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群“书证融通”课程改革实施路径

2023-01-12 05:54张作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书证融通职业技能

张作玲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11)

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明确提出,试点院校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针对性与适应性。

“1”与“X”的融合,不是在“1”之外增加X证书培训,也不是直接以X证书培训内容取代学历教育课程教学,更不是让职业院校演变成培训机构。[1]“书证分离”与“书证同质”是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应规避的两个误区。应通过“书证融通”的方式,基于学生的职业倾向性匹配适宜的X证书,构建有利于学生职业迁移能力形成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教学标准,实现“X”对“1”的“赋能不加负”。

一、“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基于“书证融通、能力本位、职业导向”的理念,在平台课程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专业方向、职业倾向性、1+X证书制度和学生不同职业的成长需求,设计深化路线、拓展路线、兴趣路线X证书体系。将深化路线X证书融入各核心专业技能深化课程模块,实现职业技能的深化培养;将拓展、兴趣路线X证书融入职业技能拓展、兴趣课程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赋予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以时代特色,为学生提供蕴含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历教育,[2]增强学生职业胜任力及就业竞争力,为高质量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绘制兼具深度与广度的“施工图”。

(一)遴选纳入课程体系的X证书

对X证书的遴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X证书自身质量的评价,二是从X证书与学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匹配性方面评价。

1.对X证书自身质量的评价

截至2022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四批44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有16个与会计专业群相关。数量众多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在研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教学资源方面,能否代表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证书培训内容能否真正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否及时有效地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体现在标准开发中,都是值得商榷的。

此外,在已公布的四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可以看到一个主体允许开发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那么将来一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可以被多个主体开发,毕竟只有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才能促使证书开发主体产生及时更新证书培训内容、不断提升证书质量的强大动力。同时,要让院校、学生拥有自主选择X证书的权利,只有那些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的证书,才能在竞争中存续下来。因此,应建立院校层面对X证书质量的评价机制,确保纳入课程体系的X证书体现的新技术、新规范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真正用得上、用得着的职业技能。

2.X证书与学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匹配

职业教育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纳入课程体系的X证书,还需要考虑与区域经济发展及学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匹配性。学历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形式,实行1+X证书制度旨在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但绝不是让学校演变成证书培训机构。应在尊重学历教育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匹配适宜的X证书培训内容,彰显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色。

将会计专业群按照主岗位的深化路线、拓展岗位的拓展路线及兴趣岗位的兴趣路线,遴选出与专业匹配度较高的X证书。其中,深化路线X证书,是为所学专业与职业意向高度匹配的学生遴选的,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其职业技能;拓展路线X证书,是为以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为职业意向的学生遴选的,目的是拓展其职业技能与就业面向;兴趣路线X证书是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筛选出的学生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X证书。

以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主岗位职业技能课程与拓展岗位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如表1所示,分别将深化路线X1证书与拓展路线X2、X4证书中的技能标准融入主岗位和拓展岗位职业技能课程,学生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校内会计工厂实习等课程的学习,实现职业技能的深化;通过对云财务智能核算、财务共享中心业务处理等课程的学习,实现职业技能的拓展;同时,学生可以跨专业领域选修Xn证书对应的课程,以满足个性化成长需要。

表1 会计专业群与X证书对接的路径

(二)高职会计专业群“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随着1+X证书制度的深入推进,面对数量众多、技能各有侧重的X证书,如何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时既定的情况下,让学生拥有更多、更符合自身职业规划的技能,形成职业迁移能力,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从财务工作岗位需求来看,将形成会计、税务、审计、财务等多领域交叉复合的岗位群。[3]与之相应,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从专业平台转移到专业群平台,构建基于职业培养路径的模块化“书证融通”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的“共享平台+特色模块”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第一步,构建宽基础课程共享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和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是从学校层面不分专业、统一规划的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道德素质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通识课程。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是让学生掌握财务工作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奠定专业群通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

第二步,设计体现专业特色、各有侧重的职业技能深化课程模块。将《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与X证书工作任务进行对接,把能够同时支撑“1”与“X”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确定为“书证融通课程”,其余的仍为“学历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对于体现行业发展新技能、新规范,现有课程体系未涵盖的内容,则新设“X证书课程”。

第三步,结合学生职业倾向性,规划职业技能拓展、兴趣课程模块及互选制度。将遴选出的拓展、兴趣类X证书与《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三类专业拓展课程进行对接,分别确定“学历教育专业拓展课程”“书证融通课程”和“X证书课程”。“书证融通课程”对接路径同职业技能深化课程模块。

最后,基于“书证融通、能力本位、职业导向”的理念,构建体现职业技能培训的“共享平台+特色模块”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具有“平台课程共享、技能深化课程分立、技能拓展兴趣课程互选”的特点,赋予了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以新的内涵和时代特色。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会计专业群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二、“书证融通”课程标准开发路径

育训结合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集中体现,德技并修是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特征。[4]1+X证书制度并不仅是让学生多考取一个证书,而是让学生具备行业职业技能,而职业能力的培育,尤其是职业素养的形成、职业修养的提升“非一日之功”。通过对X证书工作领域的分解——凝炼共性工作任务、提炼个性工作任务,将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构建同时支撑“1”与“X”人才培养需求的“书证融通课程”和体现行业发展新技能、新规范的“X证书课程”,将职业技能培训“渗透式”融入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职业技能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形成和职业修养的加强,孕育“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5]

(一)“1”与“X”的融合模式选择

在1+X证书制度实施初期,1与X是相对独立的,职业院校在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人才培养工作外,通过额外的短期训练、集中培训的形式,使学生获得X证书,“1”与“X”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现阶段“1”与“X”的融合模式

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也使得高校办学经费支出增加。[6]随着1+X证书制度的稳步推进,X证书培训融入学历教育专业教学是必然趋势。应以“赋能不加负”为原则设计“1”与“X”的融合方案,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完全融合与对接融合。

1.将“X”完全融合到“1”中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通过课程置换、内容强化、内容补充、深度或广度拓展等方法进行完全融合。融合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组织与实施、学习成果测评等,能够同时满足“1”和“X”的要求,其基本模式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深化路线“1”与“X”的融合模式

这种模式下X证书的职业技能考核与学历教育专业课程考试统筹安排,同步考试与评价。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应、X证书培训内容与学历教育专业课程融合、培训过程与专业教学过程统筹安排。

2.将“X”对接融合到“1”中的模式

该模式是基于学生职业技能拓展设计的,以专业群为单位进行人才培养,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育。这种模式下,首先需要对“1”和“X”可能的接口进行分析,然后对X证书标准中规定的职业素养、基础知识、职业技能进行分解,合理设计“1”与“X ”对接的关键点和融合面,其基本模式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拓展路线、兴趣路线“1”与“X”的融合模式

在对接融合过程中,需要调整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确保调整后的“1”对“X”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二)“书证融通”课程标准开发路径设计

每一个X证书都各具特色,都体现了一个行业的特定技能,但会计专业群所对应的工作任务有很多是共通的。可以将X证书规定的工作领域进行分解,凝炼共性工作任务,对多个X证书共同体现的职业技能标准进行分析、归纳、整合后,选取匹配度高的专业课程融入其中,将课程标准对接技能标准,打造“书证融通课程”,奠定专业群基础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性,选取蕴含某一X证书个性工作任务与职业技能的书证融通课程进行补修,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投入,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X”对“1”的“赋能不加负”。

下面以财务数字化应用X证书(中级)、业财一体信息化X证书(中级)与学历教育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纳税实务课程的融合为例,说明书证融通课程标准的开发路径,如图5所示。在财务数字化应用X证书(中级)、业财一体信息化X证书(中级)中虽然规定了不同的工作领域,但却拥有相同的工作任务,如“薪资业务”和“个人所得税业务”。同时,在学历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成本核算与管理、纳税实务课程,在课程对应的教学任务中也有“职工薪酬”和“个人所得税”处理的教学内容,这时就可以凝练“书证融通课程”共性工作任务,将X证书技能标准有机融入学历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图5 书证融通课程标准开发路径

对于体现每个X证书特色的工作领域与工作任务,单独提炼形成“个性工作任务”,如业财一体信息化X证书(中级)中的“售后服务业务处理”与财务数字化应用X证书(中级)中的“税务云风控预警”业务,则需要单独确定融通方式。若学历教育现有课程中有相关的教学点,则用体现行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X证书技能标准,对学历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标准进行修订完善,以适用行业发展新趋势;若没有课程与之对应,则需要通过新设课程或者补修的方式,使学生习得该项X证书所要求掌握的职业技能,最终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对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入,达到X对1的“赋能不加负”。

三、“书证融通”课程改革评价主体的构建

在“书证融通”课程改革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开发能否达到1+X证书制度人才培育的目的,需要接受来自学生、就业单位、教育主管部门等内外部多元主体的评价,多元评价主体的构建如图6所示。

社会化培训评价组织是X证书开发主体,高职院校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中坚力量,而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所以社会化培训评价组织、高职院校和学生构成了内环境评价的“铁三角”。社会化培训评价组织可以通过对X证书考核通过率进行横向比较的方式,评价某一高校的X证书培训水平(图6路线①),也可以用来评价学生整体的技能水平(图6路线②)。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利用后台导出的X证书通过率及学生出错率较高的技能点,作为教学诊断的依据,分析评价专业群不同专业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查找技能缺陷,为后续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找准方向和发力点(图6路线③)。反过来,学生也可以据此评价所在院校X证书培训实力(图6路线④)。在研究内容的第一部分“遴选纳入课程体系的X证书”中已经提及,建立院校、学生层面对X证书的评价机制,让院校、学生自主选择X证书(图6路线⑤),形成多元主体之间的互评机制。

图6 多元评价主体的构建

同行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和以学生家长为主体的社会公众构成多元评价主体的外环境。X证书所要求达到的职业技能标准和院校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育的质量,直接制约着同行业企业获取劳动力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同行业企业的评价是市场机制下外部环境评价最重要的主体。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工作的指导,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同时,还要接受以学生家长为主体的社会公众的监督与评价,听取他们的诉求与建议。

猜你喜欢
书证融通职业技能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书证提出命令制度的泛化适用与价值平衡
——兼评新《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
书证提出命令的泛化适用及其限缩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在二元对立中实现多元融通——论张曼君的导演思维及其实践意义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