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音乐素养测评的探索与实践

2023-01-20 18:53林晓燕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职素养音乐

林晓燕

(福安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福安 355000)

一、引言

音乐课属于人文学科之中的重要领域,是开展美育的重点途径,借助音乐课程之学习,可以使学生拥有正确审美观,保证他们鉴赏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各方面能力共同发展。[1]对于具体的教学过程而言,音乐课需要基于已经确认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利用师生教学双边活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音乐知识、音乐技巧的同时,增加对所实施各类教学活动过程、效果、个体完成情况的程度分析与价值判断。这些测评所形成之教师教学引导、学生发展功效是不容忽视,而如何使其作用发挥到极致,则是必须要审慎分析的工作。

二、中职生音乐素养测评的内涵分析

音乐素养指的是学生学习音乐学科之后,形成的在现实生活处理音乐问题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可以分别体现于文化理解、审美感知以及艺术展示几个方面,换言之,即学习者会听音乐、听懂音乐、唱奏音乐的表现水平。[2]

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在于理解音乐本体、掌握音乐本体。此时便要涉及到音乐本体的概念,对于中职生而言,音乐本体与音乐本身同义,其中牵涉到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作品,第二个层面是音响,第三个层面是活动,第四个层面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而这些层面音乐本体的习得与掌握,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对能力,要求针对中职学生的音乐素养测评,突出音乐的本体地位,即从学科自身特点出发,将素养要求有效呈现、有效评价。

基于这样的认知,教师应当将文化理解、审美感知和艺术展示几个方面的要点分别呈现出来,并留意这几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学生音乐素养测评更加准确的一个重要前提。具体讲,学生获取并提升审美感知能力的效果,将成为学生艺术展示的前提,同时它也可以表现出学生在音乐实践方面的价值,艺术展示能力则可以比较直观地体现出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与能力,同时会让文化理解能力从内隐变为外显,对于文化理解能力而言,则突出了站在人文视角、审美视角感受音乐与表现音乐的一面。[3]

借助这些分析,笔者的观点是:中职音乐素养测评应当有明确的中心指向,同时保证内容的全面性。而若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便要求教师进行测评方式的变革,洞悉音乐素养在中职生接受教育教学领域的主要表现与落脚点。在此期间,还应当注意的问题在于:音乐素养与内容领域的对应,并非是始终保证不变的,更非永远单向唯一,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关系值得教师始终加以关注。最终使教师为了后续测评框架的完善,并进行清晰理解与应用的把握,设计出多项可供选择的测评实施要点。

三、中职生音乐素养测评的实施要点

(一)重视日常测评工作

在当前考试和评价标准体系范围之中,对于平时音乐素养的测评,理论上属于实践的首个步骤。该步骤的长处在于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让其针对应知应会内容认真对待。[4]据此,笔者希望能够从实践层面重视两个要点。其一,可以考虑配合省市教育部门所建立的App、小程序等,使中职学生群体接受“音乐成长记录袋”的管理,因为当今时代信息的即时性特点,教育部门已经留意于在网络上快速更新音乐素养测评内容的工作,希望可以借助网络手段,关注中职学生音乐学习期间的音乐素养测评走向。更关注学生所客观存在之个体差异,避免原本存在的音乐素养测评工作模糊性问题,在平时相对客观地把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展示出来。其二,教师在平时音乐素养测评时,一定要突出课程标准的导向,而不是把音乐比赛获奖证书等额外内容作为平时测评基本标准,将忽视课程标准内的音乐知识部分。即比赛获奖证书等,实际上可被归为发展项的范畴内,部分学生有此经历及成果,而部分学生则从未接触过这方面培训。突出课程标准导向,使平时教育过程受到重视,会避免两部分学生群体的心理落差出现,让测评更显公正与准确。

(二)拓展丰富测评标准

测评标准是人们用于实施价值判断活动所借助的尺度和界限,同时这也能够展示出中职音乐学科各项具体教学活动效益,并分析教师、学生达到预期目标与否的真实情况。在核心素养视域之下,显然考试分数能够表现学生特定学习周期之成果,然而却无法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得到反馈,在此角度分析,完全有必要由中职教师带头,做音乐素养测评标准的拓展与丰富工作。[5]所以,希望教师能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角度出发,形成与实际情况更契合之评价标准,或直接基于音乐素养多项内容,制定相应的测评标准,从而让测评价值判断尺度更完整、方向更准确。例如在面对《黄河大合唱》的欣赏教学内容时,教师便可依三维目标设计测评标准,这会较为全面了解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习效果,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速度、共鸣、咬字、呼吸等方面的音乐技能,使之可以做到正确起唱,呼吸调整、合理换气等,“过程与方法”目标,则需要使之在自主体验及合作探究的情境下,准确把握音乐节奏,而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针对作品创作背景、历史文化的认知测评则应当成为重点,学生可据此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豪迈情怀,同时顺利理解音乐艺术表达效果。总之,此评价目标有可能从不同角度分别分析判断其学习效果,契合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所提出的测评要求。

(三)增加音乐测评主体

测评主体指的是进行价值判断的负责人,在传统中职音乐测评时,通常以教师为主体,使之基于考试成绩完成测评,所给定的评语则从考试分数出发而展开。可人毕竟是感性的动物,即便有理性思维为指引,也难以避免会由于一些特定因素而出现认知偏差,也就是教师极有可能会由于个人的喜好而使客观评价有一定偏差,对测评信息可信度造成不利影响。[6]因此应当从音乐测评主体丰富之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解决。实践中可以增加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或者倡导家校合作策略,或者吸纳社会力量等,从而共建优秀教育测评平台。要有意识地展现学生、家长和社会之作用,再结合自身的专业评价,最终得到科学的测评成果。例如在教学《嘎达梅林》时,教师即可在课堂结束环节,激励学生进行及时的自评,使学生以客观态度分析自己的学习态度、音乐鉴赏等方面表现,例如有些学生本次教学表现很好,便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客观肯定自我欣赏能力的进步,并分享自己对于进步的感受,而有些学生则需要坦承自己的不足,包括认知不准确、理解不到位等。学生还可以开展互评活动,在对比自己的音乐欣赏表现后,指出他人在学习本节课时的优势等等。最后,教师向大家展示课堂观察记录表,从多个维度客观分析学生音乐学习表现,使之在此基础上积极调整自我学习计划。而当本次课堂教学完成之后,还可以考虑设计同教学内容有高度关联性之课后作业,也就是收集与《嘎达梅林》有关的故事,或者尝试演唱其他的蒙古民族音乐等,针对这项作业任务,教师可及时参考家长的评价意见,这也是切实拓宽评价主体的典型做法。

(四)积极开发测评策略

测评策略是进行测评活动的方式方法,但世界上并不存在任何一种万能的测评手段,所以要求中职音乐教师从测评需求出发,做策略之自主选择,尤其是和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相关教学之中,中职音乐教师更需要全面开发多元化测评手段,以积极的态度整合测评事项,让包括过程性和结果性测评在内的多个环节得到统一,由此可较为全面掌握中职生音乐学习期间之意识、行为、成效等等,保证测评信息获取的全面性。[7]实践中,成长记录袋、观察记录表等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是相对重要的测评工具。最近,因为注意到音乐考试已经向“核心素养”倾斜,测评策略则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并及时做出迁移。例如在面对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等国外音乐作品时,可突出课堂观察记录表之作用,科学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音乐表现,这些作品往往旋律和节奏比较复杂,学生易于在欣赏它们的时候,出现消极的情绪,且不能准确把握作品节奏,无法感受作品情绪等。对此,教师可在“知识”目标内做相应的记录。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心思细腻、情感充沛,他们可以拥有比较精准的情绪感受,像愉悦、恐惧、紧张等等,在面对这部分学生的情绪感受时,教师则可以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同样做出准确的记录,这样,学生便可以在课堂观察记录表内,发现自己真实的素养水平。当然,基于前述增加音乐测评主体的做法,照样可激励学生成为多样化测评策略之主体,使之自主制作成长记录袋等,把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历次音乐考试的成果等纳入其中,以供随时观摩参考。

(五)增加班级赛会环节

期末时,学期音乐素养测评将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此期间,学生也将拥有一次展示的机会,因此,除了上面提及的测评策略外,教师可考虑沟通中职生音乐素养测评任务、中职生音乐展示机会平台二者间的关系。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增加班级赛会环节的做法,以校级演唱比赛为参照,举办班级为单位的音乐会、音乐比赛等。在这项策略中,具体操作时分为几个步骤。步骤一是前期准备,使学生明确参与班级音乐会的基本要求,或者是演唱歌曲,或者是演奏乐曲等,均可以在保证人人参与的同时,以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学生可借助音乐课和课余时间自由排练。为了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之乐于参与,乐于配合测评,可以选出班级内的两名主持人,做好节目串联与节目单制作工作。表演时以抽签的方式决定表演顺序。步骤二是正式演出,演出前教室应做相应的布置,包括在黑板上书写标语,以及其他一些仿舞美布置等。而教师为了做好测评工作,则需要科学拍摄、认真记录,从不同角度观察学生的整体表现情况,以及音乐的细节处理情况等。步骤三是后期制作与剪辑,即教师可以求助于信息技术老师,为学生音乐会制作片头、字幕、片尾,并对影像加以剪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将通过更为生动的形式体现出来。[8]而除了音乐会以外,音乐大赛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素养测评的探索与实践新形式,在此形式之下,学生可以进行音乐知识的比拼,在必答题与抢答题等题型的支配下,得到本学期音乐素养知 识考察的机会,可以做器乐、表演的专业展示,此类展示与音乐会的区别在于,它更加倾向于专业技术的表现,而非现场效果的达成,在此期间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演奏、演唱水平等。

(六)优化教师测评水平

新中职音乐课程标准尤其突出学业质量,使我国中职音乐教育与整体教育评估之间的距离拉近,但是依然要注意避免发生新课标加旧评价的问题。就这一点,西方国家无论在制度设计方面,还是在方法推动方面,均可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之借鉴,笔者认为中职音乐教师完全可以借鉴西方优秀之处,像美国在艺术课程方面的评估模式等,使之融入于我国中职教育测评体系中来,并在此过程中同步优化教师的测评水平。[9]美国艺术标准联盟在数年前《国家核心艺术课程标准》,即Model Cornerstone Assessments,其中明显涉及到了音乐方面测评,该标准特点是:评估是持续升级的,并注意真实有效评估环境的建立,同时突出了嵌入式课程的价值,希望可以比较真实地表现出面对面沟通评估的作用,另外,评估时融合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与技术运用的特点,也无一不考验着教师的能力。[10]总的说来,此类标准的设计,值得借鉴之处在于:重视前述多个维度的测评,并使评价性质上拥有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特点,让自我、教师、同学从真实情境、真实情况出发做共同分析。若借鉴于此,则教师优化自身测评水平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是应强化教师自我在音乐素养方面的强烈“测评”意识,即在教学期间,不能只关注教学而忽视测评,而是要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内,把评价环节适当渗入其中,这在中职音乐教育实践中并不多见,它的意义在于激励教师发展测评意识,有效落实前述平时音乐素养测评工作,并保证后期考试中的过程性测评信息更加真实有效。其二是需要教师主动追求测评的情境性特点,从而让测评结果符合多元化要求。在本例中,美国的Model Cornerstone Assessments标准内,便突出强调了测评要依托真实情境的问题,中职音乐教师留意这一点,可使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迅速融入于以测评为指向的平时音乐教学之中,保证测评结果的多元化及合理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音乐教学期间,针对学业测评结构、具体内容与方法给予优化,使优化指向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能够让音乐教学活动形成更准确的导向,增强其激励和指正功能。对教师来讲,应当做的是主动优化测评体系,分别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着手,展示出发展性教学特点,并留意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从而借此全面改善学生音乐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中职素养音乐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音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