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样本:“向海经济”背景下北海文旅产业驶上“快车道”

2023-02-13 08:57张珍北海职业学院
中国商人 2023年1期
关键词:向海北海市海丝

文/张珍 北海职业学院

2017年4月19日,“向海经济”概念首次被提出,为迈入新时代的北海指明了航向。2022年北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打造令人向往的品质北海、魅力北海”的目标。在向海经济背景下,北海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打造“向海经济”的重大战略选择,充分发挥海洋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深入挖掘和剖析北海文旅产业的发展途径,让北海的城市文化符号与旅游标签更鲜明、更卓越,刺激更多领域发展,进而增强北海的城市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北海文旅产业发展背景

“向海经济”是一个全新战略,让广西的发展目光重新转为面向海洋,视野和格局更为广阔。区位优势突出、海洋资源丰富、交通条件比较便利等是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禀赋条件。在构建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下,“向海经济”连接“南向通道建设”,潜力大有可为。

建设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是北海强化“答卷意识”的必然要求,是北海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广西“一盘棋”发展大局的重要使命,也是北海发挥自身优势、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境界的战略选择。

北海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北海市大力实施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战略,促进文旅产业融合。比如,放大历史文化名城优势,通过建设海上丝路遗址公园、海丝首港等项目谱写千年海丝传奇,大力塑造“丝路古港”城市品牌。加强文旅产融合,通过打造月饼小镇、疍家民俗小镇等,把北海建设成为集展示、休闲、娱乐、工业于一身的文旅产融合的旅游城市。深度开发乡村旅游,通过打造赤西、流下、曲樟等乡村旅游集聚区,逐步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同时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融合,北海市在推进金海湾红树林开发的同时,加大了对红树林的保护,积极推进红树林科普馆、观光步行栈道等金海湾生态环境提升工程。

北海文旅产业发展途径

树立以文促旅旅、以旅彰文的理念。

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通过思想道德观念的提升、文化资源的利用、文化创意的引入,能够提升旅游品位、丰富旅游业态、增强产品吸引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同时,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旅游产业化能够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方式、渠道及类型,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和市场繁荣。

文旅融合既要以文促旅,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又要以旅彰文,把文化作品转化成旅游产品,把文化设施建设成旅游景点,更好地保护、利用和传承文化。

北海高德古镇位于北海市区北岸,廉州湾大道交向海大道,是北海老城与廉州湾新城的中心连结点,更是晚清时期北海渔港与传统街市融合的代表。高德古镇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总规划面积约1060亩,以高德三街历史资源、北海开发文化为本底,聚焦夜色经济、水上活动和情境氛围塑造,将建设成为外有沙滩观景广场、内有水上音乐喷泉、历史文化街区等多种元素打造的高端滨海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

北海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合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北海因此成为同时具有海洋文化和海丝文化的城市。北海要把握自身特点,围绕海洋文化和海丝文化两个元素,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探索海洋文化和海丝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深挖其背后的人文内涵,讲好北海故事。

促进全业态融合。

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培育新业态。统筹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全域旅游发展,推进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等已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加大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普查、梳理、挖掘力度,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建立一批文化主题鲜明、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支持开发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康体养生等主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北海文化和旅游产业现阶段应以做大做强滨海旅游业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滨海旅游度假胜地、推动邮轮产业发展。进一步整合银滩、涠洲岛、廉州湾等滨海旅游资源,完善邮轮码头、旅游度假设施、运动休闲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丰富邮轮游艇、海上夜游、观鲸潜水等特色业态,突出“海丝路”元素,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名城,建好湖海运河旅游风景道、向海大道旅游风景道、国家边海风景道等旅游主干道。通过对北海市大健康和文旅产业示范区、集聚区的全域统筹,形成“滩岛湾引领、江湖海联动、景镇路支撑”发展空间,促进资源禀赋延伸、增加文旅消费产品,提升发展内涵和质量。

促进文旅产业创新。

文旅产业受疫情影响发展滞缓,但同时也推动旅游产业业态的创新。要按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以文化做内容体验、以旅游做市场营销、以科技和金融做坚实支撑,把文化艺术全面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各旅游要素,不断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人性化、亲情化的需求,打造体验导向型文旅融合景区。

“海丝首港”是北海市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具体范例。这是北海市新打造的一个重大文旅项目,总投资39亿元,是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合浦始发港为建设核心,集海丝文化体验、全景交互式生活演艺、休闲旅游度假、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通过对海丝文化、南珠文化、渔俗文化等历史文化进行充分挖掘,真实再现了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合浦始发港的繁华景象。《海丝首港·水与火之歌》设有“华灯初上、盛世首发、海上明月、波斯异域、罗马使船、归去来兮、万船出港”七大演艺内容,游客可沉浸式体验2000多年前始发港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的繁荣盛景。

北海海丝首港景区将以“陆、海、岛”为依托,创新多元建筑空间、融合海丝历史、滨海风情、千年汉韵,为游客提供一场丰富的旅游体验盛宴。

优化生态,提升品质。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旅游开发时,要求大型项目开工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保护生态环境。重点打造生态旅游产业,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提高环保意识,提倡、培育和发展文旅产业对旅游环境的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只有坚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加快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

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是罕见地生长在市区的红树林,发育良好、连片大、结构较典型、保护完整。一百多种鸟类、昆虫、贝类、鱼、虾、蟹、蛇以及稀有的中华鲎、沙虫等在此繁衍栖息,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和观赏价值。北海市因此提出了《关于推进生态立市的行动方案》。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全年通过各种公益活动,采取滩涂补种红树、乡村绿化美化、生态景观林带等工程建设,步步推进金海湾“添绿”计划,一年累计补种红树苗约8万株、新增面积约100亩。该保护区坚持“旅游+生态”模式,成为推介北海“生态立市”的绿色窗口。

北海文旅产业发展前景

北海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发展前景广阔,要抓牢海洋特色、深化文旅融合、丰富多元业态、提高文旅产品品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不断为北海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美好旅游体验的期待。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产业不断创新发展,将文化要素注入旅游特色化、品质化发展之中,打造更多更好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北海有独具特色的地域优势和深厚的旅游文化资源,通过进一步挖掘海上丝路古港贸易文化、疍家客家民俗文化、南珠海洋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与旅游载体相结合,必定能打造出更多高品质的文旅产业项目和产品。

本文为《立足向海经济提升北海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2022年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22YKY08。

猜你喜欢
向海北海市海丝
逆水行舟,向海问路——读《造舟记》
为什么椰子都向海的方向生长?
首届海丝旗袍文化邀请赛流光溢彩
如何讲好“海丝”故事: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览叙事方法的研究——以“无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为例
北海市西村港跨海大桥主桥总体设计
北海市冯家江水质监测与评价
向海而生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北海市社保网上经办系统正式上线
万盏蜡烛 祈福海丝申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