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

2023-02-11 16:51兰丽红
关键词:访谈

兰丽红

【预测理由】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指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題也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让当代青年树立文化自信,汲取前进力量。

在继承弘扬中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要想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青年是国家的建设者和开拓者,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要培养青年的文化自信,更好地让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年的心中扎根、发芽,不断焕发生机。

在交流互鉴中增强文化自信。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的文化,总是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借鉴、吸收各种优秀文化。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交流,增强文化自信,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推出了一档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节目《遇鉴文明》。该节目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强调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最迅速、最积极、最鲜活的落实。

请你以访谈的形式,在《神遇——孔子和苏格拉底》这期节目中,跨越时空,采访孔子与苏格拉底,完成与两位圣哲的对话。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是情境式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组合形式,侧重对考生人文底蕴和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关键词是“孔子和苏格拉底”“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访谈”。

文题以文化节目《遇鉴文明》为背景,设置了访谈情境,访谈的对象是孔子和苏格拉底。在人类文明重大突破的“轴心时代”,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是中西方文化的代表人物。行文需体现这两位“人类导师”的核心理念,并展现两者的共通之处,以及他们的思想在后世的互融互通,这也是对“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体现。

考生在写作时必须紧扣关键词,不能脱离材料,随意发挥。要回望历史,立足当下,联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进行立意,如:文化包容促交流,世界多元赢发展;包容多元文化,保持文化活力等。

【习作展示】

不同的文明,永恒的追求

◎闫家兴

主持人:在希腊卫城山脚下的雅典古市集遗址,有两座分别来自东西方的圣哲——孔子与苏格拉底的青铜雕像,散发着智慧与文明交相辉映的耀目光芒。今天,我们有幸与孔子与苏格拉底先生,完成一场穿越千年、跨越东西的对话。首先,我想问问孔子先生,您为何会创立儒家学说呢?

孔子:在我生活的时期,政治动荡,社会混乱,在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状况下,我创立了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试图通过教育的方式提升人的德性,改变社会困境。

主持人:那苏格拉底先生呢?

苏格拉底:和孔先生一样,我所生活的希腊正由全盛走向衰落,传统的伦理道德、社会法制等都受到了冲击。我希望能够通过对伦理道德的思考来拯救混乱衰败的城邦。

主持人:尽管相隔万里,但二位同样忧心社会,在中西文明转型过程中扮演了类似的角色——教育者。那么二位对怎么教学生有什么看法呢?

孔子:我认为教育就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首先要有学习与思考的热情和欲望,老师再进行启发。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态来决定教育方法,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主持人:是啊,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才能培养创造型人才。苏格拉底先生,您的教育方法被后人称为“助产术”,您怎么看呢?

苏格拉底:真是幽默又准确的说法。我总是故意刁难学生,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承认对一个问题一无所知,接着再帮助学生抛弃谬见,寻找真理。

主持人:现在看来,孔先生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先生的“助产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位对于生命和理想又有何看法呢?

孔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在我周游列国时,宋国的一个大官桓魋想杀我,弟子劝我快跑,我说,上天把德行授予我,是要我传播给世人,桓魋不能把我怎样!所以,我认为对理想的坚持要比生死重要得多。

苏格拉底:我非常赞同孔子先生的观点。我曾被起诉,罪名是腐蚀青年思想与不信神明,面对五百多名法官,我指出污蔑形成的原因:雅典人不能容忍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进来,和我一起或学着我审察他们。我并不打算打赢官司,我只希望能坚守立场,我不愿意死,但我更不愿意不正义地活。

主持人:看来,中西方文明不同,但对理想和真理的追求是永恒的。非常感谢二位能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对话。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尊重包容,互学互鉴,人类文明必将在交流互鉴中熠熠生辉。

◆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从希腊雅典的青铜组雕入手,从现实到历史,巧妙地切入到访谈活动中。文中主持人的语言设计是一个亮点,体现了考生引导、转换话题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作文紧扣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核心理念,很好地回应了“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充分体现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关键词。

中西方教育智慧的巅峰碰撞

◎连高嘉乐

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到《遇鉴文明》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将采访两位圣哲。第一位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二位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先生。让我们欢迎两位的到来。

孔子:谢过诸位。

苏格拉底:感谢大家的欢迎。

主持人:两位都是教育家,教育學生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呢?

苏格拉底:我认为对待学生要用“启发思想”的方式。我往往从常见的简单事物或浅显道理开始,向学生提出问题,假装自己一无所知,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从而促使他们思考;接着再用一些简单的事例进行启发和诱导,使他们一步步接近真理。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肚子里催生出来一样。

孔子:然也。有鄙夫问于我,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让其穷尽问题与困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若其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说明他还不能理解,应该让他自己再去思考。

主持人:两位的教学方式有共通之处——对学生循循善诱。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向老师学习和自我思考,两位认为哪个更重要呢?

苏格拉底:教育的目的不是直接把真理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所以我认为思考比学习更重要。

孔子:此言差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岂能求其一而舍其他?

苏格拉底:有了灵魂和思维上的成长,难道还害怕学习没有收获吗?

孔子:二者并重,方能日有所进。

主持人:思想的争鸣,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请问夫子,从您的理念出发,今天的人们应怎么办呢?

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为成林而不为独木,成线而不成单丝,也即后世所提之“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持人:那么苏格拉底先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苏格拉底: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是在做两件事情。一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本质、规律;二是尽力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我是谁?我不只是雅典的公民,我也是世界的公民。

主持人:说得真好!相信听了两位的对话,大家都有了深切的感悟。感谢两位能来参加我们的访谈节目。

◆教师点评

访谈是有核心话题、有准备、有梯度的谈话。考生抓住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家”“思想家”的身份,全文围绕“教育”和“思想”展开,避免了内容“博而散”的问题。最后从理念出发,让两位大家谈“今天的人们应该怎么办”,紧扣住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

【山西太原市第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访谈
近20年国内少数民族妇女口述史研究综述
刘再复访谈录
第二语言教学中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
调查学生前概念的几种方法
访谈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研究
自主学习中心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动机:一项访谈研究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动员问题研究
基于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赵葆康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