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提升路径

2023-02-13 20:41吕晓慧郭学茹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院系毕业生高质量

□ 文/吕晓慧 郭学茹 杜 静

优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出发,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解析高质量充分就业这一目标具体内涵,从而做到对任务的正确认识与引导,探讨实现目标的可操作、能落实的工作举措,以为相关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不争的事实。虽然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动、就业服务举措不断完善、“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工作格局日益形成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情况总体趋势稳定,但作为高校工作者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并深刻认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以便积极主动地探讨应对方法。是什么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笔者认为,应从就业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就业数量方面来看,相对于过去的大学生创业潮,如今的毕业生更加追求稳定,希望去体制内岗位就业,这就造成考公人数不断增加,“上岸率”持续走低;部分毕业生会等待各地进一步人事招录消息,就业等待时间变长;也有部分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成熟度不高、就业技能不强,“慢就业、懒就业”“有业不就”现象有增无减,在“慢”的阶段,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涯规划能力,就容易造成不能把握就业机会,荒废时光。

从就业质量方面来看,现有的就业结构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能完全匹配,如存在高质量人才供给侧能力与就业市场对中高端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单位用人反馈情况联动招生培养环节的机制有待健全,毕业生实践创新、学科交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意愿不足等问题,需要从人才培养、就业政策方面建立更加积极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励和保障。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内涵解析

正确认识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其后则是目标内涵的理解和任务制定的方向问题。“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1],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也是国家的事情,高校应充分发挥管理协调的主动性及统筹协调作用。

第一,实现国家发展大局和学生个体利益的统一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责任。从国家层面来看,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指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压力减小,就业结构性问题不断均衡调控,毕业生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不仅要解决高科技、新产品、重大项目的国家“卡脖子”问题,而且还要引导保障毕业生去建设经济落后地区,全面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从学生层面来看,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指想就业的学生能就业,就业能够为学生带来事业的发展和较好的收入,提高学生的人生幸福指数,推动其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应充分认识到:实现国家和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责任。高校应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国家建设提供更多、更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也要通过思想引领激励更多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完成好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关键任务。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越高,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人才的竞争实力就越强,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形成的就业观念就越积极端正,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就会越好地达成。为此,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达成与否是新发展阶段体现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第二,发挥高校在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过程中,高校应更好地承担起学生个人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的中枢统筹作用。作为人才培养单位,高校要通过扎实开展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拥有报效国家的青春力量;让学生具有全面的素养和专业的知识技能,拥有完善的生涯规划和就业竞争的能力,为实现人生价值和职业选择时“小我融入大我”做好准备。高校还要谨记自身在国家人才培养输送中的责任担当,要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迭代、课程思政的深入建设,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生涯和就业教育的协同开展以及人才奖励激励计划的设置等,更好地为国家交出本校人才培养的答卷。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路径

对高校而言,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动态性的重要任务,需要对标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不同层面的内涵和目标,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反思并找到工作的路径,推进就业工作“量”与“质”的协调发展。

第一,解决好就业“能不能”的问题,保障就业量的充分。就业“能不能”的问题主要是指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较好的素养和就业竞争的能力,能不能顺利就业以及高校是否能精准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是高校要不断健全就业工作促进机制,这是保障毕业生就业落实的基础。要继续推动形成学校统一领导、就业部门统筹协调,院系层面不断强化就业责任制建设,院系领导班子、专兼职辅导员、导师、班主任具体落实、重点推进的就业工作机制。可通过日常建立院系就业工作预警评估机制,加强院系就业工作落实情况数据的定期统计和分析,保障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有效联动,有效指导督导院系就业促进和帮扶工作的开展,保障毕业生去向的充分落实。例如:部分高校在健全就业工作机制的同时,将学生就业工作完成情况纳入院系人才培养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很好地促进了就业工作校院两级联动,对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促进就业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毕业生是否具有完善的就业竞争能力,是能否顺利就业的敲门砖。高校要以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为切入点,统筹培养教育内容、设计一揽子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生涯与就业教育培养方案,帮助大学生做自我人生的书写者,完善学生就业能力,主动应对就业压力。例如:通过第一课堂本研必修选修课程,提升生涯与就业教育覆盖普及面;通过各类团辅或组织基层选调、公务员、国际组织等专项职业训练营,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通过搭建生涯个体咨询平台,发挥学校就业辅导员和校外导师的作用,为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进程各环节答疑解惑。

第二,解决好就业“好不好”的问题,保障就业质的提升。就业“好不好”的问题主要是指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在岗位上“人尽其才”,同时为国家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和落后地区发展问题。

一是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评价是国家发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挥棒作用的有力举措。教育部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科专业设置和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红黄牌提示制度,将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调查结果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2]为此,应出台一套结合不同高校特点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区分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完成国家赋予的不同使命方向,发挥国家导向作用。各高校也应主动结合国家需求,加强人才培养供给与服务国家需求之间的协同,强化就业供给的精准指向。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通过设立“优师计划”师范生人才培养招生方案和“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践行了高校为国家中西部艰苦地区基础教育输送教师、奖励毕业生到地方基础教育领域任教从教的责任担当和教育使命。其中,“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从2020 年设立至今,已入选一千余名毕业生,助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二是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就业工作质量的跟踪,加强访企拓岗,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与反馈,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升级。应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教育,做好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艰苦地区就业与个人价值实现、人生意义实现的共识,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选择工作,解决好国家“卡脖子”的问题和落后地区发展问题。例如: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通过研究生课堂学习与田间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供给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构建就业育人的长效机制,做好质和量的协调发展。高校就业工作的实践表明,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下,只有全面做好就业育人工作,才能完成好就业质和量的协同发展。

一是做好生涯教育引导工作。生涯教育是就业育人最直接和主要的工作载体。高校应积极迎接时代发展、科技发展带给就业工作的新挑战,有关教师、辅导员应调整以往固化的生涯规划指导思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原理,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解答何为事业、何为人生价值和意义,为何要主动在职业选择时“将小我融入大我”;教育环节中要注重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更多引导学生如何在社会环境变化、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因时因事而变,具有判断力、认知力和行动力,发挥个人核心竞争力,勇敢地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让学生有信心创造自己的生涯之路和美好人生。

二是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实现高校高质量充分就业除了学校领导、院系领导班子重视外,还要特别注意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和就业辅导员队伍建设。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育人服务工作,就业辅导员除要精通就业政策外,还需要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对他们进行指导与服务:对学生如何进行个人规划、如何选好课程、如何过好大学生活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就业辅导员既需要熟悉掌握本院系的专业培养情况,也需要全面深入到学生学业、思想引领、日常事务当中,还需要熟悉学生、学院、教师、校友,更需要具有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的技能,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他们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和信任度。为此,保障就业工作队伍的人员配给和提升就业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也是达成高质量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育人实效的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院系毕业生高质量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