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强校 兴核报国
——东华理工大学服务核工业发展报告

2023-01-18 13:10文/童
军工文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东华核工业理工大学

文/童 亮

校园风景

东华理工大学是为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发展原子能事业,于1956年创建的我国核工业第一所高校。为我国“两弹一艇”和核大国地位的确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地学人才摇篮”和“世界原子能事业的宝贵财富”。东华理工大学是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的初始成员单位。

在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的指导支持下,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核事业专门人才;学校在核资源与环境领域的优势和特色更加突显;学校在核燃料循环前端至后端的全链条学科体系建设更加完备;学校汇聚了一批从事铀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教学科研团队;学校拥有了国内核资源与环境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平台;学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奖等重要科研奖项。尤其可喜的是,2021年,在学会大力支持下,学校获批博士授权单位,而且一次性获批3个涉核博士学科点,为全国最多。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领导参观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

因核立校,建成核地质勘探人才培养摇篮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1955年1月,毛主席、党中央毅然做出了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伟大战略决策,开始创建我国的核工业。1956年6月,在周恩来、宋任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创办了我国第一所铀矿地质学校——太谷地质学校(东华理工大学前身),开始了我国放射性地学教育事业的历史性起步。1958年,学校为国家输送了首批核地学毕业生,正是他们的艰苦努力,才有了国家第一批铀矿工业储量的提交。

1959年,江西抚州境内发现了当时亚洲最大的铀矿床(七二一矿)。二机部将学校由山西太原南迁抚州市,校名改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本科)。1960年9月,二机部部长宋任穷亲临学校视察,勉励师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办好学校。为使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早日爆炸成功而发奋图强,努力工作”。全校师生为能参与新中国确立核大国地位的战斗,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这一时期,学校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如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系统论述铀矿找矿勘探理论和实践的教材——《普通矿产及铀矿找矿勘探地质学》;提交了218Po找铀矿新方法新仪器、预测盲矿体埋深的找矿方法、铀矿形成富集与温泉分布关系等中国第一批放射性地质与勘探研究成果;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放射性地质与勘探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等。

以核强校,打造服务核工业创新发展基地

近年来,在学会指导支持下,学校实现了由单一的地质类院校向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的历史跨越,学科体系涵盖了核燃料循环的四大环节。几代东华理工人以“服务军工、献身国防”为己任,默默奉献、追求卓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我校专业和学科建设成效明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5个,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一流课程5门;获批国家级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96项;获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3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本科生、研究生生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本批次招生省份增至30个,一本批次招生专业增至48个,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120%,专业学位硕士生增长189%,研究生、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居高位。

人才输送力度不断加大。我校与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特别是核工业多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大了培养和输送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力度。“资源勘查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10多个国防军工专业的毕业生中,每年近50%进入国防军工系统工作。据国防科工系统与核工业用人单位反映,东华理工大学毕业生“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而且“下的去、留得住、贡献大”。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校坚持科研创新引领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奖励质量和数量不断攀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0多项,其中省级一等奖9项;纵向科研项目每年快速增长,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3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44项;高水平论文的数量显著增长、质量明显提升,SCI、CSSCI、EI收录高质量论文2183篇,授权国家专利1133项。

学校承办国际原子能技能研讨会

平台和团队建设再攀新高。学校拥有包括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高水平科研平台30余个;拥有国家“杰青”在内的卓越教学科研团队7个,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拥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获得财政部省部共建专项建设、江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和团队建设等资金1亿多元。

科技服务成效日益凸显。学校先后与20多家核工业单位及地方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核工业系统多家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学校获批了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技术转移中心,签订各类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1778项,经费达7.2亿元;学校取得一批被中央领导批示、国家部委批复、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纳应用的智库成果。

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拓展。学校先后与欧美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10多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承办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等主办的各类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顺利执行了国际原子能机构三个周期的技术合作项目。学校获批教育部、外专局“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办了“金砖国家科技创新框架计划”等近10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援外项目。

学校启动东华加速器中子源(ECANS)科学装置项目建设

兴核报国,为建设核工业强国再立新功

我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东华理工大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上明确,要着力建设“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高水平大学,通过构筑人才、学科、平台“三大高地”,推动学科层次、高端领军人才、服务行业区域发展、对外合作交流“四大突破”,实现一流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核军工文化、现代大学制度、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个走前列”,从而达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保持行业领先,“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力争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强国防科技能力建设擘画了壮阔蓝图,提出了新的要求。“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在新的征程上,东华理工大学作为国防军工高校,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聚焦目标,再立新功:

我校将围绕核电产业、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核科技创新、核安全等重点工作,在铀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核资源勘查方法与技术、铀矿采冶与矿山环境、铀纯化转化浓缩及元件制造、核工程、核医疗仪器和核军工装备精密制造、核设施退役治理、核废物处理与地质处置、核应急与核安全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对深部铀资源、海洋铀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为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作出更大贡献。

学校将加速“电子加速器”科学装置建设,并发挥核技术应用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能力,着力打造“中国(南昌)智慧核技术产业园”;开展核工业智能装备研究,服务核资源勘查、采冶、矿山修复、探测、设施设备维护等领域的需求。

学校将围绕核工业重大工程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在核军工人才培养、核特色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关键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奋发有为。为建设核工业强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东华核工业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相同的“手” 不同的义
心系“国之大者”,谋创新、铸重器——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来自广西的中国核工业“ 开业之石”
昆明理工大学
“质谱技术在核工业中的应用”专辑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公司简介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