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中师幼互动对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影响*

2023-01-26 06:33何小娟邱淑亭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力绘本

赵 蓉 何小娟 邱淑亭 郭 璐

(1.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 广东深圳 518172;2.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 香港 999077;3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中心幼儿园 广东深圳 518172)

引言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现阶段的重大需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于培养个体的想象力。幼儿的想象力水平是个体发展创造力的前提,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起点。然而,众多调查表明,中国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我国城市儿童的想象和幻想研究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的好奇心强,但想象力弱(分别为2.39分和2.18分,满分3分)[1]。

想象是人类在大脑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和观念,在联想、推理、分析、综合加工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观念和形象的过程,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重要支柱。想象包括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人们通常将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学前时期是个体想象迅速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整个学前时期,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性想象开始发展(图一)。想象的思维价值在于创造性,儿童的创造性想象水平是衡量其想象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主要内容。因此,研究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一 想象的分类

一、研究现状

1.创造性想象的含义及其对幼儿的重要意义

创造性想象是人类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形成现实中尚不存在的内容的过程。创造性想象强调想象过程和内容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创造性想象是人类进步发展的重要的能力之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造性想象。人们借助创造性想象,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突破现实的局限,发展无限的可能。创造性想象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创造性想象是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源泉。幼儿在音乐、绘画、游戏中发挥创造力;创造性想象还是幼儿个性形成的重要条件,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儿创造性的发展状况。

虽然幼儿约在2岁时想象的生理基础已经发育成熟,但4岁以前,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4—5岁幼儿开始出现有意想象,5—6岁幼儿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此外,学者们在研究3—6岁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时发现,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水平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幼儿的成绩优于男幼儿;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想象力的个别差异程度逐渐增长,大班幼儿差异悬殊。对此,研究人员分析认为,教育环境是影响幼儿间创造性想象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2]。因此,了解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发展规律,探索教育环境中影响幼儿创造性想象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有效引导幼儿进行更高层次水平的创造性想象。

目前,我国学者主要采取作图法和操作法探索幼儿创造性想象的规律。作图法是指让被试幼儿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语言描述进行创作,或在已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形成新的形象。研究人员向大、中、小班幼儿提供印有正方形、长方形、椭圆等图案的画纸和笔,分析其在原有图案基础上新构的形象(如将圆形画成太阳)。操作法是指研究人员让被试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动手操作实物,并分析他们完成的作品,然后利用图形拼合测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水平。研究人员让幼儿在15分钟以内利用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各5个和小棒5根完成拼图并用语言描述图形,最后分析幼儿的拼图和描述。

同时,已有的研究中关于创造性想象的评价维度并不统一:有的从独立性、图案利用、新异性和整体布局四个方面评估各班幼儿创造性想象水平;有的则以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立性作为标准分析幼儿创造性想象发展。由于研究的客观标准难以确定,人们对创造性想象的研究仍相对薄弱;而且,幼儿的认知和心理均处于发展中的阶段,评测幼儿真实的创造性想象水平并非易事。因此,采用一套严谨科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评价标准,对于正确认识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提出科学有效的教育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2.绘本阅读对创造性想象的促进作用

绘本阅读作为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教育媒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绘本阅读是指幼儿借助绘本中的画面和文字,理解图画书主要内容的过程。绘本阅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已有研究表明,绘本阅读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和体验,培养幼儿逻辑思维和良好生活习惯,激发幼儿的想象,对幼儿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我国学者对绘本阅读与幼儿想象力的关系已有丰富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幼儿阅读绘本或图画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本质是一个想象的过程:根据绘本故事的线索,幼儿对大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重组、加工和改造,形成新的形象。学前期幼儿的思维发展处于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绘本生动形象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为幼儿想象提供具象的凭借物。借助想象,幼儿可以主动填补画面的留白和绘本的翻页,再现故事场景,将静止的画面变成行云流水的动作和自动切换的场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主题。有研究者指出,幼儿正是由于不理解绘本中序列呈现背后的叙事内涵,才对画面的解读充满想象,甚至对绘本中出现的名字、人物角色的动作语言和故事结尾充满想象,从而激发幼儿创造能力[3]。

想象除了帮助幼儿进入故事世界,还帮助幼儿“看”到角色心理。幼儿通过想象,揣摩角色心情,猜测人物关系,体验情感情绪,才能让阅读从外部画面的观看转化为内在思维与情感的内心活动。幼儿阅读图画书的时,小、中、大班幼儿能根据自己对角色的表情、动作的理解,去想象角色的对话,说明幼儿已开始能把画面以外的事物结合到图书画面上去进行想象,从而理解角色心理和故事发展。

3.绘本阅读中的师幼互动支持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看图书、听故事的兴趣,发挥阅读的引导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鼓励幼儿在阅读中发展想象和创造能力。随着绘本阅读的价值被逐渐挖掘,绘本阅读成为幼儿园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绘本阅读的教学通常是指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把绘本作为教学的主要物质材料,设计教学目的和方案,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集体教学活动。

教师在促进幼儿探索绘本主题和内容的师幼互动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提供的一切帮助,被理解为教师在绘本阅读支持性策略。该支持性策略主要体现为教学策略,包括绘本选择策略、教学设计策略、阅读指导策略、提问策略和延伸拓展策略等。例如,刘洪森对中班幼儿进行八次创意阅读干预后,比较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前后测得分,发现绘本创意阅读能有效发展4-5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裴继琼在调研小班幼儿无字图画书阅读指导现状时指出,教师在幼儿集体阅读无字图画书前、中、后分别采取激发兴趣、重视文本解读和深化理解的指导策略,能够促进幼儿“图像”阅读能力、口语表达、幼儿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猜想式提问、启发式提问、猜图提问、延伸提问和联想提问等提问策略,被学者们认为有助于激发幼儿好奇心、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策略。

然而研究发现,教师支持性策略的整体实施现状不容乐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存在无支持意识、支持行为单一和支持不足的行为,影响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教师在开展幼儿绘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问题缺乏有效性、提问和应答水平较低、开放型问题的提问比率远低于封闭型问题、追问不足等问题,不利于幼儿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发散思维;曹高慧等学者分别在研究中利用CLASS系统进行评估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师幼互动质量,发现学前教师教师教育支持水平总体偏低。当CLASS评测得分小于3.5分时,该教育支持对促进幼儿发展无显著影响。此外,还有学者发现,部分学前教师陷入“高控”的极端,同样不利于甚至阻碍幼儿全面发展。例如,苏梦琦在研究大班绘本教学的策略时发现,教师在师幼关系中干预程度过高,在进行绘本教学时着力呈现绘本故事结果,而忽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动态表现,导致忽视幼儿情感体验和想象力培养,对幼儿创造性想象力引导不足。

二、结语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今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创新精神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想象是创造力的基本要素,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黄金时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重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1.选用更科学的测评标准,丰富研究工具和方法

尽管研究者对创造性想象研究已经持续百年,但关于其发展机制与影响因素仍有待探索,其主要研究困难在于测评指标的不确定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因此,有关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实验研究远不如成人和青少年的研究那么系统,缺乏完善的测量标准。目前已有的关于幼儿创造性想象水平的研究中,有的先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根据被试的创造性想象特征确立评价标准进行评估;有的套用成人创造性想象的测量工具,侧重测量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实用性。然而,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背景都十分有限,他们的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水平与特质与青少年及成人的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水平与特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内容通常新奇夸张,缺乏逻辑性与实用性。因此,无论是先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再制定量表进行评估,还是直接套用成人的测量标准,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幼儿的情况,难以真正揭示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发展规律。综上所述,使用一套科学标准的、符合学前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的评价标准十分必要。此外,目前的研究主要通过作图法和创作法探索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情况,很少进行严格的实验法,对创造性想象发展的过程机制揭示有限。因此,应当丰富对幼儿创造性想象发展的实证研究方法和技术,增加生物心理学研究工具和手段,收集较为客观的实验数据。例如,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和眼动技术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试思维的“反弹效应”和研究人员的主观偏差。

2.深入揭示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的作用机制,支持幼儿园实际教学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不断推进,绘本阅读备受社会追捧,关于绘本阅读与幼儿想象发展的关系已有较丰富的讨论,但基于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关于绘本阅读对幼儿创造性想象的作用与价值的研究较为有限,存在一定的探索空间;而且,已有的关于绘本阅读促进幼儿想象发展的研究成果,多为绘本教学的价值与策略,鲜有利用绘本阅读作为实验研究方法或训练方式进行干预的实证研究。因此,在深入探索绘本阅读与幼儿想象的关系与价值时,需要深入揭示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的作用机制。同时,应将对幼儿创造想象想象的研究与幼儿园的真实教育情境结合起来,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深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为探索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提供新途径。

3.梳理教师的师幼互动支持策略,增强教师对幼儿绘本阅读的支持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注意引导幼儿“喜欢阅读画册和图书”,在教育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然而,如前所述,在当前的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支持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存在着支持缺失、不当和过度的问题。对此,部分学者从已有的教学经验出发,总结幼儿绘本阅读的教学实施策略,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结合传统研究方法和客观测量工具,使用实证研究干预,梳理绘本阅读中教师促进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具体师幼互动支持策略,为学前教师提供直接的、更有针对性的、具有实际操作指导意义的教学建议。

猜你喜欢
创造性想象力绘本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看见你的想象力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绘本
绘本
绘本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打开新的想象力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