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2-07 00:55秦波
中小学电教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信息化信息技术

秦波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吉林省 吉林市 132000)

数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一门主要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无论是学习其他学科,还是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法,可以说,数学知识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1]因此,在新时代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学改革是重中之重。以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工作,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之一。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很多行业和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发展规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起初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展示书本的图片,代替了教师的板书和部分讲解,到现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开启微课新时代教学。由于传统教学思想和信息技术素养的缺失,导致当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工作仍存在诸多缺陷,这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很多教师基本上每堂课都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2]但受传统教学思想以及当下的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导致当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分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所在。有的教师甚至完全根据主观意愿和想法随意进行设计,忽视了学生需要,对学生兴趣爱好和学习基础等缺乏了解。比如,有的教师完全照搬网上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流程,没有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基础设计信息化课堂。另外,师生间在缺乏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也不愿意和教师沟通,导致师生间出现隔阂,致使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内容时,较少顾及学生的感受。

(二)信息化教学流于形式

在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前提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出现了信息化教学形式化的问题。[3]自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后,大部分教师都体验到了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大环境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教学时长、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教师体验到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特征。由此,很多教师都将信息技术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助学工具,但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契合,以及如何灵活变通应用信息技术等问题,没有认真分析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形成过程,而是将信息技术和情境教学直接引入课堂,导致课堂形式过于花哨,数学信息化课堂流于形式,失去了本应实现的教学目标和符合的教育要求。

(三)未将信息技术教学和培育核心素养相结合

新课标提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育学生一般的数学能力,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技能。[4]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应用范围非常广阔,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意义重大。因此,培育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包含了思维、观念、想象、建模等各方面内容,有思维层面的也有实践操作层面的。但在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知道机械地应用信息技术,忽视了培育思维、想象、建模等方面的内容,最终出现了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工作和培育核心素养相脱离的情况,不符合当代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催化剂,可以推动教学更高效进行,信息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手段。[5]因为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理念和学习基础与教师有很大的区别,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一步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生喜欢的素材与数学知识整合起来。比如,在学习平面几何图形时,教师可将图形和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动画效果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就集中在了学习上。

(二)建立知识的逻辑结构

数学知识包含深刻的逻辑性,小学数学知识讲究的是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差异性,从而做到灵活应用。做好这一步要建立知识的逻辑结构,以往教师是通过板书的方式,呈现流程图把概念之间的包含与并列关系以及公式的应用方法展示出来,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对于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会因为反光等问题,无法及时获取知识信息。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那么,就能有效规避这类问题,使知识逻辑图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

(三)突破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问题

数学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小学生对于书本上的概念和公式都能掌握,但针对一些较难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对此,教师有必要做好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的化解工作,只有突破重难点知识才算真正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都是通过题海战术指导学生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完成大量的习题,再由教师不断讲解分析,形成了循环式的课前练习、讲解模式及复习环节,教学过程单一枯燥,长此以往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问题的原型表征出来,将复杂的文字问题通过动画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植树问题、追击问题,教师直接利用信息技术将题目中提供的植树方法,追击问题中汽车运动的过程和相遇的时间呈现出来,直观、清晰明了,促进学生理解题意,帮助学生高效化突破重难点,掌握数学知识。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设计趣味性小学数学导入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入教学非常重要,导入教学是教师展示课堂教学主题知识信息的过程,导入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观意愿非常强,面对自己喜欢的内容会积极主动去接触和学习,但面对自己不喜欢的,或者较难的问题时,他们就会出现畏难情绪。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教师不要把知识难度大、结构深奥、逻辑严谨等特征呈现出来,反而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采用故事导入法完成教学,通过视频播放一段故事:“一天猴妈妈找到了3 个同样大小的苹果,并且将这3 个苹果分别平均分成了4 份、8 份和12 份,然后猴妈妈开始给3 个孩子分苹果,第一个孩子分得第一个苹果中的3 份;第二个孩子分得第二个苹果中的6 份,第三个孩子分得第三个苹果中的9 份。”学生在视频中看到3 个孩子认为猴妈妈没有做到公平分苹果,纷纷抱怨自己分得的苹果少,但猴妈妈却坚持认为自己分苹果做到了公平公正。看完视频学生心中有了疑问:“为什么每个小猴子得到的苹果份数不一样,但最后他们分得的苹果还是一样多呢?”学生对该问题非常感兴趣,很想在课堂上听老师如何解释这个问题,随后,老师展示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初步告诉学生分数的概念和分子、分母所表达的意义,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探讨故事中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习内容展示学生喜欢的动画和图片。例如,在认识图形的课堂上,教师展示了一个变形金刚模型,这个模型由不同的平面图形组成,学生看到变形金刚后心情激动。之后,教师让学生利用铅笔画出这个变形金刚由哪几种图形组成。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很快就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类的平面图形画出了来,在导入环节里学生自己观察和画图,初步建立了对平面图形的认知,培养了学生的图形感觉和辨识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节课程教学做好准备。

(二)应用信息技术表征数学问题

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更是一种工具,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是每位小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当学生遇到简单的应用题时,通过套用公式、应用概念,学生就能轻松化解,但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部分学生会出现理解困难,有的甚至连切入点都不知道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基本工具,利用信息技术表征数学信息和具体问题,把问题的本来面目呈现给学生,给予学生直观化的体验,通过点拨他们思考和想象,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例如,学生进入高年段后,“追击问题”是个学习难点,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运动的方式感觉生疏,从而导致在“相遇”上也会理解错误。以往教师是通过画线段图的形式展示题意,引导学生理解,但效果甚微,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线段图并不感兴趣,线段图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需要换一种形式,利用多媒体呈现“追击问题”中汽车运动的过程,包括相向、同向、反向等运动形式,也将运动后相遇的状态展示出来。当“追击问题”题目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后,他们就能准确地将题目中已知的信息融入情境中,如“两车相遇后的距离究竟是哪一段?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路程是哪一段?”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抽象化的数学难题变得不再难以理解,起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表、加法口诀表时,会感到吃力,这主要是记忆方面的问题。对此,教师可利用音频技术下载乘法口诀、加法口诀的音乐配音视频,让学生跟着音频唱出乘法口诀表、加法口诀表,在音乐节奏的带动下帮助学生记住乘法口诀表和加法口诀表,大大降低学习难度。数学问题结构复杂、难度大,但只要利用好信息技术表征好数学信息,就一定能够降低数学科目的学习难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三)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在近些年来发展得非常快,尤其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使学生没有落下课程。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线上教学不仅可以化解突发情况下的教学问题,可以让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线上教学还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课堂只有40 分钟,尽管能够完成教师制定的教学任务,但总会有部分学生没有跟上教学进度,或者遗留一些没有理解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设计线上教学模式,化解教学中的难题。

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的面积和体积计算”的知识过程中,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圆柱体的概念、图形构成以及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讲解透彻,同时,初步强化学生对面积计算、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以及班上学生学习层次性等问题,教师可以设计线上教学模式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本节课线上教学的内容是推导圆柱体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教师通过线上教学视频,利用拆分法把圆柱体拆分为长方形、圆形的过程,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再通过切割重组法,沿着圆柱体的底面将圆柱体分割成多个扇形,再重组成长方体,类比长方体与圆柱体的特点进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师通过线上教学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但这部分知识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作用明显,教师通过线上开展教学,延展了新课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同时,也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理念,要有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在小学数学一线教学中,首先要理解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掌握几项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深入分析当代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问题,之后从信息化导入情境、信息化数学问题以及信息化线上教学等展开实践研究,提高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使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更好地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从而产生一定的助学作用,推动小学数学教学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