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效果及网络药理学分析*

2023-02-15 13:34李金耀李建德季志红
中国药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药组靶点溃疡

李 茜,郝 梦,李金耀,李建德,刘 婷,季志红

(1.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3.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4.新疆奇沐医药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5.新疆中药<民族药>制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糖尿病足溃疡(DFU)为严重的慢性糖尿病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伴有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足部溃疡[1]。DFU 可导致感染、坏疽、截肢,甚至死亡,给患者带来身体痛苦和经济负担。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在控制血糖基础上,清洁护理创面、控制感染、增加血流灌注和足部减压[2]。中医将DFU 归为“脱疽”,多以清热解毒、祛腐排脓、活血散瘀、消痈止痛为治疗原则[3]。西帕依固龈液主要组成药材为没食子,具有清热解毒、化腐消痈、活血逐瘀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牙周疾病引起的牙齿酸软、牙龈出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病症[4]。本研究中探讨了西帕依固龈液促进模型大鼠DFU愈合的效果,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其作用机理,为后续研究该制剂治疗DFU的药物效应动力学和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为制剂的二次开发探索提供研究基础。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试药与动物

仪器:PL2002型分析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EQ2016 -037 型显微镜(德国Leica公司)。

试药:西帕依固龈液(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191021,规格为每瓶100 mL);链脲佐菌素(STZ,美国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批号为190209)、柠檬酸、柠檬酸三钠均为分析纯;水为纯化水。

动物:SD 大鼠50 只,健康洁净级,雄性,5~7 周龄,体质量(200±20)g,均购自新疆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新)2018 -0002,伦理批件号2019011。所有大鼠均于无特定病原体环境中饲养,温度(25±2)℃,相对湿度(50±5)%,人工光照12 h/12 h明暗交替,自由进食饮水,适应性喂养1周。

1.2 方法

1.2.1 动物实验

糖尿病模型建立:适应期结束后即称定大鼠体质量,并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及实验组(40只)。实验组采用饮食诱导+化学试剂诱导的方法建模,给予正常饮食、饮水,灌胃高脂乳剂饲料(每100 g体质量0.6 mL),每天1次,持续饲喂30 d,每5 d记录1次体质量,并观察大鼠形态变化;30 d后腹腔注射1%STZ溶液(60 mg/ kg),连续注射3 d后,禁食12 h,于次日清晨对实验组大鼠尾尖部针刺采血,使用血糖仪和试纸测量血糖,连续2 次血糖>16.7 mmol/L即为糖尿病大鼠模型复制成功。

DFU 模型建立:取糖尿病模型大鼠,对其左踝关节周围1.5 cm 范围脱毛,后期用药阶段中每3 d 重复脱毛1 次,用棉签蘸取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涂抹于裸露皮肤持续30 s后,用生理盐水和清水多次反复清洗以建立足部溃疡模型。涂抹氢氧化钠时,注意控制涂抹面积大致相当且均匀,建模成功后,记录大鼠初始溃疡面积,并每7 d 记录1 次溃疡愈合情况。此期间给予所有大鼠正常饮食、饮水,不给予其他处理。

分组及给药:将实验组26只DFU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各13只。模型组大鼠2次血糖平均值分别为(18.4±3.4)mmol/L、(18.3±3.4)mmol/L,给药组分别为(18.5±3.4)mmol/L、(20.0±3.3)mmol/L。给药组大鼠溃疡区域冲洗涂抹西帕依固龈液,每只2 mL,早晚各1次,先彻底冲洗溃疡面,再用棉签拭去多余液体。每次给药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并固定。模型组及空白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

检测指标:于治疗第1,7,15 天采用计算机像素点法测量溃疡面积,计算溃疡面抑制率。溃疡抑制率(%)=(模型组大鼠溃疡面积-给药组大鼠溃疡面积)/模型组大鼠溃疡面积×100%。对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取大鼠溃疡部位组织,固定于10%中性甲醛溶液中,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封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并摄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2 网络药理学

化学成分及靶点获取:以“没食子”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以及Geen Medical 等平台获取相关文献,总结整理没食子化学成分;将成分导入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https:// tcmspw.com/ tcmsp.php),设置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进行筛选。根据现有文献报道补充没食子酸乙酯(OB=25.61%),建立西帕依固龈液的成分数据库;通过TCMSP 获取成分的靶点,运用Uniprot 数据库(https://www.uniprot.org/)下载靶点标准名称文件,对靶点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西帕依固龈液的靶点数据库。

疾病靶点获取:以“Diabetic foot ulcer”为关键词,分别检索药物数据库(DrugBank,https:// go.drugbank.com/)、人类基因组数据库(GeneCards,https:// www.genecards.org/)、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https:// omim.org/)、治疗靶点数据库(TTD,https://go.drugbank.com/)获取DFU 相关靶点,去重后构建DFU的靶点数据库。

交集靶点获取:利用R 语言3.6.1 软件,整理前述2个靶点数据库文件,获取二者的交集靶点。

“成分-靶点”网络构建:将交集靶点、药物-成分关系、成分-靶点关系相关数据导入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成分及靶点的形状大小反映Degree值大小。

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及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https:// string -db.org/),选择“Multiple proteins”,导入交集靶点文件相关数据,物种选择“Homo sapiens”,参数设置为“最低要求评分0.4分”“删除游离节点”,获取PPI 网络图。将PPI 网络关系相关数据导入Cytoscape 3.8.0 软件,以“Degree centrality,DC”“Closeness centrality,CC”“Betweenness centrality,BC”“Eigenvector centrality,EC”“Network centrality,NC”“localaverage Connectivity,LAC”为筛选条件,选取以上6个拓扑特征值均大于其相应中位数的靶点作为核心靶点,进行2轮分析,构建PPI拓扑分析图。

富集分析:利用R 语言3.6.1 软件的“dose bioconductor”“clusterprofiler bioconductor”“enrichplot bioconductor”“pathview bioconducto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设定显著性条件为q.adjust <0.05,筛选显著的生物功能和信号通路,并制作气泡图和条形图。

分子对接验证:将“成分-靶点”网络与PPI中Degree值排名前3的成分与靶点进行对接。从PubChem 数据库(https:// pubchem.ncbi.nlm.nih.gov/)中下载配体文件,利用Chem3D 软件对配体进行能量最小化处理。从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DB,http://www1.rcsb.org/)中下载受体结构文件,利用PyMOL 对受体进行去水和除杂等处理;通过AutoDockTools 1.5.6软件确定配体、受体结合的活性口袋相关参数,并进行半柔性分子对接。借助PyMOL绘制最佳对接模型图。结合能小于0 kcal/mol表明配体能和受体自发结合,结合能越小对接越好。小于-5.0 kcal/mol,表明结合性较好。

2 结果

2.1 动物实验

大鼠一般情况:大鼠体质量变化情况见表1。实验期间空白组大鼠体质量持续升高,给药组和模型组大鼠仅在前期饮食诱导期间升高。在糖尿病模型复制成功后,大鼠皆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且大鼠表观毛色偏黄,暗淡无光泽,并有精神萎靡表现,其中1只大鼠出现厌食等抑郁相关症状。实验结束后,给药组大鼠溃疡面出现修复状态,溃疡颜色变淡,且未出现扩大现象;模型组大鼠溃疡颜色较深,其中个别溃疡面扩大。

表1 大鼠体质量变化情况(,g)Tab.1 Changes of body mass in rats(,g)

表1 大鼠体质量变化情况(,g)Tab.1 Changes of body mass in rats(,g)

检测指标:给药7 d 及15 d 后给药组大鼠溃疡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见表2。给药15 d时给药组大鼠溃疡抑制率为58.38%。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EGF水平显著降低[(558.13 ± 87.84)pg/ mL 比(666.13 ±134.21)pg/mL,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EGF水平显著升高[(638.82± 154.54)pg/mL 比(558.13 ±87.84)pg/mL,P<0.05]。

表2 给药后大鼠溃疡面积比较(,mm2,n=13)Tab.2 Comparison of ulcer area of rats after administration(,mm2,n=13)

表2 给药后大鼠溃疡面积比较(,mm2,n=13)Tab.2 Comparison of ulcer area of rats after administration(,mm2,n=13)

注:与模型组比较,*P <0.05。Note: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model group,*P <0.05.

组织病理情况:结果见图1。空白组大鼠溃疡组织可见毛囊腺体下有脂肪组织,无修复,毛囊及表皮完整。模型组可见组织间有水肿,脂肪细胞少;有经修复形成的角质化新的凹凸面,溃疡面大;溃疡区域未见毛囊再生。给药组可见溃疡后的修复,毛囊再生过程不完善,且脂肪细胞较模型组增多。

图1 大鼠组织病理学观察(HE,×200)A1,A2.Blank group B1,B2.Model group C1,C2.Administration groupFig.1 Hist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rats(HE,×200)

2.2 网络药理学

2.2.1 化学成分及靶点筛选

通过文献挖掘及后续筛选,获得西帕依固龈液化学成分7个;作用靶点54个,去重后得40个。结果见表3。分别从DrugBank,GeneCards,OMIM,TTD 数据库中获得DFU 作用靶点2 391,170,15,3 个,去重后共得靶点2 429 个。取交集共得到29 个靶点,详见表4。

表3 西帕依固龈液化学成分及靶点数量Tab.3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number of targets of Xipayi Mouth Rinse

表4 西帕依固龈液-DFU交集靶点Tab.4 Intersection targets of Xipayi Mouth Rinse -DFU

2.2.2 网络构建

“成分-靶点”网络:29个交集靶点与7个活性成分匹配后,最终得到6 个具有抗DFU 作用的活性成分,分别为鞣花酸(MOL001002)、没食子酸(MOL000513)、没食子酸甲酯(MOL001906)、没食子酸乙酯(MOL001907)、丁香酸(MOL001807)、间双没食子酸(MOL000569),结果见图2。

图2 西帕依固龈液-DFU“成分-靶点”网络Fig.2 ″Component-Target″ network of Xipayi Mouth Rinse-DFU

交集靶点PPI 网络:29 个交集靶点的PPI 网络包括29 个节点,140 条边,平均Degree 值9.66,PPI 富集P值<1.0×10-16;将该网络关系导入Cytoscape 3.8.0软件进行拓扑分析,第一轮筛选阈值为BC ≥6.677 777 778,CC ≥0.346 590 909,DC ≥9,EC ≥0.346 590 909,LAC ≥6.888 888 889,NC ≥7.75,共获得9个中心节点。详见图3。

图3 PPI拓扑分析图Fig.3 PPI topological graph

2.2.3 富集分析

GO 功能富集:共得到1 240(q.value <0.05)个条目,包括生物过程(BP)1 094 条,分子功能(MF)127 条,细胞组分(CC)19 条;可视化处理各部分注释结果的前10条,结果见图4。西帕依固龈液治疗DFU的靶点,主要参与调节对脂多糖、类固醇激素、细菌来源分子反应等过程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酰胺结合、RNA 聚合酶Ⅱ一般转录起始因子结合、肽结合等方面;主要集中于调控细胞质囊泡腔、囊泡腔、小窝等部位。

图4 西帕依固龈液-DFU的GO功能富集可视化分析Fig.4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GO function enrichment of Xipayi Mouth Rinse-DFU

KEGG 通路富集:共得到124 条(q.value <0.05)信号通路,将前30条通路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见图5。主要涉及前列腺癌、铂类耐药、乙型肝炎、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癌症中的蛋白多糖、膀胱癌、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小细胞肺癌、IL-17 信号通路等。提示西帕依固龈液可能通过调节多个通路发挥治疗DFU的作用。

图5 西帕依固龈液-DFU的KEGG通路富集可视化分析Fig.5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of Xipayi Mouth Rinse-DFU

2.2.4 分子对接

鞣花酸、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分别与细胞肿瘤抗原(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进行分子对接,结合能均小于0 kcal/mol。分子对接结果见表5及图6至图8。

表5 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Tab.6 Results of molecular docking between key components and key targets

图6 鞣花酸-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构图A.Ellagic acid-TP53 B.Ellagic acid-VEGFA C.Ellagic acid-CASP3Fig.6 Molecular docking structure of ellagic acid-key targets

图7 没食子酸-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构图A.Gallic acid-TP53 B.Gallic acid-VEGFA C.Gallic acid-CASP3Fig.7 Molecular docking structure of gallic acid-key targets

图8 没食子酸甲酯-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构图A.Methyl gallate-TP53 B.Methyl gallate-VEGFA C.Methyl gallate-CASP3Fig.8 Molecular docking structure of methyl gallate-key targets

3 讨论

DFU 多种病因共存,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其主要与足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及足部感染有关。DFU 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足周围神经病变,其主要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尤其末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亦是影响DFU 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大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改变,多数学者考虑DFU 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是下肢动脉硬化。感染是DFU 的发生并趋于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增加局部耗氧及促凝物质产生,加重缺血,从而加重坏疽[5]。

测量DFU 模型大鼠溃疡面积采用计算机像素点法(以中国人民银行1角硬币为参照物)。于电脑绘图工具中分别圈索出溃疡区域与硬币区域,记录像素点。以溃疡区域像素点和硬币像素点的比值乘以硬币的面积,即得大鼠足部溃疡区域的面积。溃疡创面的愈合是创面修复的过程。脂肪细胞对创面修复有重要作用,能分泌合成转化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骨形成蛋白等60 多种蛋白[6],从而促进表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而形成良好的表皮层结构。毛囊与皮肤创面的修复及瘢痕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其再生程度可反映溃疡创伤深部及表层的修复情况。关于毛囊与创伤修复的研究证实,毛囊单位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7-8]。

有研究表明,EGF 可增加DFU 患者伤口处的胶原含量,促进肉芽组织快速形成,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本研究中也发现,西帕依固龈液可显著增加DFU 模型大鼠的EGF水平,促进创面愈合[9-12]。

没食子作为西帕依固龈液主要组成药材,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没食子酸、鞣花酸等成分,具有固涩、收敛、燥湿、止血、消炎等功效[13]。成分-靶点网络显示,西帕依固龈液抗DFU 的核心成分可能是鞣花酸、没食子酸等。鞣花酸属鞣质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降糖、调脂作用[14-16]。没食子酸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肝纤维化和肿瘤等具有防治作用[17-18]。PPI 网络显示,TP53,VEGFA,CASP3 等为核心靶点。TP53 具有调控细胞分裂和增殖的作用。VEGFA 在血管的生成和发生及内皮细胞生长中有重要作用,可诱导内皮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迁移、抑制凋亡并诱导血管通透性,对生理和病理性血管生成均必需。CASP3 在细胞凋亡的执行阶段起关键作用,与癌症的发生、衰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等有重要联系。KEGG 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等为核心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可介导多种细胞信号传递并调节细胞自噬、增殖、转录、翻译等多个过程[19]。PI3K-Akt-mTOR 信号通路有独立的激活剂,介导内皮细胞迁移、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促进DFU 愈合[20]。细胞外囊泡是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剂之一,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增加伤口的血管密度,从而促进糖尿病小鼠的创面愈合[21-22]。NF-κB是一种异源性二聚体,它不仅与慢性低度炎症相关还与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相关。DFU创面愈合可由JNK-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NF-κB、NLRP3活化时可使糖尿病创面的炎症细胞浸润,延长炎症持续状态,减慢糖尿病创面的愈合速度[19]。

综上所述,西帕依固龈液可通过减少足部溃疡面积,增加病灶组织的脂肪细胞和再生毛囊数量,发挥抗大鼠DFU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西帕依固龈液中鞣花酸、没食子酸等核心成分作用于TP53,VEGFA,CASP3等核心靶点,继而影响PI3K-Akt、NF-κB 等信号通路有关。本研究为后续西帕依固龈液治疗DFU的药物效应动力学及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西帕依固龈液二次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药组靶点溃疡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牛肝菌多糖对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炎症反应的影响*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都是“溃疡”惹的祸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试论补阳还五汤中黄芪与活血药组的配伍意义
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