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健脾定脊汤辅助西药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症因子及脊柱功能的影响

2023-02-11 09:32尹雪皎赵霞郭信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西医

尹雪皎,赵霞,郭信

强直性脊柱炎为一种脊柱、骶髂关节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实质为一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此病发病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相关,免疫机制异常所产生的大量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在此类患者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介导作用,除上述根本病因外,强直性脊柱炎发病还考虑与患者自身遗传及所处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1-2]。此病起病隐匿,多数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逐步出现腰背部、骶髂关节疼痛,晨僵,髋关节活动受限等表现[3]。药物治疗是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首选治疗手段,有研究指出[4],既往临床所采用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及抗风湿药均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表现并抑制其病情进展,但由于不同患者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临床仍缺乏绝对理想的用药方案。中医认为,此病发病与素体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足、督脉失养、外邪入侵等多种机制相关,传统西医可治标却难以治本[5]。温肾健脾定脊汤为一种专治于肾督亏虚证的中药方剂,将此药结合传统西医治疗,或可在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候同时,有效改善其病机[6]。本研究主要探讨温肾健脾定脊汤辅助西医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症因子、脊柱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将其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每组60例。中西医组中男45例(75.00%),女15例(25.00%),年龄25 ~35 岁,平均年龄(30.24±0.18)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4±0.17)年,经X线检查提示双侧骶髂关节炎异常程度[7]:Ⅱ级35例(58.33%)、Ⅲ级25例(41.67%);西医组中男47例(78.33%),女13例(21.67%),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46±0.25)岁,病程2~3年,平均病程(2.47±0.26)年,经X线检查提示双侧骶髂关节炎异常程度:Ⅱ级38例(63.33%)、Ⅲ级22例(36.67%),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炎患者实践指南》[8]中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下腰背疼痛症状已持续3个月以上、活动后疼痛缓解,腰椎屈伸、侧屈活动受限,胸廓扩展范围缩小,X线检查提示存在双侧骶髂关节炎;符合上述诊断要点最后一条及前三条任意一条;经体格检查Schober试验提示脊柱活动度异常;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检测[9]结果阳性;年龄18~40岁。排除标准:伴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伴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SH)综合征者;伴髂骨致密性骨炎者;病情严重需尽快接受手术治疗者;伴精神、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或依从性差不愿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1.3.1 西医组 予以常规西医治疗,首先予以服用塞来昔布胶囊以改善腰背疼痛、晨僵、关节肿痛等急性发作期临床症状,100 mg/次,2次/d,持续用药14 d观察疼痛改善情况,若疼痛仍较为明显则替换其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继续治疗,若症状恢复平稳后则予以服用柳氮磺吡啶片进行抗风湿治疗,首次用药剂量为0.5 g/次,2次/d,7 d后剂量增加至1.0 g/次,2次/d;此外,需予以患者阿达木单抗注射液配合治疗,按3 mg/kg剂量经皮下注射给药,每2周给药1次,持续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

1.3.2 中西医组 在以上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温肾健脾定脊汤辅助治疗,方剂组成如下:取30 g桑寄生、独活,20 g巴戟天,15 g鸡血藤、威灵仙及桂枝,12 g白芍,10 g白术、僵蚕、防风、鹿角片,1 g羌活,疼痛剧烈者加用雷公藤、川草乌,明显畏寒者加用细辛、姜黄,上述药材加入至500 mL清水中经文火煎煮,煮开后去除渣滓取浓汁200 mL为一剂服用,分早晚两次口服,持续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

1.4 观察指标 ①于治疗后参考中医证候积分量表[10]对两组的腰脊冷痛、屈伸不利等中医主证以及腿膝酸软、畏寒肢冷等中医次证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单项症候分值1~4分,分值越高表明证候越严重。②于治疗后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为样本,经抗凝、离心后取上层清液送至贝登医疗提供的BS-2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经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因子水平评估其炎症反应改善情况。③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11]对两组治疗3、7、14 d的疼痛缓解情况进行综合评估,VAS评分满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④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短期随访,随访期间采用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12]、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13]、Bath强直性脊柱炎衡量指数(BASMI)[14]对两组的脊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估,BASDAI满分50分,BASFI满分100分,二者分值越高表明脊柱功能越差,BASMI满分10分,分值越高表明脊柱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22.0处理,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t/F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中西医组的中医主证、次证积分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中医主证 中医次证腰脊冷痛 屈伸不利 腿膝酸软 畏寒肢冷中西医组 60 2.05±0.27 1.85±0.24 1.44±0.23 1.25±0.16西医组 60 2.87±0.66 2.11±0.71 1.96±0.72 1.87±0.69 t值 8.907 2.687 5.329 6.780 P值 <0.001 0.008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中西医组的CRP、PCT、IL-6、ESR等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CRP=C- 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IL-6=白细胞介素-6,ESR=红细胞沉降率。

组别 例数 CRP/(mg·L-1) PCT/(μg·L-1) IL-6/(p·mL-1) ESR/(mm·60 min-1)中西医组 60 6.64±0.35 0.32±0.07 121.45±5.17 116.74±5.28西医组 60 7.28±0.44 0.49±0.11 125.77±5.46 120.36±5.41 t值 8.818 10.100 4.450 3.709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在不同用药方案下,中西医组治疗3、7、14 d的VAS评分均低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疼痛缓解情况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疼痛缓解情况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3 d后 治疗7 d后 治疗14 d后中西医组 60 4.41±0.25 3.82±0.36 2.71±0.45西医组 60 4.92±0.77 4.21±0.66 3.66±0.63 t值 4.880 4.018 9.505 P值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脊柱功能改善情况比较随访期间,中西医组的BASDAI、BASFI评分低于西医组,BASMI评分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脊柱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单位:分

表4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脊柱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单位:分

注: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MI=Bath强直性脊柱炎衡量指数。

组别 例数 BASDAI BASFI BASMI中西医组 60 17.42±0.33 32.15±0.46 7.62±0.55西医组 60 19.11±0.45 34.29±0.37 5.11±0.24 t值 23.459 28.079 32.400 P值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下腰、骶髂部、臀部、腹股沟疼痛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典型症状,其疼痛症状多为单侧、间断性发作,多数患者的腰部发僵症状可在活动后得到缓解。作为一种慢性、系统性全身炎症反应疾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除脊柱、外周关节可受累外,随病情进展,后期其病灶还可累及心脏、肺、肾等多种组织器官[15-16]。临床将NSAIDs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一线药物,服药后多数患者的腰背部疼痛、晨僵、关节肿痛等症状均可得到显著改善,目前较为常用的NSAIDs主要为塞来昔布胶囊[17]。此病实质为一种风湿免疫性疾病,为避免病情反复发作,待患者症状平稳后,在其疾病缓解期还会予以相应的抗风湿药辅助治疗,现阶段临床常用的抗风湿药主要有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18]。但此病病情较长,目前尚无法治愈,长期大量服药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一定耐药性和药物副反应,且有研究指出[19],传统西医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却难以消除根本病因,此病在中医里属“痹症”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与肾督阳气亏虚等内因基于风湿寒热之邪侵犯素体等外因相关,除改善患者外在证候、体征外,结合病机对其肾阳、督脉等进行对症治疗也是保证患者疗效、促进脊柱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有研究表示[20],为消除患者病机,在其治疗中应始终贯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主要原则。

温肾健脾定脊汤为主治肾督亏虚、脾病湿困证患者的常用方剂,本研究中西医组患者经此药辅助医药治疗后对应的腰脊冷痛、屈伸不利等中医主证以及腿膝酸软、畏寒肢冷等中医次证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提示此方剂可有效增强西药的治疗效果。此方以桑寄生、独活为君药,巴戟天为臣药,鸡血藤、威灵仙及桂枝为使药,其中桑寄生归肝、肾经,为补肝肾、强筋骨之要药,同时还具有祛风湿功效;独活归肾、膀胱经,既可祛风除湿,亦可通痹止痛;巴戟天归肾、肝经,其功效与桑寄生近似,均可补肾强筋骨。在上述中药材和多种药材的共同作用下,中西医组患者的证候体征改善情况更佳。本次研究中,中西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下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此方剂配合西药治疗对缓解患者炎症反应、疼痛程度均有积极意义。考虑原因如下:桑寄生中含有广寄生苷、槲皮素等黄酮类成分以及苯甲酰、苯二烯等挥发油成分,可通过抑制免疫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活化而产生一定镇痛、抗炎机制[21];另有研究指出[22],独活中含有香豆素类成分,也可对机体产生较强的抗炎、镇痛效果。温肾健脾定脊汤中以上述两种中药材为君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西医辅助治疗中可显著控制炎症因子水平并缓解疼痛反应。卓毅等[23]研究指出,温肾健脾定脊汤具有显著抗炎、镇痛效果,该研究中,经此方剂辅助西医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明显更低,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范细梅[24]也认为,应用温肾健脾定脊汤辅助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更佳。上述学者研究结论及本研究结果均提示,在此中西医结合疗法下,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增强,且经中药消除内在病机后,患者后期病情反复发作的风险也明显降低,更有利于其脊柱功能恢复,故随访期间,中西医组的BASDAI、BASFI评分低于西医组,BASMI评分高于西医组(P<0.05),提示其脊柱功能改善情况更好,与王瑞瑞等[25]研究具有一致性,该研究通过应用此方剂辅助西医治疗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功能改善效果更佳,对应的BASDAI、BASFI评分均更低。

综上所述,应用温肾健脾定脊汤辅助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显著,对促进临床症状恢复、缓解炎症反应及疼痛情况,并改善脊柱功能均有积极意义。但本研究仅分析了此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有效性,未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论有一定局限,后续临床可在本研究基础上,继续开展关于温肾健脾定脊汤辅助塞来昔布等西医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药物副反应的影响研究。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西医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