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通识教育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的应用价值与实施体系构建

2023-03-07 09:10郑蕾
公关世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团委通识高校学生

文/郑蕾

引言

通识教育作为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中国化实践,既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精神”的传播和传承,同时也是学生“高分低能”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1]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既要通过专业教育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能够围绕个人发展、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通识技能和价值观念。本研究以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联合大数据技术和通识教育体系对学生干部知识能力等数据进行收集,以微课等在线教学平台为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比对和课程推荐,并结合线下活动,对学生干部的通识教育进一步强化,形成以数据分析、挖掘和推荐为驱动的线上线下双重通识教育体系,搭建出系统的学生干部培养架构和路径,为各个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养培养的提升提供参考。

一、高校学生干部素养培养现状

1.领导组织能力培养有待提升

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既要通过日常的组织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同时也要能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2]调研中发现,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权限一般在各级团委,而团委部门在对学生干部组织领导能力培养所采用的方式上,一般局限在校园活动、统一培训活动方面,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深度和频率相对不足,培养计划的实施有效性和递进性也相对不足,进一步导致学生干部组织管理能力培养的目标难以实现。同时存在团委老师对于学生干部组织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足的问题,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干部个人素养提升相对较为缓慢,甚至在一些学生干部集中培训时也存在形式化的问题,难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表现出创新力和优化力。

2.学生干部责任感培育不足

学生干部责任感的培育需要经过系统的转化,形成“获知、对比反思、改变意识和改变行为实施”的系统链条,而从获知到转化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群体的教育和引导。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团委老师对学生干部缺乏的系统引导和严格约束,并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等问题,多数学生干部难以主动对照自身的工作,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导致部分学生干部自身责任感相对较弱,甚至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粗暴、蛮横等的问题。同时,部分学生干部在学校活动、组织建设等过程中,积极性相对较弱,甚至对于学校的各项任务的落实度也相对不足,难以有效承担起自身的职责,进一步影响到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和质量以及自身责任感的培育效果。

3.学生干部选拔与考核机制不完善

高校学生干部的任用也需要经过系统的选拔和公示,一般流程包括学生干部自我推荐、学生投票、团委老师或辅导员考察以及任用公示。但是,在整个学生干部选拔和考核机制中,存在着形式化等的问题,包括选拔流程单一、范围较窄,以及考核内容单一、考核标准设置不科学等,一方面影响到学生干部选拔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3]

二、以“大数据+通识教育”为核心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体系构建

1.搭建“大数据+通识教育”学生干部培养数据匹配体系

有效发挥出通识教育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要能够不断提升教育实施的精准性,确保通识教育内容与学生干部能力培养需求、能力短板相符合,大数据技术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进行深度挖掘、智能分析和推荐,与通识教育实施的需求相一致。为了推动大数据技术与通识教育的有效结合,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干部通识教育培养中,初步探索了以数据分析为驱动和导向的通识教育开展方式,搭建“大数据+通识教育”的学生干部培养数据匹配体系,数据匹配体系总体包括学生干部信息采集、学生干部信息处理、学生干部信息匹配以及通识课程分发四个部分,同时连通慕课等在线教学平台资源,形成通识教育资源库,详见下图。

图1 “大数据+通识教育”学生干部培养数据匹配体系构建

首先,学生干部信息采集主要是通过各个二级学院团委、校社团联合会,对学生干部的信息进行专门登记和录入,并且围绕学生干部的日常工作与考核情况、专业情况、喜好与职业生涯规划,将相应成绩和结果实时更新到学生干部档案信息中,形成具有实时更新功能的学生干部信息数据资源库。

其次,按照学生干部能力素养要求,设定学生干部责任感、组织管理能力、文化素养、实践能力等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学生干部的评价考核成绩,对学生干部能力短板进行分析,为后续的资源匹配和通识课程推送提供基础。

最后,结合学生干部能力短板信息,以慕课、微课等线上教育平台中的通识课程为数据库,进行适应课程匹配,并结合学生干部专业课程安排,为其制定通识课程学习规划,形成课程分发,引导学生干部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对相应课程知识进行学习,从而确保课程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匹配性,有效发挥出通识课程教育教学的作用。

2.实施“大数据+通识教育”混合教育方式

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干部通识教育的开展,既要确保系统性,又要体现出灵活性,引导学生干部主动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组织管理工作相衔接,以通识教育为媒介,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专业技能。以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了最大化地释放出通识教育在学生干部培养中的作用,积极从现代化教学实践中汲取经验,初步实施了“大数据+通识教育”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4]一方面,依托数据挖掘和匹配的通识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干部通过慕课等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干部在线上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同时在推荐课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干部围绕自身的兴趣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通识课程进行学习,提升对学生干部碎片时间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依托校团委、各个二级学院团委,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通识教育,同时围绕大数据分析下各个学生干部在通识教育学习中的变化、考核成绩变动等,实施团委教师“承包制”,践行“以优带劣”的理念,在各个学生组织中设立学习委员和通识教育学习小组,组织团委负责教师、成绩优异的学生干部,对通识教育中成绩较差、提升缓慢的学生干部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形成线上线下双重混合教育方式。

3.组织“大数据+通识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学生干部通识教育的重点在于打通专业技能、岗位素能和人文思想水平,实施全面综合的培育。而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知识和思想价值观念的教授,同时也需要组织对应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干部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理论能力向实践素养的转化,审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最大化地发挥出通识教育活动的作用。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以及校企合作育人的路径,在学生干部通识教育实践活动中,主动开展校内和校外一体的学生干部实践,引导各个二级学院,结合专业教育中的岗位技能和学生干部素能,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本地社会服务性实践进行发掘,并组织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实践中,进一步打通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如,积极组织学生干部在寒暑假、休息日深入到区域农村中进行专业服务,通过服务实践为学生干部理论知识的输出和应用提供支持。

结语

以大数据技术为驱动,充分发挥出通识教育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的作用,要能够联合多种育人要素,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路径、多元内容培养方式,最大化地拓展育人的空间,发挥出多元主体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的活力。同时,也要能够借助数据发掘等技术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在通识教育课程内容选择中的精准性和针对性,确保学生干部能够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弥补自身的短板与不足。此外,还要能够针对“大数据+通识教育”的开展,以学生干部工作为实践平台,推动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进行转化,从而促进学生干部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猜你喜欢
团委通识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共三百一十二个)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