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2023-01-31 07:29张玉玉倪可洋邢庆松
南方农机 2023年3期
关键词:主销主产区粮油

张玉玉,倪可洋,邢庆松,孙 宁

(1.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1;3.滨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近年来,受全球极端气候、新冠疫情暴发和局部地区冲突等问题影响,全球粮油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示要稳住中国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当前中国粮油产业发展既有追求质量提升的远虑,又有在短期内保证粮油产量的近忧,只有在不断提升各省粮油产业生产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粮油产业的竞争力,才能在全面推进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目标[1]。目前,国内外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很多,但针对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及分析的成果较少。本文从安全保障、结构保障、基础设施保障和经济发展水平4个维度来构建我国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20年我国粮油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剖析当前制约我国粮油产业发展的因素,以期为推进我国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更多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1 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依据评价指标设计原则,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流程。首先,对粮油产业进行分解分析,然后根据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确定反映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一级指标;其次,参考国内外研究文献综合分析使用频率较高的表征指标并进行筛选,将隶属度、相关性、鉴别力和信度效度较高的指标筛选为最终的表征指标[2];最后,为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可行性,向本研究领域专家进行咨询,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调整,最终确定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类型、权重及属性如表1所示。

表1 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 实证分析

2.1 评价方法

本文首先将各表征指标数据根据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按其评价作用分为正、负两类,使用STATA软件并采用Minimax算法对各个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各项指标数据间的量纲差异。为了避免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使用更为客观的赋权方法——熵值法来确定各层级指标的权重。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遵循综合性、准确性、时效性原则,确定选取全国各省粮油产业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21》《中国统计年鉴—2020》,部分数据来自农业部及各省区市统计公报。为更清楚地比较分析各地区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按照国家划分的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3]。

3 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分析

3.1 测度结果与指数结构分析

以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根据上述实证分析方法和数据,通过测度好的各项表征指标权重,最终得出我国31个省(市、区)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3.1.1 安全保障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河南地区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发展格外有优势外,其他地区的发展相对较为均衡。其中,粮食主产区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中的安全保障发展水平较高。从具体指标来看,主产区粮油作物总产量、油料作物单产极高,农药、化肥使用量低。主要原因有:具有区域地理优势,土壤肥沃度高,土壤适合粮油作物生长,在农业方面坚持“四化”方向并秉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等。在粮食产销平衡区中,山西、甘肃、云南等地区的安全保障水平较低,主要是由于中原地区历经多年耕种土壤肥力下降且受地区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甘肃地区还存在农用化肥施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过高的情况;云南属于山地丘陵地带,在水土流失治理上问题较多,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测度仅为0.172,远低于全国0.39的平均水平。

表2 我国各地区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结果

3.1.2 结构保障评价

地区粮食数量安全受到区域粮食供需关系的影响,在结构保障指标评价中,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的结构保障处于高水平发展状态。以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为例,其结构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一方面,黑龙江省是农业强省,耕地面积广、粮油产量高,使其较其他地区具有粮油消费供给优势;另一方面,2022年《黑龙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出炉,进一步加强了对黑土地的保护,黑龙江严守耕地“红线”,支持土地规模经营政策,这也是其供给结构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原因[4]。与安全保障指标不同的是,在结构保障指标中,除粮食产销平衡区宁夏外,其余排名靠后的区域都属于粮食主销区,尽管地区城镇粮油消费占比高,但主销区在追求工业化的“GDP冲动”下种植结构指标水平较低,多数粮食主销区自给率低于90%,使得其供给不足,导致其结构保障水平低。

3.1.3 基础设施保障评价

基础设施保障是提高粮油产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比较各地区粮油产业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发现,宁夏的基础设施保障水平约高达20,而同属于产销平衡区的西藏地区则仅为0.422 2。分区域来看,中部、南部和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保障水平较高而西北地区偏低;从具体指标分析,位于中部地区的宁夏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占比最高,主要原因在于宁夏以农业机械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现农机服务领域覆盖农作物耕种全过程。西部地区中,西藏、青海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农林类院校个数、机械化耕作面积、节水灌溉面积4项指标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有:西部地区在农业财政支出方面的占比较低,适宜耕种的土地较少,实现农业机械化难度大,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难。

3.1.4 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分析粮油产业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主要从人力、财力、物力上测度各省粮油产业的基本状况。从具体指标来看,黑龙江省农场耕地占有面积居全国第一且比排名第二的新疆多两倍,主要因为黑龙江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农场建设上受中央政策影响较大,且近年来不断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产业产值高且综合实力强。此外,比较典型的代表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粮油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要原因是三者均为各自经济圈重要的工业城市、商贸之都和新兴产业城市,其农业功能逐渐淡化。

3.2 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结果上,我国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其中,31个省(市、区)排名第一的黑龙江省得分为45.497,远高于第二名四川35.162 9的评价指数,而排名最后的北京得分仅有8.220 7。整体上中国各省粮油产业发展状况大致可以分为4个梯队,第一梯队是黑龙江、四川、新疆、河南;第二梯队是宁夏、内蒙古、湖南等;第三梯队是广东、湖北、江西等;其余地区为第四梯队。总体来说,我国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为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并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趋势。其中,全国平均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仅为21.497 0,有15个省(市、区)超过或等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省(市、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之,我国各省粮油产业在追求高质量发展并向更高水平发展空间迈进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4 优化路径建议

4.1 打造更高水平的粮食主产区

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打造更高水平粮食主产区时必须更加注重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基本粮油的稳增稳产。在土地资源丰富的粮食主产区应坚持推进“藏粮于技”战略,以农业技术创新引领农业技术扩散,发挥优质粮食品种的增产价值[5]。同时,以绿色发展为引领,高标准落实质量安全、资源节约的粮油增产目标,打造区域更高水平的粮油产业。在结构保障水平高的粮食主产区要提高粮油产业生产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提升优质粮油产业供给;在供给侧方面必须顺应食物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深入推进粮油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设施保障高的粮食主产区应集成高新技术,全面完成粮食生产过程数字化改造;要切实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度发掘粮食产业的复合功能价值,推广应用“农地+特色种植”“农地+康养”“农地+文旅”等模式,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活水”。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的东部粮食主产区,应进一步提高其综合实力,加大人、财、物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涉农法律法规,创新经营模式,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发展[6]。另外,打造更高水平的粮食主产区必须强化市场化机制的发展性引领,创新粮油产业发展业态,形成质量效益双重提升的农业发展方式。

4.2 进一步提高粮食主销区粮食自给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特别指出“主销区要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要确保粮食基本自给”[7]。可见,粮食主销区也要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重担,保持基本自给、保证种粮面积,提高粮食自给率。主销区必须明确党政同责,将粮食安全作为政治责任,多管齐下优化种植结构,主销区要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同时有关部门需要调整工作思路,既要加大对粮油生产的财政支持,也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出台绿色技术补贴,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提高农民稳粮扩油的积极性,逐步稳定并提升粮油作物种植面积和生产能力[8]。

4.3 优化产销平衡区的粮食生产资源

目前,我国产销平衡区资源约束依旧存在,生产条件不佳的问题亟待解决[9]。一方面,在安全保障上要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油作物单产水平,保障其数量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色理念,推广绿色优质的种植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监管,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在结构保障方面应扩大粮食产销平衡区的粮食耕种面积,优化粮食生产力,推动粮油产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进“产运储加销”一体化体系建设。在基础设施保障方面,既要加大科研力度培育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又要结合多学科力量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提高粮食生产的稳定性[10]。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要支持新型粮油经营主体发展,加强粮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产销平衡区的财政支持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再提升工程。尤其要注意西部地区的粮食主产县、镇应与其他粮食主产区的产粮大县享有同等财政待遇,以保证其在地区粮油生产工作中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主销主产区粮油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主销参数在后轮驱动汽车上的匹配
转向主销定位参数和接地点偏距的解析研究
某前轴转向节主销早期断裂原因分析
数字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关于支持主产区发展专用粮食生产的建议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