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北京小吃

2023-01-29 08:03崇占明
餐饮世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圈儿豆汁小吃店

文、图/崇占明

中国饮食文化是地域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土人情。说到饮食文化,小吃是无法绕过的,就是说最能代表某一地区饮食文化的当属本地的小吃。实践证明,很多地方小吃离开当地特有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就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所谓“变味儿了”。因此,地方小吃是深蕴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一项重要文化成果,各地小吃每一个品种的原料选取、制作方式、食用方式等,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特有的审美情趣。

历史上,北京餐饮市场上经营小吃的除少量店铺外,大多是摊贩,或是走街串巷挑挑儿担担儿的,还有就是街头摆摊当场制售的。

所谓“小吃”,是指一些店、铺、摊专门经营的零食一类的食品,北京人把这类零食也爱称之为“茶食”“碰头食”。我们所说的专业店铺也大多是指一些小店、小铺,经营单一品种或几个品种的店。直到公私合营后,私营小店经过调整合并,扩大了经营规模,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小吃店,像西城区的西四小吃店、护国寺小吃店;东城区的隆福寺小吃店;原崇文区的锦芳小吃店、锦鑫豆汁店;原宣武区的南来顺;朝阳区的紫光园等等。据不完全统计,1994 年北京有小吃店8688 家,撑起了北京餐饮市场的半边天。

北京小吃大致分为京味小吃和外地小吃两大流派。

京味小吃又可分为宫廷小吃和民间小吃。民间小吃又有汉民小吃、清真小吃之分。北京小吃历史悠久,在公元12 世纪时就出现了,经过历史的变迁,北京小吃经过不断汲取其他地区小吃之精华、改进出新,品种繁多、应时当令、口味丰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味特点。

北京小吃品种繁多,较有名的有油饼、油条、糖油饼、蜜麻花、焦圈儿、豆汁、豆浆、豆腐脑儿、麻豆腐、开口笑、姜汁排叉儿、薄脆、江米麻团、炸糕、脆麻花、炸回头、火烧、芝麻烧饼、螺丝转儿、糖火烧、油酥火烧、一品烧饼、墩饽饽、芝麻酥、盘丝饼、烧麦、豆沙包、驴打滚(豆面糕)、盆糕、开花馒头、什锦元宵、老豆腐、炸豆腐、面茶、油茶、茶汤、扒糕、小豆粥、八宝粥、爆肚等200 多种。

极具北京风味特色的小吃当属“豆汁儿”和“麻豆腐”。豆汁儿是北京地区民间售卖的一种流食,相传豆汁儿最早是辽国的民间食品,距今已经有1000 多年的历史。豆汁儿是“粉坊”做淀粉、粉条儿的副产品,是以绿豆为原料做粉条或淀粉时的绿豆渣水发酵而成的。豆汁儿味酸回口微甜,很多人喝不惯其特有的“馊味儿”,但常喝的人却觉得另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老北京人大多喜欢饮用豆汁儿,特别是梨园界的名角儿尤偏嗜此物,据说这豆汁儿当年还是进入“宫中”供皇上享用之物呐。有一传说,乾隆皇帝曾下谕,“招募制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这地位也算是“高、大、上”了吧。曾有人说:“谁不喝豆汁儿,就没有资格研究老舍”。

喝豆汁儿也有“生喝”与“熟喝”一说。生喝就是从粉坊打来的生豆汁儿直接引用,据说是营养不流失;而熟喝就是将生豆汁儿经过熬制,趁热喝,且要就着咸菜丝儿和焦圈儿。您看,就一个喝豆汁儿北京人都能给您整出“吃鱼翅”的感觉来。

据说在早年间,“拉洋车的”车夫早晨到粉坊用一个大钱舀上一瓢生豆汁儿,就着家里带出来的干粮和咸菜吃下去,三伏天儿在大太阳地儿下跑上多半天,愣是不带中暑嗒。服气不!

△艾窝窝

△豌豆黄

△驴打滚

△焦圈儿

“麻豆腐”也是“粉坊”做淀粉、粉条儿的副产品,以绿豆为原料做粉条或淀粉后剩下的绿豆渣发酵而产生的沉淀物,经过“炒”制而成的。熬豆汁儿和炒麻豆腐是一个“技术活”,颇有讲究。就说“炒麻豆腐”,讲究的是用羊尾油切丁煸出油来,用油炒麻豆腐,可能是“以此味儿制彼味儿”吧。再加入羊腰窝肉切的肉末、雪里蕻丁、青豆嘴儿,用黄酱调味,炒(亦可称之为㸆)好后浇上现炸的葱辣香油(要用干红辣椒丝和切成豆瓣一样的葱),随吃随拌,香醇肥浓,下酒佐餐两相宜,那叫一个香!一看这吃相儿,活脱脱一个“老北京人儿”。

再说说北京的小吃店。本人比较熟悉的是位于西城区西四十字路口西南(西四南大街17 号)的西四小吃店。虽说是一个小吃店,但其附近的“工薪族们”(西四附近多为商业店铺,大多没有食堂)都拿这儿当“食堂”,在这里解决正餐。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经在西四附近工作过几年,常去这儿“吃饭”。西四小吃店是1956 年开业的,当年这里每到傍晚小吃摊贩云集,自发的形成了小吃摊群市场,这里的小吃品种繁多、滋味飘香、现制现售、经济实惠,经常营业到深夜,吸引着广大市民来此“享受”。

△糖卷果

△卤煮火烧

餐饮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在西四天聚饭馆的基础上,将小吃摊群里一些有风味特点的摊贩组织起来,成立了综合性的汉民西四小吃店,它的成立既充分发挥了摊贩中技术能手的才华,又充实了一批技术力量。小吃店汲取各地小吃之精华,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品种繁多,经营的品种有70 多种,比如桂花烧饼、腰子饼、马蹄烧饼、咸酥火烧、五指酥、焦圈儿、螺丝转儿、小笼蒸包、艾窝窝、豌豆黄、花糕、碗糕、果料年糕、枣年糕、莲子粥、小豆粥、豆腐脑儿、炒肝儿、馄饨、炒饼、面条(炸酱面、麻酱面)等等,都是深受大众百姓喜欢的。当然,最著名的也是最受欢迎的则是主食副食合一的“卤煮火烧”和“腰子饼”。“腰子饼”色泽金黄、外酥里嫩、一咬掉渣儿;卤煮火烧主副兼顾,卤煮小肠、猪头肉和肺头及炸豆腐,再就着几两“二锅头”,完事儿浓汤泡着的火烧做主食,吃完一抹嘴儿,“小肚子上弦”,就一个字 ——“美”!

△糖油饼

△豆汁儿

北京小吃从早到晚都有不同的吃法,饱腹的同时还注意搭配着吃,豆汁儿+焦圈儿配咸菜丝、豆浆+火烧夹油条(油饼)、馄饨配包子(烧饼)、炒饼+鸡蛋汤、包子(或烧饼)配炒肝、烧饼夹肉配羊杂碎汤等都可谓是经典搭配。这里曾经还卖过一阵儿“烩饼”,也是就餐时不错的选择。后来由于城市整体规划发展的需要,现在那里已经变成绿地、街头公园了。但曾经火爆的“西四小吃店”却永远留在大家的记忆里了。

北京小吃具有融入多民族特色、取材广泛、选料精细、品种随时节更替、含有一定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且有小、多、密、灵等诸多特点。同时,小吃摊位不但聚集扎堆儿在天桥、鼓楼、护国寺、东安市场等地,还随着消费市场升级的需求,逐步深入和立足于不同类型的购物中心、超市和社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生活便利。正因为如此,北京小吃才能经久不衰,魅力长久远,经典永流传。

△炸酱面

猜你喜欢
圈儿豆汁小吃店
捏骨
豆汁儿
豆汁 老北京的标志
CRAFTY CONGLOMERATESBY CARLOS OTTERY
露天小吃店
豆汁儿
圈儿
聊聊豆汁
一道圈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