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振兴 促进共同富裕

2023-01-25 02:02赵春山李权林
云南农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支配共同富裕农业

赵春山,李权林

(1.云南省乡村产业发展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4;2.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茭菱 650031)

2020年云南省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云南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跨越式发展的壮丽篇章。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并指出“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2022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语重心长地说道:“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的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但是不均衡、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铿锵有力的话语,彰显中国共产党人“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的价值追求,体现我们党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一、云南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现状

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欠发达”仍然是云南的基本省情,既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又有与现代化差距较大的问题。与全国相比,存在2个“30个百分点”和3个“10个百分点”的差距。即: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左右,这2个“30个百分点”说明了我们的巨大差距;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这3个“10个百分点”分别代表了“产、城、人”3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说明了差距的重要原因。

从农村居民收入情况看,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较大,根据《云南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示显:云南省2021年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 90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197元,全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027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为2.88∶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脱贫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为3.14∶1。从云南省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对比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 41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931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为2.5∶1,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051元。2021年云南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027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全国、全省农村分别高0.5和0.4个百分点,其中经营净收入为5 748元,比上年增幅7.2%。但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看,云南省与全国都有差距,特别是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不小。

从省内地区看,2021年昆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2 523元、19 507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为2.69∶1,怒江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 63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602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为3.45∶1。

以上分析充分说明云南与全国在城乡收入有差距,云南城乡居民收入、省内不同区域收入有差距,农村居民特别是脱贫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明显。要实现共同富裕,农村是重点,脱贫地区更是重点之重点。

二、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单列专章部署安排,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要让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镇、农民与市民一起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当前,云南省农业农村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滞后问题仍很突出,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还在扩大,农村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还在大量流向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城市比还是两个天地,“三农”还是全面现代化的“短腿”,农村发展基础薄弱,更应快马加鞭,如果不能发展得快一点,城乡和工农差距会拉得更大。同时,也要看到,实现全面脱贫后,农村有广大的市场、广阔的投资空间,将来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要大体相当,这是很大的投资空间,农民的消费边际倾向明显高于城市居民。根据《云南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看,2021年云南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 386元,比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 069元,增长11.9%,比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增长11.7%高。随着农村交通、通讯、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基础条件的改善,城镇化率提高,乡村产业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云南省近2 295.8万农村常住人口消费上来了,农村将释放巨大的消费能力,这是很大的市场,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农业农村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云南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开局良好、成效显著。2021年以来,云南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决策部署,围绕“一平台、三机制”工作安排,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重点群体、重点区域,狠抓政策衔接、动态监测、产业培育、主体带动、风险防范等重点措施,全力推进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落实,产业帮扶取得新进展,出台了一系列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保持投入力度不减,不断健全“一平台、三机制”,实施脱贫村提升行动,精准帮扶51.2万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2.18万人。确定57个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高质量创建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农田32万hm2(480万亩)。启动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 608 km,完成农房抗震改造12.3万户。新创建16个美丽县城、6个特色小镇。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有力有效,12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新创建1 053个美丽村庄(数据来源:2022年云南省《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农民饮水安全得到改善,乡村道路建设继续加强,农村新型能源进一步发展,农村信息化持续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治理得到加强改进。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9 020元提高到2021年14 197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从2016年的3.17∶1降低为2.88∶1,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夯实了基础。

三、工作建议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脱贫攻坚最终能够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站在脱贫攻坚基础上对人们更高层次上的满足,是对如何把生活过好,如何让人们的价值更好发挥的表达。从云南实际看,逐渐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当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其迫切和现实,长期来看,就是要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品质,实现五大振兴,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

(一)把产业兴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以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云南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进一步健全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切实把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把抓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努力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产业兴旺上展现新作为。

(三)立足云南实际,优化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生态高端产品,走差异化竞争发展的道路,全链条重塑云南农业,走出一条超常规发展之路,为产业兴旺、农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抓手,引领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市场化发展,打造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的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支持,按照强链补链延链的思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创新发展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强化对“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和“一县一业”特色县建设的指导服务监测;支持各地“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建设。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项目,争取资金政策支持,通过树立标杆示范,引领产业化发展。

(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聚集资源、聚合力量,推动要素向农业产业化发展汇聚,强化人才支撑,搭建引才聚才平台,吸引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工商业主等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完善用地保障,落实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用地政策,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创新多元投入,加强政策资金资源集聚,合理用好土地出让收入,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和产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强化科技服务,推动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五)发展农村电商并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持续推进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健全县、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重点围绕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开展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抓紧布局建设一批田头冷库和生产基地冷库。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培育电商新型业态,加快培育直播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打造各类消费升级平台,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精准对接,加强与阿里、京东等平台开展务实合作,拓展民族工艺、非遗产品、乡村旅游等领域合作,丰富消费内容与场景,形成全省农产品全品类、差异化网上销售格局,提高线上销售比重。

(六)推动绿色发展和品牌化发展

把新“三品一标”(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和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认证相结合,加快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进程,推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推广茶产业绿色有机发展模式和支持政策,实施对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等产业获得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的生产主体实施奖补,加快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工程,进一步夯实云南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七)大力招商引资,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树牢抓发展必须抓营商环境、抓发展必须抓市场主体的理念,树立鲜明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主体倍增,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牢基础、增添活力。进一步完善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稳定产业帮扶全覆盖,稳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龙头企业绑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结合扶贫扶智,引导贫困地区农民通过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激发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进程,不同地区富裕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要通过区域协调发展自觉主动缩小地区差距,既充分发挥发达地区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又通过先富帮带后富,确保欠发达地区能够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跟上队伍。

(一)通过深化区域合作构建先富帮带后富的机制

充分发挥云南省发展较快地区经验,先富地区发挥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作用,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因地制宜向欠发达地区、脱贫地区普及推广,带动欠发达地区脱贫加快富裕进程。通过深化区域互助构建先富帮带后富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下好全省一盘棋,深入实施对口帮扶协作、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创新开展对口合作协作,通过精准化帮扶,激发欠发达地区、脱贫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人都不能少。

(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自觉主动缩小城乡间以居民收入水平、实际消费水平和生活保障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不断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新型城镇化成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对农村宅基地和农村承包地开展三权分置改革,在管好用途、控好总量的前提下,稳步放开经营权,探索农业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有效做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巩固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农村公路改造升级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护。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传导和平等交换,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缩小收入差距,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提高就业匹配度和劳动参与率,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实施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完善小微创业者扶持政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有效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提高低收入群众子女受教育水平,创造更加优质普惠公平的条件,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拓宽增收渠道,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挥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第三次分配作用,调动全社会力量济困扶弱,促进社会和谐。

五、对标先进,学习先进

浙江是中央确定的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初步构建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建设,聚焦“七个先行示范”跑道,推动“发展型”制度政策加快向“共富型”跃升转变,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7个先行示范,努力探索一批共同富裕的机制性创新模式。浙江目前将找准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性抓手,加快打造以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山区26县整体跨越式发展、强村富民和“浙里健康”“浙有善育”“浙里长寿”“浙江有礼”等群众有感、可示范推广的标志性成果,放大新优势、打造金名片,努力为“重要窗口”厚植底色、增添亮色。2022年聚焦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加快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今年是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成果展示年。云南省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介绍,结合云南实际,积极探索适合云南实际的共同富裕发展之路。开展一批发展产业有基础,农业积极性高,乡村振兴推进良好的县(区),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先行一步,积极探索云南共同富裕发展路径,形成云南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发展模式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力争走在西部省区前列。

猜你喜欢
支配共同富裕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