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设计原理的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
——以统编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2023-02-22 06:41陈荔平
中学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批判性异化建构

■ 陈荔平

针对当前大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实施基于逆向设计原理下的大单元教学呢?

一、以大概念为预期学习目标,建构大单元教学框架

以大概念的层级建构不同层级的课程框架,建构网状层级的大单元教学框架。上位概念可以建构更大的课程框架,大概念之下连接与之相关的下位概念,建构小的课程框架。以必修下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归属“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观察与批判”,选取了古今中外五篇小说,可以“环境重压下的人物变异”为本单元第一层级核心概念,作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变异的皮相(人物形象与性格)、变异背后的原因(社会环境作用)、变异的创作手法(叙述视角、荒诞手法)、变异的批判性(主题现实意义)为第二层级的核心概念,可作为多篇阅读的学习目标,关联整合的其中的两篇课文或者三篇课文。以大小概念作为学习目标,清晰精准的也有效的将需要掌握的小说要素分类、分点、有序地统整在一起,避免了五篇小说的知识点重复教学,又突显的了各文本最有价值的教学点,实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结构化。

二、设置适切的实践性任务与评价标准,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逆向设计原理指导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二步骤就要设置适切的实践性任务与评价标准。实践性任务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任务二到三个,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做铺垫的,构成环环相扣的层进式关系。以《促织》《变形记》群文联读为例,学习目标为学习荒诞作品的批判性,设置与之相匹配的三个实践性任务:任务一体验两部作品的荒诞与真实,比较阅读两篇小说,哪些情节设置让你觉得很荒诞?哪些情节设置又让你觉得很真实?这样的设置的用意何在?任务二探究作品异化的批判性,从异化前后家人的态度、异化中的人性、异化的根源、异化作品的共性等方面比较两部作品异同。任务三联系当下,警惕“异化”,结合课上所学,说说公交车上人人埋头玩手机的异化漫画的创作手法与用意。三个任务要求学生必须根据不同的思考对象来表达观点,采取行动,既自主学习,又合作探究,既动手写,又动口说,充满个性地完成任务。

实践性评价方式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便精准指导、纠正学生的学习行为。比如,任务三以手机异化人的漫画为题,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荒诞手法,警惕异化对现代人的危害,如何证明学生理解这些内容?那就要设置一个合理的评价量表以此检测学生是否实现持久理解,见表1。

表1: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落实评价任务

逆向设计的第三步是学习活动安排及教学指导,即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要有效完成评价任务,教学活动设计必须考虑下列几个关键问题:

①为了行之有效地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及技能(程序)储备?

②如何做才能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

③教师应当如何组织教学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如何使教学最为有效?

④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最适合这些目标?

⑤所有的设计都其有一致性并有效吗?

上述问题对应的是知识储备、学习支架、教学支架、教材剪裁、教学逻辑五个方面,以《促织》《变形记》群文阅读为例:

第一在前置学习任务中提供必备的知识储备。①蒲松龄年轻时的功名梦与失意后的创作《聊斋志异》;②卡夫卡的生平与现代主义文学;③荒诞手法的人文关怀与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助力学生探究伟大作品背后的深意。

第二搭建适当的学习支架。学习支架是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目的在于提供帮助,引导教学,助力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学习支架很多样,其中示范性支架、问题式支架、图表式支架直观好用有效。如《促织》《变形记》群文阅读在评价任务一处,设计二维表格,从比较两部作品的情节设置的荒诞与真实、情节设置的用意,引导学生体验两部作品的荒诞与真实;在评价任务二处,再次设计二维表格,从态度反映、人性特点、变异根源、作品共性引导学生探究作品异化的批判性。两次以二维表格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细读文本,深入剖析,掌握、建构、内化课上所学。

第三设计合理的教学支架。教学支架主要包括情境创设、课型结构选择。情境创设指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课型结构选择指单篇精读课、比较阅读课、群文联读课。《促织》《变形记》选择了群文联读课型,通过两个二维表格比较整合两部作品的异同,不断构建文本的意义,最后在师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中达成共识:

第四恰当剪裁组合教材。《促织》《变形记》两个文本放在一起阅读,共性是荒诞的情节与批判的意味,从小说阅读角度解读文本,舍弃文言文阅读教学环节,补充卡夫卡与现代主义文学,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文段。由荒诞作品的批判性这个共性议题定下本次课为群文阅读的课型,通过两个二维表格比较整合两部作品的异同,不断构建文本的意义,最后在师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中达成共识。

第五教学设计有逻辑链,有主线,有横向关联,有纵向推进。《促织》《变形记》群文联读,以荒诞作品的批判性为主线,横向关联中外两部作品,三个任务纵向推进文本深度解读,任务一体验作品的荒诞与真实,用二维表格梳理提取重要的相关情节,任务二探究作品的批判性,用二维表格剖析人物性格、人性异化、异化根源,任务三联系当下,警惕异化,用现实中的漫画达成学以致用。

大单元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单元教学,每一次的大单元教学都是一个微课程,有一个具有特定素养目标,拥有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议题,有着特定活动方式的微课程设计和个性化的课程实施,运用逆向设计原理,才能促使大单元教学真正做到大而实,大而真。

猜你喜欢
批判性异化建构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建构游戏玩不够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