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甘菊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2023-03-06 07:09张威祁进康吴江梅李晋芳胡世俊闫晓慧
山东农业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甘菊馏分正丁醇

张威祁进康吴江梅李晋芳胡世俊闫晓慧

(1.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植物病毒病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被称为“植物癌症”。烟草花叶病毒(TMV)是最具代表性的植物病毒。该病毒寄主范围广泛,可侵染400多种植物,并引起重大病害[1],常见于茄科植物中,最容易为害烟草和番茄。TMV侵染植物后叶片呈花叶和坏死斑,造成植株畸形、矮化,甚至死亡,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2]。已有研究表明,多种植物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TMV活性,且资源丰富,对环境友好,因此,开发高效、低毒、环保的抗病毒药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3-5]。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H.B.K.)属菊科假泽兰属(Mikania)植物,被列为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薇甘菊有很强的攀援能力,可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并吸取植物生长所需养分,最终导致植物死亡,对入侵地的经济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6]。已有文献报道薇甘菊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粗提物具有调节植物生长、抗菌、抗癌、抗炎、杀虫等作用[7-9]。但目前有关薇甘菊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的研究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对薇甘菊提取物进行了抗TMV活性追踪,筛选具有抗TMV的有效成分,以期为薇甘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植物 薇甘菊地上部于2016年8月采自云南腾冲(98°05′~98°46′E、24°38′~25°52′N),由西南林业大学胡世俊副教授鉴定。

1.1.2 供试病毒 TMV(U1)普通株系,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提供,繁殖于普通烟K326上,参照Gooding等[10]的方法进行提纯。

1.1.3 供试寄主 TMV枯斑寄主为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TMV系统侵染寄主为普通烟K326,本课题组自行培育,待烟苗长至4~6片真叶时进行活性测定。

1.2 试验方法

1.2.1 提取与分离 薇甘菊地上部(13.05 kg)干燥粉碎,甲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0 L,每次3 h,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得到甲醇提取物。将所得提取物溶于水,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通过减压浓缩得到石油醚萃取物(234.55 g)、乙酸乙酯萃取物(120.15 g)、正丁醇萃取物(213.00g)。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200~300目)柱色谱分离,用石油醚-丙酮(1∶0-0∶1)体系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经TLC检测,得到Fr1~Fr55个不同馏分。正丁醇萃取物经大孔树脂、乙醇-水(0∶95-95∶0)梯度洗脱,浓缩得到Fr1~Fr55个不同馏分。石油醚萃取物经硅胶(200~300目)柱色谱分离,用石油醚-丙酮(1∶0-0∶1)梯度洗脱,浓缩得到Fr1~Fr55个不同馏分。

1.2.2 抗TMV活性测定 采用活体半叶枯斑法测定[4,11]。挑选健康长势一致的心叶烟,每株挑选叶龄和叶片大小相似的3片上部叶,用提取物处理叶片的一半,另一半用相同浓度的DMSO处理作为对照,以市售宁南霉素作为阳性对照。采用三种处理方式:(1)先施药:在接种病毒前6 h将提取物涂抹在叶片上;(2)后施药:在接种病毒后6 h将提取物涂抹在叶片上;(3)混合施药:将提取物与病毒充分混匀30 min后接种病毒。用金刚砂摩擦接种病毒,接种10 min后用蒸馏水将金刚砂洗净,将烟苗放在无虫温室中培养,3~4 d后待枯斑症状明显时,统计试验结果,并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对照平均枯斑数-处理平均枯斑数)/对照平均枯斑数×100。

1.2.3 抑制病毒增殖活性测定 采用离体半叶枯斑法[11]测定。挑选叶龄和叶片大小适中的3片中上部叶,全叶摩擦接种TMV 200μL,接种病毒后6 h将叶片剪下,沿中脉将叶片一分为二,左半叶浸入盛有1 mg/mL供试提取物的培养皿中作为处理,右半叶浸入盛有1 mg/mL DMSO溶液的培养皿中作为对照,以市售宁南霉素作为阳性对照。每个提取物3次重复,放在室内培养,48 h后统计试验结果,按上述公式计算抑制率。

1.2.4 抑制病毒活性测定 采用叶圆片法测定[3]。喷施DMSO溶液作为对照,喷施1 mg/mL提取物作为处理,以宁南霉素为阳性对照。施药24 h后接种TMV,48 h后打直径为1 cm的圆片,每片叶打取10个置于离心管中。用ELISA法[12]测定OD405值,以健康烟苗作为阴性对照。以处理OD405/阴性对照OD405值>2.1作为阳性判断的标准[13]。

1.3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One-Way ANOVA,Duncan post hoc testP<0.05)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物对TMV的抑制活性

由表1可知,先施药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对TMV的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分别为60.03%、58.61%,均显著高于宁南霉素;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水层均低于宁南霉素。后施药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TMV侵染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宁南霉素;正丁醇萃取物和水层对TMV无治疗活性。混合施药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TMV有不同程度的钝化活性(图1),其中甲醇提取物的钝化活性显著,抑制率为70.27%,显著高于宁南霉素;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制率为50.00%,与宁南霉素相当;石油醚萃取物低于宁南霉素;正丁醇萃取物和水层对TMV无体外钝化活性。

表1 不同提取物对TMV侵染的抑制率 (%)

图1 薇甘菊不同溶剂提取物对TMV的钝化作用

2.2 萃取物馏分对TMV的抑制活性

在萃取物的活性测定中,由于正丁醇萃取物仅表现出保护作用,故仅筛选正丁醇萃取物各馏分的保护作用。萃取物馏分抗TMV活性见图2,从保护活性的结果来看,正丁醇萃取物馏分Fr2对TMV侵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抑制率为56.83%,高于宁南霉素(49.30%),其他萃取物馏分的保护活性均低于宁南霉素。从治疗活性的结果来看,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4和馏分Fr5对TMV的治疗活性显著,抑制率分别为52.75%、52.11%,均高于宁南霉素(47.77%);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3和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3的治疗活性均相当于宁南霉素;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1、Fr4、Fr5对TMV无治疗活性,其他萃取物馏分的治疗活性均低于宁南霉素。从钝化活性的结果来看,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4和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2~Fr4对TMV的钝化活性显著,抑制率分别为71.67%、63.27%、58.00%、58.52%,均显著高于宁南霉素;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1、Fr2和Fr5无钝化作用,其他萃取物馏分的钝化活性均低于宁南霉素。

图2 萃取物馏分对TMV侵染的抑制作用

2.3 提取物对TMV增殖活性的影响

由表2可知,5种提取物均具有抑制TMV增殖的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抑制活性较显著,抑制率高达53.14%,略低于宁南霉素;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水层4种提取物的抑制增殖活性均显著低于宁南霉素。由表3可知,石油醚萃取物中馏分Fr4对TMV增殖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高达61.42%,显著高于宁南霉素;馏分Fr2次之;馏分Fr1、Fr3、Fr5对TMV增殖无抑制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馏分Fr1~Fr5对TMV增殖有不同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在18.34%~48.95%之间,抑制率均低于宁南霉素。正丁醇萃取物中,馏分Fr1~Fr5对TMV增殖抑制活性较强,5个馏分间抑制活性差异不显著,且均低于宁南霉素。

表2 不同提取物对TMV增殖的抑制作用

表3 萃取物馏分对TMV增殖的抑制率 (%)

2.4 叶圆片间接ELISA检测结果

由图3可知,除水层外,其他4种提取物对TMV增殖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高于宁南霉素;由图4可知,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1、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5、正丁醇萃取物馏分Fr3和馏分Fr5对TMV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高于宁南霉素。试验结果显示,处理OD405/阴性对照OD405值均小于2.1,即提取物及萃取物馏分的间接ELISA检测结果均表现为阴性,说明提取物及萃取物馏分均具有抑制TMV增殖的活性。

图3 提取物间接ELISA检测结果

图4 萃取物馏分间接ELISA检测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植物源活性物质具有低毒、低成本、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近年来,有关植物源抗TMV活性物质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加。郭文慧等[14]研究发现山苍子、平姜、苦参、八角、白屈菜、余甘子和五倍子植物提取物对烟草具有显著的诱抗活性。目前,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内酯、柠檬苦素、苦木素等化合物均有较强的抗TMV活性。因此,从植物中分离纯化化合物、筛选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对抗植物病毒的有效方法[15-17]。

已有研究报道,薇甘菊提取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18,19],但至今未见有关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报道。本研究发现薇甘菊甲醇提取物对TMV的侵染有较强的保护、治疗和钝化作用,且活性均显著高于宁南霉素,表明薇甘菊中存在抑制烟草花叶病毒增殖的活性物质。对薇甘菊提取物进行活性追踪发现,从保护活性的结果来看,正丁醇萃取物馏分Fr2对TMV侵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高于宁南霉素,其他萃取物馏分的活性均低于宁南霉素。从治疗活性的结果来看,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4和馏分Fr5对TMV的治疗活性显著高于宁南霉素;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3和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3的治疗活性相当于宁南霉素;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1、Fr4、Fr5无治疗作用,其他萃取物馏分的治疗活性均低于宁南霉素。从钝化活性的结果来看,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4和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2~Fr4的钝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宁南霉素;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1、Fr2、Fr5无钝化作用,其他萃取物馏分的钝化活性均低于宁南霉素。结果显示乙酸乙酯萃取物各馏分均表现出保护、治疗和钝化作用,表明抑制TMV增殖的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层,可能是因为中等极性成分更容易被烟草吸收和利用,而各馏分对TMV的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各馏分的化学成分和抗病毒物质不同有关。提取物均具有抑制TMV增殖的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抑制活性较显著,高于宁南霉素;提取物及萃取物馏分能抑制TMV在烤烟K326中增殖。

植物中的抗病毒作用通常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梁红艳等[20]在从木瓜中分离抗TMV活性成分的过程中发现,随着抗TMV活性成分的逐步分离,组分的抗TMV活性呈下降趋势。沈建国等[21]在研究臭椿抗TMV活性的过程中发现,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的组分对TMV的抑制活性均低于原臭椿乙醇提取物。谭庆伟[22]对臭椿抗TMV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臭椿抗TMV侵染和增殖的活性是由一类或几类物质的协同作用形成的。本研究发现薇甘菊甲醇提取物抗TMV活性显著,随着薇甘菊中抗TMV活性成分的逐步分离,组分对TMV的抗病毒活性呈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分离过程中部分活性成分丢失或抗TMV活性是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本研究以薇甘菊为研究对象,扩展了抗TMV活性物质的研究范围,进一步丰富了薇甘菊的生物活性谱,下一步将对活性好的组分中具体起作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植物源生物农药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甘菊馏分正丁醇
薇甘菊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全馏分粗油浆在沥青中的应用研究
薇甘菊光能利用及叶绿素合成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响应
正丁醇和松节油混合物对组织脱水不良的补救应用
薇甘菊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可爱的德国甘菊
提高催化裂化C4和C5/C6馏分价值的新工艺
大风子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三叶青藤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华抱茎蓼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