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立体裁剪”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3-02-26 06:15季小霞陈伟伟
纺织服装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形态女装款式

季小霞, 陈伟伟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4)

所谓金课,就是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一流课程。金课重视师生对话研讨,讲求学练思结合,启发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品质,是一个系统性建设工程[1]。

“女装立体裁剪”是我校(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学生通过前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服装基础知识和服装结构造型能力。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女装典型品类的立体裁剪技法和操作步骤,根据主题进行立体裁剪创意设计,结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规范操作、反复调试和修正完善,完成设计作品。本文以我校 “女装立体裁剪”金课建设为例,主要从主题式教学改革、信息化资源制作、新形态教材建设3个维度来研究和讨论金课的立体化建设。

一、主题式教学改革,提升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主题式教学是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融“有限封闭”与“无限开放”于一体,有助于教学主体心理结构完善和创新思维发展[2]。主题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整合资源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立体裁剪课程的主题式教学强调立体裁剪教学活动要聚焦某一主题,通过明确的主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实践。在传统立体裁剪课堂上,大多数教师是先带领学生学习若干个立体裁剪技法,再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技法完成一款创意造型实验作品。这种模式下学生完成的立体裁剪作品大多是对网络上现有款式的模仿,缺乏原创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校“女装立体裁剪”课程团队,借助实训基地的企业力量,校企共商共建了可持续合作的产教融合设计项目,旨在培养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商业设计思维”。项目的小主题常变常新,以此保证立体裁剪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性、可持续性和实战性。

1.以校企合作项目整合传统立体裁剪教学体系

传统立体裁剪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成衣立体裁剪”和“创意立体裁剪”两大系统。前者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立体裁剪技术解决典型成衣品类(如衬衫、裙装、外套等)的版型结构问题的能力,课堂以验证性学习为主,即学生跟学一些款式后进行立体裁剪造型,不强调款式的创新;后者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立体裁剪技术进行服装创意造型的能力,课堂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即学生习得创意立体裁剪思路后进行服装造型设计,强调款式的创新。“成衣立体裁剪”是“创意立体裁剪”的基础,培养创意立体裁剪能力是学习立体裁剪技术的终极目标,两大系统都以女装立体裁剪为核心,女装结构复杂、学习难度高,因此更具学习价值。

我校“女装立体裁剪”课程团队借助实训基地企业资源,将企业的“国风主题女装产品开发”项目纳入“女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将传统“女装立体裁剪”知识体系调整为“国风主题女装产品开发”主题下的半裙立体裁剪、衬衫立体裁剪和礼服立体裁剪3个模块(图1)。3个模块涵盖了企业女装产品的典型品种,也包括了学生学习成衣立体裁剪应掌握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和技能点。具体授课时,教师可以在此模块框架下,根据企业需求和班级学情进行教学案例和款式任务的难度调整。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有助于教师切实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有助于高职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技术理论知识。与模拟项目相比,校企合作项目更具实战意义和学习价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1 “女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2.以企业工作思维还原并优化教学流程

企业导师从设计部门产品研发角度给予教学流程建议,校企导师共同设定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学练评拓四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图2),循序渐进引领学生完成“围绕主题进行设计调研和款式设计、部件立体裁剪实验、综合立体裁剪取样、3D虚拟仿真展示”的一体化工作流程。

图2 “女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模式

与传统立体裁剪课堂“观摩一款、跟学做一款”的验证性学习相比,一体化工作流程更丰富饱满,且更具创新性和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企业工作思维。学生在设计或制版岗位上不是孤立地运用立体裁剪技术去解决造型创意或版型结构的问题,而是在特定的主题任务情境下与其他岗位人员合作开展一系列工作,因此,教学改革结合岗位对人才技术技能的真实要求展开[3]。主题式教学设计具有普遍适用性,通过主题校企项目的设计和引领,“女装立体裁剪”课程可以被提高到“企业员工专业技术培训课”的层级,具有“短平快”的实用价值。

3.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创新教学内容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把中华文化、中华美学融入立体裁剪课堂,改变以往教学只看重各种成衣立体裁剪技术,忽视主题拓展创意和思政情感教育的做法。“女装立体裁剪”课程按照国风主题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自然融入思政教育[4]。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新中式女装款式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新中式女装独有的东方美学特征,启发学生思考特定款式结构包含的多重中国历史文化元素,进而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5]。在教师的引导下,一组学生尝试将深衣绕襟这一传统服饰的形制融入衬衫款式设计,再利用Photoshop软件选取京剧服饰纹样进行装饰,如图3所示。另一组学生则尝试以飞天的飘带、中国建筑的飞檐和中国园林的月洞门为灵感进行衬衫款式创意设计,如图4所示。不同于以往的普通衬衫立体裁剪教学,国风主题项目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图4 国风主题女衬衫创意立体裁剪学生作品(二)

二、信息化资源制作,助力教师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巴班斯基“分组教学理论”认为,在同一班集体内,客观存在A、B、C等不同学习表现等级的学生,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多样,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基本保障在信息化教学资源[6]。

2019年,“女装立体裁剪”课程团队依托智慧树平台建成大型共享在线“女装立体裁剪”慕课,以企业典型款式为立体裁剪对象,具体包括“立体裁剪准备”、“衣身立体裁剪”、“半裙立体裁剪”、“衬衫立体裁剪”、“外套立体裁剪”、“大衣立体裁剪”、“连衣裙立体裁剪”和“礼服立体裁剪”等8个学习项目,如图5所示,项目间难度逐级递增,品类丰富且款式多样。

图5 “女装立体裁剪”在线课程资源体系

“女装立体裁剪”在线课程资源既可以充分满足教师多层次的备课需求,又可以满足学生根据自身技术能力和审美偏好选款进行跟学立体裁剪的需要。在线课程可以辅助立体裁剪直播网课的实施,有效解决了传统立体裁剪课堂“看不清、记不住、学得慢”的弊端,学生课前预学立体裁剪视频,课上反复观摩立体裁剪难点片段、跟学操作,有效掌握了立体裁剪学习的主动权[7]。2022年该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在线课程。

除了系统化的在线课程资源,课程团队还分类建设了个性化多媒体资源库,包括大牌时装作品图片库、学生优秀作品库、技能点视频库、微课库、PPT课件库和3D动画库等可持续更新的教学素材,如图6、图7所示。这些特色素材资源库作为在线课程资源的补充,可帮助教师在面对不同专业的班级、不同学情的学生群体时,给出不同的教学示范和案例,是“有限课堂、无限拓展”的资源保障。

图6 “女装立体裁剪”技能点视频库

图7 “女装立体裁剪”3D动画库

无论是线上运行的在线课程资源,还是个性化的多媒体资源库,都被打造成颗粒化资源,便于教师灵活调用,也方便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

三、新形态教材建设,助力集成化打造金课品质课程

在“女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改革和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基础上,课程团队着手编著工作页式新形态立体裁剪教材。“工作页式”主要表现在编写体系上采用项目化学习的形式,图文简明清晰,类似企业操作工单,高职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新形态”则表现在教材内容配套深度开发的信息化微视频资源[8]。《女装立体裁剪实训教程》新形态教材融合了“女装立体裁剪”课程最新的教学改革理念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将传统的纸质媒体与数字媒体深度融合,呈现出“纸质教材+在线课程+二维码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立体化教材模式[9],是本门课程金课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1.传统教材的不足

传统教材没有配套视频资源,然而立体裁剪技法很难单纯地用文字、图片表达清楚,这是新形态教材编写的重要原因。新形态教材既有纸质版的图文流程解析,又有配套的关于知识点、技能点的微视频,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便于掌握相关知识点或技能点[6]。

拓展性引领不足。传统的成衣类立体裁剪教材单纯地围绕典型款式进行立体裁剪操作解析,缺乏精心的探究式任务设计[10]。不能很好地引导高职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款式可以有哪些延伸变化、变化了的款式应该怎么去操作等。传统的创意类立体裁剪教材更多地强调立体裁剪创意思维的培养,对高职生来讲,内容较深、较难,学生很难学进去。

2.《女装立体裁剪实训教程》教材的创新点

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对照传统教材的不足,“女装立体裁剪”课程团队完成了《女装立体裁剪实训教程》校本教材的编写。该教材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案例典型性。从国际大牌发布会、企业产品、技能大赛题库中精选女装款式,并对这些款式的立体裁剪要点、立体裁剪难点进行分析和款式再设计,确保立体裁剪案例的新颖性、技能点的典型性。编写的教材内容和制作的微视频都打造成颗粒化资源,方便学生和教师检索使用。

(2)技法拓展性。传统教材多从某一类技法切入,按流程演示某一处部件该如何进行立体裁剪造型,学生学习技法后,还是不能灵活运用。比如,刚学习了前颈中开口的经典款连翻领立体裁剪,再遇到侧颈点开口的连翻领、领开宽特别宽或领开深特别浅的连翻领、翻领面积特别宽大的连翻领等款式时,就又回到“懵懂无知”的状态。针对这类问题,新形态教材尝试通过“0+N ”的案例编写形式予以解决,如图8所示。“0”就是某一款式中某一典型部件的立体裁剪要点;“N”就是与该典型技能点密切相关的系列拓展技能点,主要通过微视频呈现(二维码扫一扫可以延伸学习微视频拓展案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和任务需要使用这些案例资源,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拓展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传统教材相比,新形态教材的“技能点拓展”是课程的亮点之一。

图8 技能点拓展示意图

(3)动态可视化。新形态教材配套有精品在线课程和微视频资源库,通过二维码扫一扫功能,教材内容由单一纸质静态的形式转为多维动态可视的形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使用,也有助于实现整本教材的柔性化拆解、自由组合,便于针对性地更新教材内容。

(4)难度有分层。新形态教材编写秉持“以生为本”的思想,对案例内容进行难度分层处理,适用于高职课堂的分层教学[4],具体表现为“1+X”的案例编写模式。“1”为核心案例,一般是原型或经典必学款式,采用“纸质+视频”全流程解析的形式,适用于理解速度较慢、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全程跟学;“X”为变化拓展案例,将操作难点拍摄成微视频,并配有简明的步骤解说,适用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探索式自学。“1”属于验证性学习案例,难度系数为1颗“星”;“X”提供了难点操作视频,需要学生在掌握技能点、难点的基础上,根据提示摸索着完成其余部分的立体裁剪造型,属于半探究式学习案例,难度系数为2颗“星”;在此基础上,教师精心选取与核心案例紧密相关的款式图片放在每个项目专题的最后,作为完全探究式学习任务,供能力强的学生选做,难度系数为3颗“星”。

四、结语

“女装立体裁剪”金课建设实践表明,主题式教学改革是抓手,信息化资源是物质保障,新形态教材是成果表现,课程团队是贯穿其中的根本力量。服装院校实操性强的专业课程,可以尝试从主题式教学改革、信息化资源制作、新形态教材建设3个方面打造立体化金课。

猜你喜欢
新形态女装款式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女装流行面料
女装风格与细节
Dream Bag
新形态西装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
女装流行面料
最火的单品款式
激活时装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