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以革命歌曲为例

2023-02-25 02:30甄心恒张海英张晓聪刘建霞唐景词齐志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革命思政政治

甄心恒,张海英,张晓聪,刘建霞,唐景词,齐志辉

(1.河北美术学院 党政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700;2.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教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73)

习近平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内容,革命歌曲是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革命歌曲中汲取养分,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

1 革命歌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

习近平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2]17革命歌曲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颂扬了中华儿女的伟大革命精神。革命歌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就在于为当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培育提供宝贵的教育资源。

1.1 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理想信念的契合

习近平指出:“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2]1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这是高校办好思政课的有力体现。高校思政课教师承载着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不仅要教育大学生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生信念,还要引导他们体悟党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状态,使其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3]。革命歌曲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的重要素材。这是因为,革命歌曲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中华儿女砥励奋进的有力见证,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又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党自觉认同和执着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的精神状态。如曹火星于抗战时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目标追求、方向指引、行为选择三个维度,艺术性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的信念支撑与自觉行为,展现了我党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理想社会而奋斗的革命热情与价值追求。革命歌曲是党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的重要载体,可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坚定信念,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之成为其现实生活的动力支撑和人生奋斗的目标追求。

1.2 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契合

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9这是高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尺度。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强化大学生对党“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认同,不仅能深层认知和清晰表达党的性质与宗旨,也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4],还应注重以群众史观教育大学生站稳人民立场,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情怀和境界。革命歌曲是强化“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历史材料。究其根源,革命歌曲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践行“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生动写照和实践阐释,体现了党的最高价值追求和基本立场,彰显了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辉历程与伟大成就。如《我为人民扛起枪》一曲,既饱含着真挚的人民情怀,又蕴含着强大的民族道义力量,体现了革命歌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理念上的契合性。

1.3 集体主义:道德观念的契合

习近平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准。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道德修养为培育大学生成才的首要和方向,增进其正确的道德认知,激发其善良的道德情感,养成其良好的道德习惯,使其成为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力量。尤其是集体主义对大学生积极人生态度、良好道德品质、健康生活情趣、向上精神风貌的育成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革命歌曲是高扬集体主义旗帜的醒目标识,这些形成于党领导人民摆脱奴役、反抗侵略的伟大实践中的歌曲,彰显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体主义道德情结。如《中华民族好儿女》谱写出中华儿女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先,为赶走侵略者、解放全中国而挺起民族脊梁的精神篇章,能够帮助大学生鲜明地批判各种“个人主义”的错误观点和思潮,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人民谋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其成为有责任担当的栋梁之材。

2 革命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革命歌曲是基于特定历史发展与革命斗争需要创作出来的,高校利用革命歌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育人导向、拓展育人的重要选择。

2.1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值得新时代大学生警惕和反对的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下的错误党史观。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消解党执政合法性、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干扰并妨碍了大学生对我党奋斗史的正确历史认知和对革命事业的政治情感认同。经典传诵的革命歌曲再现了党的革命实践和革命成就,不仅是大学生正确历史认知的基础材料,也是培育他们政治情感的有益养料。早期共产党人创作或译介的革命歌曲,《国际歌》等在组织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国民大革命时期,《工农兵联合歌》等歌曲的涌现,对国共合作实现“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形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反围剿》等革命歌曲,为党赢得反国民党“围剿”、摸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作出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保卫黄河》等抗日救亡歌曲,鼓舞抗日志士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天》等歌曲,对党实现人民彻底解放的革命事业发挥了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歌唱祖国》等歌曲,促进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显然,革命歌曲蕴含着党艰苦奋斗的丰富史实,留存着革命先辈顽强拼搏的历史记忆,具有重要的史鉴价值,是坚定历史自信与提高历史自觉的珍贵的党史资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革命歌曲的教化功能。

2.2 有助于高校传承红色基因

革命歌曲是一种发扬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的优秀红色文化,其核心就在于爱党爱国。每一首革命歌曲,都折射出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有助于引领和启迪大学生沿着革命先辈足迹奋进新时代。《奋斗歌》《秋收暴动歌》等吹响革命志士奋力抗争反动势力的战斗号角,《丈夫去当兵》《救国军歌》讴歌中华儿女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干部十带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传颂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抗敌先锋队》《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谱写英雄人物牺牲奉献的高尚情操,《南泥湾》《生产运动大合唱》等吟咏边区人民共克时艰的建设豪情。特定历史阶段的每一首革命歌曲,蕴含着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价值导向与精神引领,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

2.3 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政课的育人载体

革命歌曲内容多元、形式多样,是高校拓展思政课教育内容、创新思政学习形式的不竭宝库。在高校思政课中,作为颂英雄、颂党、颂革命、颂社会主义、颂民族的红色文化资源,革命歌曲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精品良作,具有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人格品性的育人优势,增强了思政课程的生动性和实效性。作为兼具浓郁民族性和质朴群众性的形式多样的艺术形式,革命歌曲是创新思政课程学习形式的重要载体。它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尤其是注重运用民间小调、民间俚语,这不仅使其在整体风格、精神内涵方面颇富民族特性和乡土色彩,对提振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起到强有力的激励作用,也使其在表达意蕴、传唱形式上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与共鸣,对政治动员、宣传教育人民群众投入革命事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文化习俗和文艺表达风格上,脱胎于民歌的革命歌曲多姿多彩,深受民众喜爱,为千万人传唱,有助于大学生超越时空感知革命时期中华儿女的心声与情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体验感受型、研究创作型、欣赏娱乐型、学术思考型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传唱度很高的《南泥湾》在音调和节奏上糅合了陕北信天游、江南民间小调等民族音乐元素,并运用“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等生动、通俗的语言,以“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与“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这种新旧对比的方式创作出来。这首歌曲旋律轻松欢快,音调亲切细致,内容积极向上,歌词简明易懂,不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区大生产运动的火热场景,而且鲜明地展现了边区人民战天斗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人民大众中产生了广泛认同和深切共鸣,并很快由陕甘宁边区流传至全国,有力地教育、团结、鼓舞了人民大众参与革命事业。在高校思政课中传唱和诠释《南泥湾》,大学生在学、唱、思中能加深对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理解,全面提升历史素养、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将各个时期的革命歌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保持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生机活力。

3 革命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习近平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时代新人的有力保证。作为党宣传动员人民参与革命斗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之一,革命歌曲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历史时期革命实践中所孕育的革命文化,积淀着中华儿女深层的民族魂、中国心、爱国情,为中国革命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是高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资源。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将革命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革命歌曲的育人育才作用,成为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对此,高校应从拓宽革命歌曲的价值空间、优化其外在指向、传扬其精神内核三个维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重视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推进、创新革命歌曲资源的开发。

3.1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教育等分渠道相比,课堂教学具有科学性强、专业性强、系统性强、导向性强、自觉性强、传播效率高的特点,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融入革命歌曲,是对革命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育人模式的加强。新时代革命歌曲融入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应通过主渠道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革命歌曲的价值引领。革命歌曲是一种反映党和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解放的革命文化,在传唱的过程中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爱民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如《跟着共产党走》,这首歌曲用“灯塔”“舵手”“核心”“方向”等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党是人类解放事业的引领者,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党的衷心拥护与强烈认同,唱出了人民对党实现人民解放事业的无限期盼和共同心声。大学生在学唱此类歌曲时深刻体会革命精神的真谛,增强其为党和人民事业接续奋斗的意志和决心,激励其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凝练革命歌曲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勇做走在新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必须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革命歌曲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素材。如《洪湖赤卫队》选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唱出了“生我是娘,教我是党。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的革命献身精神;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选曲《过雪山草地》高歌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追求;《扬子江暴风雨》选曲《前进歌》洋溢着“让我们结成一座铁的长城,把强盗们都赶尽,向着自由的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催人奋进的革命歌曲生动诠释了革命先辈高远的理想信念和切实的人生志向,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新时代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展示革命歌曲的革命情怀。习近平指出:“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7]高校思政课只有展现一定的情怀,才能使其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每一首革命歌曲的创作都承载着革命先辈深沉的家国情怀、浓郁的仁爱情怀、真挚的人民情怀,折射了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展示革命情怀,是将高校思政课打造成为有温度课程的有效方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挖掘革命歌曲的创作背景,诠释所抒怀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传达歌曲蕴含的情感力量和精神价值。如在抗战史中选取贺绿汀于1937年创作的《游击队歌》一曲,让大学生感受到抗战时期“没有吃,没有穿”“没有枪,没有炮”的艰苦环境,体验到抗日游击队员“神枪手”“飞行军”的英勇奋斗,领悟到“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的爱国情感和革命斗争精神。只有展示革命情怀,才能形成革命歌曲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以情感人”的“共情”效果,为有效发挥思政育人创造良好的氛围。总之,将革命歌曲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注重价值引领、凝练理想信念、展示革命情怀,通过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拓宽革命歌曲的价值空间,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 重视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推进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是思政课教学的有益补充。重视革命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将知识拓展和教学实践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覆盖。一是举办各种红色文艺活动,拓展革命歌曲融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学习形式。二是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革命歌曲融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学习氛围。习近平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8]切实推进革命歌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全方位地营造革命歌曲主题校园文化的育人氛围,使革命歌曲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从而实现革命歌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最优化。三是运用高校网络宣传新平台,延伸革命歌曲融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学习时空范围。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资源开放、交流便捷、内容多元、互动平等、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平台,如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中国大学生在线”、“北大未名BBS”官方微博、中国人民大学的“别笑我是思修课”官方微信等,打造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融媒体革命歌曲作品,激发大学生学习革命歌曲的兴趣,深入体会革命歌曲所蕴含的时代感、使命感,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3.3 创新革命歌曲资源的开发

革命歌曲内蕴的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开发革命歌曲资源的有效方式,就在于从革命精神培育上实现革命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挖掘革命歌曲的育人案例。多方位挖掘革命歌曲的育人案例,再现党领导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凸显中华儿女深沉的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政党本色、人民军队严明的组织纪律、中国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从而引导大学生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不断提升理想信念。如讲授党的群众路线时播放歌曲《拥军花鼓》,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讲解《两条半枪闹革命》中的英雄故事,庆祝抗战胜利周年纪念时推介《在太行山上》等抗战歌曲。二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大学生的筑梦人,教师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首先,高校开展革命歌曲相关研讨,组织教师申报革命歌曲相关研究课题,帮助教师加深对革命歌曲内涵的理解;其次,高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革命歌曲研学旅行活动,使教师切身体悟到革命歌曲蕴含的革命精神;再次,成立红色社团。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红色社团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渠道。红色社团以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为主旨,在大学生中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时事培训等现场课堂,同时开展红色研修、红色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如河北美术学院成立红色文化情景园讲解团、红色文化长廊讲解团、中共一大会址情景园讲解团等,在“学百年党史,讲红色故事”宣讲大赛和12.9红歌会等活动中,大学生思想受到洗礼,革命精神得到培育,从而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猜你喜欢
革命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