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猪保种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2023-02-08 23:46牛青燕廖勋艳周梦洁
中国猪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清平保种猪种

钟 琦 牛青燕 廖勋艳 王 芹 周梦洁

(湖北省当阳市畜牧兽医中心,湖北当阳 441000)

受高生长速度、高瘦肉率等指标为主的市场需求导向,作为连续17 年入选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湖北省当阳市,其95%以上的出栏生猪均是从国外引种扩繁的生猪后代。为彻底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只有跳出国外生猪“优良”的固有思维,培育出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明显、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新品种生猪,才能真正实现端稳“肉盘子”。

清平猪是典型的肉脂兼用型地方猪[1],主产于当阳市清平河沿岸的淯溪、官垱、慈化一带及临近的宜昌、荆门等地[1,2],属于华中地区的江海型地方猪种[3]。清平猪不仅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性成熟早、早熟易肥、产仔数多、育成率高等优良生产性能[3,4],还具有肉质细嫩、鲜美等良好口感[5],更重要的是妊娠期短[6,7]和杂交效果显著等优势[8,9],是非常优秀的地方猪种质资源“芯片”。

1 保种开发利用的现状

1962—1965 年,经湖北省品种资源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清平猪,1982 年入选《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986 年录入《中国猪品种志》,2000 年和2006 年2 次录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8 年,原农业部确定清平种猪场为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10,11]。近年来,由于外来猪种的不断引入及受消费市场的驱动,导致清平猪种的数量急剧减少,从1985 年的300 头公猪、4 万头母猪的规模,到2022 年12 月,清平猪原种猪仅存在于清平种猪场内的200 头核心保种群。因此,对清平猪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已“迫在眉睫”。自2010 年开始,当阳市清平种猪场与原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和华中农业大学地方猪保种团队开展深层技术合作,科学制定保种配种计划,并在“短妊娠期”和“配套系培育”等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杜洛克为父本、清平猪为母本,选育形成新清平猪母系,再分别将大白公猪和长白公猪与新清平母猪杂交,其后代“大(新)清”“长(新)清”杂交性状显著,不仅保持着原清平猪妊娠期短的优点,且其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均有大幅提高[5,12],且其背膘厚度、皮脂率、眼肌面积和胴体瘦肉率均有大幅改善[13,14],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以清平猪为母本,大白猪为父本培育“鄂清黑猪”不仅具有良种猪的胴体品质,又保留了清平猪原有的风味口感和肉质性状[9],更是促进了对清平猪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目前,清平猪原种的10 个家系9 个血统健全,所有血统的胚胎和冻精已全部保存于国家种质资源库永久保存,实现了永续利用。

2 保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保种开发未规划

地方政府部门和保种企业未充分重视清平猪作为优良地方猪种的重要性,致使清平猪保种及产业发展无规划、无宣传引导,且未重视清平猪品牌打造、商标注册和使用等,导致现行条件下清平猪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限制、前景发展不明朗。同时,由于种质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和杂交选育等原因,清平猪短妊娠期的特性存在可能混杂退化的趋势[15,16]。

2.2 消费导向转变

受市场经济发展、消费者饮食习惯等的影响,生长速度慢、产肉率低、瘦肉率低[17]的猪种逐渐被市场淘汰,逐利的养殖场(户)不愿意再饲养清平猪。同时外国猪种具有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料肉比高等优势[18,19],直接冲击本地生猪养殖市场,导致清平猪的饲养规模逐年递减,在当阳周边地区已难以找到纯种清平猪。

2.3 开发利用低效

利用清平猪培育开发新品种和新配套系,存在投入大、周期长、速度慢、回报率低等限制因素,国家和省级专项保种经费仅能维持清平猪品种保护、防疫和饲料等日常开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价市场波动大,改制后由个人承包经营的清平种猪场面临贷款难、融资难、留住人才难等问题,因此企业不能充分做好新品种的选育、保护及开发利用等工作。清平猪的精深细加工产品基本属于空白,品牌开发与利用脱节,与文化、科教、旅游等其他元素融合有限,没有把清平猪身上的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资源。

2.4 产业发展滞后

清平种猪场量小质弱,联农带农发展有限、辐射能力较弱,带动作用不明显,仅“为保而保”。缺少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精深加工企业规模小而少,且生产的产品质量不优、品牌不亮、效益不高。

3 保种开发利用的建议

3.1 加强组织保障,助推种业振兴

清平猪地方种质资源处于濒危中,正值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机遇,当地政府和保种企业要高度重视,成立“清平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出台清平猪种质资源保种开发利用实施意见,系统制定保种开发利用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方向和阶段重点任务,全面推动清平猪开发利用。争取省、市主管部门的重视,积极向上申请专项资金,落实扶持政策、制定奖补政策、增加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资金,激励企业加快清平猪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实现保种开发利用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借助科研院校、清平猪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技术力量,建立专家技术团队,为企业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与省和宜昌市专家对接,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实现清平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2 利用科技赋能,促进保种利用实效

与技术专家团队对接,优化保种技术方案,并利用现代科技将清平猪优良性状的相关功能基因进行提纯复壮,保持清平猪优质种质资源。同时,在做好保种的基础上,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现代种业创新机制,充分利用清平猪的适应性强、妊娠期短、肉质鲜美等优良基因,通过分子遗传学技术改良其生长慢、胴体瘦肉率低[18]等缺点,积极选育出生产性能高、综合性状优良、重点性状突出的清平新品种。同时,建立生态养殖标准并实施生态养殖,积极创建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落实抗菌药减量达标场认定,多维打造高端猪肉供肉基地,从而达到以保种促开发、以开发促保种的良性循环。

3.3 聚焦招大引强,夯实产业基础

扶持有实力、有地方猪开发利用经验的企业共同开发利用清平猪,构建清平猪生态养殖“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实施清平猪全产业链发展,满足清平猪产业发展需要。整合社会上现有中小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联合经营模式,通过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产营销和品牌共创等形式,培育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联合体,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力争2025 年实现年出栏清平猪40 万头以上。与食品加工企业深度合作,制作清平猪腊肉、火腿和香肠等特色制品,研发预制菜、汤锅和休闲食品等产品,将“调猪”向“调猪肉产品”转变,打通生猪加工、流通壁垒。

3.4 挖掘品牌价值,谋求更大发展

整合湖北省内外资源,深入推进“清平猪”品牌建设,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的矩阵,积极融入宜昌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倡导合规企业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扩大清平猪产业规模,为产业链延伸和市场拓展奠定基础,争取早日实现有拿得出手的“清平猪礼包”,还要有市场上能批量购买的“清平猪礼包”。支持企业在一线城市设立畜产品销售专区,引导企业入驻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经营。积极开展“清平猪”年猪文化节并参与其他美食节,提升产品知名度。鼓励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共同挖掘清平猪的特色品牌潜力,深度融合文化、科教、旅游等元素,推广旅游养生、农事体验、亲子课程和休闲农庄等新产业链,提升清平猪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4 小结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以用促保、以保促用,不断推动清平猪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宏观调控,促进清平猪产业结构升级。相关企业在科学规范饲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充分发挥清平猪的品牌价值,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最大限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清平保种猪种
盖碗茶(上)
贵州地方特色猪种培育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汶川震后清平镇泥石流灾害演化特征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生死一幅画
卢国伟:矢志不渝,痴心保种
罗非鱼保种越冬三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