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实施状况调查与改进对策研究
——以服装专业类课程思政实践为例

2023-02-26 06:15梁建芳张泽军李筱胜远玉洁董钟杰姜茸凡
纺织服装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服装思政

梁建芳, 张泽军, 李筱胜, 远玉洁, 董钟杰, 姜茸凡

(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念创新,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1-2]。服装专业类课程作为服装专业人才培养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基本载体,应该兼具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功能[3]。但长期以来,服装专业课程注重专业知识传授,而在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方面不足,导致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究其原因,服装专业类课程思政体系构建过程中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如课程思政点的提炼难度大[4]、与专业课程授课时间难以平衡、讲授方式单一[5]、针对性不强[6]以及缺少有效的评测方式[7]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充分挖掘服装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和层次递进的课程思政体系,促进价值观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既是服装行业新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又是专业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和突破口[8-9]。

本文在深入分析专业课程思政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服装行业发展的新需求,提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和设计原则,探索服装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期为服装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一、服装专业类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其困境

为准确了解服装专业类课程思政目前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课题组成员作为教学督导专家深入我校(西安工程大学)课堂听课25人次,并在此基础上深度访谈了国内不同服装类院校的专业教师15人、教学管理及督导专家5人。通过整理访谈记录,得到服装专业类课程思政实施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如下:

1.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及作用理解不到位,导致课程思政推进中的人为障碍

虽然大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在学生价值观引领方面的作用有充分认识,但仍有不少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不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归属于思政课程,与服装专业教学无关[10]。由此看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消除服装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的不足,引导教师突破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隔阂,加强教师有效利用专业课程思政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责任意识。

2.缺乏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和渠道,导致课程思政元素挖掘难

尽管大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思政非常必要,但对于服装专业知识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和育人元素的敏感性不足,从而造成专业教师缺乏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方法和渠道;同时,因学科交叉等问题,专业教师正确、充分、清晰地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隐形思政元素存在难度,或者挖掘的思政内容游离于知识体系之外而无法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形成了思政元素挖掘难的困境。

3.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导致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难

长期以来,多数服装高校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分别隶属于专业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工明确。同时,传统的思政元素融入多为结合爱国、敬业、诚信等主题而进行的广泛意义上的爱国思想政治教育,与特定的专业内容联系较弱,从而导致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两张皮”[11]。课程思政就是要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充分强化高校专业教师的“育人”作用和专业课程的“育德”功能。

4.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培养的要求

服装专业课程教学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教学过程表现为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输入,学生参与度较低。而课程思政中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更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自我构建,要求以学生为主导的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为主,突出学生的开放性视野和自我意识建构能力。这就要求服装专业教师采用多元有效的教学方式,从“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转变,从单纯的完成课堂任务向注重课程育人使命而转变。

5.课程考核沿用传统的专业内容考核办法,导致课程考核与课程思政目标脱节

课程考核是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获得性评价,既包括学生专业知识内容的评价指标,同时应包含能够反映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长和提升等指标。目前,尽管大部分专业教师认为有必要对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进行考核,但实际上依然沿用传统的对专业知识记忆、理解和应用等指标,难以融入思政评价内容和考核方式,致使德育教学成效无法得到客观的反馈,无法满足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总要求。

由此可见,服装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中首先要让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有正确认识,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要求内容的适应能力。同时,加强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建设,促进课程思政和专业内容的充分融合。

二、服装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要求

针对服装专业的特点,教师应根据具体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资源,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理念、目标、功能以及内容上的融合,谋划服装专业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为此,提出以下设计要求:

1.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构建服装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体系

服装专业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需充分尊重和回归教育本质,在明确教师责任边界的前提下充分回应学生的个性化思想需求。服装是融合工程、艺术与管理的交叉学科,除自然科学课程之外,还包含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的课程。因此,要选择与服装密切结合的资源,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引导学生形成对服饰文化的原创性、继承性、民族性以及时代性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服装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是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思考和梳理,是育人价值在服装专业教育中的彰显和阐释。

2.适应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目标

针对涵盖工程、艺术、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服装全产业链的资源和环境管理问题,服装专业人才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方式,同时能够适应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服装专业课程教育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主线,在讲透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突出专业课程知识、能力和价值教育的一体化,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人文素养以及价值观的塑造,提升学生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

3.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内容上的融合

基于服装行业发展的新需求,应避免对课程思政泛化的理解和限于表面的引入,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应内生于专业课程内容,并与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重点、难点相契合,即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知识结构梳理不同的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并进行针对性的聚焦。具体思路:从课程主要知识点出发,寻找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归纳课程思政目标,提炼思政内容主题,最后将所有思政内容主题聚合凝练,形成课程思政教育主线并升华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将专业课程中隐性化、分散化的思政内容转变为显性化、系统化的思政育人目标,实现深化专业认识、活化综合能力和强化思想素质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4.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适应“价值引领”的核心目标要求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语境下的“课程观”,“价值引领”的核心教学目标必将推进专业课程设计的系统性改革。因此,思政元素不能是零散和孤立的,应形成以“价值引领”为核心,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的教学体系,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和全要素当中。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深入探索并灵活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师讲授基础上,配合直接感知法、模拟训练法、陶冶法、引导探究法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抽象的思政内容层层递进、贯穿课程、整体推进,有效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长,使得“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协同发展。

5.丰富专业课程考核内容,凸显立德树人的成效和学生获得感的评价

课程思政为课程育人带来了根本上的观念革命,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建立价值观等。因此,需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考核与质量评价制度,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理念,适当增加课程思政目标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改进课程思政目标考核的方式,将反映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的过程性考核和表现性考核纳入考核范围,以促进学生价值性反思成长,激励教师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服装专业类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及实践——以“服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

“服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作为服装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涉及纺织服装产、供、销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间的协作关系,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的发展历程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具有学科交叉、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以“服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为例,依据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12]的目标模式,重点从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等四方面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图1)。

图1 “服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1.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该课程开课近20年来,历经多次改革,形成了“立德树人、创新驱动”的教学理念[13]。根据课程的五部分内容,从专业知识点出发,寻求服装行业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并经归纳提炼,形成了以“信、德、创、劳、匠”为主题的五大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并具备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2.课程内容重构

经过系统梳理课程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意义,在课程思政教育五大目标的前提下,归纳形成22个与服装行业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了融合“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课程教学体系(图1)。比如:在“供应链及其管理的基础理论”专题中,由介绍纺织行业内荣获“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的赵梦桃事迹,引出赵梦桃在纱海布浪里所织出的对党和人民的绵绵情意,进一步体现其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和无私奉献的品质,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专注坚守,践行工匠精神;在“纺织服装产业链及其分析”专题中,以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出中国纺织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创新进取和敢作先锋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

总之,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基于服装行业案例,以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绿色产业供应链体系构建为目标,培养学生立足最终顾客需求、整合产业资源、构建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供应链管理思维,理解和掌握“供应链及其管理基础理论、纺织服装产业链及其分析、服装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服装供应链运作管理以及服装供应链设计及绩效评价”,具备服装行业所要求的“专注坚守、践行工匠精神”“砥励奋发、弘扬民族精神”“德法兼修、强化责任担当”“守正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服务全局、实现互利共赢”的思想品德和优良作风。

3.课程设计

针对重塑的课程内容,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任务导导入、课中问题解决以及课后实践提升的三阶段教学设计方案[14]。针对课程思政内容学习,在对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的难度进行分级分类的基础上,创建教学场景,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另外,分别采取协作学习、讲授、言传身教、项目探究和自省领悟等多种教学策略,强调学生自我领悟和内化,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服装领域内国家重大战略及政策,树立优良的道德情操、环境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形成服装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高阶思维。

4.课程评价

为保证该课程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导向性和连续性,针对思政内容包含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隐性内涵,引入学生、专业教师、企业专家等多个主体,建立过程性考核和思政育人效果考核的耦合机制,将“理论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表现+综合能力”全方位评价体系,渗透于专业内容的考核当中。具体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平时作业占比为30%、课程参与度占比为10%,合计40%)和结课考核(创新设计项目报告占比为30%、项目答辩占比为20%、雨课堂客观测试占比为10%,合计60%)2部分。其中,平时作业分5个子项目,分别对应相关的理论和课程思政模块。该评价内容重在帮助学生形成对价值的感受、认同、验证和升华,实现专业内容和思政教育协同效应的可量化,客观反映思政引领专业教学的作用和效果。

四、结语

构建服装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推进服装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加强价值观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课题组通过精心设计“服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思政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清晰的课程思政目标和思政教育主线,构建了过程性考核和思政育人效果考核的耦合机制。经实践证明,自2020年以来,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明显改善。服装专业120余名学生获得实习企业“踏实勤奋,爱岗敬业,责任心强,有服务意识,能考虑全局,具有创新意识”的好评。学生反馈该通过课程学习“不仅学会了专业知识,强化了职业道德,提升了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做到了学以致用,培养了砥励奋发的持续性动力和意识”。2022年,该课程获批陕西省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课程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服装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让人心碎的服装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