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饮食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策略

2023-01-29 08:03刘红霞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餐饮世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旅技艺饮食

文、图/刘红霞(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古称“豫州”,位居天下之中,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省不仅拥有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饮食非遗项目,还拥有136 项省级饮食非遗项目,市级、县级饮食非遗项目更是不胜枚举。

琳琅满目的饮食技艺

别有风味的面食小吃制作技艺。涉及面点小吃、汤、传统面食。面点小吃有馍、包子、饼食、锅贴、蒸饺、烫面角、烧饼、麻花、油馍、油馔等。汤类包括武陟油茶、逍遥胡辣汤、鹿邑妈糊等,彰显了河南人喜食汤的饮食传统。传统面食包括郑州烩面、兰考齐氏大刀面、南阳方城烩面、老雒阳面、郏县饸饹面、安阳捋面、信阳潢川空心贡面、周口空心挂面等,反映了河南人嗜面的饮食习惯。

独具特色的菜肴制作技艺。有糖醋软熘鲤鱼焙面、驴肉、猪蹄、禽类、牛羊肉烹制技艺,以及长垣烹饪技艺、中原烹饪技艺(豫菜)、开封陈家菜等。此类非遗项目传承了中原豫菜文化的精髓,包含着中原人尚“中”“和”的饮食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千变万化的食材加工技艺。有五香豆腐干、腐竹、淀粉食品、耗辣椒、禽蛋等植物性食材加工技艺,以及魏氏香肠、酂城糟鱼等动物性食材加工工艺。此类非遗项目蕴含着丰富的发酵技术、食材腌渍技术、蛋白质变性技术等,具有独特的工艺价值和文化价值。

独领风骚的酿酒制茶技艺。有宝丰酒、杜康酒、宋河酒、长垣酎酒、豫坡酒、蔡州酒等白酒酿造技艺,邓州黄酒、怀帮黄酒、伏牛山黄酒等黄酒酿造技艺,民权果酒酿造技艺以及茂家红药酒酿制技艺(状元红)。制茶技艺有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卢仝煎茶技艺、王大昌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冬凌茶制作技艺。

乡土气浓的传统宴席制作技艺。禹州“十三碗”、陕州“十碗席”、汝州“八大碗”皆是乡土气浓的农家菜肴,食材均选用当地的农家土鸡、土鸡蛋、土猪肉、野菜、石磨老豆腐、自家加工的粉条等。这些原汁原味乡土气浓的传统宴席正是城市人渴望体验的旅游项目,具有重要的文旅融合价值。

△国家级非遗美食胡辣汤

△豫北辉县面羊

△洛阳不翻汤

丰富多彩的饮食民俗

河南崇尚孝道之民俗、农耕生活习俗、节日习俗等,是中原先民饮食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民间智慧”的生动呈现。

六月送羊习俗。六月送羊习俗是豫北一带较为普遍的民俗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底,当地的姥姥们就开始忙着为外孙(女)“送羊”,有几个外孙(女),就送几对羊。最初送真羊,现在演变为送“面羊”“面包羊”,即用新收的小麦粉做成“羊”状面食。豫北辉县普遍流行六月送羊习俗源于“羊羔跪乳”说,之所以会送“羊”。一是羊是孝道美德的象征,隐喻着姥姥告诫外孙(女),让他(她)效仿羔羊跪乳,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二是“羊”“祥”音近同韵,六月六送“羊”,寓意送“吉祥”。送羊的时间一般在农历六月上旬,六月初一送羊最为吉祥,寓意“领头羊”。

新郑大枣习俗。新郑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国枣树发源地之一,有“中国红枣之乡”的美誉。枣乡人民的日常饮食、岁时节令、人生礼俗都渗透着枣文化。食品有枣馍、枣糕、枣饼、枣夹核桃、枣脯等,饮品有枣醋、枣酒、枣花蜜、枣茶等。岁时节令,新郑还保留着与枣有关的许多习俗。如“二十八,蒸枣花”,五月端午包枣粽子,中秋节以枣、苹果等果品来祭祀祖先,腊月初八以红枣和米熬“腊八粥”,腊月二十三以黍面和红枣做年糕。在枣乡,村里的姑娘出嫁时娘家陪送的嫁妆和被褥、衣箱里,都要塞一些干红枣。洞房花烛之夜,婆家会往洞房里撒一些红枣、花生,意为“早生贵子”。新郑大枣习俗文化表现形式多元化,对研究中原民俗风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洛阳喝汤习俗。洛阳当地有个习俗,人们傍晚见面常问“喝过汤了吗?”洛阳的“汤”不仅指洛阳人的晚餐——馍、菜、汤,还包括当地人喜食的不翻汤、丸子汤、羊肉汤,以及大众化的面汤、玉米糁汤、大米汤、小米汤、绿豆汤、五谷杂粮汤等粮食类汤。洛阳人之所以称其为汤,不叫粥,是因为汤比粥稀,水多粮食少,称之为“汤”更形象。洛阳人喜喝汤,与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洛阳一带四面环山,地处盆地,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当地人喜食汤以御寒。

△栾川槲包

端午节习俗(槲包)。槲包又叫“福包”,是用槲叶包裹的粽子,是河南豫西栾川、卢氏、西峡等地端午节独有的食品。栾川县地处伏牛山深处,槲树广泛分布。槲叶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特别是槲叶素,有“天然防腐剂”之称。用槲叶包裹当地所产杂粮制成的粽子,营养全面均衡,槲叶独有的香味加上黍米的清香,沁人心脾,吃起来香糯可口,故当地人端午节制作槲包的民间习俗沿袭至今。

栾川当地人亲戚朋友还互送槲包,父母要给新出嫁的女儿送“槲包”,而且要送双数,寓意“成双成对”,祝愿小夫妻像五彩绳所扎捆的“槲包”一样相依相靠、不离不弃。蕴含着浓浓乡土人情和绿色生态优势的槲包已经成为栾川闪亮的“名”,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成为备受市场青睐的绿色农产品。

河南饮食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对策

文旅融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必须明确饮食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交叉点”“产品连接点”,找准融合发展的具体对策。

科学规划引导,做好顶层设计

饮食非遗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科学规划引导,河南省要实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需要政府加强对饮食非遗旅游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发挥政策规划在文旅深度融合中的统领作用。一是各地市政府应立足当地饮食非遗资源以及餐饮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入谋划、科学编制当地饮食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专项规划,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上予以扶持。二是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为主题,整合河南省优势文旅资源,进一步集聚优势,推出若干条以饮食非遗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通过顶层设计,使之与拜祖寻根之旅、大河文明之旅、华夏古都之旅、中国功夫之旅等具有中原韵的精品文化线路贯通串联起来。

构建一体化旅游综合体,形成产业集群

依托非遗小镇、旅游古镇、历史文化街区、非遗创意产业园,以特色饮食非遗资源带动旅游、演艺、文创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构建以旅游休闲为主导,集观光、游乐、休闲、度假、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形成产业集群。河南陕州、孟州莫沟、信阳郝堂村等,均有保存相对完整、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且基础设施完善,乡土气息浓郁,民风淳朴敦厚,具备文旅融合的资源优势。如三门峡可以考虑以陕州地坑院古建筑为载体,以三门峡饮食类非遗项目所承载的非遗文化为切入点,以陕州澄泥砚、卢氏面塑、卢氏民歌、卢氏民间鼓乐等表演艺术类项目为拉动力,打造集聚餐饮、工艺作坊、演艺、展览等多种休闲娱乐业态的旅游综合体,形成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文旅产业群。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饮食非遗品牌的影响力

提及河南非遗美食,大家可能会想到郑州烩面、道口烧鸡、洛阳水席等少数知名品牌,“中原美食IP”的品牌形象没有真正地叫响,原因在于宣传不到位。河南省应借助各种新媒体,做好饮食非遗宣传推介,实现文旅产业效益。

一是新媒体宣传。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信等各种新媒体手段,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河南省饮食非遗的宣传和推介,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二是影视作品宣传。目前,《梦华录》对开封饮食文化、《功夫豫菜》对豫菜文化等均在非遗项目荧屏展示方面做了有益的艺术探索。还可以考虑制作河南饮食非遗的专题宣传片、纪录片、影视剧、短视频、动漫作品等,找准非遗与当代人需求的有效连接点,讲好河南豫菜文化、茶酒文化、烹饪文化故事。三是节庆宣传。通过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美食节等活动,集中展销非遗美食,以“味觉”为纽带,搭建起不同地域之间文化沟通的桥梁,对于弘杨非遗美食文化,提升地方旅游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陕州地坑院

△洛阳水席之牡丹燕菜

延伸文旅融合产业链,跨界融合多产业

饮食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是简单地在旅游中添加一些非遗美食,也不是对饮食非遗进行浅层次的旅游开发。应延伸非遗旅游全产业链条,跨界融合多产业,实现饮食非遗与旅游业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融合。

“文旅+科技”。数字赋能是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技术的优化和提升为非遗的创新性转化、再现与复原提供了可能。通过5G、人工智能、VR、AR 等数字化技术,让饮食类非遗的生活情境和制作技艺通过时尚生动、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构筑沉浸式综合体验平台。比如以“洛阳水席”为切入点,制作动漫微视频,展示“洛阳水席”的起源、发展过程、主要特色,作为科普性节目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还可以编排歌舞剧实景演艺类节目,利用声光电特效,还原盛唐宫廷御宴的场景,通过数字化呈现,实现“洛阳水席”由“食品销售”向“文化消费”的转变。

“文旅+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形成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等在内,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可根据《意见》的要求,以“中原烹饪技艺”“长垣烹饪技艺”“开封陈家菜”等为主题,开办集技艺传承、教育、培训、研学旅行、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饮食非遗博物馆。河南省目前已建成“长垣市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洛阳饮食文化博物馆”等,建议增设“中原烹饪文化博物馆”,组织开展豫菜传承、培训、教育、研学、交流、经营等产学研项目,实现饮食非遗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文旅+康养”。康养旅游是当前旅游发展的新趋势,符合人们追求健康生活品质的要求。河南省可以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结合非遗美食中蕴藏的健康膳食元素,开展康养旅游项目。比如河南省焦作市,可以依托云台山优越的自然人文资源,将怀府养生非遗美食纳入旅游线路设计中,如“四大怀药”、怀府闹汤驴肉、武陟油茶、怀帮黄酒、怀山药红酒等,既体现了地域特色,又彰显了医食同源的养生理念,达到强身健体、休闲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

△焦作怀山药黄酒

猜你喜欢
文旅技艺饮食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春节饮食有“三要”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何为清淡饮食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