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果蔬产业提质增效 实现产业兴旺新局面

2023-01-25 02:02徐天禄
云南农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果蔬蔬菜发展

徐天禄

(大关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大关 657400)

结合当前生产现状,剖析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名优品牌少,无公害果蔬产量低,缺乏技术型人才,生产体系不健全,市场竞争力弱等制约问题。提出建设果蔬产业生态化示范区,引领果蔬多元化立体种植;逐步壮大设施栽培规模,加速现代化发展进程;注重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重视集成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实施品牌战略,拓展果蔬销售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果蔬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产业兴旺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大关县果蔬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相继建成了一批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开发了一大批“名、特、优、新”产品。春早熟以寸金黄瓜为主的蔬菜和以樱桃为主的水果在县内外享有盛誉,市场前景广阔。常年保持蔬菜种植面积9 000 hm2,果树面积2 800 hm2,建成商品蔬菜基地3 000 hm2。果蔬产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较高的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

一、发展现状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愿望很迫切,抓经济收入就是要抓经济作物种植,水果和蔬菜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就成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首选种类。伴随着退耕还林、新农村建设、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一大批扶持项目得以实施。以寸金黄瓜为主的早春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果树种植面积增加迅猛,大规模发展种植樱桃、桃子、李子、枇杷、脐橙,还有部分农户规模种植猕猴桃、八月瓜。经过10多年的发展,淘汰了一大批未试种就推广种植的杂劣品种,引试优良品种成功并得到大面积推广,种类和品种得到优化,配套设施持续完善,面积逐年增加,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市场体系不断健全,现有农产品注册商标26个、认证有机产品3个、绿色食品20个,果蔬经济收入仅次于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果蔬产业持续发展,面积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9 000 hm2(商品蔬菜3 334 hm2),果树种植面积2 800 hm2(李子1 800 hm2、柑橘266 hm2、樱桃200 hm2、桃200 hm2、枇杷134 hm2、其他果树200 hm2)。

(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形成了以地方特色品种寸金黄瓜和小青瓜为主的早春大棚蔬菜,以茄果类、豆类为主的早春地膜蔬菜,以白菜、萝卜为主的夏秋冷凉蔬菜,以葱蒜类为主的绿叶蔬菜4大种植模式和基地。形成了吉利镇以脐橙为主,天星镇以枇杷为主,悦乐镇以李子为主,翠华镇以樱桃、桃子、李子为主的4大种植区,新引进的蜂糖李在1 100 m海拔以下河谷地区大面积种植,猕猴桃种植也在快速扩大。果蔬产业正向多样化、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种植种类已达8个大类20多个品种。

(三)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申报无公害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果蔬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在近年省级果蔬农药残留抽检中,连续3年抽检合格。

(四)建成加工流通体系

现有果蔬加工企业2家,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冷链物流中心1个。在213公路沿线有批发中转集散交易市场1个、沿路零售点5个。全县有果蔬集贸市场15个。在昭阳区和大关县城开设线上线下体验店3个,惠农生态12个产品在线上热销广东、上海等地。参与果蔬流通社团组织18个,经纪人100余人,全年果蔬流通量超过20万t。

(五)产品规模逐步庞大

早熟商品蔬菜基地的建成保障了种植面积的稳定,提高了种植水平和产量,蔬菜产量保持在18万t左右,其中商品蔬菜在10万t左右;果树种植面积连续增长,完成高接改良及新增种植优质品种蜂糖李666.67 hm2。在今后的2~3年将有大批量果园投产,产量逐年增加,到2025年将达到产量高峰期,常年产量保持在10万t左右。

(六)品牌效益日益提高

以寸金黄瓜为主的早熟蔬菜和以晚熟品种珍珠李为代表的大关水果在昭通市场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品质优良和新鲜度较好,近年的销售单价在5~8元/kg,深受市民青睐。随着寸金黄瓜地理标识商标的申报和大批水果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认证,品牌建设不断扩大,市场空间和发展效益将得到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管理水平较低,品质参差不齐

老果园种植种类多、品种杂,种植区域呈现繁杂、零乱和空白地带,导致统防统治统管难;新果园规划种植面积增速快,前3年科技管理压力大,尤其是在保障农户收益上没有资金补助,直接导致农户在成林投产前间种了高秆作物玉米,严重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3~5年难以长成标准树形及投产见效。蔬菜种植新区规范化水平低,对新技术掌握不够快捷,传统种植管理成为主流,导致产量低、效益不高。科学管理水平的差距,直接导致产量、质量参差不齐。

(二)名优品牌少,无公害果蔬产量低

虽然寸金黄瓜、珍珠李等地方特色产品在昭通市场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及市场前景,但大多数消费者的认识度不够,并不知道是大关县产的。由长期施用化肥获得高产转变为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技术的实施,农家厩肥少,难以很快达到无公害管理水平,产量会有一个回落后平缓上升态势。

(三)专业化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民科技素质普遍不高,缺乏懂技术、善管理的青壮年农民。农民将果蔬成苗定植后,即按照传统的栽培方式进行管理,对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变化缺乏了解和掌控能力。目前以单家独户种植模式为主,只有少数农户达到了标准化种植管理水平,有组织、上规模的专业合作社少之又少。

(四)缺乏技术型人才,生产体系不健全

目前,产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许多果蔬新区和设施果蔬产区技术匮乏,生产力水平低,产后加工和市场拓展能力弱,严重影响果蔬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产业链延伸难,果蔬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与现代果蔬产业发展差距大。

(五)缺乏市场竞争力,技术发展失衡

当前存在果蔬种植点多面广、种类多且杂、农民管理意识差、管理技术落后、科技水平低下等问题。虽然果蔬种苗和栽培新技术得到不断研发和推广,但在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许多产区果蔬种植种类繁多,但生产未能形成规模。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不够,新成果入户率和转化率低,栽培管理、贮运、保鲜技术水平不高,距标准化、指标化、措施化现代农业要求还相差甚远,果蔬单产低、产品质量差、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六)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发展后劲乏力

大部分田地的水、电、路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综合生产能力不强。设施果蔬一次性投资大,大部分农户资金不足,财政资金补助标准低,金融部门贷款难,发展严重受阻,没有形成保障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

三、发展对策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深入调整和“一村一品”建设的扎实推进,果蔬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有规模而不强、有品质还不精等问题,要做大、做强和做成精品,还应加强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领多元化立体种植,建设示范区

切实贯彻落实“两山”精神,大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战略,结合资源优势,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划定果蔬种植产业带,力争地域特色鲜明和规模适度,做精、做细、做强特色果蔬产业。一是在海拔900 m以下矮山低热河谷区平缓坡地种植温带水果柑橘和枇杷,稍陡的地块种植樱桃、桃子、李子,较平整地块种植大棚、地膜早熟蔬菜,林间种植生姜、细叶韭菜、无蔓菜豆及绿肥,建立良好的品种多元化耕作制度。二是在海拔900~1100 m的二半山区温带地区种植李子、桃子和适度规模的樱桃,大规模推广种植佛手瓜和芦笋等多年生蔬菜,在林间种植生姜、阳荷、鱼腥草、细叶韭菜、无蔓菜豆、黄豆及绿肥,保持良好的生物多样性耕作制度。三是在海拔1 100~1 800 m的高寒山区种植弥猴桃、晚熟桃子、晚熟李子和适度规模的梨,弥猴桃适度间种矮化楤木(1 m高)、香椿等多年生木本类芽菜,林间种植鱼腥草、阳荷、宽叶韭菜、白菜、萝卜、无蔓菜豆、黄豆及绿肥,保护性开发管理野生弥猴桃、楤木、鱼腥草,健全半天然的生态系统化保护性耕作制度。

(二)整合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向优势区域聚集的原则,按照地理环境条件优良、目标市场明确、区位优势显著和气候适宜等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整合县级财政资金投入,针对集中连片10 hm2以上的村组,结合乡村建设加快水、电、路通达田间地头项目实施,加强农田水利和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等。兴修各种农田水利设施,抓好山区塘堰、水窖等建设,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管理等措施,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作物稳产高产。

(三)壮大设施栽培规模,拓宽发展空间

经历了传统种植向设施配套标准化、生产面积规模化、栽培技术规范化、生产销售信息化等方面的深刻转变,促进了果蔬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但果蔬产业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应不断审视其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并寻求解决之道,使果蔬产业步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蔬菜栽培保护地的栽培形式多样,有地面覆盖、阳畦、温床、塑料薄膜拱棚、温室、荫棚等,现代设施蔬菜栽培已发展到植物工厂化生产,无土栽培、现代穴盘育苗技术、地膜覆盖栽培、大棚日光温室等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这些类型的产生是有一定发展过程的,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生产需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起来的。各种保护地的结构设备不同,因而保温性能和小气候条件亦不同。在生产上,果树栽培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探索,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充分开发利用现代化设施和配套技术,彼此配合使用,加速现代化发展进程。

(四)重视种苗生产,集成配套技术

重视果蔬种子、种苗生产,加强科技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完善种子、种苗科研培育体系,加强栽培技术集成创新研究。建立优新品种引试和地方特色品种选育基地,做好种质资源保护性种植。加强寸金黄瓜早熟性和珍珠李晚熟性选育,加快新成果入户率和转化率。提高栽培管理、贮运、保鲜技术水平研究,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技术水平

采用科技入户、科技下乡、专题培训等形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整合技术资源开展培训。农业技术人员深入果蔬基地、科技示范园区、重点村组,结合农时节令,通过举办培训会、办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果蔬生产者、经营者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栽培技术培训。现场指导、解答群众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培育出一批“田秀才”“土专家”,辐射带动广大农民掌握先进的栽培技术,从而提升果蔬生产水平和档次,保障果蔬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六)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要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包装上市,创出自己的品牌,亮出产品产地,注册具体的商标名称。达到生产的产品有品牌、有商标及创名牌、引导消费、扩大市场的战略目标,推动果蔬品牌标准化、规范化、差别化、特色化,提高品牌信任度、忠诚度、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和果蔬产业整体竞争力。

(七)加强配套服务,拓展销售市场

高度重视农技推广工作,强化技术服务,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搞好产销衔接,按照以销定产的发展思路,立足当地优势,找准目标市场,摸清目标市场紧缺的果蔬类型、数量和居民消费习惯,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运销专业户、经纪人等与目标市场的经销商签订购销协议,再由他们按照订单组织农民发展适销对路的设施果蔬生产。

猜你喜欢
果蔬蔬菜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奇怪的蔬菜
果蔬PARTY
蔬菜
奇思妙想的果蔬们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蔬菜也“疯狂”
果蔬的畅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