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升级路径研究

2023-02-19 00:32于冬波杜中彬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业态环境设计就业

于冬波 杜中彬

摘 要: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再次提出,吉林省的经济、产业、文化等方面有了新模式和新发展,在此背景下,各行业领域形成了全新的融合,形成了新业态的发展趋势。本文立足于高校课程育人改革的背景,以及新业态背景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根据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市场需求及行业的变化特征,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产学研协同发展培养模式的升级路径研究,优化各类资源的配置,提出新业态下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并阐述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创新解决措施。以此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优化各类资源的配置,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新业态;人才;环境设计;高校;就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10

1 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不足

针对2022年全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博士以及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现状,可以看出目前在高校当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较为欠缺,而当前许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教师或者刚毕业的硕博人才组成,师资队伍结构设置较为单一,其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实战经验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教师队伍相对而言缺乏教学经验,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在三全育人体系的背景下,教学能力和教学手段也存在一定的创新性。不能更好地分析市场和社会需求,对于专业的前沿发展较为被动,因此在对学生的启发教育上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1.2 培养模式较为传统化

通过调查研究目前大部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仅仅局限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训练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大部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取消了专业实践、专业考察以及专业实习等方面的课程。这一方面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变得固有传统化,另一方面也局限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较为传统化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也相对泛泛较为浅层次,缺少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缺少创造性思维;也使学生不能在实践中更好找到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社会定位,以至于毕业后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1.3 产学研协同流于形式化

在实践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产学研协同发展应运而生,将生产、教学、研究三者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然而当下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只有在大四后期的时候才会让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到实习阶段,而学生往往是流于形式化因为换取学分,寻求一只实习报告,便草草结束实践。因此学生不能更好地了解专业的大环境与市场需求;另外,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还未有改变,不能及时地将本身专业与市场紧密的相结合,探索新时期高校教育如何适应新业态的发展状况。高校教师往往只处于教学的初期阶段,仅仅只关注学生是否出勤、是否认真学习、是否完成作业,不能更好地寓教于学,将生产教学研究三者相结合。

1.4 与新业态融合欠佳

新业态是在当今社会大环境的背景下,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的升级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各种产业发展规模不断的壮大、创新、融合,演变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模式。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类教师与学生通过对十四五规划和吉林省政府报告等文件精神政策的了解相对来说欠佳,不能及时的从政府报告中挖掘吉林省市场、经济、文化等方面融合的新业态趋势;而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将解读吉林地域文化引入教学及课堂思政中的比例较低,在课程实践、科研项目方面对本土地域特色元素挖掘不足,利用率较低,仅单纯地在传统课程体系模式基础之上进行科研创作以及课程实践,不能更好地针对市场需求和地域文化特色进行人才培养,以及将产学研一体化与新业态更好地融合。

2 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现状分析

经调查研究,我国目前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主要分为两种方向:一是较为重视环境建筑工程理论类;二是较为偏重于设计实践类。两类学校根据学生的差异教学的特点,在专业学科设置上所侧重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也是不同的。而在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下,大多数高校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符合行业建设与发展职业规划作为对学生的重点培养,以此支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科研、生产三方面结合。

另外,国内大多是本科高等学校在产学研协同、一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而当下面对吉林省产业兴旺,经济迅速增长的环境背景下,根据新业态发展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模式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需创新现有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结合具有创新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人才。

3 新业态下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升级内容

3.1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对新业态的认知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环境设计专业领域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进步不断地开拓创新、升级内容。而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育人当中,更应使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对新业态了解认识,明白其中的内涵含义,新业态是指供求关系中的各个行业、领域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外部产业链及企业内部价值成融合状态,加以互联网技术是各个行业领域之间组合愈发紧密,新业态也应运而生。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刷新对传统环境设计领域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紧密的将所学的知识与新业态相结合,明白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经济结构的组成,行业发展的趋势前沿等,立足自身专业,将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做好新业态背景下的政策解读、环境分析,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

3.2 优化课堂教学,延伸课程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课程创新和课程思政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有了进一步的优化升级。专业教师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者和知识的传授者,不仅拥有优秀的综合素质,还要能通过多种手段创新教学举措,拓展教学知识,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延伸课程内容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一方面应该积极推荐教学改革,注重优化教学环节改革、课堂组织情况改革、优化教学项目课题、加强课程群建设以及关注学生的动态、专业素养情况,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学科范畴内引领学生积极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考察、专业写生、企业考察的课时,将课程延伸校外课堂,创新课堂内容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在教学探讨、学术论坛、集体备课当中交流讨论,提升自我,反思教学能力。

3.3 基于新业态培养专题研究能力

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能力是高校培养人才教学中的重要组成环节,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从初级阶段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过程,也是产学研结合型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基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综合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决定了其复杂又特殊的多学科交叉属性,因此专题研究能力对于强化学科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代青年肩负使命,理应对社会、经济、市场等环节,对政府的新要求,新政策进行了解,且根据其中内涵挖掘分析新业态中专业的适用范围,以此增加对符合新业态发展的专题研究能力的提升。在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工作室为抓手,由专业教师,职业设计师为引导,带领学生进行学术氛围研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大型设计类竞赛、参加专业实践工作坊、建立教学梯队,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创新的研究出内容以及方式灵活的专题方案。通过与企业合作交流互动,把富有时代感的前沿知识与技术、企业的真实案例、设计服务项目与流程、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手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以完成企业设计项目为最终教学目标,以此推动学生完成科研项目课题,并取得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

4 构建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措施

4.1 依托本土资源创建智慧实习基地

近年来,吉林省高校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深入挖掘东北地域文化特色,针对未来市场需求和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创新型课题与项目研究。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中,更应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升级,利用本土资源创建智慧型实习基地,将课程研究、科研项目、意识创作,学科竞赛相融合,利用多媒体手段、专业软件、新型设备相结合,通过科技手段为学生展示建筑、环境、设计方案等二维向三维转化的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发散思维,也使学生能在实习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发现不足,弥补缺点。

除此之外,利用环境专业设计中的常见建筑装饰材料施工工艺,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以此提升学生对手工艺的认知,从而能在设计时更加全面的考虑,能设计出符合新业态市场需求的作品。以小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锻炼,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学会整合不同的创意想法、增强学生的领导力和集体意识。通过创新型实习基地使学生对新材料、新市场新科技、新技术有所了解和掌握,以此培養学生了解新业态背景下专业发展的前沿,从而挖掘东北地区地域特色,本土资源进行课程实践和科研项目协同发展。

4.2 突出模块化课程专业特色

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在课程实践与课程专业设置上,结合建筑,艺术、设计、心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一定存在程度上存在着跨学科、跨专业的理论研究,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业态下市场与行业的变化,发展环境艺术专业设计教学,应实行模块化教学,以此突出专业课程的特色培养。在模块化课程设置的背景下,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教研有机结合,体现吉林省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新趋势、新成果,建设地方高校精品课和特色课程。基于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通过专题设计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题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创意构思,设计表达以及设计实施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另外通过模块化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模块化学习,补充完善自身的专业体系,并通过专题实践以及设计了解企业实践项目,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及设计实践能力,突出产学研协同发展育人模式。

4.3 深化校企合作就业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校园合作,创新产学研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推动人才培养和就业。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创新产学研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一方面以合作实践为主,推送学生实习就业;另一方面以科研课题为主,围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协同发展结合新形势、新业态,与企业科研单位进行多学科交叉学科的综合性理论研究并开展课题实现校企双赢;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工作坊讨论座谈会,邀请行业领域的优秀创业者、创新人做学术报告,把科研院研究成果带入校园,引进学校、引入教学,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具体分析,系统升级,与企业合作建立特色核心课程,融入软件、材料、工艺、施工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案例;同时也要注重对专业老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输送专业教师去企业学习,充分发挥利用学校、企业与科研单位的资源,体现产学研协同发展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4.4 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教学资源平台

通过对确立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的具有专业和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构建具有吉林省地域特色的教学质量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方式手段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形成具有吉林省地域特色的教学质量体系和人才培养创新方式,结合新业态、新形势、新背景、新前沿,促进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岗位需求不断靠拢,推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创新模式,以此实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5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是适应当下行业及社会市场变化需求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吉林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背景出发,挖掘其现有的问题,并深入探讨如何结合地域文化,在新业态下环境设计产学研一体化的升级内容及育人措施,探索新业态发展下吉林省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研协同发展育人升级路径,顺应时代的发展,研究培养具有生产学习和科研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玲.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01):24.

[2]李婕.产学沿用合作模式下环境设计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2(19):109110.

[3]崔聪.微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发展模式研究[J].包装世界,2018,(07):88.

[4]吴科岭.“互联网+”新业态下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构建探讨[J].就业与保障,2020,(04).

[5]戴菲.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

[6]吉林省政府报告[Z].2021.

[7]花建.陈清.荷沉浸式体验: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业态[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9,(10).

猜你喜欢
新业态环境设计就业
“互联网+广告”的新业态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