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中部分点号的使用分析及其编辑对策

2023-03-02 02:18李正莉
今传媒 2023年2期
关键词:分号冒号复句

李正莉 朱 露 王 丽

(火箭军工程大学教研保障中心,陕西 西安 710025)

按照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称 《标准》)的要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保证期刊质量的基本要求之一,一直受到出版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出版物中点号使用与 《标准》要求不符的情况也始终存在。以冒号和分号的用法为例,相关文献中大部分都建议出版物应严格执行 《标准》[1,2],只有少部分文献分析了部分点号误用存在一定的广泛性和合理性[3,4]。为了进一步规范和统一学术期刊中的点号用法,本文分析了 《标准》中冒号和分号的部分用法在学术期刊中的使用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编辑对策。

一、分析方法

本文统计了1995版和2011版 《标准》中都存在的1种冒号用法和3种分号用法在学术期刊中的实际使用情况,4种用法分别为:①冒号表示总结上文;②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 (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③分号表示转折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④分号表示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

分析样本选自中文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分为理工期刊和社科期刊两类。其中,理工期刊为第四编“自然科学”中的数学、物理、化学/晶体学3类,每类期刊各3种,每种期刊选取2021年第1期的前2篇论文;社科期刊为第三编“文化、教育、历史”中的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影响因子较高的9种期刊,每种期刊选取2021年第1期的第1篇论文。

由于理工类期刊论文中的图表较多,所以本文选择的理工论文数多于社科论文数。对结构复杂的多重复句,只按前两分句的关系计算1次。

二、点号使用情况

本文所选样本中,上述4种用法的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冒号和分号部分用法使用频次

可以看出,很难找到符合 《标准》要求的例句,在对应情形下使用句号的频次较多,使用逗号的频次较少。点号使用与 《标准》要求不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一)教科书未收入相应内容

导致以上4种用法使用频次不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不了解这些用法。杨洎缘在 《2011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符合性考察及修改建议》中统计了6种通行的中学语言教材,结果表明:大部分版本的教材未纳入这些内容;部分教材将点号用法放在附录中,并非必讲内容[4]。因此,导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几种用法,自然也不会在写作中使用。

(二)权威出版物中的用法与 《标准》不一致

除了中小学教材外,很多人学习标点用法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权威出版物。与表1类似,这4种用法在权威报刊中也未能落实。以用法①为例,《人民日报》2021年1月13日、20日、27日、28日发行的报纸,文章中没有用冒号表示总结上文的例句,大部分使用的是句号,少部分使用逗号;而 《标准》中也存在与自身要求不一致的情况。

举例:(1)1秒钟,电影放映24帧画面,猎豹在草原上飞奔28米,蜂鸟振动翅膀55次;1分钟,登山队员攀登珠峰顶峰58.3厘米,“复兴号”前进5833米,6000万元的货物完成进出口。时间创造无限可能。(2021-01-13《人民日报》4版,《在奋斗中定义时间》)

(2)后天的学习、阅读与生活历练,和先天的禀赋能力形成对接,积累到一定体量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这正是创造力的来源。(2021-01-29《人民日报》20版,《以饱满情感激荡创造活力》)

(3)句内括号用于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应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句外括号则用于注释句子、句群或段落,即本身结构独立、不属于前面的句子、句群或段落,应位于所注释评估的句末点号之后。(《标准》A.8)

(4)逗号和顿号都表示停顿,但逗号表示的停顿长,顿号表示的停顿短。(《标准》B.1.1)

(三)复句中点号的使用难度较大

本文所讨论的用法均出现在复句中,使用点号时要先判断复句类型,再确定应该使用何种点号,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复句一般较长,结构复杂且类型众多,因此,判断复句类型的难度也比较大。在面对结构复杂的句子时,人们会自觉将复句拆分为单句以降低难度,这也是表1中使用句号较多的重要原因。

三、学术期刊中这4种句型使用点号的原则

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4种用法未能被人们使用,学术期刊都必须在遵循 《标准》与服从习惯之间进行取舍。针对上述4种多重复句,本文提出以下三种点号使用原则:在能套用 《标准》用法的情况下,可以遵循 《标准》要求,也可以服从使用习惯;对不能套用 《标准》用法的复杂复句,应使用句号;全刊应统一。

服从 《标准》要求是学术期刊使用点号的基本原则。很多学术工作者不仅从学术期刊中获取专业知识,也从中学习学术写作知识,包括点号用法,因此,学术期刊必须从自身做起,维护 《标准》的权威性,为读者和作者提供正确的示范。

本文之所以提出应服从大众使用习惯,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这4种用法存在已久,1995版的 《标准》中就有同样的规定,但是长期以来几乎无人使用,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现状难度较大,结果如何也难以预料;二是大众对这4种复句的使用习惯早已形成,学术期刊审读时也未把这些习惯用法判为差错。

四、编辑对策

综合 《标准》与表1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本文对学术期刊在这4种多重复句的点号使用方面提出以下编辑对策:

(一)表示总结上文时用句号

从例 (1)、例 (2)《人民日报》刊发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总结上文的复句是先分说、后总说结构,分说和总说各自都是结构完整的一句话,将它们看作两个单句可以简化句子结构,也不影响语意表达。但是,使用逗号会破坏整句话的结构。

不建议按 《标准》要求使用冒号,主要是因为这种句型与因果复句常常难以区别,点号用法也存在争议[5-7]。学术论文中常会出现大量说理、论证以及逻辑推断等内容,也经常要用到总结上文的句式,比如,使用“因此”“由此可见”“以上结果表明”等关联词,这样的句型既可以看作先分后总复句,也可以看作因果复句,此时就难以确定适用用法①还是用法④。正因如此,表1中未统计这种用法的使用频次。

(二)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或句号

在例 (3)中,《标准》A.8如果按照 《标准》要求应当在两分句之间使用分号,有助于体现全句的整体性,使语句的层次结构更清晰,两分句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但是,该例句使用了句号,说明这种与 《标准》要求不符的使用习惯确实影响广泛,连 《标准》的编写人员都不自觉地接受了这种用法。此外,该例句使用句号也有一定的优点,即能够把复句拆分为单句,简化语句结构,这样在使用点号时就不用过多考虑各单句之间的关联性,从而降低了使用点号的难度。

(三)表示转折或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时用分号或句号

由例 (4)《标准》B.1.1可知,表示转折或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时用分号或句号,当其中一个分句内部无逗号时也可用逗号。使用分号及句号的理由与上述并列复句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当其中一个分句内无逗号时可使用逗号的主要原因是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表1中在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复句中出现的大量逗号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

(四)结构复杂的多重复句中使用句号

学术论文中常会出现大量论证或说理,内容的逻辑性较强,有时会使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复句,有时还会出现不同类型复句相互嵌套的情况,因此,不能套用 《标准》要求的点号用法,比如例 (5)和例(6)。

举例:(5)由表1可以看出:利用对数函数计算似然比,可提高鲁棒性度量的准确性;利用指数函数计算距离加权,可提高算法精度。因此,本文利用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对传统算法进行改进,以排除不相关或冗余特征,从而提高跟踪性能。但是,改进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过高,实时性不好。

(6)流调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有:流调包括很多方面信息,涉及的部门多,容易出现漏洞;参与流调的人员多,加大了泄露风险;收集和发布流调信息的流程复杂,容易出现个别短板。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流调程序,才能更好地解决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

结构复杂的多重复句可以仿照例 (5)、例 (6),将多重复句拆分为若干简单复句,并在各复句后使用句号。这种做法不仅可以避免判断复句类型的问题,降低点号使用难度,也有助于统一点号的用法。

五、结 语

语言文字及标点符号的用法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标准》与大众使用习惯也在不断调整中相互适应。学术期刊应积极面对本文所讨论的4种点号用法未能得到大众了解及使用的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统一点号用法。制定 《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和规范标点符号的用法,因此,《标准》应加大宣传力度,及时调整相关内容,积极纠正目前部分点号使用现状与《标准》严重偏离的问题。

猜你喜欢
分号冒号复句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小冒号的烦恼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冒号的用法
美科技企业连开“分号”
小冒号飞进句子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