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漆艺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思考

2023-03-06 17:07张小燕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天工 2023年34期
关键词:艺文漆艺文创

张小燕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当今,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时代潮流,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借助政策扶持,科学地推动漆艺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一、漆艺的文化内涵

漆艺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其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方式呈现出多样性,承载着中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漆器在造型、材质等多个层面体现出了各个时代的美学内涵。在艺术上,注重光而不耀和温润敦厚的文化品性,还强调深沉典丽的色彩效果。

我们国家的仿古油漆,是用从漆树上割下来的树汁,精细而均匀地制成的。经过精心处理的自然油漆泛着红光,重复使用,能为器物镀上持久的保护膜。将松脂等原料添加到自然涂料中,可制成黑色涂料,在器物上重复使用,可形成仿古黑漆。

自然漆愈多,其色彩愈美丽。翡翠般的绿色,珊瑚般的红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色彩并不能直接确定漆艺个性,漆艺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文化、心理以及社会审美等因素的影响。漆器优雅静穆的外形和圆润光滑的触感对东方造型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数字化在文创产业中的作用

(一)优化文创产品的消费者体验

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最大发动机,人工智能为众多领域的文创产业带来了极大的生机。产品和数字科技的融合,不仅能丰富漆器陈列形式,还能使顾客对漆艺有更多的了解和直观的认识。

智能反馈机制能让生产者更好地洞察用户的心理与需求,完善信息生产、传播和体验。人工智能提高了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优化了文创产品的消费者体验,让文创产业的社会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有利于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

数字科技的到来使浏览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研究,人类获得资讯的方式也在不断增加。在开发和设计漆艺文创产品的过程中,通过对数码技术的合理融合,能使其更好地满足不断提高的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国外旅游者也能更好地认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例如,敦煌文创漆扇的创作,是以石绿、土黄等色彩,以浮漆技术来表现敦煌特有的文化特色。将敦煌艺术和漆艺相结合,既能体现敦煌的地方文化特征,又能对其进行继承和创新,同时也能为产品增添更多的地方文化内涵,有利于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

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漆艺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思考

(一)数字化积极打造带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

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文创是一种融合了人类情感记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有着比一般商品更深刻的内涵。创新的文创产品可以抓住顾客的眼球,激发他们的购买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漆艺不管是从肌理、象征意义上,还是从色彩的选用来看,都蕴含着中国人的精神、审美价值与创作理念。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参观者可以透过文字、影像、声音等多种形式,形成漆艺文创产品的图形信息要素。因此,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要将图形信息要素进行数字化转换,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可通过收集传统漆艺历史文化与主要髹漆工艺的资料,根据传统技法所呈现的装饰特征、色彩比例、纹理效果等进行图形数字化采集。只有将现代与传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体现文创产品的传统特色。

漆艺文创产品种类繁多,具有特殊的文化基因,其本质是文化符号与当代创意的融合,在进行立体漆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要对漆艺文创产品的造型功能表达、材料视觉特征、文化内涵进行全面的研究,制定出总体的设计方案。例如,永春漆篮,在造型设计上,有单层、多层及复合型,形状则有圆形、方形及多边形;在材料运用上,有单纯的竹编、竹木合编以及木材加工等;在颜料搭配上,以红色或黑色生漆为底色,戗金银箔进行加工;在图案绘制上,则采用花鸟纹、龙凤纹、蝙蝠纹、人物纹、戏曲故事纹、灵芝仙草纹、杂宝纹等具有吉祥寓意的纹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提取永春漆篮造型,将文化与载体相联系,在外在形象上下功夫的同时把文化与所承载的物品巧妙融合在了一起,形成新的文创产品,例如化妆盒、首饰盒等。其纹样特征,通过抽象等艺术手段,进行再创造,应用到文创产品包装上,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还兼具了传播文化的功能。

(二)数字技术打造具有较强创意的文创产品

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当前全球经济结构转型当中的重要推动力,是文化与新兴科技相互结合的产物,本身也与开放、共享、协作的发展理念相匹配。不同于“纯粹艺术”,漆艺的实质在于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漆艺文创产品设计要把传统手工艺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产品进行细致的设计和研发,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漆画《岁月》 张小燕/作

人们常常会对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漆艺驻足观赏,但对其创造的全过程缺乏真实的、全面的认识。在5 G科技、3D 技术的帮助下,消费者可以从材料的准备、产品的生产等多个方面来认识漆艺。5 G 旅游也是文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在一些博物馆中,还可以借助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更好的体验。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漆艺饰品,包括耳环、项链、手镯等能通过数字化建模的形式,进行造型创新。数字化技术还能调整漆艺饰品的设计造型和色彩、纹理,通过漆艺的特点来展现饰品的美感和时尚。这些漆艺饰品采用机械雕刻、彩绘等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漆器的光泽和细腻的质感。

在首饰设计中,将漆器工艺与时尚饰品的设计结合起来,可以使饰品更加富有个性和创造性,也能体现出民族特色。如首饰“闺格”盒上的图案,是从湖南马王堆出土的两层云纹九子漆盘中的马蹄形小奁上的图案中提取出来的。马蹄形小奁上的云纹、凤纹是骨纹的一种,是一种独立的图案,姿态优美,栩栩如生。将马王堆漆器纹样创新运用在“闺格”系列首饰盒文创产品上,从形态表现上看,具有优雅、大气的视觉效果。另外,“闺格”首饰盒中结合了经典和时尚的开合形态,也是一种独特的创意形态。从材质上讲,运用了黑胡桃木材,通过榫卯结构,结合数字化加工的方式制造而成。传统工艺和数字技术的结合,使这款首饰盒设计别有创意。

(三)注入创新设计理念,全面打造时尚潮流文创产品

创新是传统漆艺发展之魂,还要表现出东方审美的丰富性与魅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

1.对艺术素材进行持续的创新,对文创产品进行主动创造

漆画《繁花》 张小燕/作

对漆艺而言,材质不仅是表达的载体,也是物质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当代漆艺突破了传统的限制,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新材料与新工艺的运用,极大地扩展了传统漆艺的表现形式与设计风格,为文创系列产品的设计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如将一些传统的自然矿物质添加到黏着剂等中,可以使颜色达到更佳的饱和度,从而使得油漆的色彩更具现代美感。

永春漆篮是一种用来盛装物件的工具,是实用和美学相结合的具体体现。郭志毅在继承父亲大漆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其他地域的漆艺特点融入永春漆篮的创作中,独创“脱胎”和“竹篾”相结合的“漆篮”。底胎的生产过程和传统的漆筐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的漆筐都是用竹子编织而成,然后再进行涂漆,郭志毅则是利用了“脱胎”与“竹篾”相结合的方法,即先用大漆与夏布制成,然后再用竹篾制成。他还赋予了大漆技艺更多可能性,诞生了不少文创产品。他将陶瓷与大漆结合制作出一个个精美、富有特色的茶杯,其底胎采用高温陶瓷,内壁为青瓷釉,杯外侧则为大漆工艺,以天然大漆为原材料,采用描金、推光等技法制作而成。杯子上的图案是银杏树和“福”的结合体,取了“幸运”的意思,也就是“福气”。

2.全面革新漆艺形态,力求创造多元化的文创产品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人们除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之外,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漆艺文创产品创作过程中,必须对漆艺形态进行大胆创新。可以运用生物形态、几何形态、抽象形态等,以符合现代人多样的审美需求。

“漆扇文创”团队在做漆制品设计前,走访了甘肃省的各大文化创意产业和品牌,特别是敦煌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最后把备受关注的敦煌艺术和漆艺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现代美学特征的漆艺文创产品。他们从敦煌壁画中提炼整合出很多具有显著敦煌特征的元素,如骆驼、飞天、藻井、鸣沙山、月牙泉、九色鹿、反弹琵琶等,进行变形重构,然后结合中国传统漆艺的设计,采用大漆、麻、瓦灰等材质,运用堆漆、镶嵌、漂漆、打磨、抛光等工艺,创造出一系列的漆艺文创产品。

四、文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建议

(一)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

地方政府既要对产业转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又要为产业转型提供设计借鉴。要制定税务激励措施,以保障产业发展有足够的资金。还要健全数据安全与评价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法律、行政规章,使数字产业健康发展。另外,在引导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当地政府一定要将各个方面都考虑进去,将资源聚集在一起,构建信息服务平台,让所有人都能够在平台上交流信息,从而减少信息传播的壁垒,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健全数字化培训体系

行业的变革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加强与社会保障、科技、人力等相关部门的协作,以相关政策为导向,构建数字化人才培训体系。与此同时,引入人才测评体系,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引导行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五、结束语

漆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振兴传统工艺的背景下,要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让漆艺重归现代生活,打造融合传统文化与时尚审美的潮流文创产品。

猜你喜欢
艺文漆艺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艺文活动早知道
艺文活动早知道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奇妙的漆艺之旅
小陈老师来上课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