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与反思:新世纪农村电影主题的变迁与表现

2023-03-07 02:02张建涛
视听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世纪农村

◎张建涛

电影是当代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题材电影也成为当下电影市场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旨在探讨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电影的发展与变革,从地域分布、题材类型、艺术表现手法、观众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和具体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电影在地域分布、题材类型、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受众群体狭窄、市场份额较小等。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农村电影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农村题材电影的制作和宣传,推动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涌现出来,满足不断增长的观众需求。

一、新世纪农村电影的发展历程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村生活和农民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同时,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观众需求更加多样化,农村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类型,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一)新世纪农村电影的发展阶段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农村电影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农村电影在主题、艺术表现、市场销售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新世纪初期,农村电影的主题以反映农村生活为主。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如《寻枪》《千里走单骑》《三峡好人》《图雅的婚事》等,以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精湛的制作手法,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并获得了他们的喜爱,也开创了新世纪农村电影的先河。

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后,农村电影开始向更多元化的主题方向发展。一方面,以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电影开始涌现,如《红头绳》《山楂树之恋》等。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代农村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强调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农村电影的题材也逐渐多元化,不仅关注了青年群体的情感生活,也突出了乡村人文风情。诸如《我和我的家乡》等电影以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现状和未来。

在艺术表现方面,新世纪农村电影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①在视听语言上,农村电影开始追求更为真实和生动的表现方式,如《山楂树之恋》中所使用的手持摄像机的技术手法,以及《黄土高天》中所采用的真实场景取景等,都让电影更具代入感和现实感。同时,新世纪农村电影也开始注重对细节和情感的刻画,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二)新世纪农村电影的地域分布和特点

新世纪农村电影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在中国农村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例如,河南、湖南等地都是新世纪农村电影的重要制作地区,当地经济水平、文化底蕴以及电影产业发展水平虽然不算高,但能够提供较好的拍摄条件和制作支持,也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此外,这些地区的电影市场具有一定的观众基础,为农村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新世纪农村电影还存在一些地域特色。其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电影更多地关注乡村的民生问题,例如《白鹿原》围绕着农民生活的疾苦和家庭情感展开。而东北地区的农村电影则更加关注乡村的历史与文化,例如《智取威虎山》讲述的是解放军一支骁勇善战的203小分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土匪座山雕斗智斗勇的故事,将东北剿匪那段时期的历史再度带到观众眼前。此外,有些在农村地区拍摄的电影并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或者是涵盖了多个地区的故事。这些电影的制作和故事情节并不局限于某个地域,而是通过对农村现实生活的深入挖掘,呈现出全国农村的共性问题。

中国西部地区的农村电影发展较好,如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农村电影制作公司努力推动当地农村电影的发展。虽然这些地区经济水平相对不发达,但是拥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这为当地农村电影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新世纪农村电影在东部沿海地区也有一定的发展。虽然这一地区的城市化程度较高,但是仍然有相对落后的农村。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电影主要以描写农村生活、传承乡土文化为主。例如,《春天的马拉松》跳出农村电影常聚焦的扶贫帮困主题,将浙江东部乡村美丽画卷全景呈现给广大观众。

二、新世纪农村电影主题的分类

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题材影片发生不少变化,有技术革新带来的画质改变,也有与时俱进的主题变化,而主题变化则是农村题材影片所特有的改变。②

(一)农村生活类电影

农村生活类电影是一类反映中国农村日常生活的电影。它们通常通过刻画农村人物和事件,表现出农村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人情世故等内容。这类电影往往采用较为传统的叙事手法,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角色的塑造。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农村生活类电影也在不断地改变。一些电影制作人开始注重对农村生活的现代化表达。此外,一些农村生活类电影也开始关注更为深入和细致的农村现实问题。农村生活类电影通过对农村现实生活的真实表达,引起观众的共同关注和共鸣,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现状。

(二)农村题材电影

农村题材电影是指以农村生活为主题的电影,通常涉及农村社会、农民生活、土地问题等。这类电影以真实反映农村生活为主,注重探讨和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其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如张艺谋执导的《活着》、陈凯歌执导的《黄土地》等。在新世纪,农村题材电影不断推陈出新,不仅延续了传统农村题材创作,更对农村生活进行了多方位展示和刻画。比如,2004 年上映的《天下无贼》虽然讲述的是一起火车上的抢劫案,但其中大量场景都发生在农村,充分反映了农村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题材电影的主题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近年来,一些具有农村特色的现代题材电影逐渐兴起,如2018 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虽然主要讲述的是非法药品买卖的故事,但其中也描绘了贫困农村人民的生活状况。农村题材电影在新世纪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让观众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农村的生活和文化,丰富了农村电影的题材,提升了其艺术表现力。

(三)乡村振兴类电影

随着国家政策的优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类电影逐渐兴起。这类电影以展现乡村振兴的现状、问题和成果为主要内容,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视觉效果,展现出农村各个方面的发展成果。这类电影的主题涉及乡村旅游、农业科技、农村建设等多个方面。2020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通过描绘5个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乡村的变化。其中一个故事讲述了某个村庄通过发展农家乐和旅游业实现了乡村振兴,另一个故事则讲述了某个村庄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了现代化农业。通过这些故事,电影向观众传递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乡村振兴类电影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所创新。一些电影将新媒体技术融入电影制作中,采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性和观众的参与感。然而,部分乡村振兴类电影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电影夸大了乡村振兴的成果,忽略了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带有一定的盲目宣传性质。同时,一些电影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和表现不够深入和准确,缺乏真正的创新和突破。乡村振兴类电影在展示乡村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现实,表现农村发展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真正达到以影像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的目的。

一是成立水库安全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县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推进工作。制定《龙游县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研究确定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任务,协调解决改革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各乡镇(街道)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推进本地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改革工作。二是设立水库管理局。2011年初龙游县在全省率先成立水库管理局,定为副科级事业单位。负责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县大中型水库的发展规划和工程管理措施,大坝工程安全运行管理,编制并执行水库控制运行计划和防汛防旱,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和供水调度。

(四)农民工题材电影

农民工题材电影是指以农民工为主要创作对象的电影,其中涉及农民工生活、工作、心理等方面的题材。这类电影的出现与我国城乡结构的变化密不可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向城市谋求生计,同时也带动了这类电影的兴起。例如,2008年上映的电影《农民工》就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片讲述了一群建筑工人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进行抗争的故事,揭示了工人群体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社会问题。农民工题材电影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另一方面展示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奋斗和成长,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五)农村文化类电影

农村文化类电影是近年来农村电影中出现的一个新类型,它通过对农村文化的展现,呈现出农村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展示农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这类电影旨在让观众了解农村文化的丰富性,增进城乡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农村文化类电影的代表作品之一是2018 年上映的《阿拉姜色》,该片讲述了青藏高原上一个身患绝症的年轻母亲执意要去拉萨朝圣,丈夫与儿子陪她踏上了为前夫尽遗愿的拉萨之旅的故事。这部电影以生动的形式展示了西藏的自然风光和藏族文化,深入挖掘了农村文化中人性的美好。总的来说,农村文化类电影在展示传统文化的同时,还着眼于当下社会现实,通过呈现农村文化和现代生活的结合,让观众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三、新世纪农村电影主题的表现形式

(一)农村电影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

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是农村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现农村主题的核心。故事情节和角色刻画直接关系到观众对电影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体现出导演对农村题材的理解和处理能力。中国农村电影自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现了一批以表现“出走”为主题的影片。③下文从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两个方面探讨新世纪我国农村电影主题的表现形式。

首先是故事情节的表现。农村电影的故事情节大多以真实的乡村生活为蓝本,讲述农民的生产生活、家庭矛盾、乡村建设等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电影的故事情节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近几年,随着农村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些电影开始将重心转向农村的发展和建设。例如,2017年上映的电影《十八洞村》以农村贫困村庄的整改为主线,讲述了退伍军人杨英俊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带领杨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故事。这样的电影不仅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也增强了人们对乡村振兴的认知。

其次是角色塑造的表现。农村电影往往更注重塑造人物的真实性和普遍性。角色形象的塑造不仅要具备情感和精神的共鸣,更要具备生活的现实感。部分传统农村电影将农民塑造成单纯、善良、勤劳朴实的形象,缺乏真实性和多样性。而新世纪农村电影尝试突破这种单一的刻板印象,刻画出更加真实、立体、多样的农民形象。这些角色形象因具有多样性和真实性特征,更能让观众感同身受,从而对电影的情节和主题产生更深的认同感和共鸣感。

新世纪农村电影在故事情节和角色刻画方面呈现出更多的创新性和多样性,更加生动地展现出农民的丰富内心世界和多元化的生存状态。这也为农村电影赢得了更多的粉丝和支持者,推动了农村电影的发展和壮大。

(二)农村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

1.传统影像语言的运用

在新世纪的农村电影中,传统影像语言的运用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运用光影、画面构图、摄影角度等手法来表现情节、人物形象和气氛。在表现农村题材时,这些传统手法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农村的本色与特点,使影片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和情感。首先是光影运用。通过对光的把握和运用,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气氛。在新世纪的农村电影中,光影的运用更加细致和精准。比如,在《太阳照常升起》中,电影运用了清晨的阳光,展现了一个农村小镇的安宁与和谐。其次是画面构图。不同的画面构图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主题。在新世纪的农村电影中,画面构图的运用更加灵活多变。比如,《千里走单骑》运用了“一物一景”“半人半景”“大视角”等手法,使影片画面生动有力,让人难以忘怀。最后是摄影角度。不同的摄影角度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主题。在新世纪的农村电影中,摄影角度的运用同样更加灵活多变。比如,《山楂树之恋》通过对主人公面部的特写,表现出她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新世纪农村电影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构图、色彩和光影的运用,为农村电影创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这些艺术手法不仅可以增强电影的观赏性,也为电影传达更为细腻的情感和思想奠定了基础。

2.影像表现手法

除了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影像表现手法也是农村电影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世纪农村电影中,影像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第一,画面的构图是影像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世纪农村电影中,画面的构图更加注重场景的选择和背景的呈现。例如,电影《天注定》中的开头场景,通过风景的展示,将影片的主题和氛围引导给观众;电影《春天的田野》通过鸟瞰镜头和大景特写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农村的美景和生活细节,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第二,对电影色彩和光影的运用也是影像表现的重要手段。新世纪农村电影通过色彩和光影的处理,营造了不同的氛围和情感。例如,电影《山楂树之恋》通过冷色调的运用和透视镜头的使用,表现出影片的悲剧气氛。第三,电影的拍摄手法和镜头语言也是影像表现的重要手段。在新世纪农村电影中,多样性的拍摄手法和创新的镜头语言为影片的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电影《山河故人》通过快速切换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人物心理的变化和情感的冲突。新世纪农村电影通过合理运用画面构图、色彩光影和拍摄手法等手段,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农村电影的主题和情感,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

3.农村电影的画面语言

画面语言是农村电影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世纪,随着技术的发展,农村电影的画面质量逐渐提高,摄影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村电影的画面通常采用真实的拍摄手法,突出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物的生活情境。同时,农村电影的画面也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通过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等手法,营造出具有农村特色的氛围。农村电影的拍摄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既有传统的固定镜头、运动镜头、远景、近景等,也有手持摄像等新颖的摄影方式。这些不同的拍摄手法能够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更好地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在新世纪农村电影中,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使用特殊效果和数字技术来提升电影的视觉效果。这些技术的运用使农村电影的画面更加生动、逼真,能够更好地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三)农村电影的听觉语言

音乐和配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增强电影情感、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在新世纪的农村电影中,音乐和配乐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农村电影的音乐往往融合了传统的农村音乐元素,比如二胡、琵琶等。这些乐器的使用可以让电影所表现的乡土文化更加贴近观众,增强电影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其次,在配乐方面,农村电影往往采用比较简单的曲风和旋律,这样的配乐可以很好地配合电影的情节和节奏,让观众更容易接受电影的内容。同时,这样的音乐往往比较容易被观众记住,能增强电影的观赏性,提升电影的口碑。最后,农村电影中的配乐往往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象征性。比如,描绘乡村振兴的电影往往会选用激昂的音乐,以表现农民的奋斗精神和决心;描绘乡村生活的电影往往会选用柔和的音乐,以表现农村的平和与宁静。声音在新世纪农村电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融合传统农村元素、采用简单的曲风和旋律、强化叙事和象征等手法,让电影更加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同时也能增强电影的观赏性,提升观众的口碑。

四、新世纪农村电影的未来发展

(一)农村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电影产业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政府在农村电影产业方面将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电影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其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应用为农村电影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为农村电影带来了更加新颖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在未来,农村电影产业还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一方面,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电影品质的参差不齐,可能会影响农村电影的票房收入和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农村电影的制作水平和技术含量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以适应观众多元化的需求和电影高品质的发展趋势。

(二)农村电影主题创作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观众需求的不断更新,农村电影也需要不断创新。在新时代下,农村电影的主题创作要不断追求新的突破和发展,不断挖掘农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农村人文精神,让观众看到更真实、更有温度、更有情感的农村。首先,农村电影创作要突出时代特征。农村电影要紧密结合当下的农村发展形势,反映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成就,体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成果。例如,2020 年上映的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了三个年轻人从大城市回到云南千年古寨开启创业旅程,通过电商平台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表达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呼应和赞扬。其次,农村电影创作要关注社会热点。农村电影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反映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传递正能量。例如,2020年上映的电影《秀美人生》讲述了黄文秀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参与建设,在脱贫攻坚战中全情投入、奉献自我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弘扬了时代主旋律。最后,农村电影创作要关注文化表达。农村电影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农村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当代文化形态的表达。例如,2017年上映的电影《十八洞村》不仅是一部精准扶贫的影片,还是一部湘西风土人情的文化巨片。例如,它让苗绣、苗鼓等民间文化艺术在当代得到了表达和传播,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农村电影的主题创作需要不断追求创新,突出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文化表达,通过创作让农村电影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三)农村电影受众的拓展

中国农村电影市场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不断得到政府和大众的关注,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④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拓展农村电影的受众群体。一是加大农村电影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观看农村电影。可以通过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和报道,或者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推广,提高农村电影的曝光率,增加观众的兴趣。二是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拓展农村电影的受众。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观影已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在线视频平台、网络电影院等渠道,将农村电影推介给全国各地的观众,可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农村电影。三是通过加强农村电影院线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村电影的放映质量和观影体验,吸引更多的观众前往电影院观看农村电影。可以通过建设数字电影院,推广3D、4D等新技术,提高农村电影的观影效果和观影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五、总结

新世纪农村电影经历了由小众到大众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多元化的地域分布,同时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农村电影主题,如农村生活类电影、农村题材电影、乡村振兴类电影、农民工题材电影、农村文化类电影等。农村电影的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方面有了更加多样化的创作,艺术表现手法得到了提升,音乐和配乐的运用更加精妙。新世纪农村电影在制作和推广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资金不足、市场狭窄、人才匮乏等。农村电影的受众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观众的年龄结构、消费水平和文化素质等因素不容忽视。总之,新世纪农村电影的发展表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农村电影将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更好地展现自身的独特魅力。

注释:

①田浩.结晶化与现代化:西方流行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变迁[J].当代电影,2020(08):135-140.

②李赟.新世纪农村题材电影的主题管窥[J].电影文学,2019(22):35-37.

③贾磊磊.中国农村电影中“出走主题”的嬗变[J].当代电影,2008(08):13-17.

④胡妤婷,方元,何金道,等.政府采购促进农村电影放映发展——基于中国政府采购网2013—2021年的数据[J].中国电影市场,2022(09):47-50.

猜你喜欢
新世纪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第十五届新世纪杯评奖揭晓
论新世纪大医精诚的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