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久久为功』成就『建功久久』

2023-01-30 13:35侯无难
政工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建功攻坚克难成才

☉范 毅 侯无难

习主席多次在重要讲话中用到“久久为功”这个词。这既是鲜明的指向,也是厚重的嘱托,每一名青年官兵都应将岗位历练当成“大宝藏”,持之以恒攻坚克难,驰而不息拼搏奋进,以“久久为功”谱写“建功久久”华章。

勤于“事上练”,厚积“尺寸功”。习主席在2021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习主席以此勉励青年成才须经锻炼与洗礼。“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吕建民,扎根核生化应急救援一线,直面艰难,以苦为乐,在上千次执行泄漏化学品处置任务、上万次装备操作中锻造钢铁脊梁,掌握六类百余种专业装备操作,凭借“把招招都练到极致”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成就卓越。由此可见,青年官兵成才之路,既是对军事技能的不断打磨,更是对意志和心智的反复锤炼。“铁肩膀”是压出来的,“刀尖子”从磨砺中来。青年官兵要努力践行“行远必自迩”的真知,不以事艰而不为,把难题当强敌去战胜,不急于求成,不苛求速成,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

肯下“笨功夫”,解锁“硬本领”。国学大师钱穆曾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固体燃料发动机作为战略战术导弹的心脏,制造要求最高、危险程度最高的工序之一是发动机固体燃料的微整形。1987 年,19 岁的徐立平来到大山深处的军工厂,面对世界难题——火药整形,他偏下笨劲,专注于一锤一敲的努力,练坏了30多把刀具,终于解锁了“硬本领”,将雕刻的精度限制在不超过0.2 毫米,比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的最大误差足足少了0.3 毫米!为更好地规避危险,徐立平聚力研发出二十多种发动机药面刀具,使得“硬本领”更加“硬核”,经过他整形的产品保持了100%的合格率。徐立平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当选“感动中国”人物,被誉为“在导弹和火箭上雕刻火药”的军工匠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只有坚持走扎实的道路,夯实稳定牢固的根基,方能善作善成练就“真本领”。本领皆从“拙”处始,成才需用“实”铺垫。广大青年官兵应努力做到心不为物役,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磨砺“把冷板凳坐热”的毅力,坚持精益求精的标准、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踏实的品质,用时间淬炼出一颗“匠心”。

勇于“钉钉子”,创造“大成就”。习主席强调:“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道出了成就事业的关键,这就是既要坚定信心、果敢坚决,又要戒急用忍、长久蓄力。《为学》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仅有一瓶一钵的穷和尚可以在一年时间里往返于四川、南海之间,而雇得起舟船的富和尚却花了几年时间都到不了南海。究其原因,是穷和尚立足当下、即说即干,富和尚却瞻前顾后、只说不干。李大钊曾说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实践证明,在青年官兵的军旅之路上,没有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厚积薄发的历程,就难有行稳致远的实力与底气。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青年官兵只有坚定“水滴石穿”的信念,攒足“绳锯木断”的干劲,保持“蹄疾步稳”的节奏,朝着实现强军目标砥砺前行,方能迎来“建功久久”的“高光时刻”。

猜你喜欢
建功攻坚克难成才
凝聚“工”力量 建功新时代
攻坚克难“闯五关” 我国夏粮实现增产丰收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蒋鹏举:常怀报国志 建功在中吴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女主人和她的麋鹿
浙江:守正创新 攻坚克难
建功在乡村振兴的大业中
创新驱动 攻坚克难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