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元学历案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

2023-01-30 08:16潘津珍广东广州市天河区棠德南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学历成果建构

◇潘津珍(广东:广州市天河区棠德南小学)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到,积极开展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机构化。但在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经常停留在浅层思考阶段;学习兴趣难以保持;学习评价缺乏依据;项目作品质量不高;学生不明白项目反思的内容、方法和目的。

要解决上述问题,缩小实施落差,就需要一份专业的、面向学生的预设方案来指导探究过程。这正是目前很多项目式学习实践还欠缺的地方。而单元学历案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我们可以把单元学历案的设计理念和开发技术应用于项目式学习,通过学历案的“六环节”规范性和“教—学—评一致性”,来进行专业化预设,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

本文以小学科学“快递船”项目为例,按照项目式学习的逻辑,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设计,阐述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单元学历案的设计策略。

一、以驱动性问题统领单元学习

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素。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单元学历案要紧扣驱动性问题,以问题解决为设计主线,为学生持续深入地探究实践并最终解决问题提供一条具体、明确的路径。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单元学历案应该在“单元导学”中,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有吸引力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然后将驱动性问题进行拆解,分解为多个相关的子问题。以“快递船”单元学历案为例,单元导学课中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随着网络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网购,但过多的快递运输造成了道路的拥堵。在水乡城市,水流环绕城市,要减轻道路上快递运输的压力,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基于这样的情境,学生提出了“快递船”项目的驱动问题:怎样设计与制作一艘快递船?接着,教师和学生一起将驱动问题进行了拆解,提出七个子问题,如表1所示。这七个子问题也是本单元各课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表1 “快递船”单元学历案的问题设计主线与课时安排

在设计项目式学习的单元学历案时,教师要在驱动问题的统领下,以单元学历案为学习文本,用进阶的“子问题”为学生搭建连续学习的“台阶”,将学生当前所在的位置与学习目标(终点)连接起来,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路径。

二、以“单元概览”构建认知地图

在单元导学课,也就是入项课中,学生已经明确了项目的驱动问题和驱动任务,但不知道在接下来的单元学习中要用什么方法、经历哪些学习过程,才能最终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一开始就感知单元“森林”的全景,获得如何游览此“森林”的方案与路线图,教师可以在单元导学前,以“单元概览”的方式,向学生提供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时安排和学习建议。学习目标让学生看见学习的终点;学习内容和课时安排让学生看见即将经历的学习过程;学习建议给学生提供方法指导。在“快递船”单元学历案中,单元概览以“给学生的一封信”的形式呈现。其中学习建议告诉学生需要准备的造船材料,如何利用单元学历案进行学习记录、评价和反思,如何进行小组合作,还建议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了解浮力,参观海事博物馆了解船的发展历史和造船技术。单元概览让学生在具体学习展开之前,先对本单元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以便在后续问题解决中加以运用,帮助学生解决“入门”问题。

三、在“分课时设计”中建构知识与能力

入项后,学生进入项目式学习的第二阶段——知识与能力建构。在单元学历案中,分课时学习就是知识与能力建构的过程。好的知识与能力建构要满足三个特征。

一是知识与能力建构要与项目相关。在分课时设计中,课堂的学习内容与项目是有关联的,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关联性,有关联他们才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新知识的动力。这种关联性可以反映在学历案的各个部分,例如课题、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课后实践、检测与练习、学后反思等。

二是知识与能力建构的“时机”要恰当。在项目式学习中,要先让学生经历对相关问题的探索,经历“有效失败”,再进行知识与能力建构。在上《走得远的快递船》这一课前,学生完成了前一课学历案的“课后实践”任务,发现船的行驶距离没有达到1米,无法控制航行方向。学生体验到了“有效失败”,这时教师再借助学历案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提供富有支持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对问题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这种自主建构的过程能让学生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理解并形成能力,实现深度学习。当学生真实体验到课堂上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解决项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的成果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便有了继续学习的动力。

三是知识与能力建构要迭代学生的项目成果。在分课时设计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优化和迭代项目成果的重要过程。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各种学习支架的支持下,达到某个知识或能力维度上的跳跃,并以此来优化和迭代项目成果。在“快递船”单元学历案中,每个课时都根据项目的“子问题”,设计与项目相关联的问题链。在《走得远的快递船》一课中,由三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分别指向船的动力方式、航向控制、减小阻力三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建构指向快递船的测试、制作和改进,也就是项目成果的迭代。经历多次迭代后,项目成果的质量也就有了保障。

四、为自主建构提供学习支架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经常遇到“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教师要在学生“恰好需要的时机”提供“必不可少”的学习支架,帮助他们跨越最近发展区。单元学历案本身就是教师基于学生立场设计的、帮助学生开展项目学习的大支架。

为了更好地发挥单元学历案这一大支架的作用,在单元学历案中,需要提供各种小的学习支架。这些小支架根据功能可分为三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探究记录。知识和技能学习通常以知识链接的方式呈现,学生可通过直接阅读或扫描二维码从链接中学习。探究记录通常以表格、画图的形式出现,为了降低记录的难度,可以适当提供可选的选项、范例、标注。例如,在《走得远的快递船》一课中,学生要在学历案的表格中填写快递船的航行情况。为了方便学生快速准确地记录,表格中提供选项让学生勾选。当学生发现快递船容易在水中打转、无法控制方向时,再通过知识链接认识船舵的功能和结构,课后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学习制作、安装船舵的方法。

五、贯彻“教—学—评一致性”理念

在“教—学—评一致性”方面,项目式学习和单元学历案非常契合。单元学历案中要呈现项目式学习的两种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实践,结果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

一是过程性评价的设计。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应该在项目式学习一开始,就分享过程性评价量规并达成共识。在“快递船”项目的单元学历案中,单元概览部分就呈现了一份单元过程性评价任务,如表2所示。评价维度分为一级维度和二级维度,每个二级维度下都有四个水平的具体描述。在项目式学习的反思阶段,学生可根据页码的提示,在单元学历案中找到评价的依据,对本单元学习的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自评。

表2 “快递船”项目问题解决能力评价表(部分)

二是结果性评价的设计。在单元导学中,学生通过讨论和协商,与教师共同制定项目成果的评价量规。在进行项目式学习成果评价时,学生对照成果评价量规先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出项课时,再对同伴的成果进行评价。学生可以用便利贴写上自己认同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有建议的地方,粘贴在对方的学历案上。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索、创造。

六、以“单元反思”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单元学历案的学后反思有分课时的学后反思,也有单元学后反思。分课时的学后反思主要是梳理本课新学的知识、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例如,“快递船”单元导学课的学后反思有三个:反思一是帮助学生总结本课解决问题的思路;反思二是反思一的进阶和延伸,指向本单元解决问题的思路;反思三指向解决问题的方法。三个反思由易到难,从课时学习延伸到单元整体学习,都是指向问题的解决。

单元学后反思是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后进行的反思,出现在单元最后一课《单元小结》中。单元学后反思的支架可以从“知识梳理”“问题诊断”“策略总结”“知识创新”四个方面入手。以“快递船”的《单元小结》为例,教师在学历案中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不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学生在补充的过程中,将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形成逻辑关系清晰的知识体系。接着,教师提供不完整的流程图,让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再用勾选的方式,整理解决问题、表达交流、小组分工的方法,这些都指向策略总结。最后,学生在学历案指导语的提示下进行自我诊断,总结自己最大的进步和有待提高的地方。

总的来说,单元学历案为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提供了一份清晰的认知地图,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学习支架。单元学历案与项目式学习的结合,能有效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缩小项目设计与项目实施的差距。目前,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单元学历案设计研究不多,本文也仅以“快递船”项目为例,提出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单元学历案设计的一些策略。相信日后在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能更充分地发挥项目式学习和单元学历案相结合的优势,总结更多更优的设计策略。

猜你喜欢
学历成果建构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