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之发展型资助新思路

2023-02-19 23:38徐征武李慧媛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新思路高校

徐征武 李慧媛

摘 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随着学生资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型资助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体现“资助育人”理念的有效模式。本文深入分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贫困生精准认定制度、专项综合奖励制度、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学业与创业指导等方面,提出高校发展型资助工作的具体措施,为高校实施发展型资助工作提供新思路和具体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校;发展型资助;资助育人;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3.035

0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免费上大学”和“人民助学金”资助体系,二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逐步建立的以“奖、助、贷、勤、补、减、免”为核心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在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实施以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精准认定,实施发展型资助,并在财政上不断增加投入力度,从而提高奖助力度,扩大学生的受助面,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资助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1 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资助政策也需要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发展与深入。近年来,教育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丰富学生资助发展的内涵,将学生资助由济困型资助向成才型资助再向发展型资助进行转变。2017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在这项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全面资助育人,提出了“扶智”和“扶志”的概念,并倡导将“扶困”与其相结合。随后,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即在现有的资助政策基础上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实施更加精准的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随着社会的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社会逐步转型、经济不断发展,学生群体的不断变化,现有资助体系的局限性逐渐显现,高校资助工作存在以下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工作理念、寻求突破。

1.1 偏重经济资助,弱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的引导

一般来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原生家庭条件较差,或者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一些变故,可能会使他们思想不够成熟,心理感知过于敏感,人格不够健全,以及在精神上不够充沛,这些主要表现在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抵触“贫困生”身份的认定、对金钱的使用没有规划性、遇到问题有畏难情绪、不够勇敢和自信、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等。然而,在目前的贫困资助工作中,大部分都以经济资助为重点,忽略了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综合教育和精神鼓励,导致高校资助工作没有发展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贫困问题。

1.2 无偿性的资助造成部分经济困难学生依赖心理的养成

国家政府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高校定向拨款作为困难补助金,受助学生可以无偿获得资助。由于每年资助工作的重复,受助学生越来越麻木,无偿性的资助缺陷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由于不需要偿还,导致受助学生非常依赖这笔无偿的困难补助金,潜意识觉得这是国家应该给予他们的帮助,感恩意识淡薄。另一方面,由于不需要竞争评比,导致部分受助学生并不珍惜这笔困难补助金,不把钱花在关键之处,肆意挥霍。因此,无偿性的资助方式会削弱受助学生追求自我提升的内驱动力,反而使得受助学生养成懒惰的不良习惯。

1.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环节存在问题,无法进行精准的困难认定

对于上面所提到的不需要评比竞争的无偿性资助的缺陷,有的高校为了激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选择互相竞争的贫困认定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受助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在这样的竞争评比机制下,很多实际困难的学生因为心理比较脆弱和敏感,不与同学交际,不表露自己的经济情况,不向学校提交困难申请,不参与贫困认定环节,导致国家的贫困资助资金不能准确的资助到这一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此同时,贫困认定环节过于开放,有些学生善于享受政府福利,自私自利,在家庭实际经济情况并不困难的情况下,却依旧向学校提交困难资助申请,不把机会留给实际困难的学生,占用了资助名额,导致国家的贫困资助资金没有被充分准确的使用。

2 高校发展型资助工作机制

2.1 高校发展型资助的内涵特征

随着学生资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型资助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体现“资助育人”理念的有效模式。发展型资助对于受助学生而言,是在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基础上,对学生在思想价值、心理情绪、学业能力等方面的帮扶和引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资助工作也应如此。发展型资助强调虽然资助工作在每位受助学生身上的作用时间仅仅是大学四年,但应该让受助学生受用终生。真正摘掉贫困帽子,还是要我们自己“发展”自己。发展型资助对于学校而言,应该是一个閉环的体系,受助学生为主体对象,资助工作应围绕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从而提高学校学生工作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

2.2 实施高校发展型资助的目的和意义

发展型资助是家庭困难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贫困生个体而言,发展型资助教育可以重塑贫困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诚信感恩意识,培养健康心理,提高专业技能;鼓励贫困生创新创业、正确择业、自信就业,最终促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

发展型资助是促进家庭困难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往传统的资助模式强调以政府或社会主导,以大学四年为资助周期,为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设立专项的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生活补助金、学费减免项目等。按照不同困难等级定期将资助金直接发放给困难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

发展型资助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而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的大学生人群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键在于高校如何去引导。发展型资助是当前高校从物质层面、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去引导家庭困难学生全面发展重要手段,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发展型资助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型资助,就是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所想,急困难学生之所急,解困难学生之所难,建立与困难学生的密切联系,从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

3 实施高校发展型资助的新思路

3.1 建立精准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制度和健全的专项综合奖励学分制度

在展开资助工作之初,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首先,可以通过查询教师与学生谈心谈话的记录本、向相关同学咨询目标受助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与消费习惯、平时多多留意等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情况,鼓励相关困难学生充分了解国家的资助政策,倡导实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申尽申”,努力争取资助名额。资助认定工作团队通过多种渠道删选申请名单,进行民主评议二次删选资助名单,再通过二级学院对资助名单进行最终审核,敲定资助名单进行公示,最终提交学校资助科进行审查、核对并建档。认定工作完成后,资助工作人员也不可松懈,应该随时掌握贫困生的家庭动态,精准了解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波动,定期更新资助名单。

与此同时,高校应针对贫困生实施专项综合奖励学分制度,对其进行专项综合测评考核。专项综合测评考核是在原有学生综合测评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的一项专项考核,对受助学生群体有一定的政策倾斜。通过设立类似于街道志愿服务、参加诚信感恩主题讲座、参与新生资助宣传团等活动,针对不同活动参与角色、活动时长、工作难易程度,制定参与者的诚信感恩综测分,从而鼓励受助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形式多样的感恩、志愿服务活动,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学校、社会给予他们受困学生的爱与关怀。参与活动的受助学生能获得相应的综测加分,对其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专业奖学金等也有一定程度的帮助,是一种良性激励机制。

3.2 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良好思想、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引导

对于受助学生来说,往往不只是缺少经济上的资助,在思想、心理和人格等方面也需要被重视和教育。也就是说,在经济资助的同时,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和精神鼓励,使高校资助工作具有良好的发展性,从根本上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贫困问题。在高校里,资助工作人员、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应齐心协力,定期开展教育讲座、师生座谈会、谈心谈话等活动,见缝插针的对受助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人格建立,帮助受助学生坦然面对“贫困生”身份的认定,掌握对金钱的使用的规划性,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只有帮助受助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对他们实施发展型资助,才能让他们以后走出学校,离开了国家的困难资助,也能够拥有很好的生活,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报效祖国。

3.3 结合专业、技能,开辟新式勤工助学岗位

当今高校的勤工助学岗位的工作内容大部分是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除了定期完成工作任务,每月获得勤工助学工资,对专业性技能的培养较少,缺乏专业育人功能。新式勤工助学岗位可以是结合学校各部门职能细分而设立的,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能力,针对贫困生能力差异,设立不同工作难度的勤工助学岗位,如:专业老师助理、辅导员助手、教学助手、校广播中心技术员、图书馆管理员、新生班助等。学校可以根据受助学生所学专业、能力来安排适合受助学生的勤工助学岗,并在受助学生上岗前进行一定的岗前培训。通过新式勤工助学岗位,受助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物质性帮助,还可以从中掌握一定的技能、人际交往技巧等,从而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真正起到育人的功能。

3.4 关注学习完成情况,进一步加强学业教育

与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相比,家庭经济困难的受助学生可能把更多的课余时间花在了勤工俭学等方面,往往或多或少忽略了学业的重要性。另外,家庭经济宽裕的学生从小的成长环境优越,他们的家长一般会花更多的精力教育他们,培养了他们较强的学习能力,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受助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较弱。因此,高校教师应多多关注受助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和专业知识吸收情况,不定期的为他们进行辅导答疑,建立学业教育交流群,开展相关教育讲座,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技巧和能力,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让受助学生受益终身,达到实施发展型资助的目的。

3.5 设立创新创业专门通道,鼓励参与,着重打造

近年来,许多从乡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掀起了“毕业返乡创业”之风,有些地区甚至呈现出培养一个大学生,就能改变一个乡村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景象。这些从乡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心系家乡,敢想敢干敢拼,想要实现乡村振兴,依靠这些青年力量极为重要。首先,高校应针对受助学生的特点构建创新创业系列公共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创业价值观。邀请知名青年企业家来校举行创业讲座,分享创业经验;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论坛,激发学生们的创业热情。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将财务管理、金融与法律、工商管理等基础课程纳入到校选课之中,通过参加选修课程,打牢创业的技能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专业分年级开展专业与创业融合教育。其次,高校要开辟乡村振兴创业项目通道,对优秀的贫困生创业项目进行政策扶持,鼓励从乡村走出来的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后,高校协助组织好创业导师团队,邀请知名青年企业家、创业培训师参与到贫困生创业中来,为受助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为其做好创业辅导工作,为贫困學生创业项目落地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Z].

[2]胡宗群.精准扶贫视域下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方法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7).

[3]白华,张月.从“济困型”到“成才型”:高校学生资助理念的创新发展[J].教育评论,2020,(02).

[4]杨振斌.做好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8,(05).

[5]阎茹,仲维维.教育精准扶贫视阈下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效果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21,(10).

[6]邱亚洪.感恩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方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3).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新思路高校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
这五年,我们共同走过——新思路 新作为 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