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和自我效能感对HSK成绩的影响研究①

2023-01-12 06:49崔维真胡天翊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效能汉语

崔维真胡天翊

(1.上海杉达学院教育学院,上海 201209;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

1.引言

汉语水平考试等级标准的历史演变反映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汉语水平考试难度较高,考生畏难情绪严重。前人研究发现,影响HSK成绩的学习者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曹贤文、吴淮南,2002;张莉,2015)、学习焦虑(张莉、王飙,2002;周文华,2015)以及学习策略(曹贤文、吴淮南,2002)。

不过,以往研究主要针对学习者群体性因素,对学习者心理因素的复杂性、多维性认识不足,探讨得也不够深入;其次,考试成绩的评判标准不一,研究者主要依据水平测试、成绩测试及诊断测试数据进行分组检验或相关分析,导致研究结论的应用及推广受到限制;最后,研究方法多采用描述性统计,而非推论性统计,且较少采用高阶统计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论对二语教学及测试研究的启示相对有限。

有鉴于此,本文立足学习者因素,考察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对HSK成绩的影响,旨在为汉语教学及测试提供建议和意见。

2.研究背景

2.1 理论基础

学习策略指的是信息加工处理的认知机制(Rubin,1975;Stern,1975)。早期研究者主要基于认知心理学考察学习策略的分类框架及 维 度(Oxford,1990;O'Malley & Chamot,1990;文秋芳,1996;Cohen,2012)。然而,有研究者认为学习策略自身定义不清晰,分类缺乏系统性、科学性(Dörnyei,2005)。对此,Oxford(2017)基于社会文化理论、情境共同体理论、自我调节理论提出S2R模型(Strategic Self-regulated Model)。S2R模型不再将语言学习过程仅仅看作是信息加工处理的认知过程,而是将语言学习过程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地、自发地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并且根据人际互动积极调整自身情感,顺利解决社会交际问题,进而学会第二语言的过程(崔维真,2021)。S2R模型中的 “自我调节”与能动性、自主性、成长心态、自我效能、适应力、希望、内向归因等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密切相关。跟以往的学习策略模型相比,S2R模型在认知维度的基础上,也关注学习策略的动机和情感等维度,这些维度的理论基础与自我效能感理论密切相关。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完成特定行为任务所具有的信念(Bandura,1986)。Zimmerman(1990)指出自我调节学习的两个基本特征为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及自我效能感。在学习策略中强调动机和情感因素,意味着学习策略不仅能通过认知层面的提升改善个体的学习表现,也能通过心理情感状态的提升,影响个体的学习结果。在学习策略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可能处于中间过程,并通过影响个体的心理情感状态共同发挥作用。

2.2 文献综述

以往汉语二语习得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差异性及相关性检验考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杨翼,1998;江新,2000;江新、赵果,2001;赵果、江新,2002;柳燕梅、江新,2003;李俊红、李坤珊,2005;马 明 艳,2007;吴 勇 毅、陈 钰,2006;钱 玉 莲,2006;柳 燕 梅,2009a/2009b;李强、姚怡如、刘乃仲,2011;张晶、王尧美,2012;江晓丽,2014;钱玉莲、刘祎宁,2016;吴思娜,2016;叶皖林,2017;张利蕊、万莹,2019)。前人有关 “学习策略和汉语水平的相关性”的研究结论存在分歧(江新,2000;李强,2011;王斯璐,2014),且较少关注学习者的心理情感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把学习者因素作为重要变量,从更加宽广的研究视角来探讨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的重要作用,实证考察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对HSK成绩的影响,并对三者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多层次的深入分析,探讨汉语学习者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对汉语成绩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策略存在显著正相关(张庆宗,2004;彭华茂、潘海燕、王迎等,2008;吴喜艳、张庆宗,2009;刘艳菊,2010;康建东,2010;汪琴,2013;尚建国、寇金南,2015;Anam,Syafi'ul &Stracke,2016;李珩,2016;顾世民、李莉 萍,2018;崔雅萍、赵翊君,2018)。学习者自我效能感越强,越会积极主动地使用各种学习策略。

其次,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也存在显著相关(张日昇、袁莉敏,2004;边玉芳,2006;陈亚轩、陈坚林,2007;Tilfarlioglu &Cinkara,2009;Hsieh & Kang,2010;邓杏华、黄影妮,2013;陈四光、余仙平、朱荣等,2015)。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影响成绩,也可通过其它学习者因素,如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焦虑等相关变量间接影响学习成绩(Zimmerman,1995;Raoofi & Maroofi,2017;Karbakhsh & Safa,2020)。不过,上述研究以英语学习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二语成绩的评判标准不一致。因此,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还有待商榷。

第三,对于三者的相关关系,已有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有研究者认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三者之间有相关(蔡文伯、杨丽雪,2019);有研究者认为三者间的相关不明显(吴喜艳、张庆宗,2009;康建东,2010);有研究者认为学习策略的使用对语言水平有负面影响,而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预测语言水平(Jackel,2018)。

最后,针对三者的相互作用路径,答会明(2007)指出英语学习策略仅通过英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对CET-4成绩产生间接路径作用。吴喜艳、张庆宗(2009)发现英语专业学习者使用的认知、情感和弥补策略能够预测自我效能感,并进一步通过学习自主性影响学业成就。蔡文伯、杨丽雪(2019)指出学业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学习策略对学业成就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学习策略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综上,多数研究侧重于针对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等的两两相关关系进行探讨;另有一些研究则把自我效能感看作单维变量代入分析。而实际上,自我效能感包括自我效能感信念和自我效能感行为等多个方面,笼统地把自我效能感当成单一变量来考量不够精确。此外,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二语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Truong & Wang,2019)。自我效能感作为学习者心理情感因素可能是连接学习策略与学习结果的中间过程,通过探讨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对二语教学及测试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研究方法

3.1 研究问题

(1)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及HSK成绩三者是否相关?

(2)自我效能感在学习策略和HSK成绩之间是否起到中介作用?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以印尼棉兰地区华裔学习者为例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均属学习者个体因素,跟学习环境、学习者心理关系密切。仅选用棉兰一地的数据能够有效确保被试群体内部的一致性、均质性。,选取了印尼亚洲友好学院、捷捷华语学校的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被试为通过HSK5级考试的汉语学习者。其中男生17人,女生81人。20岁及以下者45人,20岁以上者53人。具有本科学历及以上者62人,其他教育背景者36人。

3.3 研究工具

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学习者个体因素、学习策略及自我效能感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情况部分,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HSK5级总分及单项成绩等项目,第二部分是学习策略调查问卷,第三部分是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为了使问卷更容易理解,每个题目都有汉语、英语和印尼语三种表述。

3.3.1学习策略量表

学习策略量表改编自Oxford(1990)所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SILL,Version7.0)。原 量表由六个子策略问卷构成,分别为记忆策略(9个问题)、认知策略(14个问题)、补偿策略(6个问题)、元认知策略(9个问题)、情感策略(6个问题)、社交策略(6个问题),共计50道题目。问卷得分采用李克特5级记分制(5-point Likert scale),分别为:1.从来或几乎不这样做;2.通常都不这么做;3.有的时候这么做;4.通常都这么做;5.经常或几乎都这么做。

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该量表进行了效度验证。原因是已有的有关该量表的效度验证结论不一(Hsiao&Oxford,2002;徐爽,2008;于元芳、刘永兵,2009;Demirel,2012;Heo,Stoffa & Kush,2012;Ardasheva & Tretter,2013)。此外,该量表主要适用于英语二语学习者,且经过了翻译,量表的信度及效度必须得到验证。

通常情况下,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效度验证,要求KMO样本测度大于0.6和Bartlett's球状检验的Sig.值小于0.05,问卷才适合做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3;Bartlett's球状检验显著(p<.001),近似卡方值为1290.83,说明该调查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改编后的学习策略量表包含6个维度,共计27个项目,分别是元认知策略、社交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记忆策略、使用策略。元认知策略具体包括对汉语信息进行认知加工处理,确立学习目标,寻找练习机会以及对汉语水平进行自我评价。社交策略具体包括以汉语开启对话,寻求汉语母语者的帮助,在口语方面保持较好的自信心。认知策略具体包括对比母语和目的语在结构、意义及语用上的差异,以及分析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异同;补偿策略具体包括在交际受限时猜测词义、替换说法等;记忆策略具体包括记忆汉字、生词以及句型;使用策略具体包括用汉语记录、阅读或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α系数来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一般情况下,克隆巴赫α系数在0.6以上,被认为可信度较高。改编后的学习策略总量表α信度系数为0.91,元认知策略分量表的α系数为0.90,社交策略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5,认知策略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9,补偿策略分量表的α系数为0.68,记忆策略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5,使用策略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3。因此,该问卷通过了信度检验。

表1:学习策略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3.3.2自我效能感量表

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Scale)由 德 国 心 理 学 家Schwarzer于1981年编制完成,起初有20个项目,后来改进为10个项目,该量表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并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王才康等,2001)。问卷得分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形式,回答分为 “完全不正确” “不太正确” “正确” “多数正确”和 “完全正确”五个选项,分别记1、2、3、4、5分。

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该量表进行了效度验证。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76;Bartlett's球状检验显著(p<.001),近似卡方值为287.36,说明该调查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改编后的自我效能感量表包含2个维度,共计9个项目,分别是自我效能感信念、自我效能感行为。自我效能感信念具体包括对自己能够顺利找到办法、解决问题的强烈信念。自我效能感行为具体包括相信自己遇到困难会采取有效行动顺利达成目标。

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α系数来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改编后的自我效能感总量表α信度系数为0.82,自我效能感信念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9,自我效能感行为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4。因此,该问卷通过了信度检验。

表2: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3.3.3 HSK成绩

采用HSK5级成绩作为学习者汉语水平的评价依据。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华裔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共分6个级别,6级为最高级。HSK(五级)考查考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它对应于《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五级、《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C1级。HSK(五级)主要面向按每周2-4课时进度学习汉语两年以上,掌握2500个常用词语的考生。

HSK5级分听力、阅读、写作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满分为100分,总分为300分。所有被试均参加了HSK5级考试,并报告了HSK5级总分和单项成绩。

3.4 研究过程

该调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20年8月初,采用网络版本由汉语任课教师统一发放问卷,待学生作答完毕后统一回收。被试为印尼棉兰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印尼捷捷汉语学校的汉语学习者,并对部分调查者通过网络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第二阶段为2020年9月起,为问卷回收、统计分析阶段。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16份,研究者根据有无HSK成绩进行逐个筛选,最终得到有效问卷98份,问卷回收率84.48%。

4.研究结果

4.1 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和HSK成绩的描述性分析

如表3所示,印尼华裔学习者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为: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交策略>使用策略>记忆策略,说明印尼华裔学习者除了记忆策略使用频率较低以外,其他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从高到低为:自我效能感行为>自我效能感信念,两者均高于3.5,说明印尼华裔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HSK成绩均值从高到低为:HSK听力>HSK写作>HSK阅读,相比之下,印尼华裔学习者阅读水平最弱。

表3:HSK成绩、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的描述性分析

4.2 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和HSK成绩的相关性检验

对印尼华裔学习者学习策略均值、自我效能感均值和HSK总分进行皮尔逊相关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从变量的相关分析来看,学习策略均值与HSK总分不相关。自我效能感均值与HSK总分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均值与学习策略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均值越高,HSK总分越高,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也越高。

其次,三者各维度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使用策略与听力成绩显著正相关。阅读成绩与使用策略、自我效能感行为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行为与认知策略、补偿策略、使用策略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信念与认知策略显著正相关。

表4:HSK成绩、学习策略和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检验

4.3 学习策略和自我效能感、HSK成绩的中介效应分析

为检验华裔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在学习策略对HSK成绩影响中的中介效应,通过Mplus7.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方差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模型结果如图1所示,χ241=64.010,p=0.012,说明观测数据与假设模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数据。进一步选取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χ2/df、非规准适配指数TLI、比较适配指数CFI、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绝对拟合指数SRMR作为模型拟合程度的评价指标。当χ2/df介于1-3之间,TLI、CFI均超过0.9①从表5模型拟合指数可知,除TLI以外,其他各项拟合度指标都达到要求,数据模型拟合结果良好。由于社会、心理问题比较复杂,一般认为TLI等指数略低于0.9(大于0.8)也是可以接受的(闫寒冰等,2018)。综合各项指标检验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性,即本研究所建构的有关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和HSK成绩的模型是合理的。,RMSEA低于0.08,SRMR低于0.1时,认为数据模型拟合较好(吴明隆,2009)。从表5模型拟合指数可知,各项拟合度指标都达到要求,数据模型拟合结果良好。

表5: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对HSK成绩的路径模型拟合指数

进一步通过bootstrap方法抽样5000次,对自我效能感在学习策略及HSK成绩的中介效应进行考察,中介效应90%的置信区间①本研究采用90%的置信区间的估计方法,推断得出自我效能感在学习策略和HSK成绩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处于边缘显著水平(P<0.1)。国内外有研究在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中报告了99%、95%及90%等三种不同的显著性水平(张桂玲、郭飞、郭慧敏,2018;Cesar,2019;Ojab,Gv&Cact,2020;宋帅、李梦,2021)。一般情况下,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会选择95%的置信区间。本研究属于小样本量研究,故选择较为宽泛的90%的置信区间,以有效平衡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与可推广性。并且,Noce,Gwaza&Mangas-Sanjuan(2020)指出在利用f2因子法比较溶出曲线时,基于百分位自举法的90%的置信区间估计方法是可以接受的。不仅主要监管机构已经接受并认可这种估计方法,而且不同软件也支持这种估计方法。为[0.11,4.84],区间不包含0,说明中介效应在0.1的水平上边缘显著。

图1: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和HSK成绩的路径图②mem代表记忆策略;meta代表元认知策略;cog代表认知策略;comp代表补偿策略;soci代表社交策略;use代表使用策略;stra代表学习策略;belief代表自我效能感信念;beha代表自我效能感行为;hsk代表HSK总分;hsk_l代表HSK听力成绩;hsk_r代表HSK阅读成绩;hsk_w代表HSK写作成绩。

5.讨论

5.1 自我效能感与HSK成绩显著相关

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均值与HSK总分显著相关。这一结果证实自我效能感水平跟语言水平密切相关(Jackel,2018;Truong &Wang,2019)。这是因为,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自我效能感强的学习者更加能够灵活、恰当地选取有效的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弱的学习者容易对学习产生不可控的心理,缺乏对自身学习行为进行监控与调节的意识和行为(Anam & Stracke,2016)。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会在努力中更加坚持和灵活,但自我效能感较弱的个体会认为任务看起来比实际困难得多(Bandura,1986;Schunk & Pajares,2010),因此他们更可能以失败告终。

统计分析显示,对印尼华裔学习者来说,HSK阅读难度最大。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行为与HSK阅读成绩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行为越强,学习者越能够采取行动克服困难。因此,要想提高HSK阅读成绩,不仅要求学习者合理运用使用策略,而且要求学习者要始终能够坚持阅读行为、最终克服阅读困难顺利完成阅读任务。高分者正是由于坚持阅读行为,进而完成阅读任务,顺利达成学习目标的;而低分者由于未能坚持阅读行为,对能否完成阅读任务产生怀疑,进而失去信心、丧失动力,最终导致无法实现学习目标。

在中高级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关注阅读任务的难易度、阅读文本的趣味性、阅读内容的词汇量大小与文本结构复杂度以外,教师及研究者也要关注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否始终保持阅读行为,特别要鼓励、引导有明显阅读困难情绪的学生,使学生相信自己要始终坚持阅读行为,而非一开始阅读就准备放弃。

5.2 学习策略的使用能够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研究还发现,自我效能感均值与学习策略均值显著相关。这一结论与前人研究结论 “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也越高”相互印证(Purdie&Oliver,1999;Li&Wang,2010;Jackel,2018)。学习策略是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的内在心理因素,HSK成绩是学习结果。只有当学习者在行动上及心理上都表现得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学习效果才会越好。

认知策略、补偿策略、使用策略都应看作是直接策略,即直接跟语言学习材料、语言学习过程发生关系的策略(Oxford,1990)。研究表明,直接策略与自我效能感行为显著相关;而自我效能感信念仅与认知策略呈显著相关。这说明,直接策略运用得越频繁,学习者越能够主动采取行动克服语言学习困难;而若要促使学习者在自我效能感信念上产生变化,就必须使学习者聚焦于认知策略,同时适当减少使用策略、补偿策略的运用频率①使用策略、补偿策略与自我效能感信念相关不显著的原因可能跟印尼棉兰地区华裔学习者所处的语言环境有较大关系。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汉语(闽南话、普通话)的机会较多(HSK听力成绩显著好于HSK阅读成绩就很能说明现实情况),当地华裔学习者汉语听说水平普遍显著好于读写水平。因此,学习者使用策略、补偿策略运用得越频繁,确实能够确保交际顺利进行;但另一方面,学习者过多运用使用策略、补偿策略,可能就会越少关注语言学习本身,进而产生畏难心理。当语言学习遇到困难时,回避困难的消极情绪可能会超过克服困难的积极情绪,而这并不有利于自我效能感信念的培养。。

5.3 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共同作用于HSK成绩

研究还发现,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和HSK成绩三者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良好,说明三者之间是存在相关关系的(Roebken,2007;Christopher,2013;Jiang,Song,Lee& Bong,2014)。这说明语言学习活动不仅是加工语言材料、完成语言任务、开展语言交际活动,而且是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情感因素的认知心理活动。

以往不少研究者认为,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 起 主 导 作 用(Oxford,1993、1996;Dörnyei,2005)。学习策略的使用使学习者更加活跃,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言学习方法,并能够带来更高水平的成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并不存在理所当然的因果关系。本文研究结论 “汉语水平仅与使用策略相关”与前人研究结论均不一致(江新,2000;李强,2011;王斯璐,2014)。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研究对象在学习动机、学习观念、学习策略及汉语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学习者存在错误使用学习策略的倾向, “学习策略使用频率越高”并不一定意味着 “学习效果越好”(崔维真,2021)。

并且,在本研究中,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密切联系凸显了自我效能感在学习策略中的激励作用,并支持学生不仅需要技能或策略,而且需要动机信念才能获得成功的论点(Pintrich&De Groot,1990;Bandura,1993)。

研究也发现,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学习成绩与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当学习任务较难时(如HSK阅读),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学习成绩也越高。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直接策略运用越多,自我效能感行为越强;其中,采用使用策略、补偿策略有助于学习者保持自我效能感行为,而采用认知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改进自我效能感信念。换言之,不管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还是在语言交际过程中,通过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学习者能够显著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从而克服学习困难,提升学习成绩。

然而,自我效能感在学习策略和HSK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未得到数据的有力支撑,处于边缘显著水平(p<0.1)。这是因为,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时,样本量的多少能够显著影响研究效果(张银普、骆南峰、石伟,2016;李清雅、魏永越、施倩雯等,2018)。本研究属于小样本量(N<100)研究,因此可能导致难以分解得出中介效应。其次,本研究主要采用单一中介模型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然而,中介效应在很多研究中并不是单一的,未来应尽可能采用多重中介模型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因为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少只通过某一个中介变量进行传导,而同时将多个中介变量纳入模型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复杂的学习策略影响因素。此外,采用多重中介模型,可以对中介效应进行更加准确的估计。

6.结论

本文描述了印尼华裔学习者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及HSK成绩的一般情况,检验了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及HSK成绩的相关性;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显示,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及HSK成绩数据模型拟合良好。中介效应检验显示,自我效能感在学习策略和HSK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处于边缘显著水平(p<0.1)。

本研究探讨了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和HSK成绩之间的调节效果,分析了单个中介变量的情况,明确了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等变量对HSK成绩的影响。由于S2R模型显示学习策略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包含认知、动机、社会和情感等四个维度,学习动机、学习焦虑等因素也可能在学习策略和HSK成绩之间存在调节效应。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考虑:(1)基于S2R模型的理论基础,关注学习策略及其他学习者因素和学习成绩相关关系的国内外研究,不断完善研究框架。(2)纳入多个中介变量,关注更多可能影响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关系的中介和调节因素,全面理解学习策略等学习者因素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3)本文假定同一地区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者因素等变量上具有一定的均质性、同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佐证本文的研究结论,但这也限制了本文结论的可推广性,未来应考虑将不同环境、不同地区等样本数据纳入研究范围,并就此进行深入研究。(4)尽力扩大样本数量,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有效性及可推广性。本文选取HSK成绩作为评定被试汉语水平的主要指标。HSK考试作为全球化的汉语水平考试,能够有效确保考试的信度、效度,进而精确区分被试的汉语水平。但,HSK5级考试偏难,通过率不高,印尼棉兰地区每年参加HSK5级考试的人数是有限的,顺利通过HSK5级考试的人数就更少,在问卷发放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被试缺失HSK5级成绩,这些原因导致研究样本数量偏小,使得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受限。最后,本研究属于横断研究,很难解释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方向性或因果关系。未来可考虑将横断研究和纵向追踪研究结合起来,针对三者间的路径关系,得到确切结论。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效能汉语
学汉语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基于自主学习策略的高中写作教学探索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探析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现状与词汇学习策略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高三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