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法

2023-02-01 11:06江苏省如皋中学贾海建
天津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责任感生物学责任

■江苏省如皋中学 贾海建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高中生物教学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可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课程标准的顺利落实有益。就当前现状而言,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或者由于本身缺乏相关理论或经验,导致其在依托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屡屡受挫,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积极主动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基于此,笔者认真解读了高中生物学科中社会责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出建议。

一、高中生物学科中社会责任的内涵解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出,“社会责任”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对生物学的认识,能够参与相关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并能就相关问题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同时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产生活问题。具体而言,首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能够积极运用生物学相关知识和方法,参与现实生活中那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讨论中,并能够做出理性判断,同时识破并自觉抵制一些伪科学论断和行为。比如,学生能够对人口老龄化、生殖性克隆等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向周围的人宣传关爱生命的理念,同时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健康中国的发展。比如,学生能够自行制定健康的膳食计划,知道珍惜生命、关心别人。再次,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积极宣传并参加各种环保实践活动。比如,学生主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主动选择自行车、公交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积极参与学校或者社区组织的各种环保实践活动等。最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能够利用本地现有资源进行生物学实践活动,并能够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比如,利用生物学知识制作果酒、酸奶等。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法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高中生物教学以教材为基础,因此教师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出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教学素材。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社会责任的内容极为丰富,如高中生物必修1 中《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等章节,以及必修2 中《伴性遗传》《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细胞癌变》等章节中均涉及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内容。教师从教材中挖掘出具体的社会责任教学素材后,还应将社会责任感培育纳入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中,同时选择适宜的方法或策略,制定具体的社会责任感培育方案,也就是要将其纳入具体的教学计划或方案中,如此方能让社会责任感培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顺利落地。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本节主要包括“细胞中的水”和“细胞中的无机盐”两大知识点,因此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适量摄入盐的健康生活习惯纳入本节教学目标中。此外,教师应设计具体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方案。《细胞中的无机物》这一节介绍“细胞中的水”相关知识时,第一段主要论述了“水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由此引申到“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借此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社会责任意识。介绍“细胞中的无机盐”相关知识时,提到人体内Na+缺乏会引发何种病症,Ca+含量太低又会造成什么后果,并强调“生物体内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教师可以举几个由于缺乏Na+、Ca+等无机盐离子而导致的病症,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搜索相关资料,继续了解Na+缺乏或过多可能引发的病症,并探索“要想保持人体健康每天需要摄入多少无机盐”“适量摄入盐有什么好处”等,并将这些健康知识分享给家人或朋友,以此引导学生与家人朋友一起养成适量摄入盐的健康生活习惯。

(二)联系实际生活教学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履行相关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既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又能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其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此外,依托生活教学培养的社会责任感不是悬浮的、只存在于课堂上的刹那感受,而是能够有效延伸至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使其在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境后,也能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做出合理处置。因此,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教学是极为必要的。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出相关生物课题,并依托该情境提出某些问题,特别是提出一些与本次学习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以及相关生物学知识展开一系列探究活动,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激素调节的过程》一节时,第一部分内容就是“激素调节的实例”,第1 个例子是“血糖平衡的调节”。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进行导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播放这样一个视频片段:老李最近经常感觉口渴、乏力,明明吃得很多,体重却在下降,他想起自己听朋友说过的糖尿病症状,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得了糖尿病。于是,老李一大早吃完饭就去医院做检查,到了医院医生却建议他明天早上空腹过来检查。老李第二天空腹检查后,发现自己的胰岛素水平相较于正常人高出不少,医生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判定老李确实得了糖尿病。这样普通且熟悉的生活情境很容易引发学生对糖尿病的关注,教师可以依托该情境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你身边有没有糖尿病人?医生为什么让老李第二天空腹做检查?吃饭会对血糖检测有影响吗?如果有,会是什么样的影响?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以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想想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是什么?结合本课所学内容,想想哪些激素会参与人体的血糖调节?为什么老李的胰岛素水平比正常人高?糖尿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口渴、乏力、多食、体重下降这些症状?糖尿病有哪些成因及危害?普通人应该怎么预防糖尿病?糖尿病人可以通过哪些健康生活行为控制病情?你能不能制作一个糖尿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海报,拍照发到朋友圈分享给亲朋好友。”学生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探究,不仅能够逐渐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相关知识,还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糖尿病预防的相关问题,借此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此外,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知识分享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向周围人传播健康知识的责任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其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模仿欲强的高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中生物教师可以挖掘一些榜样人物,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高中生物学科历史悠久,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德才兼备、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生物学家,他们怀着对生命的疑问,一代又一代,坚持不懈地探索着指向生命真谛的各种生物学问题,他们的不屈不挠、无私奉献恰恰是一种勇于担负社会责任的表现。因此,教师可以从教材中寻找那些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生物学家,以其事迹为引,激发学生内心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强烈情感,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的主题是“遗产与进化”,本书最开始的“科学家访谈”板块的访谈对象为袁隆平院士,袁隆平是我国杰出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作为杂交水稻体系的开创者,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技术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访谈中,问到袁隆平为什么选择杂交水稻作为研究方向时,他说在他上大学期间,水稻育种仍旧是世界性难题,而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研究杂交水稻是为了解决我国的粮食短缺问题。由此可见,袁隆平身上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研究杂交水稻不为功成名就,而是为了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为了全社会的人都能吃饱饭,这一点始终没变,所以他才能在获得荣誉后仍旧坚持每天下田,年过九十仍旧不愿离开奋斗了一辈子的田间地头。本次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述袁隆平院士的一系列感人事迹,以其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学生内心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强烈情感。

当然,榜样人物并非只是那些名留生物学史的专家学者,也可以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普通人,教师甚至可以要求学生自行从班级中推举、评选出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榜样人物。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节时,教材中的一个思考讨论板块要求学生讨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的关系”相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并鼓励学生相互推举,从班级中评选出一名“绿色生活标兵”,作为大家的学习榜样,借助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担当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是社会责任的担当不能只在嘴上,而是应当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想做到这一点,高中生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社会调研活动,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提升运用能力,又能依托调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教师可以联合学校相关部门、社区或者其他社会机构,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感,让其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为社会的一分子,应当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健康生活等方面的观念,这对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也是极为有利的。

例如,在教学完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节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社会调研活动,要求学生调查当地的环境情况,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或行动计划。学生可以自行确定主题,如调查本地水污染情况、居民区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情况、空气污染情况等,然后制定调研计划、展开调研活动,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相关建议。经过此次活动,学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地环境状况,以此增强保护家乡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以自身行动保护家乡环境。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调研结果组织一些相关的环保活动,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参与感,促使其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比如,有的学生调查居民区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处理情况发现,某些社区居民不注意垃圾分类,这样不利于垃圾处理,由此提出建议,去往相关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好处。针对这一建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一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让社区居民知道应该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以此推动社区内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为保护本地环境做出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新课标的顺利落实以及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都能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高中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与社会责任有关的素材、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某种认知,从而达到培养其社会责任感的目的。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认真反思,探寻更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法,为新课标的顺利落实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责任感生物学责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