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儿童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

2023-02-07 00:55熊晓萍
中小学电教 2023年11期
关键词:儿童画想象力导图

熊晓萍

(启东市陈尚义小学,江苏 南通 226200)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重点日益转向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基础,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小学美术儿童画课程可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并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美术,从而体验艺术的魅力。然而,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仅依靠目前的儿童画教学资料无法真正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此外,由于他们年纪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发掘生活中的美。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儿童画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能实现小学美术课程的基本目标。

一、在小学美术儿童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1.培育学生全面的艺术审美能力

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将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与个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才能展现出艺术作品的真正生命力,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共鸣。绘画是一种深植于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形式,它超越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要真正掌握绘画技巧,学生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还需要敏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智能系统的优势,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入思考、探索和理解美术技能中的创作材料,从而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采用这些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独立性、推理性、创造性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创作水平。

2.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成果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小学美术儿童画教学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持续地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工作效果,使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知识,唤醒学生的视觉敏锐度,使抽象的艺术概念变得更加实际、生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

3.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对于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在发生改变,尤其是对于儿童画的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他们在艺术课堂上全面成长,必须重新设计和完善儿童画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一直是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而在小学美术儿童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美术教师能够为学生讲解抽象且复杂的知识,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课堂,打破传统教室教学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绘画实践,最终获得出色的教学效果。

二、在小学美术儿童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1.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研究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绘画技巧,并结合小学美术课的内容,可以发现,使用思维导图在儿童画教学中有很大的帮助,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不会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思维导图能够将复杂的信息转换为易懂的表达形式,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直觉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思维导图与美术创作有相似之处,都将重点放在了中心主题上。以中心主题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线条、关键词或图形,将其延伸到更高的层面,这些线条和图形之间形成紧密的网络,将主题传达给更多的人,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并且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使整个网络更加完整、有序。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有助于提升美术学习能力的方法,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发散思维。

儿童画的思维导图是一种常见的创意表达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通过使用灵感式思维导图,将重点放在主题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图像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发掘创造性的想象力,如使用绘画工具、材料和表达技巧。创建灵感式思维导图旨在强调学生的重要性,并让教师发挥指导作用。通过灵感式思维导图,创作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表达的内容,并且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造型·表现”“2+N”段式教学流程可以通过灵感式思维导图实现,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环节一:根据课题的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提出问题、指导思考、角色扮演、模拟实践等,营造出融洽、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掌握课程知识。

环节二: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课程的重点放在图表上,增强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快速思考,学生可以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减少对旧有思维模式的依赖,从而激发出新的想法。

环节三:拓宽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因此在儿童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为重点。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帮助学生设计思维导图,比如“它看起来像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教师应限定学生创作思维导图的时间,只有15 分钟,这样他们就能快速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其次,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恰当的艺术语言。最后,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表达出独特的审美感受。由此,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他们的直觉和思维导图技巧,将零碎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地尝试创造出新的想法。此外,学生还需要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发挥创造力。

环节四:学生可以将上一环节中描述的思维导图分成不同的部分,并将它们组织和归纳起来,聚合学生的思维。这样,他们就能够发表出独特的见解,并尝试创造出新颖的想法和表达方式。教师可在倾听学生的想法后,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

环节五:这是学生绘制作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会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环节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比如绘画表演、举办小型画展等,展示学生的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知觉—思考—制作”是一种通过使用灵活的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效果的有效方法。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一是寻求相似的元素以发现不同的特征和性质。二是通过正面思考,寻找与之相关的负面影响,以实现反面的目标。三是借助多向辐射法,将一个特定的图形转换成具有象征性、抽象性和深刻含义的新图形,这种转换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化、结构和元素,并将这些理解转换为实际的图形。

2.活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其营造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以“对折剪纸”一课教学为例,本课程是剪纸课程,将剪、刻和说融为一体,旨在展示人物的对称形象。通过认真研究教材可知,这门课程的重点是:将人物形象组合成一幅画,并将其进行对折剪纸。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利用新媒体帮助他们学习知识。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剪纸技巧,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手工制作的教学方式,可以制作一条微课视频,利用多种功能,如蒙版、拍照、投票、视频直播、拖拽、复制和缩小,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剪纸技艺。通过使用剪纸符号,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如何通过它们提升人物的形象,并了解如何进行直接剪裁。在剪纸的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是将图像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就像机器的各个部分都已准备好了一样,最终的工作就是组装和制作。通过使用平板电脑,帮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绘制技巧,包括如何快速、直观地理解画面的构图、搭配和主次关系。还鼓励学生勇于制作各种不同的人物角色,并将他们的创意结合起来,制作出精彩的故事。随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描述作品中的各种情节,并通过投票评估他们的表现。

在平板电脑上添加剪纸符号,可以创造出具有对称性的人物。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不同的剪法,并将其应用于创作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也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目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剪纸的原理,教师使用微视频展示周末在郊外庆祝生日的情景。同时,还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如何选择、总结、删除和增补主角的过程。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折纸的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艺术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理念。

3.借助多媒体,丰富学生想象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美术儿童画课堂上,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多媒体能够将一些作品更为立体地展现给学生,还能与音乐、文字和动画等内容相结合,对提高美术儿童画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兴趣和想象力发挥重要的作用。多媒体不仅能增加美术课的乐趣,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在儿童画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的图像、场景、实物、声音、文字、动画等元素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从平面转变为立体,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活力,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比如在有关春天的绘画创作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春天,教师使用多媒体工具,如播放春天的照片和视频,学生可以清晰地体验春天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深度地发展艺术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又如在“走进春天”一课教学时,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有限,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不强,因此,他们对春天理解不透彻。为了让学生更好体验春天的美景,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前往大自然中探索,但是,由于时空和环境所限,这一计划可能会受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作出丰富的动画场景:冬日白雪消失,小动物们苏醒,树木萌芽,新鲜的小草悄悄地从泥土中长出,农田里的牛群在奔跑,太阳的光芒变得明亮,花朵绽放,天空的飞机也越飞越高……当这些春天的景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时,他们会被春天的美景吸引,并且能够将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通过精彩的语言表达以及轻松愉悦的音乐背景,学生们能够在观赏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想象,并且能够将春天的景色与生活的故事完美地重现出来。通过大自然美景的影响,学生不仅积极地探索新事物,还能够获取更多知识。借助多媒体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并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他们发展艺术修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4.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有趣的情境

近年来,由于教育观念的变革,小学美术儿童画课堂已经摆脱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作品,学生在课堂外模仿。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内外资源,并提供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各种场所,如博物馆、图书馆和青少年宫。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工具,如电影背景、TV 节目、录像带、幼儿绘本,甚至是故事、音乐、游戏等,这些工具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像,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对美术的热情。

在教学“夸张的”一课时,教师提问:“让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这些著名的卡通漫画,了解一下它们的个性和魅力。”接着,教师播放PPT:一段动态的视频,其中展示了几位明星的精彩瞬间,他们迷人的容颜和神采一眼就能被学生认出。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师继续问:“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我们很容易辨别。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谁愿意分享自己的同桌或朋友的个性呢?”学生们踊跃登台,热情洋溢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小明是我的好朋友,他身材魁梧,脸上还有两个迷人的酒窝。”“小红班长身材高挑,他的眼睛特别引人注目。”“小丽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她总是扎着一个漂亮的小马尾辫,圆圆的眼睛和樱桃般的小嘴。”教师在学生说话不完整的地方,找其他的学生补充,这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时,他们充满热情地完成了《小胖子小明》《大眼妹小红班长》《小美女小丽》等优秀作品。课堂氛围热烈,学生的作品完成得非常出色,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课程,学生们非常喜爱。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演变。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小学美术儿童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这不仅能够为他们的美术学习带来更多的资源,还能为他们的学习增添新的活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可更好地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修养,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儿童画想象力导图
儿童画
烃思维导图
如何鉴赏儿童画
看见你的想象力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我的儿童画
打开新的想象力
第6章 一次函数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