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人员高原驻训后的疗养保障措施与策略

2023-02-11 05:48滕译晖徐莉王新宇张洁琼程九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习服驻训平原

滕译晖,徐莉,王新宇,张洁琼,程九华

世界范围内主要高原机场在中国、尼泊尔、玻利维亚等。中国高原机场所处高原地区不仅海拔高,而且地形复杂、气象条件恶劣,加之空气稀薄导致的飞行性能下降,人员缺氧等高原反应[1],如果到海拔4 000 m以上迅速展开训练,立即转入工作值班状态,训练任务和负荷较平原量大,精神又高度紧张,体力消耗较大,易出现飞行疲劳等症状,势必对飞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2]。驻训结束部队返回平原归建之后,为了促进飞行人员身体恢复,按照规定组织高原驻训后的保健疗养,完成大体检和医学鉴定工作[3]。

飞行人员高原驻训后的疗养与常规保健疗养有不同的特点,要注意飞行人员在高原驻训后返回平原的脱习服,高原脱习服反应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状况,也影响部队战斗力的保持,必须引起足够重视[4]。应根据飞行人员身体情况科学地制定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保健疗养计划,使其尽快适应平原、恢复健康,达到健康维护的作用[3]。

1 高原环境特点对飞行的影响及机体表现

1.1 高原环境对飞行的影响 ①受高山峡谷、雨雪变换、风向突变等不利地理气候因素影响,飞机起飞、着陆的参数标准和飞行空域的选择与平原飞行有差异。由于高原空气稀薄,与平原地区相比,飞机本身也会出现“高原反应”,主要表现为动力性能下降,在起降过程中,飞机的增、减速都比较慢,飞机起飞和着陆的滑跑距离也明显比平原地区增加[5]。②高原特殊环境增加了飞行人员操纵飞机的难度,需要根据飞行课目、气象条件和空域等综合情况,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有效控制训练强度,才能保证飞行安全。③高原警巡、实弹打靶、高原夜航、陆空联合演习等课目的常态化展开,以及不时发生的战斗值班等级转进,使飞行人员在完成高强度日常训练的同时,还面临着随时遂行升空作战任务的考验。

1.2 高原环境对飞行人员健康的影响 ①高原地区海拔高,飞行与平原地区相比,具有“高空飞行、低空领航”的特点,这就会导致飞行人员在飞行过程中,需要长时间观察地面,容易引起飞行疲劳。②高原地区地势开阔,地形广袤,难以确定明显的地标,许多山峰被积雪覆盖,形状、颜色相似,飞行人员应用地标领航困难,容易发生飞行错觉和迷航[6]。③有国内学者对高原驻训10 d以内对飞行人员进行生理状态监测发现,心率、呼吸等指标显著增高[7],且驻训3个月飞行人员基础心率增快,尤其在起飞、进近和降落等阶段的心率增快尤为明显,着陆前心率最高可达164次/min[8-9],增加心脏耗氧量。④高原地区气流不稳,风沙大,有些高原机场上的风向昼夜不同,如白天风沿山坡吹向山顶,夜晚则寒风由山顶吹向山谷,飞行人员容易发生晕机。⑤飞行人员高原驻训飞行时心理负荷增大,不利因素导致高原飞行安全压力增大,尤其在高原开展的拂晓飞行、黄昏飞行、夜间飞行、飞行特技表演以及演习演练等难度较大的飞行科目时,对飞行人员心理负荷能力的挑战性极大。

1.3 飞行人员高原驻训返回后的常见表现 返回平原后常见反应有三个类型,①稳定型:从高原返回平原无明显反应,无明显不适,亦无明显好转。占54.1%。②好转型:返回平原后表现精神体力明显好转,精力较高原充足,体力增强(以步行1 km及上楼梯为判定),睡眠时间、质量改善,食欲增加。占33.9%。③反应型:由高原返回平原后产生明显脱适应反应征,即脱习服也是高原习服后返回平原对平原环境的再一次适应的过程。表现为精神不振或急躁、头昏、无力、胸闷、心悸、眩晕、食欲减退、睡眠中断、易醒或失眠、出现间歇性浮肿或体质量下降,血压较高原时升高,心率相对减缓,心尖区有轻柔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功能PEP/LVET低于高原值,但仍大于平原值,占12%。此外,部分还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睡眠不佳和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2 飞行人员高原驻训后疗养的目的意义

2.1 促进军事作业能力的恢复 ①为了保障飞行人员在高原环境下飞行时面对的高强度对身心负荷的问题,规定高原执行飞行任务的时间,通常在6个月内,任务结束后安排飞行人员疗养。②疗养期间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疗养措施,及时进行高原脱习服,解除不良反应,同时安排大体检,航空医学训练及医学鉴定,加强对飞行人员的医学观察,对健康状况发生明显变化者要及时有效处置,直至恢复健康状态[10]。③高原飞行后疗养对恢复军事作业能力,减少非战斗减员和意外事件导致的停飞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促进飞行人员高原返回后的脱习服 ①飞行人员从高原驻训返回平原的过程中会产生脱习服的情况,尤其海拔4 000 m以上,驻训半年以上。高原脱习服是指高原世居者或习服于高原环境的移居者返回平原时,逐渐消除对高原低氧低气压环境所获得的习服改变,重新适应平原相对富氧高气压环境的代偿调节过程,会出现一系列功能和代谢改变[11]。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原返回人员的身心健康,更影响到该人群返回平原后的生活工作和劳动效率,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12-13]。②疗飞行人员到疗养机构疗养前,要了解高原飞行人员在高原驻训的地点、时间、海拔高度、训练强度,脱离高原后时间、飞行人员身体情况等,针对这个情况,注重多学科合作,进行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个体化分析;再进行脱习服评估,根据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可行性的保健疗养计划,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使其尽快适应平原,恢复健康。③如果出现高原脱适应证,从多维度,针对不同病理特点,注重多领域探索,高原低压低氧条件下人体相关生理生化反应的变化各不相同[14],需要积极采取综合措施,以期促进飞行人员返回平原早期康复。

2.3 促进飞行人员健康维护 ①进入高原地区驻训,飞行人员机体逐渐对低氧产生习服,逐步适应高原环境。返回平原后,为了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安排30 d疗养。②中短期暴露后重返平原地区时,飞行人员会产生不能程度高原反应,少部分人能达到高原脱适应证诊断标准,在脱适应期间需要合理安排休息及训练活动,避免产生严重后果。经过调整,绝大部分人在2个月内高原脱适应反应逐步消失,少部分人需要口服药物或住院治疗[15]。③疗养期间,安排高原脑、肺功能保健操、心理减压操、缺氧耐力训练等活动提高飞行人员适应能力,也对飞行人员高原脱习服症等生理功能恢复起很大促进作用[16]。最后医学鉴定是疗养的重要工作,并要加强对飞行人员的医学观察,对健康状况发生明显变化者要及时有效处置,直至恢复健康状态。

3 飞行人员高原驻训返回后疗养保障措施

3.1 疗养指征及疗养地选择 飞行人员从高原返回地面最常见的是脱习服,如果在高原时间较长,会出现高原脱适应证,均适于疗养,可以选择海拔2 000 m以下的山地、森林、矿泉、海滨、湖滨、气候疗养地疗养,疗养期1个月。

3.2 详细询问病史和大体检 ①大体检。按照飞行人员常规、特殊大体检项目外,注意观察血红细胞、血液黏度、肺脑功能等项目;并要进行SCL-90 量表检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检测等。②高原脱习服评估。入院后了解飞行人员在高原驻训地点、时间、海拔的高度、训练的强度,脱离高原后时间、飞行人员身体情况,并进行脱习服评估,科学的制定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保健疗养计划。在疗养第1周(7 d)内每天根据飞行员身体状况,如实填写有无疲乏、头昏、嗜睡、精力不集中、心慌、失眠、负重、胸闷、昏沉、饮食差、眩晕、便秘、手足麻木、腹泻、睡眠差等症状并评估不适程度。还要注意观察在高海拔区短期、中期及长期不同驻训时间恢复程度,尤其在海拔4 000 m以上高海拔区,驻训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需要密切观察。同时配合入院检查血红细胞、血液黏度、肺脑功能等项目评估[17-19]。

3.3 高原驻训返回飞行人员疗养措施

3.3.1 一般疗法 ①高原脱习服措施。高原脱习服症状涉及身体多个系统,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一周左右。在此期间应注意作息,高原与平原时差,要注意生物节律的调节,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疗养计划缓慢展开,常做户外运动,循序渐进,身体状况可逐渐得到改善[20]。②营养膳食。注意膳食平衡,按照中国飞行人员饮食标准,给予优质蛋白,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多进食蔬菜和水果、鲜奶、豆制品、动物蛋白质(以家禽及牛、羊肉为主)、绿茶,严格戒烟戒酒。③健康教育。每周安排1~2次健康教育,20 min/次以上。尤其增加高原知识,根据高原气候特点和当地疾病流行情况,让飞行人员了解高原缺氧和低温对人体及飞行的影响,以及高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3.3.2 自然疗养因子 疗养第1天根据高原脱习服情况,利用疗养区空气清新,氧含量丰富,空气负离子多,风景秀丽等自然因子,促进身体康复。如进行矿泉浴(氡泉或碳酸泉浴)、日光浴、空气浴、饮泉疗法(氯化钠泉)等疗法调节机体脱适应反应,以消除和减轻飞行人员的身心疲劳,消除亚健康状态。安排景观,1~2次/周名胜古迹参观,0.5 d/次[21]。

3.3.3 物理治疗 调整神经体液内分泌功能,抗疲劳,增强免疫功能,还有消炎、镇痛、镇静催眠、兴奋神经肌肉、缓解痉挛,对高原脱适应有较好疗效。根据需要或对存在颈腰痛的进行选择应用高压静电、中频电疗法、直流电疗法、光疗法、热疗法、超声波、按摩、手法治疗等手段[22]。

3.3.4 体育锻炼 ①第1周高原脱习服期间。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可减轻症状,要循序渐进,严格控制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②第2周体育锻炼。飞行人员每天可以达到2~4个运动单位,运动频度为5次/周,运动种类根据飞行人员个体特点加以调整,以快走(100~120步/min)、慢跑(130~150步/min)和快跑(180~200步/min)为主,并针对个人薄弱环节进行加强锻炼,主要采取一些协调性运动如球类运动、游泳等作为加强锻炼措施,运动强度为60%~80%最大心率,每例均发给运动处方和运动记录单1份[20]。③保健操。安排呼吸操、高原脑肺功能保健操,提高肺脑功能的保护。选择安排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其动作可参照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内容要求选练。操练方法一般是在规定时间内,统一组织,由专人带领进行,或在乐曲导引下操练,可单独或集体进行。

3.3.5 心理疗法 对飞行人员进行心理检测,实施心理卫生监督指导,提高飞行人员的心理调节能力。进行心理减压操,音乐电治疗1~2次/周,支持性心理会谈1次、心理咨询1次。定期安排文化娱乐活动等。

3.3.6 中医疗法 根据脱习服情况,选择安排。①辨证论治。②针灸疗法。体针、耳针、水针、艾灸疗法等。③按摩疗法。

3.3.7 高压氧疗法 对有高原脱适应证的飞行人员,采用高压氧治疗,方案:1次/d,共治疗3~5次[23]。

3.3.8 高原疾病矫治 根据检测评估循环、呼吸、血液系统等主要功能,判断高原疾病的程度,制定康复治疗计划,采取综合治疗方案[24]。必要时转为康复疗养,进行高原专病康复治疗。

3.4 航空医学训练 ①疗养7~10 d为脱习服阶段,中间10 d为生物节律调整阶段,后10 d为体能提高阶段。根据每个阶段、机型的不同适时安排航空生理、心理及体能恢复性训练,并根据情况安排低氧耐力、低气压和耐寒、高原缺氧的适应性相关训练[25],提高飞行人员适应能力。例如:100 m短道速跑、深蹲、俯卧撑、单双杠运动、联合训练器、举重及类举重等,训练频次为3次/周,运动持续时间1 h以内,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使飞行人员有能力连续完成爆发性抗荷收紧动作。②对高原返回平原的飞行人员体能进行有效训练,以求在尽量缩短体力恢复时间的前提下,随时做好投入军事行动的准备,达到提高连续高效作战能力的目的。尤其是针对高原高性能战斗机飞行人员,作为部队的核心战斗力,要更从高原脱适应证中尽快恢复过来,以更好地应对种遂样化飞行任务。

3.5 医学鉴定 疗养结束时,按照常规进行医学鉴定,疗养医师、航空军医应当加强对飞行人员的医学观察,对健康状况发生明显变化者要及时有效处置,直至恢复健康状态。部队归建后,军医要对高原驻训期间的航卫保障情况进行系统总结,积累相关保障资料,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

4 高原驻训飞行人员返回后疗养保障策略

4.1 针对性的制定疗养措施 飞行人员高原驻训经常面对高强度身心负荷,飞行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应加强对高原返回飞行人员的疗养保障。疗养机构要注意长期高原驻训人员,尤其疗养期间1~7 d内的脱习服措施,并及时安排大体检、航空医学训练及医学鉴定,加强健康宣教,及早采取有效疗养措施对其中身心负荷过重的飞行人员进行干预,并组织科学合理疗养综合效能评价,对于减少非战斗减员和高原性疾病导致的停飞具有积极和重要的作用[23-24]。

4.2 注意高原脱习服症 飞行人员高原驻训后的疗养与常规保健疗养有所不同,要注意高原脱习服症反应,高原返回后飞行人员到疗养机构疗养前,疗养机构需要了解飞行人员在高原驻训地点、时间、海拔的高度、训练的强度,脱离高原后时间、飞行人员身体情况,进行脱习服评估、大体检,尤其注意高原驻训短期、中期、长期等不同时间,科学地制定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保健疗养计划,脱习服科学安排作息时间,生理、心理、体能适应性训练,使其尽快适应平原、恢复健康,达到健康维护的作用[21-22]。

4.3 疗养机构与航空军医加强协作 航空军医要根据高原的环境特点和飞行特点,加强高原地区飞行人员的航空卫生保障与疗养工作的密切协作。在高原驻训结束前7~10 d,可以采用逐日延长白天用氧时间的方法,开展高原脱适应训练。部队归建之后,组织驻训飞行人员疗养,航空军医应当加强对飞行人员的医学观察,并及时与疗养机构人员介绍高原驻训任务特点、环境因素及飞行人员健康状况,为疗养期间疗养计划制定提供依据。对健康状况发生明显变化者要及时有效处置,直至恢复健康状态。部队归建后,军医要对高原驻训期间的航卫保障情况进行系统总结,积累相关保障资料,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25-26]。

今后,随着多样化遂行性军事任务强度的加大,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完善针对飞行人员高原驻训后更为完善和合理的疗养措施,为有效提升飞行人员航空航天医疗保障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习服驻训平原
高原脱习服研究现状
噪声习服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基层热室建立及热室中主动被动热习服训练效果评估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平原的草
浪起山走
兵行『百里蚊区』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野外驻训纪实
1起部队野外驻训桶装水微生物污染事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