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联动解决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问题

2023-02-22 08:04中国财科院企业成本调研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专题组
财政科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账期账款企业

中国财科院“企业成本”调研“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专题组

内容提要:中小微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市场中最具活力的主体。近年来,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因素影响,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问题凸显。本报告全面总结了2023 年以来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基于问卷调研和实地访谈研究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的总体情况。研究发现,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占比高、期限长,被拖欠现象较为突出,拖欠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且造成了较多负面影响。为此,应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规范资金使用、加强金融支持、完善体制机制等为抓手,推进中小微企业账款顽疾“治标治本”。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微企业有信心有活力,经济整体性好转才更有基础,就业和民生才更有保障。2023 年初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向好态势,助企纾困政策持续落地见效,推动中小微企业活力充分释放。但是,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循环风险依然较高,中小微企业复苏发展的不确定性尚存。2023 年前三季度,我国中小微企业经营总体改善,但复苏发展基础仍需巩固。尤其是三年疫情冲击叠加世界经济下行影响,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应收账款问题愈发严重。为深入了解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情况,调研组在2023年10—11 月份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共收回1668 份有效问卷,并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采访等方式调研了山东、江西、安徽、河南、广东的二十余家企业。调研发现,我国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占比高、期限长,且有持续加重趋势;应收账款被拖欠现象较为突出,严重阻碍企业经营运转;多数企业对账款拖欠束手无策,清欠政策效果有待提升。究其根本,市场不景气是企业应收账款占比提高、期限延长的首要因素;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企业为保运转被迫接受更长账期甚至容忍账款拖欠;部分强势客户采用“霸王”条款、延期验收等方式强制拉长账期;此外,法律诉讼成本高削弱中小微企业依法消收意愿。毋庸讳言,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问题不仅损害了企业正常经营运转,还阻碍了产业链供应链和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为此,要立足稳经济首先要稳市场主体的战略基点,加快构建政企联动长效机制,推进中小微企业账款顽疾“治标治本”。

一、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小微企业生存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一)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助力企业复苏发展

2023 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生产供给稳步增加,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就业物价总体改善,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因素累积增多。2023 年第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开局良好,GDP 同比增长4.5%;第二季度国民经济继续恢复,GDP 同比增长6.3%,较去年同期上升5.9 个百分点;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企稳,GDP 同比增长4.9%,较去年同期上升1.0 个百分点。总体而言,2023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回升向好态势,GDP 同比增长5.2%,比去年同期上升2.2 个百分点。其中,2023 年1—9 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较2022 年同期大幅上升6.1 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较2022 年同期上升0.1 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较2022 年同期大幅上升3.7 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复苏发展的基本面得到了有效巩固。

(二)助企纾困政策持续落地见效,企业经营活力充分释放

2023 年,国务院及时推动助企纾困政策动态优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2023年3 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研究出台与中小微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见表1),如延续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等内容,对于稳投资、促消费、强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5 月19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有助于进一步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中小微企业复苏发展提供更加牢固的外部条件。7 月1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下半年支持中小微企业复苏发展奠定了总基调。为了助力《意见》落实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相继推出《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发改体改〔2023〕1054 号)、《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举措》(国市监信发〔2023〕77 号)、《关于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宏观政策环境。9 月4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这为帮助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和切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抓工作的“一盘棋”提供了有力保障。9 月20 日,国务院审议通过《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方案》,重点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切实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加快恢复向好。

表1 2023 年3 月以来国务院关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要点

随着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陆续细化落实,积极向好因素持续累积,我国经济总体呈恢复向好态势,民营企业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发展呈现边际改善态势。各地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积极作为,辽宁、江苏、海南、吉林、河北、浙江等地通过积极召开会议、实施专项行动等,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极大提振了企业活力,增强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数据显示①《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出席“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家发展改革委,https://www.ndrc.gov.cn/fzggw/wld/zcx/lddt/202206/t20220628_1329038_ext.html。,我国营商环境大幅改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3 年的第96 位跃升至目前的第31 位。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从150 位之后大幅跃升至第27 位。2023 年9 月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户数同比增长18.1%,比上月加快8.4 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新设民营企业增速为15.3%。2023 年1—10 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1%,比上年同期提高3.1 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民间投资增长9.1%②《国家发展改革委11 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https://www.ndrc.gov.cn/xwdt/wszb/syyxwfbu/?from=qcc。。我国2023 年前三季度新设民营企业高速增长既体现了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又显示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三)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循环风险依然较高

2023 年,在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贸易争端和全球债务水平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国际经济大循环运转风险持续积累,中小微企业复苏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持续降低。2023 年10 月10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全球经济增速的基线预测值从2022 年的3.5%降至2023 年的3.0%和2024 年的2.9%,远低于2000—2019 年3.8%的历史平均水平。对于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预计将从2022 年的2.6%放缓至2023 年的1.5%和2024 年的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3 年和2024 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也将小幅下降,从2022 年的4.1%降至2023 年和2024年的4.0%,表明全球经济依然萎靡。

与此同时,我国面临的全球经贸摩擦依然严重。中国贸促会数据显示,2023 年9 月,19 个国家(地区)涉华经贸摩擦指数为1332,较上月上升965 个点③《中国贸促会举行2023 年11 月例行新闻发布》,中国贸促会办公室,https://www.ccpit.org/a/20231123/2023112333 rn.html。。涉华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有所下降,同比下降21.6%,环比下降30.8%。其中,涉华经贸摩擦指数前三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印度和巴西。分行业看,电子、机械设备、轻工和运输设备行业涉华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而且,2023 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经济体继续推动与我国经济脱钩,2023 年上半年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国内部分企业为规避贸易政策影响,将产业链供应链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的倾向增加。调研发现,部分中小微企业反映三年疫情冲击造成部分传统海外客户资金紧张,对国内产品需求下降。一方面是传统海外客户询价后不下单现象增多,另一方面是部分已交付订单的汇款周期被延长,甚至存在无法汇款的可能。部分企业反映美国、日本政府通过非官方途径对本国外贸企业施压抵制中国商品,或引导其将在中国大陆的生产线迁出,造成部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考虑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地区。总体而言,我国经济参与的国际经济大循环运转风险仍在积累,给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四)中小微企业经营总体改善,但复苏发展基础仍需巩固

1.企业营收总体改善,经营信心有所提振

2023 年以来,得益于经济的有序恢复,加上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居民消费信心逐步回升,国内消费需求加快释放,促进中小微企业营收总体改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 年初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同比增长态势,表明消费市场呈现恢复向好态势(见图1)。受益于此,2023 年前三季度,中小微企业营收和盈利情况较上年同期总体有所改善(见表2)。调研显示,35.2%的受访企业表示,2023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高于营收同比下滑的企业2.9 个百分点;34.5%的受访企业2023 年前三季度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较亏损企业占比高8.6 个百分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中综合经营指数和效益指数显示(见图2),2023 年1—9 月,中小企业综合经营指数和效益指数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同样表明企业经营效益总体有所改善。

图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图2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和效益指数

表2 样本企业2023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动情况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复苏,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持续加快,带动企业用工回暖向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显示,2023 年1—9 月,中小企业劳动力指数较2022 年同期水平有所上升(见图3)。调研显示,46.6%的受访企业聘用员工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其中,7.5%的受访企业员工数量增长超过20%,9.7%的受访企业员工数量增长比例在10%—20%之间,表明中小微企业用工情况总体好转。

图3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劳动力指数

受益于此,中小微企业发展信心总体较为乐观。调研显示,合计有53.7%的受访企业表示对未来半年经营情况持乐观预期。其中12.2%的企业为“非常乐观”,41.5%的企业为“谨慎乐观”。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显示,2023 年以来反映企业信心状况的宏观经济指数整体高于去年同期,同样表现出中小微企业发展信心显著提振(见图4)。

图4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宏观经济感受指数

2.企业复苏发展仍面临“需求软、竞争强、成本高”多重困难

充足的市场需求是中小微企业复苏发展的基础,但2023 年初以来我国国内市场需求的释放是恢复性的,并未出现预期的报复性增长,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特别是2023 年5 月至7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出现大幅下滑,8、9 月份虽有反弹,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表明我国市场消费的释放速度明显放缓。调研显示,68.8%的受访企业表示,2023 年前三季度在手订单较上年同期减少,其中13.6%的企业表示降幅在10%以上。并且,61%的受访企业表示市场需求减弱是当前经营中面临的重要困难。

而且,受疫情长尾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加上企业生产的快速恢复,造成市场短期供给结构性过剩,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见图5),2023 年初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降,且低于同期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跌幅,表明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逐渐加剧。调研显示,63.1%的受访企业表示市场竞争加剧是当前经营中面临的重要困难。而且,部分受访企业反映,为维持企业生存和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企业采取了降价销售和赊销等方式。但在商品价格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企业经营压力持续上升,复苏基础并不牢固。

图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涨跌幅

此外,受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降成本政策边际效应下降的影响,中小微企业成本压力不减。特别是在市场复苏较慢的背景下,房租水电、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等刚性支出压力愈发凸显。调研显示,受访企业认为负担较重的前三项成本分别是员工工资和社保等人力成本,购置原材料、设备,办公室、厂房仓库等租金成本,远超其他成本支出占比(见表3)。而且,分别有59.8%、45.1%和34.4%的受访企业认为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房租较上年同期上涨最快。此外,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依然较高。调研显示,在有贷款的企业中,42.3%的企业表示贷款利率在6%以上,其中有10.6%的企业表示贷款利率在10%以上。

表3 样本中小微企业成本情况

二、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占比高、期限长,被拖欠现象较为突出

(一)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占比高、期限长,且有持续加重趋势

一是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相对较高,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调研显示,合计有44.4%的受访企业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15%;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9.3%的受访企业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30%的风险线。而且,相较于2022 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占比有所提升。合计有38.5%的受访企业表示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同期增加。其中,13.9%的企业表示增幅在10%以上,24.6%的企业表示增幅在5%—10%之间,表明中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压力相对较大。

二是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期限普遍较长,且有继续延长趋势。按照经验判断,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的账期在90 天以下是相对合理的①《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对中小企业的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60 日,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应当按照行业规范、交易习惯合理约定付款期限。按照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经验,一般认为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的应收账款账期最长不能超过90 天,否则会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但在实践中,我国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应收账款账期较长的问题。调研发现,合计有55.5%的受访企业表示应收账款账期在3 个月以上;其中,17.1%的受访企业应收账款账期在6—12 个月,13.1%的企业应收账款账期在1 年以上。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应收账款账期也在延长。调研发现,合计有50.2%的受访企业表示应收账款账期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20%的企业表示回款难度有所增加,期限较上年增加1—3 个月;10%的企业表示回款更加困难,期限较上年增加3—6 个月;6.7%的企业表示回款状况严重恶化,期限较上年增加6 个月以上。

(二)账款拖欠问题较为突出,严重阻碍企业经营运转

一是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被拖欠问题较为突出。调研显示,42.1%的受访企业表示应收账款存在拖欠现象,比例接近一半,表明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拖欠问题较为普遍。而且,被拖欠账款金额占所有应收账款的比例也较高。调研显示,合计有37.9%的受访企业表示被拖欠账款占应收账款的比例在30%以上,其中17.1%的企业表示被拖欠账款占应收账款的比例在50%以上;另有35.6%的企业表示被拖欠账款占应收账款的比重在10%—30%。

二是拖欠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民营企业是中小微企业的主要客户群体,也是拖欠其应收账款的主体。调研显示,60.7%的受访企业表示拖欠其应收账款的客户主要是民营企业。

三是账款拖欠严重危害企业生产经营。在应收账款持续加大、账款拖欠问题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对其经营的保障程度较低。调研发现,合计有43.6%的受访企业表示现金余额可维持经营的期限在3 个月以下,其中17.8%的受访企业现金余额可维持经营的期限在1 个月以下,表明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经营难以为继。调研结果显示,合计有46.2%的企业表示应收账款拖欠问题已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其中有14.2%的企业资金周转已出现严重困难,2.7%的企业已无法经营。

(三)多数企业对账款拖欠束手无策,清欠政策效果有待提升

由于中小微企业普遍处于产业链供应链下游,受制于弱势地位,中小微企业普遍采用自主追偿或自担损失等方式应对应收账款拖欠。调研显示,80.9%的受访企业表示主要采取自己催收欠款的方式;23.4%的受访企业表示部分账款无法催收,只能通过各种方式融资缓解资金周转压力;20.8%的企业表示通过计提坏账准备等方式自己承担资金损失和风险。此外,36.9%的受访企业表示采用法律诉讼的方式。但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到,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企业不愿采用法律诉讼的方式维权,而且结果通常是“赢了官司难执行”,并没有真正实现现金流的流入。

对于改善企业账款拖欠问题,中小微企业的诉求主要是“希望政府尽快清偿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拖欠款项”(占50.3%)、“希望政府建立有效协商机制,化解民营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款项问题”(占47.7%)、“希望政府督促国有企业、平台公司等及时清偿存量拖欠款项”(占41.8%)和“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文件减少新增拖欠款项”(占41.3%)。

三、多因素叠加交织导致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问题有所抬头

(一)市场不景气是企业应收账款占比提高、期限延长的首要因素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运转速度不断减缓,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运转也受到了严重冲击。虽然2023 年初以来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推动国民经济企稳回升,但受制于新冠疫情“疤痕”效应和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运转依然面临诸多掣肘,市场景气程度较疫情前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当前企业复工复产速度快于市场需求恢复速度,造成市场供给短期过剩和竞争加剧。在此背景下,多数市场主体存货周转速度减缓,货款支付能力下降。因此,为了维护自身资金周转,部分市场主体选择延长应付账款期限,将资金压力向上游企业传导,结果造成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账期被拉长,或是被拖欠。调研显示,关于应收账款账期延长的原因,40.6%的受访企业表示“合作对象经营困难拉长账期”是首要因素。关于账款拖欠的原因,74.1%的受访企业表示“市场不景气、客户延长账期来拖欠账款”,位居首位。菏泽某企业负责人反映,当前企业营收和利润都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在此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却持续上升,且回款周期也在延长。赣州某企业负责人反映:“公司客户多是民营企业,在过去三年中账款账期明显变长,大概从原来的30 天变成50 天”。合肥某企业财务负责人反映:“老客户之前多用现金结算,现在主要用商票进行结算,并且账期普遍在6 个月左右”。

(二)为保运转企业被迫接受更长账期甚至容忍账款拖欠

需求不足影响下,企业普遍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为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存续和维护产业链上下游关系,部分企业采用赊销方式获取订单,或是通过接受更为严苛的付款条件以维持业务关系,造成应收账款账期被延长。调研显示,27.3%的受访企业表示“为争夺市场而自愿承受更长的账期”是企业应收账款期限变动的重要原因。泰安某检测企业负责人说:“检测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本地就有12 家同类企业开展相关业务,再加上今年业务大幅减少,为确保企业能够获取订单,尽管客户付款周期拉长,我们也愿意接下这些业务。”

出于对重要客户关系维护的需要,企业对拖欠的账款也大多采取容忍态度。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的主体往往是其赖以生存的重要客户,如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面对这类客户,中小微企业如果采用过激方式追讨账款,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危及企业生存。为了维护重要客户关系,并综合考虑时间、人力、费用等显性成本,以及影响企业声誉、失去继续合作机会等隐性成本,多数中小微企业只能容忍其拖欠账款,并且普遍在催收数次后无奈放弃追讨,或是将应收账款搁置,或者确认为坏账损失,对企业现金流造成严重伤害。郑州某企业负责人说:“欠款企业是重要的客户,去追讨欠款很容易伤和气,造成业务萎缩,反而会加大经营困难,只能自认‘倒霉’,选择提高减值损失计提比例,或确认为坏账损失”。

(三)强势客户采用“霸王”条款、延期验收等方式强制拉长账期

中小微企业在产业链条中普遍处于弱势地位,强势甲方往往采用变相占用中小微企业现金流的方式来维护自身利益。例如,在合同中设置超长账期、苛刻验收条件、以银承商票支付等“霸王”条款,以达到“合法”延期付款的目的。而中小微企业缺少足够的反制手段,只能被迫接受。这一问题在当前经济恢复期中更为显著。调研显示,关于应收账款被拖欠的原因,29.1%的受访企业表示“客户通过商业票据或银行票据支付账款,且存在拖欠”,22.1%的受访企业表示“客户通过提高验收条件或增加流程等方式拖欠账款”,21.1%的受访企业表示“客户通过设置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较长账期拖欠账款”。合肥某零部件生产企业管理人员说:“公司的客户主要是下游的大型钢铁企业,今年以来钢厂的压款明显增多,一些企业采用商票的形式付款,但商票的流通性不好,而贴现还需要额外支付一定的成本。”

(四)法律诉讼成本高削弱中小微企业依法清收意愿

当前我国清欠中小微企业账款工作主要采取督查、评估、审计、列入失信清单等行政措施,对解决“无分歧”欠款问题较为有效,但对于“有分歧”的欠款问题,处置效果并不理想。理论上,中小微企业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追讨账款。但由于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较高,加上部分企业存在合同不规范、欠款企业法人与实际经营人不同等问题,较难被立案受理,中小微企业通过法律诉讼追讨账款的意愿总体不强。菏泽某家具企业反映:“企业的应收账款单个金额比较小,基本在10 万以内,有的找不到欠款人,有的找到了对方也无力偿还,费时费力起诉得不偿失。”

而且,部分中小微企业经营者采用“灰色”手段甚至暴力催收等违法手段追偿货款,造成更加恶劣的社会影响。广东东莞某新材料企业反映:“欠款企业有实际的偿还能力,就是拖着不付款,甚至想方设法转移资产。虽然赢了官司,但受制于法律制度漏洞,执行难度较大。迫于无奈,公司采用‘灰色’方式追讨货款,承担了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四、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问题对企业经营和经济运转等造成负面影响

(一)中小微企业被迫融资,资金成本上升加重企业负担

为缓解账款拖欠对企业现金流的挤占,中小微企业普遍需要采取各种方式融资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虽然在一系列降成本政策的支持下,银行贷款利率已有大幅下降。但受限于自身条件和政策支持门槛,多数中小微企业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低息融资。而且,由于单家金融机构提供的低息融资额度普遍较小,为满足资金需求,企业只能从多家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综合成本并不低。其他难以获得低息正规融资的企业只能寻求民间融资,但同期民间融资的利息普遍较高,还需要搭上人情成本。因此,虽然部分中小微企业利用融资保障了资金运转,但在融资成本和应收账款占款的双重挤压下,企业的资金成本压力高企,严重挤压了利润空间。泰安某检测企业反映:“企业通过多家银行共贷款600 万,在享受政府补贴后年化利率在5%左右,但由于账款拖欠较多,背负这么多贷款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二)部分企业转向现款现货交易,行业商业信用持续萎缩

商业信用作为企业间融资的重要方式,加速了商品销售和资金的循环与周转,有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提升市场活跃度。由于中小微企业普遍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弱势地位,在实践中往往成为资金借出方,被动接受上下游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在经济运转顺畅、应收账款回款较快的时期,中小微企业还能够承受。但随着应收账款账期延长、回款困难等问题愈发凸显,中小微企业难以接受商业信用的成本。为此,近年来部分中小微企业逐步收缩商业信用。一方面,具有一定产品竞争力的企业开始采取现款现货或款到发货的方式开展业务。合肥某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的产品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现在所有的业务都必须是对方付完款后我们才发货。”另一方面,企业开始收缩回款难、回款慢的业务,主动降低经营规模,专注于服务商业信用较好的客户。郑州某企业表示:因为部分老客户订单接单后没有回款,只会给企业增加负担,所以选择放弃这些客户,未来企业的重点是加强与一些回款快的优质客户的合作。”

从微观层面分析,某一中小微企业收缩商业信用对于保障其生存具有积极意义,但从宏观层面看,当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收缩商业信用时,可能会造成社会总体商业信用的大幅萎缩,短期会直接降低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转速度,长期看会对经济发展造成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名不副实”,加剧风险积累和扩散

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工具的出现本意是为了降低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解决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在实践中,部分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演变为核心大企业侵蚀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利益的手段。一方面,部分核心企业通过延期开具商票和银承,或逾期兑付①虽然《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规定“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应当与真实交易的履行期限相匹配,自出票日起至到期日止,最长不得超过6 个月”,但受制于监管惩戒效果不足,部分企业商票的实际承兑周期超过6 个月。等方式进一步延长付款周期,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部分核心企业将承兑难度大、贴现利息高的商票或银承支付给中小微企业,或是强制要求中小微企业在其自有金融机构进行票据贴现,以此获取高额贴现收益,既增加了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成本,又将金融风险转移给中小微企业,一定程度上也抹黑了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业务,恶化了当地金融环境。泰安某玻璃制造企业反映:“2023 年下游主机厂90%采用银承支付账款,甚至有的企业自己购买银承支付给其他企业,对行业发展产生恶劣影响”。菏泽某水利设备生产企业表示:“2023 年某核心客户以某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商票支付了货款,因为这两年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这类商票的市场接受程度低,不仅贴现率高,兑现难度也很大,要是接受这张票据企业将承受巨大损失,所以想尽各种办法把商票退了回去,让客户用其他方式支付”。

五、构建政企联动长效机制,推进中小微企业账款顽疾“治标治本”

(一)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缩短应收账款账期

根治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问题,应坚持“疏”“解”并重,助推各项助企政策加快落实,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缓解资金链条不畅对应收账款账期的延长。一是督促地方部门加快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完善条例相关细则或推动暂行规定的制定实施。例如,明确企业遵守款项支付的法律义务与禁止行为,提高企业合同文件的规范性。又如,明确列明禁止开具6 个月以上商业承兑汇票和供应链债务凭证,合同规定60 天内支付中小微企业账款和支付逾期利息等好的做法,防止大企业变相延长付款时限;设立防治大企业利用子公司拖欠的规定,将中央和地方国企子公司、融资平台公司等拖欠行为纳入监管范围。二是以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为切入点,加强地方对中小微企业账款拖欠问题的服务保障。构建“以质取胜”的供应链产业链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避免企业之间因“价格战”而导致市场出现延长应收账款期限、加大应收账款限额的问题,鼓励企业间公平合理地市场竞争与发展。持续完善属地原则下针对地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的对接联系和服务保障机制,鼓励各地加强服务保障的跨区域跨省份协调,对企业供应链产业链条生产发展状况、企业间资金流情况、拖欠款情况采取点对点、一对一和短平快的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切实解决链条上企业之间的账款拖欠问题。

(二)持续规范资金使用,源头遏制拖欠账款行为

一是政府层面,强化预算执行,持续优化预算单位和国有企业资金使用制度。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责任意识,扎实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和使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方式;进一步精简国有企业项目验收和账款支付审批环节,设置合理的项目验收程序和时间表,减少制度“漏洞”。将“对中小微企业应付账款规模”“账款执行进度”等内容纳入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强化对相关单位拖欠账款行为的约束力度,及时足额支付中小微企业账款,确保无分歧欠款的“零拖欠”。二是企业层面,鼓励中小微企业持续完善自身应收账款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鼓励向企业开放多种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渠道,企业可先行调查客户信用状况,增强事前欠款风险的防范能力。鼓励企业内部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的文本制定,加强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监督和约束作用,降低信用风险,保障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普惠性金融支持,缓解企业短期流动性压力

一是进一步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依法发展订单、存货、应收账款等抵质押融资业务,通过加强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加大对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应在中小微企业提出账款确权请求后及时确认债权债务关系,推动大企业支持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二是积极探索针对被欠款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担保贷款业务。创新“政银企”合作方式,梳理被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拖欠账款的中小微企业名单,将其纳入政策性担保基金支持范围,由银行按应收账款规模等额授信,政策性担保基金跟进提供担保,缓解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同时,探索政策性担保基金资金补偿机制,若中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出现不良,先由政策性担保基金垫付,再由其向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追偿,减轻中小微企业账款追偿压力。三是加大中长期普惠性贷款力度。推进公共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各信用信息平台协同信息修复,支持破产重整企业纳税信用修复,帮助企业获得信用贷款。针对中小微企业中长期项目融资启动资金和抵押不足的特性,科学考虑企业具体的行业特点、项目类别、运营周期和资信情况,不局限于固定资产抵押,以股权质押加融资担保公司担保等灵活担保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获得中长期贷款。

(四)完善法律保障和信用监管机制,规范不合理拖欠款行为

一是健全账款拖欠治理法律体系,强化专业服务保障。建议修订完善《反垄断法》,扩大对利用优势地位的解释范围,将“大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界定为滥用市场地位行为,对故意延迟验收、无故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等行为的法律责任制度进行完善,从源头破除欠款方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的基础。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司法体系中设置“涉企账款诉讼服务专区”,加快法律诉讼,为中小微企业追讨欠款提供“绿色通道”,遏制延长应收账款账期的现象,减少新增拖欠账款和呆坏账,加强对转移资产的追讨执行力度。将涉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中小微企业欠款问题纳入法律援助体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诉讼费减免、免费法律顾问等公共法律服务,减轻企业诉讼成本。对滥用市场优势地位逾期占用、恶意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行为,加大联合惩戒力度。二是完善欠款企业识别机制,加大失信企业惩戒力度。明确中小微企业账款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日常应收账款拖欠行为的监管力度。构建商务、工信、司法、金融等部门与中小微企业的协同联动机制,深入研判各行业拖欠中小微企业款项的新动向、新情况,将其纳入相关制度文件,定期开展对中小微企业的主动调查,及时堵塞监管漏洞,确保常态监管落实到位。规范企业账款应收应付核算机制,依据行业实践动态调整认定标准,精准识别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行为,减少变相拖欠现象。建议依托工信部“违约拖欠中小微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进一步加强相关主体逾期未支付中小微企业账款情况和商业承兑汇票逾期信息的披露工作,尤其要严格规范部分核心企业拖延账期、强行推行“供应链金融”实则牟利的做法,对企业恶意拖欠行为实施顶格罚款、取消贷款资格、拒绝政策扶持等措施,加大惩戒力度。

猜你喜欢
账期账款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应收账款全程管理研究
账期对企业采购及经营发展影响分析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