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传播时代党建思想传播工作的创新研究

2023-01-14 07:57杨子申
今传媒 2023年1期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系统

单 鹏 杨子申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8)

一、引 言

如今,人们采用科学创新的方式进行数字化传播,为党建宣传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渠道。博物馆作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目的地,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一直以来,传统博物馆将展览对象静态地摆在橱窗中,并配以简短的文字进行解释说明,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让观展者充分领会到作品背后的内涵。当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要大大提升,博物馆不得不改变传统的展览方式。互联网作为当今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影响着人们生活中的诸多方面,也为博物馆依靠自身数字化的方式重焕新生提供了可能性。

二、传统博物馆展览的现状及弊端

(一)传统博物馆的现状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机构,主要功能是通过展览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藏品、传播思想。传统博物馆在对党的思想内容进行宣传时,多采用以图片回顾历史、以老物件凸显时代精神等方式唤起观众铭记我党无私奉献、敢于拼搏的精神。但是,这种传统的陈列方式内容单调,并且没有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融合,难以吸引人们的观展兴趣,难以实现应有的教育价值。

(二)传统革命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为例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红色根据地建立的地方,党的领导在这里得到了加强,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了胜利,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担负着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展览、宣传党的思想和井冈山精神,以及保护革命根据地、纪念碑、旧居、遗址等职责。随着时代的发展,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建设不断完善,但是它在陈展方式上依然采用大框架、立体版面来集中形象地宣传、展示井冈山革命时期的文物和照片。

三湾改编、五百里井冈、九八抗洪等展厅是通过场景画、巨型沙盘等实物表现的方式来塑造场景的;朱毛会师、黄洋界保卫战、八角楼的灯光、三湾改编等展馆,则加入了现代科学技术,比如采用9台投影构成了超宽背景屏幕投影墙,运用抠像技术将动态人物投射出来,并通过双屏无缝拼接技术组合成宽幅投影表现出两位伟人握手的瞬间 (如图1)。展厅内环绕的立体声配合着逼真的画面,营造出真实的氛围,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着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在黄洋界保卫战展厅中,场景运用实景、背景画和投影抠像技术,并且前景中的实景人物和背景画中的人物都是按照视觉比例创作的,当观众走近场景时会欣赏到逼真的动态内容 (如图2)。

图1 朱毛会师展厅抠像和无缝拼接技术

图2 黄洋界保卫战展厅投影抠像技术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导航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增的数字博物馆板块,该板块分为照片、影像、典藏珍品的线上展览以及博物馆的电子导航图,在这些板块中最具创新性的一个版块是井冈山数字博物馆。井冈山数字博物馆采用动画制作的方式,绘制了江西省的地图,并且在省内每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都以党旗为标志加以标注。在井冈山数字博物馆中,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浏览红色资讯,阅读红色读本,观看红色影音,参与红色知识问答,甚至还可以提前预览场馆列表,使用起来十分便捷。

由此可见,相比较于传统博物馆的展览模式,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的数字博物馆在展出和观展模式上都实现了巨大的改革和创新,展现出数字时代博物馆的标准与新面貌,线上数字博物馆与线下实景展厅布置融合的新模式,体现出博物馆借助现代科技在展览模式上的尝试与成果。井冈山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经验,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三)不足之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中得到了应用,例如,利用数字化大屏幕展示珍贵的影像资料、扫码即可获得展品的详细信息及语音解说等,它在使观众快速了解展品的同时,也让观众的情感浸入到展品的文化背景中。但是,部分博物馆在运用数字化技术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展出效果远低于期待值,未能体现出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兴或改建的博物馆还增加了投影、沙盘、地面塑性等项目,趣味性得以提升。但是,也存在一些博物馆的光电设备搭配不合理,场景不协调问题,比如,有的设备因现场震动、摇晃偏离方位,有的声音嘈杂影响观展体验。由于博物馆的建设涉及建筑、设计、声电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博物馆进行科学创新迫在眉睫。

三、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展览的优势

现代商业运用的新媒体大多是影像的播放和互动,但是新媒体指的并不仅仅是视频,也指视觉的研发和探索。新媒体艺术的本质和特征体现在数字和信息传播相关技术的使用和展示上,以互动为主要形式,推动人类文化社会的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政治学科实践活动[1]。以“致敬达芬奇”全球光影艺术体验展为例 (如图3),该展览运用了全球先进的新媒体视听数字技术,全方位地展现了达芬奇的成长经历、成就、著作和思想。展览最有趣的是根据达芬奇手稿制成的包括飞行器、装甲车、直升机等实物作品以及其互动体验功能,该功能通过最新的数字互动技术,呈现出最酷的光影艺术,使观众也可以参与其中,共同绘制大师巨作。

图3 “致敬达芬奇”全球光影艺术体验展中根据达芬奇手稿制成的实物展示

由此可见,在博物馆的展览中,新媒体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其多种形态与观众之间有着较强的交互性,使展览变得生动、直观。在尊重历史、围绕展览主题的前提下,新媒体技术为博物馆展览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创造了更有生机的艺术效果。

四、AR-VR展示系统与展览特点的融合

(一)系统框架

AR与VR技术的结合能够发挥出二者共同的优势,增强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增加虚拟的附加信息使观众有更深的观展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则能够增强观众的沉浸感与交互体验。AR-VR博物馆展览互动系统(如图4)一共分为两个模块,分别是虚拟漫游模块和增强交互模块[2]。虚拟漫游模块致力于与空间环境交互,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模型制作和场景搭建,为观众构建出一个虚拟的场景,观众戴上设备便可以捕捉场景和模型的数据,从而身临其境地体验博物馆内外的虚拟场景。因此,AR-VR展示系统可以实现AR模式和VR模式的互相切换。当观众想从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世界时,只需要点击AR按钮,便可以切换为AR模式。当设备切换为增强现实模式时,系统便开启摄像头采集视频和图像,运用数字化跟踪注册技术定位观众身上设备的位置,并不断将数据传输给渲染模块,实现虚实叠加的效果。

图4 AR-VR展示系统技术框架

(二)系统体验效果

博物馆可以利用AR-VR技术为党员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党建课程,使党员们身临其境地参观党史馆、体验红军过草地。博物馆展览想要通过战争表现士兵们浴血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要以技术手段还原战争的残酷,在展览馆内部简单设计战争的环境和布局,以便观众走进展馆时能够快速抓住展览的主题。当头戴AR-VR展示设备时,系统通过模拟战争时飞机的轰炸、子弹的流窜、开枪时的烟雾等情形,使观众从视觉、听觉和体感三个方面迅速沉浸在战争的环境中,营造紧迫、危险的氛围。当观众点击按钮切换到AR模式时,设备又会立刻呈现出展馆内部的场景,同时系统会迅速锁定观众的位置,并且开始进行增强现实输出渲染。这时,展馆墙面上的士兵图像在设备中会变成真人栩栩如生的站在观众眼前,虚实交融呈现出酣畅淋漓的战争景象。

(三)系统原理

针对传统博物馆静置橱窗的陈列方式以及互动性较弱等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AR-VR混合技术开发博物馆互动展示系统的方法,渲染出了具体的效果。该系统采用Unity3D平台、Oculus Rift DK2虚拟现实设备,整合了Vuforai SDK进行开发[3]。该研究主要使用显示技术,致力于展示人与空间环境、人与展品间的交互。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采用VR技术实现了人与环境的交互,采用AR技术实现了人与展品的交互。为了带给观众高品质的沉浸式体验,研究团队选用了头戴显示器作为显示设备,利用其简单便携、不受环境限制的特性,使其应用人群范围变得更为广泛。

启动系统后,系统默认进入VR系统,呈现出虚拟的室内外场景漫游效果,观众不仅可以停留在展厅中,也可以置身于室外的群山绿野,增强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当切换到AR系统时,设置的跟踪角度和跟踪距离不同,能够表现出不同的系统性能。对此,该系统针对不同的遮挡率做出了不同的渲染效果,经过多次测试,系统便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准确追踪。该系统不仅借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优势实现了本系统的目标定位,还关注到了系统应用中的实践性问题,使观众拥有更生动的交互体验,以启发观众主动思考。

五、博物馆中运用AR-VR技术的优势

新时期,博物馆应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创新,而AR-VR技术则为博物馆布展注入了新的活力。AR-VR技术通过数字化技术,改善了传统布展模式较为单一的不足,在遵循历史背景的前提下,使藏品通过数字化形式直观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同时,也让观众置身于展览主题的场景中,全方位地调动观众的视听感官系统,拉近了观众和展览之间的距离,使观众拥有更强的沉浸感,并且更容易了解展览的背景及其丰富内涵。

AR-VR技术通过VR的形式将物品变活,并且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展览。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是内容的制作者,负责提供内容的拍摄,使人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够欣赏到博物馆的珍贵典藏和展览,满足了当下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AR-VR技术不仅能减少文物保护的支出,还能降低文物被损坏的风险,同时,数字化技术能够保留、收藏和被再利用,符合绿色循环发展的理念。

AR-VR系统是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交叉融合的技术前提,打破了传统博物馆静态橱窗的展示方式,采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相互切换的方式,为新时代的博物馆和党建思想数字化传播增添了参与性与交互性。

六、结 语

AR-VR技术对博物馆来说,不仅是锦上添花的创新性技术,同时也缓解了疫情下全球博物馆发展缓慢的现状。尽管AR-VR技术为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优势和改变,但是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继续完善AR-VR技术,并加强对新技术的科学应用,采用科学创新的方式进行数字化传播,有力推动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数字化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WJ-700无人机系统
博物馆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数字化制胜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