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2023-01-23 23:22谢长宗刘靓
科学咨询 2022年21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英语教学教材

谢长宗,刘靓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2020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颁发后,职业教育迎来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双高计划”以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实施旨在通过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教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完善教育教材体系,保障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建设成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十四五”期间一大批职业院校将升格为职教本科,发展上实现质的变化。政策的大力支持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高职教育发展长期以来存在制约发展的“顽疾”:一是师资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二是教材建设总体落后于实际生产,形式单一、教材管理缺位;三是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与应用性。在“三教改革”和“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剖析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困境,探索高职行业英语发展的新路径,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我国高职教育提升质量的关键着力点。

一、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是“三教”改革的根本所在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三教”改革的根本。“三教”改革本质上是要革新“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改革的核心,从根本上决定“三教”改革的成败。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归纳总结出安徽省内高职院校师资结构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共英语教师数量不足。行业英语课程由公共英语教师兼任,语言专业教育背景出身的公共英语教师显然无法胜任专业性高的行业英语教学,且合班教学和兼任的模式极大地影响了行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二是师资结构不合理。具体而言,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差异大。部分高职院校是合并升格组建而成,学历层次多样化,涵盖本科、专科、研究生。骨干教师老年化严重,中青年教师数量不足。从事行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以公共英语教师为主,以及少数有留学背景的专业课教师,缺乏行业英语教育背景。三是重学历轻技能、重引进轻培养。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目前高职院校师资招聘仍然注重学历,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受制于制度难以转入高校,聘任方式以兼职为主,数量占比极低。同时,师资结构优化以人才引进为主,自主培养不够重视,导致教师发展出现断层。高职行业英语教师缺少企业的社会实操经验,严重与当下企业对人才需具备的外语能力的要求相脱节。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落后。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要有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首先,必须明确师德师风的首要地位。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师德师风在教师发展各个环节必须具有一票否决权,是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内在要求。其次,招贤纳士,组建教学团队,师生比例按照1:50合理配置,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优化师资队伍年龄、性别、职称与学历结构,从整体上增强行业英语教师队伍的实力和竞争力。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组建教师创新团队,团队成员实现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尊重教师的教学分工,以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载体深化教师改革,由多人共同开展一门课教学[1],改变以往教师“单打独斗”局面,形成老、中、青阶梯式教学团队,培育团队专业群带头人。行业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行业教育背景或者行业从业经验,教师人才的选聘偏重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和具备相关专业资格证的人才,形成高水平企业技工和高水平专业教师共同合作的结构合理、专兼融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同时,通过职称晋级和绩效分配手段,激活现有师资力量,构建跨学科双师师资认证体系。鼓励公共英语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教学、能力选择某一学科行业作为发展方向,通过培训考核成为跨学科双师型教师。贯彻“以赛促教,教赛融合”策略,鼓励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多途径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提高行业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实行教学团队分类定向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英语教师企业实践模式。教师到对应学科的企业实践,根据不同的行业英语类型,由学校和企业定期共同培训教师教学团队。教师团队直接投入一线生产生活,具备“教师+员工”双重身份,能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人才互补、双向流动战略。

二.职业特色鲜明的行业英语教材是“三教”改革的重要载体

教材是教育质量保障的载体,是“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一是教材建设总体落后于实际生产,教材管理缺位,形式单一。行业英语教材建设落后,教材种类少,资源匮乏,部分行业英语教材缺乏权威性,质量难以保障,部分行业甚至没有行业英语教材。基本所有行业英语教材版本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颁布之前,大部分行业英语教材五年内未做更新。行业英语教材管理缺位,缺乏监督,更新换代慢,总体落后于新政策新标准,落后于企业生产实践的新要求。二是内容层面上忽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高职公共英语教材衔接不够。目前安徽省内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第一学期以公共英语教学为主,主要学习英语基础语言知识,课时设置为64学时或72学时,第二学期部分专业开展行业英语教学,课时设置为72学时。两个学期使用的教材截然不同,没有平稳的衔接,难度突然增大,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教材建设忽视中华优秀文化元素,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利于学生精神文化素养的形成。同时,部分行业英语教材等同专业教材翻译版,不适合实际教学实践。行业英语教材理论性过强或过易,缺乏最新生产生活实践案例,与现实生产实践不符,导致学生学而无用。单一的纸质教材形式,无法全面立体地呈现行业实践。教材定位不明确,沿用的是传统的教育原则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难度高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总之,通用版本行业英语教材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行业英语教材的革新首先必须依据最新版本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做到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学科核心素养;体现职业特色,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优化教材编写队伍,注重编写质量[2]。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系统设计教材内容,有机融入中华优秀文化,突出地方特色文化,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合理设置课程思政内容,确保课程思政元素的科学性与统一性。将课程思政元素与行业英语元素结合,避免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促进课程思政的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行业英语思政实践活动教育。其次,必须组建学科专家、英语教学专家、行业专家和企业高水平技工合作的行业英语教材开发团队,多方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及其配套多媒体资源,创新教材形式,开发“活页式、手册式”新形态教材,这有助于职业院校教材组织模式的变革、逻辑结构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拓展[3]。新形态的教材以严密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电子学习资源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求。教材内容的编写对接最新的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将最新的技术工艺纳入教材,加强行业英语教材与公共英语教材的衔接与融合,实现教学的平稳过渡。同时结合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设置活页式最小教学单元,强化学生语言听、说、读、写、译等实操技能。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开发手册式教材,融合理论与实践,促进学生互相协作,自主学习。积极建设立体化课程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数字资源、设备资源和特色资源。最后,必须建立教材使用反馈机制,强化教材管理,及时动态更新最新行业技术与服务实践,根据校企教材使用反馈情况,及时更新调整教材内容。

三、学生主体的教法是“三教”改革的有效手段

教法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实现手段,双高计划明确指出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理念。行业英语不同于以语言知识学习为主的公共英语,是为了满足学生职场涉外工作需求和多元文化沟通需求的课程,有着鲜明的行业特色与实践性,因此行业英语的教学不能等同于公共英语教学,必须由专业的行业英语教师承担。同时行业英语的实践性决定无法采用现阶段合班授课模式,合班教学不利于语言科目学习,传统教师主导课堂的讲授型授课模式自然不适应实践性强的行业英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合班授课模式削弱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行业英语在教学实质上脱离行业技能学习,转化为以等级考试为目标的应试学习。高职行业英语课程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名为体验型语言课即体验语言的意义和实际应用,实为分析型语言课即分析语言结构和讲授语言知识[4]。学习目标不明确是现阶段行业英语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行业英语教学本该强调的实践性、生产性逐渐被英语语言知识学习替代,学习目标也转换成通过英语A、B级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行业英语教学模式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教学手段落后,慕课、微课、虚拟课堂以及智慧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技术参与课堂教学比重极低。行业英语的考核模式也与公共英语类似,采用终结性评价,简单的卷面考核方式无法合理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使得行业英语教学转换成了“行业知识翻译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没有区别。

行业英语教法改革第一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师主导课堂的模式,实行小班化教学,由行业英语专任教师教授课程,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情景教学、任务型教学、项目化教学、沉浸式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源,自学并完成任务。课堂上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换成了知识习得的构建者。第二是根据最新课程标准,落实公共英语与行业英语密切融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高职第一、第二学期开设公共英语课程作为基础模块,第三、第四、第五学期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开设行业英语课程。第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践实习。按照“职业人”的要求开展课程时间,将课堂从传统教室拓展到模拟仿真实训室、企业一线,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行业英语的学习,引入真实职场,既体现了行业英语的实用性又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四是拓宽教学路径,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课堂教学,采取”线上加线下“的教学模式。课前发布教学数字资源,课中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课后学知识、文化、技能拓展等内容,形成“互联网+行业英语”的教学模式。第五是明确行业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行业外语综合交际能力包括英语语言要素、行业知识要素及专业服务要素,使学生在职场中能够独立开展涉外业务。构建合理的课程考核模式,采取过程化考核,以项目实践单元为模块并根据学生课堂活动、企业实践、中期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在教师、教材、教法层面长期存在的问题阻碍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三教”改革的背景下,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开发职业特色鲜明的行业英语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破除行业英语教学发展困境,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英语教学教材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