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共享农庄助推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研究
——以刘家庄共享农庄为例

2023-01-28 06:30金雅琪常嘉懿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2年9期
关键词:农庄苏州融合

金雅琪 常嘉懿

一、前言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模式,近年来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变迁。“共享农庄”是共享经济理念下诞生的新经济产业,是推动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文章通过对“共享农庄”的创立历史和发展现状研究,分析“共享农庄”是如何借助共享经济理念,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苏州市相城区度假区(阳澄湖镇)清水村的刘家庄共享农庄为例,全面探索了“共享农庄”的产业结构、经营模式和发展机制,并针对苏州“共享农庄”存在的发展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从规划、管理、制度、创新和政策等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农村建设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中心,产业是发展乡村经济的关键,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基础。

“共享农庄”是共享经济理念应用于农村经济后衍生的新经济产业,它通过将农村的农业发展、土地资源、生态建设、旅游休闲、农民生活等融合,统筹城乡发展,创新性的缓解了城乡生产要素流通的障碍,助推城乡经济共同发展,是推进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一项创新实践。

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概念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内容

农村产业主要包括农业和非农业两个部分,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以及林业,非农业产业是以农村经济为主体兴办的加工业、矿业、服务业以及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科技文化产业等。一般我们将农村产业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详情如下:第一产业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农业”,它包含了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是以第一产业为基础,进行深度加工的,例如:食品加工业和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服装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业等。第三产业是指以第一、第二产业为基础的服务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商业、科研、金融、信息等新产业。

(二)农村产业融合的概念和类型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质上是产业融合。所谓产业融合,指的是不同的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交叉、整合,最终成为新的产业。农村的一二三产融合主要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基础,以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为手段,打破一二三产业之间技术、行业、产品、市场的屏障,形成集一产的生产、二产的加工以及三产的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如图1所示。

图1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

三、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一)产业融合发展的一般作用

产业融合通常是在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进行的,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以科技取代传统技艺,使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化,由低水平工业向高水平发展,最终可以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对于农村的一二三产融合则是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服务融合,从而促进三产间更多紧密联系。在农村三产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节省农产品原料价格、不断增值农产品价值、节约资源,从而增加农民以及相关从业者收入的目的。可以说农村的三产融合加强了农民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实现了农业生产者与市场的双赢局面。

(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业的产业融合并不是人为操控或政府强制的,而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顺应市场需要自然形成的。中国的农业是民生之本,但是中国的农村、乡镇却是最缺乏发展的,这是发展道路上的矛盾体现。长久以来,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中下层群体人数庞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所以农村的一、二、三产相加或相乘,是产业融合,也是发展趋势。单一发展第一产业,需要靠“天”吃饭,没有保障的经济风险很大。着重发展第二产业,既要靠“天”又要靠“地”,“天”决定了产能,是发展的下线,“地”决定了效率,是发展的上线。全力发展第三产业,是靠“人”吃饭,不管是服务业、旅游业还是教育行业等,都需要大量的从业者以及消费者来支撑经济。只有进行产业融合,才能打破僵局,摆脱困境。例如棉花,最原始的籽棉只有4-5 元/斤,做成皮棉则可以卖到11-12 元/斤,如果交由棉纺厂加工制成牛仔裤在市场上最低也要几十元,贵的更是要几百上千元。若牛仔裤有品牌加持或者出口国外销售,价格还能再增值。农民的收益在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的过程中,逐级增加。

(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以农业为基础,融合农村产业,开发多元化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就业率,进一步提高乡镇农民的收入,拉近城乡收入的差距,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情况,缓和城乡之间的发展矛盾。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农村之间生产要素与及人口劳动力的流通也在不断加强,农村的三产融合可以使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技术更好的结合,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既保证了农村的发展,又优化了资源的利用,推动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四、苏州共享农庄经济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苏州共享农庄发展历史

自2019 年以来,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政策下,苏州出现了一大批以“特色农业+乡村民宿”为主要特征,集文化传承、生态观光、乡村旅游、农耕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科普教育、餐饮民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农庄。2020 年1 月苏州市首批认定14个共享农庄,建成涉农共享项目71 个,呈现了综合体运行型、集体经济主导型、合作经济带动型、龙头企业主导型、政企联动型五大发展模式。同年苏州市还制定了《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建设指南》《苏州共享农庄(乡村民宿)考评评分表》,促进共享农庄经济的规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此后,2021 年1 月苏州市认定第二批示范农庄43 个,2022 年认定20 个。目前,苏州市共有77 个已经认定的共享农庄。

(二)苏州共享农庄发展现状及成果

当前苏州的共享农庄在政策的支撑下发展的,并且已经创建了一套规范的体系,包括规范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经营环境、服务管理、联农带农等 6个方面发展标准,提出必备条件 4 项、建设条件 35 项、附加条件 3 项等三类 42 项考评内容和要求,引导共享农庄良性运行。在坚持“以农为本”不会变、要素融合不动摇、富民增收不松动三个原则的前提下,苏州已经认定了三批共77 个共享农庄。

五、苏州共享农庄助推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分析

(一)刘家庄共享农庄创立及发展历史

刘家庄共享农庄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优越,坐落在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三大半岛中的美人腿半岛风景区,占地378 公顷,周边有莲花岛风景区、皇罗禅寺、盛泽湖月季园等休闲旅游景点,并且美人腿风景区内还有众多的生态农庄和农家乐,人员流动量大。自成立以来,刘家庄共享农庄坚持以造物园·刘家庄手工村落为特色,与“村上”品牌携手打造精品民宿,共同构筑了一道乡村休闲慢生活的风景线。2020 年1 月刘家庄共享农庄成功入选苏州市第二批认定的共享农庄名单,一时名气大增,更多的市民开始认识并关注刘家庄共享农庄。为刘家庄共享农庄的发展带去了更多的人气与机会。

(二)刘家庄共享农庄发展现状

1.刘家庄共享农庄迅速发展。刘家庄共享农庄在2020 年被苏州市认定为示范农庄后,发展迅猛,现已形成一座以艺术手工艺、农耕体验、蔬果采摘、花海观光、会议团建、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生活社区,吸引了很多苏州市以及周边城市的居民前往体验。节假日中更是人气火爆,在2021 年春节期间,仅2 月14—2 月17 四天的时间,便接待了游客350 人,营收更是达到了12 万,大幅度提升了清水村村民们的整体收入。

2.刘家庄共享农庄一二三产结构。刘家庄共享农庄在整体规划布局上,坚持因地制宜,由于地处阳澄湖美人腿半岛风景内,且清水村河浜众多,所以刘家庄共享农庄的第一产业是以渔业为主的,农庄也还有黄桃园、蔬菜花园等,总的农业生产面积达到了176 亩,占经营总面积的45.56%。刘家庄共享农庄的第三产业丰富,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规模性的发展了鱼蟹特色渔家乐、蔬果采摘体验等特色活动,还打造了精品网红民宿和传统手工坊两大特色招牌。首先是网红民宿,极简的风格中蕴藏着禅意,民宿庞就是田间菜园、滨水花园、复式河景、特色茶寮,可以说满足了人们对于农家小院的所有想象,是理想中的乡村景观。其次是传统手工坊,里面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手工体验课程,在那里游客们可以学习陶器制作、手工冷皂、精油扩香片、香薰蜡片、石头彩绘、田园手账、光影纸雕、扎染等工艺,沉浸式体味手艺匠人们的精致与用心,让自己的身心脱离城市的喧嚣,回归田园乡野的慢生活。

3.刘家庄共享农庄产业融合情况。刘家庄共享农庄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紧密结合。农庄内的渔业和种植业都对游客开放,在那里可以体验采摘、垂钓、种植等农作活动的乐趣。农庄内还设有餐饮服务,游客们可以将自己的农作成果交由农庄的餐厅代为处理,也可以自己动手野炊,享受最新鲜、最安全、最绿色的时令美食。大家在田园中享受亲手采摘的蔬菜沙拉和下午茶,在夕阳下品尝刚上岸的阳澄湖水产,绝对是一次惬意舒适的度假体验。

4.刘家庄共享农庄助推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刘家庄共享农庄以自己所处的阳澄湖美人腿半岛度假村清水村为基础,在保留本地建筑原生形态的同时,增添更多的现代生活设施,打造原汁原味的田园度假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体验乡村生活的好去处。刘家庄共享农庄在盘活清水村宅基地的同时,全力挖掘清水村的潜力,激活清水村的资源,推动农村的产业升级。目前刘家庄共享农庄已经实现了“农业+”文化、生态、旅游的融合,成功开发农村产业新模式,为农村一二三产的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实践机会。

(三)苏州共享农庄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新冠疫情给经济带来严重冲击。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对我国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共享农庄业态也深受影响。时至今日,新冠疫情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两年,防控防疫工作也已成为了日常,人们原本的娱乐方式、社交方式都被迫改变,出于安全健康的考量,保持社交距离、减少大规模人员聚集成为必然。以往节假日共享农庄内人头攒动的火爆场面一去不复返。

2.共享农庄开发经验不足,缺乏有效规划和保护。共享农庄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产业,在我国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经验不足,且中国地广物博,各个地区的环境、资源、政策等条件都存在差异,能够互相借鉴学习的经验十分有限。农庄的开发又多是以农民为主体,容易出现短视以及规划滞后等问题。政府对于农庄的开发过程干预不多,也没有明确的政策进行规划指引,十分容易出线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并且许多农庄的设计过于现代化,一心趋于城市化的景观以显“高级”,忽略了乡村田园风貌。

3.经营模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低水平同质竞争的趋势。大部分共享农庄项目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开发程度比较低,经营模式几乎都是种植、采摘、手工、住宿、餐饮、观光为主,农庄内主要建设采摘园、手工坊、乡村民俗、休闲团建等场所,定位雷同,缺乏特色。长此以往,有同质竞争、恶劣竞争的趋势。

4.共享理念难以体现,共享元素少。目前大部分的共享农庄都是以餐饮、住宿和休闲为主,少有的共享大部分还停留在农产品采摘层面,没有切实落实共享理念。与其说是共享农庄,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高级农乐园,可以共享的元素不多。

5.缺乏技术支持,发展束缚多。我国的共享农庄主要通过实地销售、现场观光、住宿和餐饮服务等方式来实现收益,鲜少有运用互联网技术、VR 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型共享农庄,仍旧受土地、空间、时间的束缚,不能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消费的体验,导致农庄的发展上线低。

六、共享农庄经济发展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制定适宜的发展规划,科学管理

苏州市位于长三角经济群,是一个人口基数大、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对共享农庄的市场需求广阔。苏州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很有利于共享农庄的开发与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加强统一规划与管理,引导苏州共享农庄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将资源利用效率化、最大化。

(二)加强科技支撑,突破发展束缚

疫情是一场持久战,苏州共享农庄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抓紧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发线上农庄。一方面可以吸收出行有顾忌的顾客,另一方面线上线下相结合,共享农庄便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VR 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为共享农庄的产业转型和发展注入新动力,打破土地、空间和时间等的束缚,实现共享农庄发展自由

(三)深化共享理念,提高资源利用率

共享农庄的本质是共享经济,从土地共享入手是最简单的,农庄可以推出土地认领、众筹或者认养农作物等方式,顾客下单,农庄的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和管理工作,既满足了城市居民想要一片专属农场的愿望,又解决了土地闲置的问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四)健全财政支持,保障共享农庄经济发展

疫情的冲击下,许多共享农庄出现经济危机,苏州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尤为重要。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投入,强化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协作,采取先建后补、贷款担保、政府投资等方式来扶持发展。

七、结语

苏州共享农庄的发展已经稳步推进三年,培育了77个高品质的示范农庄,为全市共享农庄经济的发展打好了样板。共享农庄作为一种新模式、新业态,是助推农村产业融合的具体抓手,是苏州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对于苏州建设美丽乡村和实现乡村现代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当前苏州的共享农庄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受疫情影响,发展艰难,但是我相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化下,“共享农庄”的发展必将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农庄苏州融合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魔幻农庄”崩盘 卷走玩家2亿元
农庄
休闲农庄的“2.0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