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在钩突上附着点分型与中鼻甲气化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

2023-03-02 15:37嵇洪波车子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2期
关键词:附着点鼻道鼻甲

嵇洪波,车子刚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南京 211102)

慢性鼻窦炎是常见多发病,与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解剖密切相关[1]。钩突及中鼻甲不仅是OMC的边界及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前组鼻窦内镜手术的重要解剖定位。SAUP解剖变异复杂,与额窦引流关系密切[2]。中鼻甲气化是中鼻甲最常见的鼻窦变异之一,发生率从13%~73%不等[3]。中鼻甲气化可以压迫筛迷路,还可以引起OMC和中鼻道的堵塞,导致鼻窦炎的发生。SAUP解剖变异及中鼻甲气化均使得前颅底的手术变复杂,两者的发育又相互影响。术前需通过影像资料明确解剖特点,才能在手术中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178例(350侧)患者鼻旁窦MSCT的影像资料,分析SAUP和中鼻甲气化的相关性,为鼻内镜术前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8年7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行鼻旁窦MSCT扫描的患者178例,男106例,女72例,年龄19~78岁,平均(39.8±3.7) 岁,左、右两侧共计350侧入组(6侧因鼻窦炎症等原因显示不清予以排除)。

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18岁;②无鼻旁窦手术及肿瘤病史;③CT图像能分辨SAUP类型。

排除标准:①鼻-鼻窦外伤患者;②鼻息肉及鼻窦肿瘤患者;③年龄小于18岁额窦未完全发育的患者。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128层螺旋CT,扫描参数为:患者仰卧位,正常呼吸,去除扫描范围内异物,头颅左右对称。采用螺旋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FOV 17 cm×17 cm,层厚及层间距均为0.67 mm;扫描范围由额窦上缘至上颌窦下缘。所有患者横断面扫描后,在Philips IntelliSpace Portal工作站上行横、矢、冠状面多平面重组(MPR),重建参数层厚2 mm,间隔3 mm,窗宽2 000 HU,窗位200 HU。

1.3 诊断标准与图像分析

SAUP有多种分型,本研究按照LIU等[4]的分型标准分为7型:Ⅰ~Ⅲ型为单一附着,分别附着于眶纸板,中鼻甲及前颅底,Ⅳ~Ⅶ型为分叉附着,分别附着于眶纸板和中鼻甲,眶纸板和前颅底,中鼻甲和前颅底及眶纸板、中鼻甲和前颅底;本研究SAUP分型及中鼻甲气化通过在工作站上连续、动态观察薄层原始图像确认。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年龄等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UP变异

350侧SAUP中,Ⅰ型163侧(46.6%),Ⅱ型49 侧(14%),Ⅲ型20侧(5.7%),Ⅳ型72侧(20.6%),Ⅴ型28侧(8%),Ⅵ型4侧(1.1%),Ⅶ型14侧(4%);详见表1。最常见的分别是Ⅰ型、Ⅳ型、Ⅱ型。见图1。

表1 SAUP类型与中鼻甲气化 单位:侧

图1 SAUP分型及中鼻甲气化

2.2 中鼻甲气化

350侧鼻旁窦影像资料中,中鼻甲气化143侧(图2),气化率为40.9%。

图2 右侧中鼻甲气化

2.3 SAUP类型与中鼻甲气化的关系

当中鼻甲气化时,钩突上端较无中鼻甲气化时更容易附着于中鼻甲(χ2=12.52,P<0.05),见表2、图3。

表2 SAUP不同类型与中鼻甲气化情况的比较 单位:侧

图3 显示中鼻甲气化时,SAUP更容易附着于中鼻甲

3 讨论

钩突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鼻腔的天然保护屏障,对于额隐窝引流的重要性已被广泛报道[5]。钩突中下2/3相对固定,上1/3变异较大,可能与钩突及额窦的胚胎发育有关,并受生长发育影响,CT能够较好地显示。钩突是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鼻内镜手术切除的关键部分,所以术前明确钩突的变异对于鼻内镜手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钩突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密切,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6]。钩突上端附着具有多种变异,可能与钩突及额窦的发育有关,而且受到成年前发育影响。在不同阶段,由于观察者及观察方法的不同,对SAUP的分型提出了各自的分类方法[4-5],但钩突上附着点位于眶纸板(Ⅰ 型)的比例最高,与本研究的结果相符(46.6%)。当钩突上端附着于眶纸板时,额窦引流经钩突内侧至中鼻道,额隐窝直接与中鼻道相通;当钩突上附着类型为其他类型时,额窦引流经额隐窝、筛漏斗、半月裂至中鼻道。已经证实额窦的引流方式与额窦炎的发生关系密切,当额窦引流的区域在内侧时,明显比外侧引流更容易发生额窦炎[7-8],因为当内侧引流时,空气的各种致病因子容易在额隐窝滞留,失去了钩突上端附着对额隐窝的保护,因此SAUP的变异直接影响额窦的引流途径,并且与鼻窦炎的发生密切相关。钩突切除已成为鼻内镜手术的第一步,而钩突上端附着点的位置是鼻内窥镜额窦开放手术的重要参考标志[9-11],当附着于眶内壁时,手术时容易造成眼眶内侧壁及内直肌的损伤,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鼻内镜手术前,明确SAUP类型至关重要。

中鼻甲气化是指在中鼻甲骨质内有气腔形成,鼻内镜检查中鼻甲气化时,仅能看到中鼻甲的外形饱满,表现为中鼻甲肥大,并不能明确是中鼻甲气化还是中鼻甲炎症所致,CT密度分辨率较高,显示骨性结构较为清晰,可以通过CT明确诊断中鼻甲气化,可以作为诊断中鼻甲气化的金标准。CT冠状位图像可以清晰显示SAUP类型及中鼻甲气化的情况,并与鼻内镜手术径路一致,能够对手术较好的起到导向作用[9-10]。中鼻甲及钩突被认为是从一种叫“筛鼻甲骨”的胚胎结构进化而来,具有相似的起源,两者发育过程中相互影响,都是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鼻甲气化时,中鼻甲横径增大,其外侧更加贴近钩突,可能影响钩突上附着点的类型,使之更容易附着于中鼻甲,进而加大手术的难度,也可以压迫钩突,导致前组筛窦及额窦炎症。本研究中,中鼻甲气化率为40.9%,中鼻甲气化组钩突附着于中鼻甲的概率较无中鼻甲气化组明显增大(49.7% vs 30.9%)。笔者分析可能原因是,当中鼻甲气化时,钩突上附着点与气化中鼻甲间的间隙缩小,从而导致钩突上附着点更易附着于中鼻甲。中鼻甲气化范围及程度越大,OMC及中鼻道的引流通道越狭窄,越容易引起前组鼻窦引流的不畅,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关系密切[11-12]。中鼻甲气化不仅与鼻窦炎的发生关系密切,还与鼻腔接触性头痛相关,可不伴有鼻腔鼻窦炎症,由于头痛原因复杂,临床容易误诊,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鼻窦CT影像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作出接触性头痛诊断,因此特定部位性质的头痛鼻窦CT检查显得尤为重要[1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少,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患者,钩突上附着点类型在不同种族间存在差异[4]。除此之外,鼻窦炎的发生除了和钩突上附着点类型有关,还和基因调控、免疫应答等因素有关[14],需要结合临床多方面分析。

综上所述,SAUP变异及中鼻甲气化均可导致前组鼻窦引流通道的狭窄,还可以使前组鼻窦的手术更加复杂,鼻内镜手术前均需通过MSCT明确诊断。在本研究中,钩突上附着点分型与中鼻甲气化显著相关,可以为前组鼻窦的鼻内镜手术提供重要的解剖学依据。

猜你喜欢
附着点鼻道鼻甲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合并附着点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肌肉骨骼超声在指导银屑病关节炎临床分型中的价值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MSCT评估钩突上附着点分型及引流途径的临床价值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超声检查脊柱关节炎患者外周附着点病变的诊断价值
鼻道扩充器的制作和应用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
中鼻甲的处理在鼻内窦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