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引种白花苜蓿情况及推广应用展

2023-02-12 07:13望米微王斌强杨文
云南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白花饲草苜蓿

望米微,王斌强,杨文

(云南省饲草饲料工作站,云南 昆明 650225)

Berseem(TrifoliumalexandrinumL.)属于被子植物门豆目蝶形花亚科车轴草族车轴草属,中文译名白花苜蓿、亚历山大三叶草或亚历山大车轴草(以下简称白花苜蓿)。一年生草本,高30~80cm,茎直立上升,具纵棱,掌状三出复叶,总状花序卵形至圆锥形,荚果长22~25mm,囊部膜质,顶盖部近革质,有1粒黄色种子[1]。作为一种优质的一年生豆科饲草,白花苜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及南亚次大陆,成为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我国新疆曾有过短期的引种,总体表现为易种植成活且生长迅速,田间管护要求低,营养价值和生物产量比较高,生长周期短等特点[2]。

1 白花苜蓿简介

1.1 白花苜蓿起源

白花苜蓿原产于现今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地区,并且可能是尼罗河河谷地区最早的人工栽培作物之一,早在公元前3800~3500年古埃及第一王朝期间就已经人工种植。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分布的T.berytheum和T.salmoneum与白花苜蓿亲缘关系较为紧密,很可能是白花苜蓿的野生祖先,据此推测白花苜蓿很可能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进行人工驯化,最终在埃及尼罗河谷地区通过人工选育成功[3]。

1.2 主要栽培品种

经过多年的人工选育,白花苜蓿已经形成多个适应不同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品种。根据形态学,可以分为基部分枝型、主杆分枝型、顶部分枝型三大类型。其中,基部分枝型(多茬或多次刈割型)收获后由基部产生大量分枝,此类型品种可以1次种植收获4~6次,如Big Bee、Mescavi等;主杆分枝型(两茬或两次刈割型),此类型品种基部、顶部、主杆均有分枝,根系较深能够耐受干旱,1次种植收获2~3次,如EliteII、Saidi等;顶部分枝型(单茬或单次刈割型),此类型品种茎秆分枝较少,适宜半干旱地区种植,作为干草饲喂,1次种植仅能收获1次,如塔博尔(Tabor)、Fahli等。

1.3 营养价值

首先,白花苜蓿生物产量较高,根据巴基斯坦的一项研究表明,其在4次刈割条件下最大鲜草产量可以达到65.1t/hm2,干物质产量达到8.9t/hm2,同时其可消化干物质含量高达70%[4]。其次,白花苜蓿还具备较高的粗蛋白含量,现蕾期其粗蛋白含量高达15%~20%,接近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15%~25%的粗蛋白含量,此外,粗纤维含量、总能等营养指标也与紫花苜蓿较为接近[5]。第三,在满足高产量和高营养价值的前提下,由于其异黄酮含量较低,降低了反刍家畜肠道鼓胀风险,饲用安全性较其他豆科饲草具有一定优势。由于其高产、高营养、鲜嫩多汁、低饲喂风险的特性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得了“饲草之王”的美誉[6]。

2 云南引种与示范种植情况

2018年,云南省饲草饲料工作站在云南首次引入塔博尔白花苜蓿(Tabor-Berseem),塔博尔白花苜蓿相较于其他白花苜蓿品种,其建植速度较快、花期较晚、一个生育周期内刈割一次。2021年,根据塔博尔白花苜蓿生长特性,结合云南气候特征、种植习惯等,选择临沧市临翔区作为热带气候种植适应性试验点、大理州洱源县作为北亚热带气候种植适应性试验点,开展塔博尔白花苜蓿适应性种植试验。在洱源县经过90d种植,塔博尔白花苜蓿株高可达70cm以上,在单次刈割条件下,鲜草产量可以达到21.90~24.75 t/hm2,茎叶比为60%~70%,同期进行了干草和裹包青贮制作试验。2022年,在2021年适应性种植基础上,于9月在临沧市双江县和大理州洱源县示范种植13.3hm2白花苜蓿,并在曲靖市宣威市、陆良县、富源县,红河州个旧市,保山市隆阳区开展大田生产以及配套利用技术预试验。

3 建植技术要点

根据塔博尔白花苜蓿种植技术特点和适应性种植试验情况,总结白花苜蓿建植技术要点如下。

3.1 建植条件

白花苜蓿适宜种植于干燥寒冷气候带,生长温度为15~25℃,适宜降雨量为550~1000mm,种植土壤类型为中壤土至重壤土。因其不耐霜冻的特性,在云南东部、西部以及高海拔山区种植,可在8月至9月中旬间播种,避免生长后期低温的不利影响。在云南南部种植时,由于其不耐长期内涝,需要避免在雨季种植,推荐在9月至10月中旬间播种,种植地块必须有较好排水条件。

3.2 建植技术

(1)土地整理。考虑到节约种植成本及保护耕地的需要,白花苜蓿在种植过程中推荐采用免耕或半免耕方式种植。通常情况下,白花苜蓿种植前不需要对种植地块进行特殊处理,仅需简单将种植地块表层土块打碎耙匀,确保种植地块杂草、白蚁、蚂蚁等常见有害动植物已经清除。

(2)施肥。白花苜蓿对于土壤肥力要求不高,推荐采用完全腐熟农家肥和较为常见的钙镁磷肥为基肥,施肥量为农家肥15t/hm2,钙镁磷肥为750kg/hm2。同时,部分地区根据土壤条件还可以施用一定量的硫或钼。

(3)播种。根据利用方式、种植地点的不同,白花苜蓿可以采用条播和撒播,其中条播是最为常见的播种方式。通常情况下条播种子用量为20~25kg/hm2,播种时株行距为20cm×35cm,播种深度(覆土厚度)1~2cm,播种后5~7d观察出苗长势和缺苗断垄情况,如无断垄则无须补播。采用撒播方式时,种子撒播量为16.5~22.5kg/hm2。

(4)灌溉。白花苜蓿种植后,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降水和生长情况进行灌溉,播种后根据土壤类型需要灌溉3~8d。通常情况下在云南南部或西南部,如保山、临沧一带,如在雨季末期播种,土壤含水量较高,则不需要进行灌溉,仅靠自然降水即可满足生长需要。

(5)接种根瘤。白花苜蓿作为豆科牧草能够产生根瘤菌,如所购买种子尚未接种根瘤菌,则可以接种B族或绛三叶R型接种剂。

3.3 病害管理

白花苜蓿对于真菌病害极度易感,容易因此影响产量,常见真菌病害有根腐病、茎腐病、白花苜蓿炭疽。尤其是茎腐病危害较为严重,茎腐病由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 de Bary〕引起,可以由农机、田间活动动物、灌溉用水和种子传播。核盘菌通常情况下会在气温15~30℃产生孢子,白花苜蓿感染后茎秆底部会出现腐烂,并在周边腐殖质较丰富的土壤表面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7]。预防控制茎腐病,一是播种时要按常年风向设置种植行,确保大田通风,保持干燥;二是疏通种植地块排水沟渠,保证排水顺畅,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灌溉次数;三是可以在种植期间隔两周施用0.1%浓度的贝芬替溶液。

以红腿土螨、蓝绿蚜、苜蓿斑点蚜、燕麦蓝螨、日耳曼草螨等为主的害虫也会对白花苜蓿生产产生影响。对于虫害高发地区,一是避免在害虫暴发高峰期种植,二是要开展经常性的大田巡视,一旦发现害虫及时与当地植保部门取得联系,根据指导开展防控。

4 应用场景

云南种植白花苜蓿推荐作为烤烟、玉米、马铃薯、高粱、水稻等大春作物后茬作物,其次可以与燕麦、小黑麦等小春作物混播或套作,第三作为果园、轮歇地的覆盖作物。收获后可以直接青饲、调制干草、制作青贮和草颗粒,也可以作为绿肥使用。

(1)直接青饲。由于白花苜蓿茎秆柔嫩多汁,叶片粗蛋白含量较高,在洱源、富源等地开展家畜饲喂预实验发现,反刍家畜适口性较好,饲喂时可按鲜重4∶6或3∶7配合优质禾本科饲草如青贮玉米、黑麦草、燕麦等一同饲喂。

(2)制作青贮。制作青贮饲料时,推荐在晴热天气下作业,刈割后大田晾晒6~8h,降低含水量后采用裹包青贮方式制作青贮料。采用裹包青贮可以减少饲料整体浪费,提高青贮成功率,同时便于运输、储存和使用,青贮过程中可以混入20%的玉米粉,提升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进而提升青贮饲料整体质量[8]。

(3)调制干草和制作草颗粒。调制干草和制作草颗粒是最适合白花苜蓿的利用方式。制作干草刈割时间为现蕾期前,一般为种植后50~70d,高度不低于50cm,刈割后在晴热天气下晾晒24~36h,期间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翻晒,压扁茎秆,确保叶片和茎秆失水速度同步,作业时避免过度损伤叶片,之后可以制作草捆。制作草颗粒时,还需要在田间继续晾晒,使含水量进一步降低至12%~14%,随后制成草粉,挤压制作颗粒。

(4)作为绿肥使用。白花苜蓿由于豆科牧草根瘤固氮、虫媒花以及生长速度快的特点,也适合作为覆盖作物和绿肥用于保护生态、修复土壤、提升土壤质量。首先,白花苜蓿根部能够产生根瘤菌,其固氮能力能够达到10~15kg/hm2,同时,主根的穿透作用可以疏松板结土壤,因此,果园和冬闲地种植白花苜蓿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板结[9];其次,白花苜蓿虫媒花特性,在花期能够为蜜蜂等益虫提供蜜源和居所,从而控制害虫生长,开展绿色防控;第三,由于其较低的碳氮比在大田中能快速降解,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碳氮比。

5 推广应用展望

作为一种优质一年生豆科饲草,白花苜蓿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021年,云南省玉米、烤烟、水稻等大春作物收获后冬闲地面积高达30.50万hm2,果园隙地面积为7.68万hm2,四边地面积为5.25万hm2[10]。其中,相当数量冬闲地都分布于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边疆、直过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在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的前提下,激活这些土地资源,缓解冬春季优质饲草短缺,带动群众增收,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在适宜种植区推广种植白花苜蓿,一是作为高产优质豆科牧草,可以缓解云南省冬春季优质饲草短缺的困境,提高牛、羊等草食家畜生产效益,增加农户收入;二是作为一种优良的覆盖作物,白花苜蓿可以起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有机物和氮元素含量,提升和保护耕地质量,为后茬作物生长提供有利生长环境;三是作为一种优良保护作物,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发与燕麦、玉米等大春、小春作物间作、轮作以及草产品加工集成技术,进一步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白花饲草苜蓿
苜蓿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苜蓿的种植技术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白花败酱草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的优化
还会睡在爸爸妈妈房间里呢!
苜蓿:天马的食粮
要造就一片草原……
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