务的主体,所以应当有方向地沉浸到企业当中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并积累实践经验反哺教学,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课程,提升大学生知识、技能结构的社会契合度。

(五)服务内容匹配式嵌入

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提供人才培养服务。为了满足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高校应当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教学工具等方面改革创新。课程设置必须紧跟市场职业变化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持续性开发新课程并更新传统课程内容,使学生接触到实际的问题、新的想法及先进的技术。高校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有用方法,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高校应当开展必要的课程实践活动,有组织地提供专业领域的实习工作,确保学生有机会结识专业人士,从而在知识、技能及态度上为职业发展及时代变革做好准备。高校是知识溢出的重要渠道,是创新网络的核心参与者,科技创新转化构成高校的重要服务内容,相应的服务形式为研究支持、合作研究、知识及技术转让等。高校应当重点解决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有效的实际应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商业化的问题。无数经验证明:唯一有效的路径是与行业紧密合作,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可见性和有效性,与区域行业企业一起构筑研究、开发和创新一体化的网络生态环境。高校本为承载历史及积淀知识的文化组织,应当承担起文化传承及创新的历史使命,在广泛嵌入社会体系基础上充分挖掘、提炼时代元素,创造出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六)评价反馈系统性嵌入

科学评价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真正融入区域发展。针对区域整体而言,应当设立高等教育投入转化为工业经济增长的指标体系并进行有效调控,通过提升高等教育投资转化率,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针对高校个体而言,人才培养服务的评价应当首先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人格品德修养,践行高校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其次,重点分析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水平、职业发展等核心竞争力发展情况,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意识端正、专业能力过硬、社会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对于科技创新转化的评价应当以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度为导向,评估教师的研究资助、研究能力和成果的知识产权转化以及创造的商业机会,例如,是否改进了产品或工艺,是否催生了新产品、新工艺及新服务,基础性研究学术同行的认可度等等,将高校的知识创造转化为真正的社会资源。最后,要充分考量高校在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引领中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三、结论

有效解决高校服务区域发展问题,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网络嵌入理论揭示了威斯康星大学成功服务社会发展的深层原因,从办学理念、服务机制、组织架构、运营管理、服务内容及评价反馈六个维度为高校服务区域发展规划出清晰、切实、有效地实现路径,使高校在助力区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同时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催生网络经济效应。

猜你喜欢
区域服务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分割区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区域发展篇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