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研究

2023-03-05 22:36杨章萍
中文信息 2023年1期
关键词:农户经营基层

杨章萍

(靖江市生祠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泰州 214500)

引言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对于新农村建设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是农业大国,因此需要重视农业发展,加强对农村经济经营的管理,对推动国家经济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传统农业经济经营活动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应当对农村经济经营模式进行有效地优化与改革,从而有效改善广大基层农户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1.保证农业经济标准化发展

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是国家“三农”工作的基础,具有很强的政策性[1]。良好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对实现农村经济标准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能够对农村经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带来有效保障,有效减少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阻碍,使基层小农户在制度的指引下参与到农村服务业、养殖业、旅游业等行业当中。农村经济管理机构需要结合当地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完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程与质量标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与种类。标准化的农村经济管理,能够帮助基层小农户转变经营理念,积极参与到标准化的农产品经营模式中,实现前沿农业生产技术设备的普及。管理部门需要完善监管,全面指导农村经济标准化发展的模式,充分提升我国农业发展的竞争力,提高当地基层小农户的经济收益。标准化的农业经济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够实现组织化的农业生产。

2.减轻农民经营负担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经济管理机构需要以减轻小农户的经营负担为核心,努力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农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帮助农户融资,核查基层农户的经营情况,鼓励基层小农户构建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经营模式,使当地农村经济管理模式适应于生产关系的演化,对相应的管理机制进行充分完善,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开展管理工作。

3.构筑系统性服务体系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者需要注重服务的多元化与服务水平的提高,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对当地农村的贫困人口进行划分,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扶贫工作,对于那些劳动能力欠缺的个体农户,应当提供高质量的帮扶服务。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需要构建多元化的交流沟通途径,建设农产品信息化交易平台,完善当地卫生服务体系,拓宽服务覆盖面,从而向偏远农村区域引入高品质的社会资源,从而吸引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的劳动力参与到农村地区的建设工作中。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对经济管理工作制度进行创新,制定科学的考核准则与管理标准,全方位地监控基层小农户经营活动,这样能够使经济管理活动的层次性与合理性得到有效地提升。

二、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1.提高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在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提高其实效性,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极大地提高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应当注重提高农村居民的农业生产效率与生活幸福指数,因此需要重视新时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体制的建设,对农村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有力的创新,使其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的资源利用率与农业生产效率,对我国农业基础进行有效巩固。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能够使各项社会经济问题得以缓解,提高基层小农户的经济收益与社会地位,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小农户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现代化农业建设与新时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当中,保证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并且,基层小农户在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保证他们的经济效益。

2.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应该在新发展理念下进行,需要灵活地运用当地资源,利用农村特有的优势,解决以往在经济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2]。经济管理模式与方法的转变,需要从各个角度来完善新农村的发展,从而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人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式来调节控制农村经济在各个阶段的发展速率,确保各项农产品在市场当中的供给质量以及数量,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对构筑集体化、社会化的服务体制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专业化的发展。

3.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使农村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与承载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统一规划现阶段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城乡二元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差异,合理配置发展资源,加强农村基础公共服务体系,为当地的基层小农户解决各种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现代化农业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各地农村引入大量的公共资源,从而促进城乡均衡协调地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也应当大力引入,在农村地区开展通讯网络、给排水网络、道路系统的建设,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从而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有效实现农村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推动农村地区逐渐转变为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三、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策略

1.重视拓宽小型农户的增收渠道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是开展相关工作的根本目标。有效拓宽小型农户的增收渠道,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各地区的农村基层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产业与实际发展状况,运用多元化的方案,对小型农户的增收模式进行有效的拓展。

第一,需要对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进行有效地改良,深挖优势产业的内在潜能,提升农业产业增收效率,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第二,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多元经营模式,对乡镇企业结构进行有效地调整,实现产业换代升级,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模式。第三,应当有效地减小城乡差距,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回流应当进行充分的鼓励,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积极地提升当地小型农户的科学文化素养,使当地农村的经济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此外,各级行政部门与农业单位还需要应用多元化的措施,对小型农户进行职业培训教育,运用完善、针对性较强的措施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使小型农户的生产收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普及科学经济管理知识

地方政府需要对当地的职业教育予以高度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各项基本素质,结合现代化农业的新型生产模式的要求,将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无偿提供给农村劳动力,以长远的目光来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规划与长期管理举措,将新型的农业经营管理模式教给农村劳动力,积极的倡导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参与集资创业与合作经营,对农村待就业人员进行充分的指导,普及新型的农业劳动技能与知识,使实效性显著的现代化农业管理理念与方式在当地农村得到广泛普及,加深农业生产者的认识,使农户深刻了解新型经营理念与生产模式所发挥的优势,有效摒弃以往落后的管理观念,开放思想、积极学习,互帮互助、互利共赢,为深度挖掘农村人力资源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对农村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引导学习水平高、思维能力强的农民积极参与前沿农业技术的学习,从而使农村劳动力能够与新型农业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符。构建完善的农村人力资源再教育体系,实现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的规模化、标准化、系统化,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国家颁布的新农村建设举措,积极探索最前沿的农业科技发展成果,转变思想,开拓创新。

3.建设经济管理人才队伍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深入探索新型农业技术,还需要熟悉现代化农业经济规律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需要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为新时代农业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有效保证农产品运输系统与线上营销的良好发展。地方政府需要大力扶持当地的职业化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强与高校的协作,完善专业化人才培育规划,加强经济管理能力训练,从而培养出大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使这些人才能够有效参与到农作物栽培、水产养殖、农产品粗加工等生产活动当中,在基层农户参与集体化经营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决策与管理。地方行政机关以及职业教育机构需要运用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对农户的服务水平,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各个领域的农业技能与知识,应当进行系统化的教授,使专业化人才的个人职业素养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的提升,从而胜任劳动实践工作。想要保证农业合作组织的盈利水平服务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改善,需要构建具备思想道德素养高、拥有无私奉献精神、懂得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帮助那些不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基层农户对生产过剩的农产品进行妥善处理,加快各类农产品在市场当中的流通速率,为基层农户带来专业化的训练与指导,使农户逐渐学会农产品生产安全的技能与商品销售技巧。职业化管理人才还需要帮助基层农户掌握市场信息搜集、了解网络销售流程等经济经营管理知识,有效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多元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

4.引进新兴技术,改善农业生产力

农村经济的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对农业资源配置结构进行有效的调节,构建多元化的融资途径,引导社会各个领域支持农业技术革新,引入最前沿的技术设备,有效保证农产品质量、产量、经济收益的大幅度提升。例如,引入最前沿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引入具有抗旱、抗涝能力的农作物品种,并且将具有实效性的农业技术信息公布到信息化平台上,从多元化的角度对前沿农业技术进行开发,引导广大农户在实际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应用各项技术,从而使基层农户的农产品产量与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效促进前沿农业科技的广泛普及,为广大农户创建有效获取前沿技术知识的途径,实现最新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对农业生产活动与科研领域的衔接模式进行创新。农业经济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取得民间志愿团体的大力支持,构建相应的农业科技共享组织,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与高素质农户参与其中,在实效性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应用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专业化、外向化。对于那些固执地使用落后技术的农户,应当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劝导,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应用那些具有安全、环保、高效、成熟属性的新型农业技术,有效实现农机节能、废料循环利用的科学环保农业生产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基层农户的经济收益,还能实现对当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5.构筑完善的农业融资系统

地方行政机关需要构建农业融资服务系统,实现广泛覆盖、多层次的农村融资服务,为合作社的大型经营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快农村生产要素流动速率,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力引入发达区域的金融资本,丰富农村地区的融资渠道,实现多功能、多种类的金融产品,使各类基层农户的不同融资需求都得到相应的满足。对于那些面临困境的基层农户,金融机构需要为其提供大额无息贷款,实现审批流程的简化,让农民在短时间内就能收到相应的贷款,使基层农户的短期融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有效促进当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快速流动。应当大幅降低偏远农村区域的融资难度,针对那些个人信用额度不高的农户给予担保服务,并对农村金融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对于相应的农业经济风险应当主动予以承担,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为当地基层农户提供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当地行政机关需要颁布相应的融资优惠政策,为基层小农户进行减税、免税服务,保证利率的降低,这对于提升基层小农户的劳动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需要构建多维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农村经济建设,将最新的融资优惠政策及时的落实到农户个体,有效控制融资风险,减少合作社融资成本,从而引导更多的基层小农户参与到集体化合作社当中参与劳动,使贷款担保物的范畴得到有效的拓宽,利用多元化的方法解决农户贷款担保物的情况,从而使基层小农户在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能够筹措到所需要的资金。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完善各项机制,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创新制度与政策,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深入基层工作,对基层小农户进行指导,开拓新思维,引导基层小农户积极参与各项中小型合作生产组织当中,使现代农村经济合作经营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管理部门需要重点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引入最前沿的科技,推广科学的生产工艺,减轻基层小农户的经营负担,有效提高当地农村居民的经济收益。

猜你喜欢
农户经营基层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基层在线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