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逢久旱 喜得甘霖”
——刍议钢琴曲《旱天雷》

2023-03-06 03:54张珺
参花(上) 2023年2期
关键词:广东音乐触键乐句

◎张珺

广东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乐种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陈培勋先生作为我国优秀的作曲家,将广东音乐与钢琴音乐相结合,改编创作了五部经典的粤调钢琴作品,现在都已经成为广为流传的经典佳作。其中的《旱天雷》极富有代表性,在原曲的基础上加工、改编后的《旱天雷》将人们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旱天雷》的创作背景

陈培勋,作为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教育家,1922年在香港出生,自幼时起便跟随叔父陈德光学习钢琴。恰逢广东音乐的巅峰时期,经过长期熏陶,他汲取了广东音乐的神韵,为之后将广东音乐与钢琴的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的钢琴作品创作集中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数量较少,但每一部都堪称精品佳作。他将西方乐器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赋予民族音乐以新的生机。代表作有《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平湖秋月》。晚期创作以交响乐为主,内容同样富有深厚的民族韵味。《我的祖国》《从头越》等都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

作品《旱天雷》创作于1959年,这首乐曲的曲调先后经过两次加工改编才形成我们今天所听到的钢琴曲,最早的曲调可以追溯到1921年丘鹤俦的《弦歌必读》。之后陈培勋先生根据广东民族音乐《三汲浪》改编而作成钢琴曲《旱天雷》,虽然还曾被改编为各种民族管弦乐曲、小提琴曲和弦乐四重奏等形式,但仍然以陈培勋改编的钢琴版本最为著名。《旱天雷》在保留带有民族色彩的粤调前提下加入西方钢琴作品的元素,实现了民族音乐与世界的融合,使广东音乐进入大众视野,奠定了广东音乐在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地位。该作品原本是以表现自然景观为主的音乐作品,同时也体现了人们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之情,曲调与旋律明亮、鲜活。陈培勋的改编继承了这一色彩,在原曲的结构框架内进行加工改编,保留了扬琴演奏中的加花演奏,同时以西方作曲技法加以贯穿,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在传统的基础上引入西方曲式类型加以改编,使春雨降临前雷声与人民喜悦期盼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更加富有情趣。

二、《旱天雷》的旋律进行与音色处理

中国钢琴多声部音乐的一大特点是其通常为主调音乐,即突出主要的民族性旋律。陈培勋在钢琴曲《旱天雷》中非常注重传统民族色彩的加工与融合,尽可能还原民族乐器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技巧,这部作品由民族器乐曲改编而来,因此在演奏前首先要理解乐句的划分,演奏时才能更加具有律动性。结合原来作品的音调,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区分每一部分开始处欢快、有力的旋律线条和与之对比的轻松、舒缓的音调。我们在广东音乐中常常会运用到冒头、加花、迭尾等独具特色的音乐写作手法,这类手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装饰音点缀,这使作品色彩更加鲜明。在演奏过程中,要严格遵照谱面的标记进行演奏,注意强音与弱音符号以及连音线的起始与结束位置,处理好乐句间的呼吸,做好分句与分段。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处理好乐句的起伏,将乐句第一个音突出,尾音切勿与第一个音持平或强过第一个音。中国钢琴作品演奏除了技巧外,还十分注重内在的情感与韵味,因此,相对于华丽的技巧而言,在演奏过程中结合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感情进行理解与演绎更为重要。

在广东音乐环绕曲折的音调中,经常会发现大量六度、八度的跳跃。在《旱天雷》这部作品中,陈培勋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手法,他充分利用了钢琴乐器音域宽广、音量又可以进行变化的特点,改编曲中三个连续的八度跳进就是原曲中八度跳跃进行改编而来的,推动了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使音乐更加富有动力。开始是旋律相同而音域不同的乐句,左右手同时演奏,直接奠定了春雨将至的主题基调,在演奏的过程中,左右手要弹得整齐划一,使其音色既清晰富有颗粒感,又连贯具有流畅性。在音乐处理上,首先要将四个十六分音符采用抬指的方法敲击琴键,使其能够快速、清晰地演奏出来,这一部分既有装饰的作用,同时也是旋律的一部分,让作品更具色彩。因此我们在演奏过程中,不能含糊带过,而是要让力量充分落到指尖上。演奏时既不能生硬、笨拙,更不可虚浮模糊地带过。接着是三个八分音符的跳音,以快速而有力的触键将三个连续下行的八度处理成为轻快的短音符。在演奏过程中要精准处理休止符,在手指触键后迅速离开,才能将音符演绎出轻巧而有力的音色。跳音的出现通常用于音乐主题的陈述,因此在演奏时要清晰、明朗。跳进的出现大多是为了突出某种音乐素材,多以八度方式呈现,因此在《旱天雷》中,三个连续的八度跳进放在乐曲开头,使整部作品一开始就进入了紧张激烈的自然环境之中,因此力度上不能产生迟疑,在开始时演奏者就应该将力量集中于指尖,将开端处理得坚强有力。在这一部分中,手指起到了很重要的力量衔接作用,根据音乐走向,灵活配合,突出音乐的轻松、欢快之感。

随后音乐进入了旋律性段落,在演奏这一乐句时,需要双手交叉演奏,同时突出右手旋律,右手两处大切分,旋律连贯舒展,开始的八分音符是跳音,所以要严格按照跳音的触键进行处理,如果音符失去跳跃就会破坏整个乐曲作者所塑造的情绪。切分音往往强调四分音符,因此在演奏时,第二个音要进行加强,同时抬指连接第三个音,形成流畅的旋律。第11小节四分音符处可见顿音记号,演奏时应突出“顿”的姿态,以抬手的方式将音与音之间断开。左手在此处作为伴奏,处理时音响效果往往要弱于右手,三个音为一组,演奏时由低音向高音转换,要姿态放松,以手腕带动手部抬起,使旋律的进行更加优美、富有表现效果,形成连贯、流畅的走势。

在改编过程中,为了更加还原与突出民族特点,曲作者在这部作品中选择了在高音区模仿扬琴的演奏特点,原曲的基本框架得以保留。这一部分出现在作品的中段,需要左右手的连接配合。由于这一部分是模仿扬琴的音响效果改编创作,因此演奏过程中要非常注意左手的第一个音与右手后三个音的流畅连接,以及37小节与38小节之间由四连音转变为五连音的节奏变化。由于速度较快,左右手配合度要求较高,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集中精力,尤其突出表现在左手上,作为旋律的第一个音,它的音响效果往往要超过右手的三个音,才能使乐句更加富有音乐性。因此,在单音触键时要注意高抬指并快速下落,而和弦处应该做出提腕的动作,快速下落,最终形成轻快明亮并且有力量的音色,此外,在触键后要快速找到下一个音的位置,保证旋律的流畅性,与扬琴演奏的音响效果更加贴合。乐曲中段演奏时要轻快,有灵气,具有流动性,在一连串快速流动的旋律中,感受到音乐的变化。

在这部作品中,对琶音的处理也要十分注意,乐曲的琶音通常都是辅助性质,作为陪衬,烘托旋律部分所营造的情绪,因此在演奏过程中不能笨拙僵硬,要注意控制力度。左手和弦提腕下落后,快速接右手的弹奏,连续的大跨度琶音在演奏时要将手腕放松,利用重心的转移。同时注意在演奏过程中穿指、触键要具有准确性,将重心向高音区转移,这样才能使琶音顺利、流畅地演奏出来,表现出自然的音乐色彩,而在此处使用延音踏板则更加丰富了音乐的流动性。此外,在这一乐句中出现了颤音,在演奏颤音的过程中要把力量集中在指尖处,手指尽可能贴着琴键演奏,手指与手腕在演奏时都要保持放松状态,触键时要果断,这样才能形成既清晰饱满的颗粒感又均匀准确的音响效果。在这一处,为了能够形成小鸟鸣叫声渐行渐远的效果,我们在演奏颤音时也不可以完全放松,而是需要适当控制演奏的音量与音色,使声音能够呈现出既清脆同时又略显缥缈的情状。陈培勋在创作的过程中实际上非常清楚地抓住了钢琴乐器高音区清脆明亮的特点,将春雨来临前,丛林之中小鸟喜悦而鸣的状态模仿得栩栩如生,因此在演奏时,演奏者只有将自己融入作曲家所描绘的场景,置身于春雨欲来的大自然,努力聆听自然世界中小鸟由近及远的鸣叫声,将二、三指迅速交替,手腕平稳演奏,才能使表现效果更加富有张力,把听众也带入作曲家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我们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相较于西方古典钢琴作品略有不同,由于此曲改编自扬琴作品,因此,演奏连贯性比较强的旋律时不需要过分追求指尖触键形成颗粒感,这样反而可能会导致旋律不流畅,声音表达出现误差,模仿扬琴发声效果变差等问题。正确的连奏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改编作品对原曲的一种模仿与致意。其实纵观整部作品,我们不难看出陈培勋在《旱天雷》中很重视对五连音、六连音等不同节奏变换的演奏技巧。尾声部分在高音区进行,音色清亮,注重音乐的色彩感。越是音乐进行到高声部越要使音色的灵动感更加突出,这一部分音乐已经达到了高潮,节奏型也变得愈发紧密,从四个音到五连音,最后到最为迅速华丽的六连音。不同节奏型的连接在演奏过程中要精准。这一部分由于不同音型的变化,在练习时首先要注意节奏的衔接,进入第55小节以后,需要左右手加强控制能力,彼此之间注重协调,才能使得音色流畅而不死板。一方面要突出左手的旋律部分,注意谱面的进入强音状态,控制左手旋律音响效果大于右手,同时演奏者也要加强内心的音乐律动,从而使音乐能够落在指尖不断向前推进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右手对扬琴的模仿效果,突出明亮的音色与流畅的律动感。双手在配合过程中,左手为突出力度,每一个演奏状态都应该处于集中状态,将力度集中在手腕与手指之上,以轻提手腕再快速下落形成坚强有力的音响效果。演奏中对右手的灵活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应处于比较平稳放松的状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让手指快速跑动起来并且形成轻快明亮的音色。第57小节起出现了左右手交替连接,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注意,在演奏过程中双手手腕不要紧张,要放松下来,左右手的连接要紧密,避免让听众注意到衔接感,这样才能使最终的音乐呈现更为立体,整段旋律才能显得流畅,一气呵成。在这一乐句中,左手出现了八度演奏,对于演奏八度,我们要求清晰、准确并且连贯,大指与小指在触键时应该产生一种抓键的感觉,在演奏时要弹出坚强有力的支柱感,让音色更加饱满。在快速演奏的时候,腕部、肘部都应有轻微的抖动感,与此同时加强演奏力度,展现出音乐蕴含的意境。

乐曲的结尾处是一句充斥重音记号的强有力的乐句,在演奏过程中,我们要借助手腕与手臂将力量集中,对八度做有效的技巧处理,使音乐最终能够呈现出坚强雄壮的音色。在演奏过程中要逐渐加强力度,同时整个作品的和声也逐渐变得更加厚重有力。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对左手的八度在力量上进行控制,提高演奏过程中的准确性以及连贯性。同时处理好手臂与手腕的配合,将身体的全部力量输送到指尖,使得触键的力度加强,音乐进行也更加具有动感。此外,每个和弦发出都不需要太过着急,要做出春雷滚滚而来的力量感。59小节使用Andantino(小行板),而后进入Allegro Vivo(快板),速度力度由强壮有力的较慢速度,进入轻松快速的第60小节,结尾处实际上对于演奏者对音乐八度不同把位的把握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演奏者在精准触键的前提下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格调,以双手的快速交替演奏形成活跃、兴奋的旋律来结束整部作品。

对于《旱天雷》这部广东音乐改编曲来说,在演奏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民族音乐所营造的风格与音韵,正如《旱天雷》的名字,久旱逢雷,甘霖即至,音乐中所蕴含的喜悦之情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将自己带入作者所描绘的希望与兴奋交融的感情,同时也不能忽略钢琴这一西洋乐器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演奏技巧。所以说,陈培勋先生改编的这部作品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发展道路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快了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进程,也是广东音乐与钢琴艺术结合的完美体现。

三、结语

作曲家陈培勋在创作过程中借鉴朴素、简单、精巧的广东音乐风格,运用主调与复调多种手法进行创作,赋予钢琴作品以高超的艺术特色和精妙的音乐巧思,使得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既提高了自己的演奏技巧,同时又体会到技巧与音乐相结合的美妙感受。笔者综合作品《旱天雷》的演奏经验和其他演奏者提供的演奏技巧,就《旱天雷》从横向旋律线条与纵向和声织体演奏进行研究,对这一作品的演奏进行进一步挖掘,使得更多人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的钢琴音乐,促进民族钢琴音乐的弘扬与发展。

猜你喜欢
广东音乐触键乐句
广东音乐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一生为客恨情多
20世纪以来广东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论“广东音乐”的名实之变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传播学视野下的广东音乐研究
浅析钢琴触键技巧对音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