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处理与技术维护探讨

2023-03-07 10:02刘国松
电视技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广播电视广播

刘国松

(六盘水广播电视台,贵州 六盘水 553000)

0 引 言

安全播出是各地方广播电视台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广播电视节目在播出过程中出现断播、错播、停播事故,不仅会影响广播电视台的对外形象,流失大量的用户,也会增加各地方广播电视台的运营与维护成本。因此,广播电视台的各级领导以及技术维护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通过管理手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以提升广播电视台的综合竞争实力。

1 影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主要原因

1.1 雷击、日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广播电视节目能够正常播出,主要取决于信号发射台。固定发射台的发射铁塔往往位于高处,对于宽敞开阔的平原地带来说,铁塔受雷击的概率较大。一旦遭遇雷击,发射台内部的一些设备元器件极易被击穿和烧毁。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的传输信号也将中断。另外,日凌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主要是指太阳发出的强大的电磁辐射给卫星接收天线造成电磁干扰。这一现象多发生于每年的春分及秋分前后。太阳在这两个时间节点将穿过赤道,位于地球赤道上空。通信卫星多定点在赤道上空运行。这时,太阳、通信卫星与地面卫星接收器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太阳产生的强大电磁辐射将直接干扰卫星的下行信号。因此,一旦发生日凌现象,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效果必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出现信号中断的情况。对此,应当事先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1]。

1.2 设备超负荷运转

目前,许多地方广播电视台均采取24小时连续不间断的播放形式。这种播放形式容易增加发射台站的运转负荷,进而缩短播放设备及其内部组件的使用寿命。如果不及时更新换代,或者维护保养措施不到位,广播电视的信号传播强度将被大大削弱,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质量也将受到影响。节目播放过程中,因设备超负荷运转造成的常见播出事故有画面卡顿、清晰度差、音频传输通道受阻等。以信号发射机为例,发射机长时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时,内部元器件、电线、电缆等设施极易烧灼受损,尤其在通风与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后,发射机的受损概率将大幅提升,如果不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广播电视信号将出现传输中断现象。

1.3 维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限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台的信号接收、频段调试、信号发射设备的技术先进性逐步显现出来。这对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遇到突发状况,许多技术人员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委托第三方专业维修机构对故障隐患进行排查,这就延长了设备恢复正常运行状态的时间,以至于设备的各项使用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以多画面监控系统为例,一旦系统出现运行故障,监控系统将丧失远程监测与调控功能,如果技术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查找出故障原因,那么,即使传输信号中断,系统也无法检测出来,这将严重影响终端用户的收听与观看体验。

1.4 主观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责任意识欠缺;第二,人为恶意攻击。责任意识欠缺主要是指广播电视台内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或者维护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当中,经常出现违规操作行为或者严重的失职行为。比如设备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疏于对各种设备设施的检查与巡视,以至于设备表面堆积大量灰尘。一旦灰尘进入设备内部,各元器件的磨损率将大幅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设备的性能参数以及使用寿命将受到影响。人为恶意攻击主要是一些不法分子采用一些高科技的犯罪手法,通过微波、光缆信号植入一些非法内容,进而引发广播电视节目的大面积停播事件。由此,人为因素在影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方面也占据着较大比重[2]。

2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处理策略

2.1 建立完善的卫星信号传输管理机制

卫星信号传输由于具有传输速度快、通信容量大、节目播出质量高、信号辐射范围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但是,受到降雨、降雪、日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卫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极易出现中断现象。这不仅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安全,同时,也会对卫星信号传输设备造成破坏。对此,各地方广播电视台应对现有的卫星信号传输管理机制进行优化与改进,以改善卫星信号的传输效果。其中,最为直接有效的优化措施是采用主用卫星与备用卫星相结合的方式来传输卫星信号。这种新型的管理机制在应对卫星传输信号突然中断等安全事故方面将起到关键性作用。例如,某地方广播电视台采用的主用卫星天线是中星6B,采用的备用卫星天线是天亚4,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将被直接转化为数字信号输送到数字智能切换器中,然后由输出设备将其输出到发射设备当中,并通过功率放大率的信号放大功能,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最后经由发射天线,将电视节目直接传输到用户端。这种处理方式在应对日凌、降雨、降雪等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时具有显著效果。

2.2 更换信号传输介质

光纤技术给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目前,多数地方广播电视台均采用光纤信号作为广播的载波,利用光纤这种传输介质来传输广播信号。相比于卫星传输信号,光纤信号衰减程度低,远距离传输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并且光纤信号所使用的传输设备占地面积小,质量轻,后续维护工作量小。例如,国内某广播电视台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介质更换为光纤线路,传输介质更换以后,广播电视传输信号可以直接进入解码器当中,然后由数字切换器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再利用音频处理器将信号传输给发射设备。这种便捷、高效的信号传输方式,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高质量、无障碍传输[3]。

2.3 开展安全播出事故应急演练

广播电视台一旦出现安全播出事故,将严重影响受众群体的收听与观看体验,甚至还会流失大量的听众与观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广播电视台的技术维护部门应当秉持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态度,对可能出现的安全播出事故的处理流程进行应急演练,以确保在播出事故发生以后能够快速做出应急响应。为了验证演练效果,管理层领导应当对演练内容和演练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查找出演练过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发射机故障排除演练为例,在演练过程中,技术人员首先需要明确发射机冷却设备的运行工作原理,然后对影响冷却设备正常运行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降温处理措施。比如技术人员可以采取强制冷却的方法,来降低发射机内部组件的温度,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水冷、风冷以及蒸发冷却。这种方式能为技术人员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4]。

2.4 积极做好系统备份工作

广播电视台机房不仅承担着信号接收与发射任务,同时也是保障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一个重要场所。机房内的发射机等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极易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此时,系统的维护与检修难度也将成倍增长。为了提升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广播电视技术维护部门应当事先做好系统备份工作,利用云备份等先进技术将系统原有的数据信息进行备份保存,进而为各类数据构建一个坚固的防护屏障。另外,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对实时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在线备份,将每一帧图像、每一段音频、每一段视频影像画面上传至云空间。一旦出现信号中断等事故,技术维护人员能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而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3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措施

3.1 明确故障类型,采取针对性维护措施

技术维护人员应当事先明确广播电视节目播放出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故障类型,如果属于必然性故障,需要启动应急响应预案,第一时间排除故障隐患;如果属于偶然性故障,则需要加强对广播电视设备的检查与巡视频次,以确定发射台、中控台等关键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比如影响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的关键要素是信号源切换系统,在广播发射台控制台中,用来切换音频的设备主要包括音频主线路中的矩阵系统和音频切换盒。音频主路中的矩阵系统能够确保选择最适合的信号源,一旦发射台出现故障,该系统可以完成信号源的自动切换流程。因此,当技术人员确定故障类型,应当采取针对性的维护措施,这样能够快速排除故障隐患[5]。

3.2 科学选择维护技术

影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因素较多,并且许多影响因素均处于不可控范围区间,这就需要技术维护人员选择一些维护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的技术类型。比如某市广播电视台的广播发射台机房的控制台中配备了一台计算机,该计算机中安装了Network矩阵控制软件,这一软件的作用主要是改善发射机信号的发射质量,一旦系统出现运行故障,该软件的自监测功能可以实现信号源自动切换,这样可以确保终端用户的收看效果。该软件界面中共有16路竖线、16路横线,如图1所示。竖线与横线的交叉点以绿色表示,经过横线与竖线交叉点的输出信号与经过交叉点的输入信号之间能够建立路由关系,不同的绿色交叉点表示不同输入信道与输出信道之间为不连通关系。利用控制面板对矩阵系统软件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进行调整,可以对广播发射台的播出手段进行实时控制。借助该软件的自动化控制功能,可以保证广播发射台信号的输入与输出质量。为提高故障检修效率,技术维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该广播电视设备的工作原理,选择最为直接、最为有效、最为简便的检修方法。

图1 Network矩阵控制软件的显示界面

3.3 明确维护顺序

目前,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故中,必然性事故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偶然性事故。因此,技术维护人员应对必然性事故予以重点关注。在必然性事故发生以后,技术人员应当严格遵循故障排查与检修顺序。首先确定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线路是否存在故障隐患,然后逐一对每一台设备的性能与运行状态进行摸排,以逐渐缩小故障源范围,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故障检修效率。在维修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检查连接线的信号传输功能是否正常。排除连接线的故障隐患之后,再对其他设备的各项性能参数进行校验,以避免影响故障排查进程[6]。

3.4 建立协同检查机制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故类型多样,仅仅依靠一个技术班组的力量,可能无法快速地查找出故障点。基于对这方面的考虑,广播电视技术维护部门应当建立一套科学的协同检查机制,即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分别设立与之相对应的检查班组。这样既可以提升检查效率,同时,也能够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比如广播电视系统主要包括播控设备、发射系统、配电设备、天馈线系统等,技术维护部门可以结合这些设备的故障发生频率以及对节目安全播出的影响程度,设立专门的事故检查小组,分别对各个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协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各班组应当及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最后由检查小组负责人对各班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汇总。根据汇总结果,可以快速制定出故障排查方案。这种针对性的故障排查方法既可以节省大量的维护检修时间,也可以彻底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4 结 语

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事关广播电视台的对外形象以及受众群体的收听、观看体验。因此,广播电视台应当未雨绸缪,提高警惕,通过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因安全播出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同时,提升技术维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以提高设备检修质量,进而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广播电视广播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