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金字招牌”

2023-02-22 08:17沙淑红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县委书记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夏津夏津县金字招牌

□ 沙淑红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县委书记

图1 桑园整体景观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拥有12.8万亩的黄河故道,其中的6 000亩古桑树群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夏津县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念,深挖古桑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坚持顶层设计,全心做好珍惜保护新篇章

第一,健全保护规划。推动布局思路由“低”到“高”,深入推进规划变革。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夏津县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委托中国科学院组织高层次、多学科的专家队伍,研究制定《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为古桑树群的保护提供重要遵循。

第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要素资源由“散”到“聚”,深入推进政策变革。将政府引导扶持与百姓自主参与相结合,对故道内2万余棵古树建立档案,向农户发放古树补助,引导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鼓励群众以桑树入股并分享产值收入,实现农民增收与古桑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机统一。

第三,承接高层次论坛。推动对上承接由“内”到“外”,深入推进品牌变革。先后承办了第三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别培训班、第四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工作交流会、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国际研讨会等世界性高层次论坛。2022年7月,农业农村部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夏津县作为山东省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县应邀参加大会。

坚持产业先行,全面掀起开发利用新热潮

一是做大生态旅游。强化顶层设计和部门“联合作战”,汇聚文旅商机。先后举办第四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交流会、第三届中国果桑产业发展大会;连续举办15届“黄河故道梨花节、椹果生态文化节”,先后举办京津冀鲁百家旅行社夏津景区推介会、中国夏津椹果诗歌(散文)节等活动,年接待游客突破260万人次。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游黄河故道、品千年椹果”的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

图3 桑果采摘活动

二是做活桑产业链。夏津县致力于“桑”元素的全面开发,形成集桑树种植、桑产品加工、桑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健康养老于一体的完整桑产业链。依托古桑资源创造产业品牌,大力引进培植桑产业项目,发展椹果深加工企业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加工作坊60家,开发桑果酒、桑果干、桑叶茶、桑黄等特色食品、保健品,产品销往北京、石家庄、济南、青岛等地。目前,夏津县年加工椹果2万吨、桑叶1 000吨,从业人员3.5万人,年产值达10亿元。

三是做实项目支撑。聘请李文华、向仲怀、束怀瑞这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古桑树群保护与发展工作顾问,成立古桑产业研究中心,突破桑资源原料(桑叶、桑椹、桑枝、桑黄等)的种植、安全供应、保鲜储运、绿色加工、活性成分高效制备及功能创制等关键核心技术10项,申请发明专利20项,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9项。用生态赋能与科技赋能相结合的方式,让桑产业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坚持融合推动,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首先,构建区域农业品牌。注册夏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识商标,“夏津椹果”获评“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国家地理标志性商标”,10家企业荣获标识使用。

其次,推进文化村落建设。立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磨、擦亮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建设古桑文化推广中心、古桑产业博物馆、古桑农耕文化展示馆、重建杏坞书院;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农耕文化、农桑文化。此外,与德百集团合作建设德百旅游小镇(椹仙村)项目,相继建设了颐寿小镇西闫庙村、蘑菇小镇南双庙村、古桑文化村落前屯村等特色村落。

最后,带动当地增收。对生态旅游区内的古村落、古建筑进行修复,鼓励发展农家乐和休闲农庄。前屯村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成为“一街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古桑文化村,村集体收入增长了12万元,有效带动社员群众增收。

夏津县立足自身定位,充分利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品牌优势,打通了古桑产业链条贯通融合的渠道,催生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新动能,用“以桑塑城”的方式,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图4 相关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猜你喜欢
夏津夏津县金字招牌
夏津县椹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纺院品牌周擦亮金字招牌
‘无核大十’椹果在山东夏津的引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
2020金字招牌
引黄供水工程节水改造对夏津县的影响
夏津桑园里挂满“知识果”
黄河故道区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可行性分析
新奔腾:一汽的新金字招牌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小淮剧《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