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23-02-21 17:02洛尘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普及语言文字意见

洛尘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第一个对高等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作出系统部署的文件。

《意见》的出台背景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阵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语言文字工作,发挥高校在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中的作用指明了方向。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2020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0.72%,实现了普通话基本普及的目标,高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以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为标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2021年12月,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就曾经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其中指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中就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实施高校语言文字工作提升计划,支持高校加强语言文字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等;要提升语言文字科技赋能水平。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语言智能技术研究;要持续开展大学生推普志愿服务活动,组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语言服务团。由此可见,《实施方案》中对高等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部署与《意见》无缝衔接,也充分体现了政策的一贯性。

教育部語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时指出,也应该看到,按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当前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校语言文字工作还需要加强。从高校自身看,一些学校存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足,语言文字科学研究不能完全适应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语言生活新发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体现了党中央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更高要求、更高期待,即不仅要提高普及程度,还要提升普及质量。实现党中央交给的任务迫切需要高素质语言文字人才和推广团队、高水平智库、有组织的语言文字科研、先进的技术手段等作为支撑,迫切需要高校结合自身的人才资源和智力优势,发挥更大作用,展现更大作为。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文件,对充分发挥高校在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中的作用做出系统部署。

《意见》的总体要求与重点内容

《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明确提出了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需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特色示范引领、坚持数字化赋能和创新驱动,聚焦高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将语言文字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有机融合,更好服务教育和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意见》提出3个方面的任务和10项举措:一是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包括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教师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从教学层面促进语言文字规范使用,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教材审查和学位论文抽检范围,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纳入文明校园创建内容。二是主动融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强国建设,包括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增进与“港澳台”语言文化交流、深化语言文化国际交流合作。通过发掘整理地方特色语言文化资源,加强交流合作等方式,切实做到文化强国。三是积极探索推普服务社会应用和人民群众需求新手段,包括增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社会供给、推动语言文字科学研究聚焦社会应用、探索数字化赋能推普新举措。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数字化智能化推普新模式,满足社会大众提高生活品质的语言文化新需求。

《意见》内容的特点与亮点

《意见》共有6处值得关注的特点和亮点:

一是强调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意见》强调学校将学生具有“一种能力两种意识”(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标准并纳入毕业要求。支持高校开设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口语表达、经典诵读等语言文化相关课程。切实强化语言文明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语言习惯,自觉抵制庸俗暴戾语言。

二是对高校教师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提出明确要求。《意见》明确教师要自觉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法定要求,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提出将参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师社会服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切实提升教师队伍语言文化素养。

三是对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提出新要求。《意见》提出加强校园语言文化环境建设,突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体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将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教材审查和学位论文抽检范围。并要加快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2025年前须完成达标建设任务。

四是对高校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新思路。《意见》提出高校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乡土文化传承,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探索语言技术、语言生态、语言经济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特色模式。通过加强交流合作的方式,为推普赋能。

五是推动高校语言文字科学研究聚焦社会应用。《意见》提出,加强有组织科研,推动语言文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学科的深度融合,在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关键领域有所突破。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知识普及和政策宣传,满足社会大众提高生活品质的语言文化新需求。

六是引导高校探索数字化赋能推普新举措。《意见》提出创新数字化智能化推普新模式,鼓励因校制宜建设特色鲜明的语言资源库、语言博物馆,逐步实现与中国语言文字数字(网络)博物馆、地方文化馆和科技馆等的互联互通。提出创新数字化、智能化推普新模式,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效能。

《意见》的实施保障

为确保《意见》的贯彻实施,《意见》提出3点创新高校语言文字工作体制机制举措。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党委、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行政主导、语委统筹、部门(院系)协同、全员参与”的管理体制。成立由校领导任主任、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和部门(院系)负责人以及专家任委员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将语言文字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给予人员、设施条件等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是推进队伍建设。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专兼职干部、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轮)训。整合不同专业的人才资源,建立一支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团队。建立由教学、科研、管理人员组成的语言文字专家库。鼓励举办高校语言文字工作论坛、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联盟会议等,促进经验交流和人才培养。

三是加強制度保障。逐步建立高校语言文字工作报告制度,按照学校隶属关系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送年度报告(部省合建高校同时报教育部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内容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强化结果应用。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依法依规表彰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意见》的出台,将激励高等学校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在高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更好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基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汪愉翔)

猜你喜欢
普及语言文字意见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语言文字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