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数字化制作系统探讨

2023-03-07 10:02
电视技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文稿音频电视新闻

周 强

(蒙城县广播电视台,安徽 亳州 233500)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电视节目制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各电视台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传统模式下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过程由于设备老化、功能单一和电视节目工作人员审美等存在问题,导致最终的电视节目制作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针对性地提高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结合数字化时代发展基本需求,本文提出依托数字技术完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基本观念,通过制播系统功能的调整和结构的优化,加强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准。

1 电视新闻数字化制作系统整体需求

电视新闻节目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对数字化编辑的要求较高,在节目后期生成过程中呈现出高度集成化特点。想要满足此要求,必须加强对编辑系统性能的优化,保障系统能够支持编辑标准和主流视频格式,在此基础上生成主流封装格式,进而结合电视节目制播过程中的高标清视频格式和广播级质量级别的视音频板卡等设备,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高质量制作。制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基于Windows 10及以上64位操作系统,能够实现非线性编辑系统功能,并优化制作流程。对数据库中现有节目素材的实时管理过程,要求能够支持电视节目的全过程素材输入的电子化和流程化。针对收集到的电视节目素材,以一次采集后多种格式快速分发的形式,支持对存储介质中的中文目录名称的识别[1]。并且,数字制作系统可直接导入三维模型,识别贴图及模拟动画效果,实现对多种环境中数据的调整,进而确保三维模型视频更加完美地契合字幕编辑功能,更好地将三维物体及其制作效果以数字化和可视化的方式显示,保证制作信息的多元化和展示模式的丰富化。

2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和系统功能

电视新闻数字化制作系统将所有视频、音频数据信息保存在非编在线存储系统中,再将其他设备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存储设备相连接,在保证存储系统原有数据高度共享的同时,确保数据传递的安全性,以满足带宽和容错的要求[2]。本文提出的电视新闻数字化制作系统方案设计,主要基于电视新闻撰稿人的工作需要、系统现阶段的运行规模和未来的兼容性与可扩展性等目标,保障电视新闻制作系统能够在现有的访问带宽不改变的前提下,实现对多个站点新闻素材的编辑和控制,且能够在不同的站点实现对在线编辑功能的调整,达到数据一次储存多次使用的目的。在制作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基于文稿撰写的数据存储要求能够在线监管和实时控制,发挥数据存储功能,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实时了解存储文件的相关信息。

3 电视新闻数字化制作系统的基本方案思路

电视新闻数字化制作系统主要采用数字化信号以及网络音频信号,制作形成以万兆以太网为主干、以中央存储为核心的具备采、编、存、管等功能的高效后期制作非编网络系统,采用现今最新的技术架构,达到数字化、安全化以及网络化,利用新媒体业务实现接口的对接,实现互联互通,并满足业务需求,使新闻节目的制作能够完美融合到网络系统中[3]。利用数字化技术,提供数字化新闻节目的存储、共享和制作,实现电视新闻的数字化、智能化,利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使节目制作的任意环节都得到统一的协调和监测,实现节目生产系统的全程文件化交换和高效逻辑交互,以较低的成本创造更大的价值。

3.1 总体架构

本方案设计从性价比和未来的可维护性以及维护成本考虑,选择纯以太网为基本架构,使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过程能够采取网络共享编辑的模式,实现数据信息的一次储存和多次共享,保障素材资料能够在存储设备的任意中间节点完成在线编辑过程,确保实时调取素材资料,提高制作效率,同时可以实现多人共享[4]。在整个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站点之间的工作衔接方式能够按照用途分为精编和粗编两种类型。电视新闻数字化制作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化制作系统总体架构图

3.2 高性能非线性编辑系统

高性能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包括非编站点硬件和非编站点软件两部分内容。其中,非编站点硬件主要包括高清板卡、HDMI低成本高清监看监听模块、新一代PCI-E总线接口模块、原生质量视音频处理模块以及高性能CPU实时处理模块5个部分。

高清板卡模块融合了PCI-E、板载Scaler等硬件制造技术,实现了素材信息的高清三维展示,且能够根据电视新闻数字化制作需要进行扩充,保障高清板卡模块能够与8/10 bitSDI视频、24 bitAES/EBU音频技术等搭配,完善电视新闻数字化制作流程。高清板卡模块的应用过程中,信号数据的传递能够与高清模块搭配,从而优化制作目标。

HDMI低成本高清监看监听模块,能够利用模块间的数据实现对串行数字化接口信息的获取。将其与多个接口设备相连接,可大幅提高制作系统的兼容性。同时,该监视监听模块能够与无压缩视频量化模块结合,实现高质量信息传输和多层数据抠图抠像等功能,保证影像资料等满足既定需求。

新一代PCI-E总线接口模块,通过提高带宽速率满足数据文件传递的实时需求,实现信息管理和数据同步,优化数据传输过程,使原有的数据文件传递成本和传递时间大幅度缩减。原生质量视音频处理模块,通过与视频采样量化系统的功能连接,实现音频的量化,亦可实现视频特效处理,且能够确保数据信息母版精度和复制版精度完全相同。图2即为新一代PCI-E总线接口模块的图像处理过程示意。由图2可知,新一代PCI-E总线接口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在数字化制作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借助面板处理技术的升级,不断优化高性能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层次表现,进而使数字化制作系统的界面显示清晰度更高,能得到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图2 图像处理示意过程

电视新闻数字化制作系统中的非编站点软件,能够实现数据信息采集、文稿资源管理和故事编辑控制、输出和丰富配套剪辑资源的集成功能。以图片+配音的制作流程优化方式,使电视新闻数字化制作图文并茂,实现电视新闻文稿制作流畅度的提升以及素材的挑选、字幕的叠加和播放效果的优化,还能够进一步通过嵌套工具实现多人在线的实时更改与操作,实现在线文档的多人编辑,减少同一项目人员间的沟通协调成本。此外,电视新闻数字化制作系统的文稿编辑模块还能够实时变化,具有实时滚动功能,大幅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审片效率,且能够在滚动系统中以波纹删除等方式实时删除或者修改素材内容,保障后期素材的质量[5]。

3.3 配音系统

数字制作系统中的配音系统,主要承担电视新闻节目的配音工作,支持64位操作系统,便于进行复杂节目的编辑制作,且能安装专业广播级配音软件,进行多轨复杂音频的录制和混音处理。配音系统具有针对配音优化故事板结构功能、同步绘制波形图功能和电平自动化录制功能等。以优化故事板结构功能为例,其为非线性编辑的主要环节,配音系统采用完全兼容的非编站点创建故事板文件,以更好地适应配音工作。同时,可对故事板文件进行特殊处理,将所有视频轨道进行压轨,再显示在编辑界面上,保障配音和后续处理过程的便捷性。电平自动化录制能够利用音频的电平自动化录制功能,在音频调整中提供软件调音台窗口,通过该窗口与故事板上轨道的配合实现automation的功能。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在调音台窗口和故事板编辑窗口均选择Automation-Record状态,保证操作人员可以在播放轨道上音频文件的同时[6],通过调音台窗口的推子对音频增益进行统一控制,并且系统将自动记录推子的每一步操作,在相应音频轨道的Fx子轨上显示波形的关键点曲线。录制后,在调音台窗口和故事板窗口都选择为Automation-Play时,系统可以按照事先录制的音频增益对故事板上音频的播放和输出进行管理,图3即为配音过程界面示意图。编辑人员在音频数据的调整过程中,能够利用图像和音频的对比,有效剪辑后实现两者的匹配和对应。

图3 配音过程界面示意图

3.4 新闻文稿编辑系统

新闻稿件编辑系统,主要包括C/S新闻文稿客户端软件和B/S新闻文稿客户端软件两部分。其中,C/S新闻文稿客户端软件支持撰写人员在大体量的新闻数据中选题、写稿和审稿编排。该系统可以支持媒体运行系统、新闻指挥调度中心模块、新闻联通模块、文件存储资源融合模块及文稿撰写完成后的稿件演播模块等,不同子模块间相互联通,实现数据间的快速对接,完成新闻文稿的写、编、排等步骤。并且,新闻文稿编辑模块还能与兼容性较强的新闻插件系统相连接,实现未编撰资源的插件管理,实现数据间的联动控制。B/S新闻文稿服务器软件,即新闻文稿软件的B/S版,主要用于办公网或台外的工作环境,便于记者在Web页面中进行新闻稿件撰写和串联编排管理,其整体功能与C/S客户端相似,但不需要安装客户端程序,打开浏览器即可使用,提高了室外撰稿的便捷性。图4即为B/S新闻文稿服务器软件应用示意。

图4 B/S新闻文稿服务器软件应用示意图

4 结 语

目前,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广播电视融媒体及“中央厨房”建设,各地方电视台应根据各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化制作系统建设方案,强化个性特色,彰显地方电视台独特价值。本文就蒙城电视台制作系统设计思路进行总结,对各系统模块功能与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该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文稿音频电视新闻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