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背景下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研究

2023-03-07 02:02王亚文胡好杨康
视听 2023年9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发展

◎王亚文 胡好 杨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更加明确的战略部署,即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需要繁荣发展,创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更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作品。①这些具有始创性意义的新角度新思想,擘画出网络视听行业在新时期繁荣发展的宏伟蓝图,为网络视听行业发展指明了前进道路,提供了根本准则。网络视听行业作为一种新兴文化生产传播方式,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传播,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价值引领。近年来,网络视听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进阶期,然而,囿于“监管体系不清”“低品质内容供给过剩”等现实原因,网络视听行业发展面临责任不明确、定位不清晰、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影响行业高质量发展。因此,落实网络视听行业的时代责任和功能定位,并提出有效的战略以促进行业发展,已成为网络视听行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文化强国背景下网络视听行业的时代责任

当前,网络视听行业业态创新,技术迭代,格局重塑。网络视听行业自身建设和繁荣发展的逻辑起点是明确其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的时代责任。网络视听行业承担着提升视听内容质量、坚守正确价值引领、激发文化产业创新、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增强文化传播效能等五个方面的重要责任。

(一)提升视听内容质量

作为文艺创作的形式,网络视听涵盖网络综艺、网络剧集、网络电影、短视频及网络音视频等相关形态。只有坚守内容至上原则,才能使网络视听行业发展壮大,也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创造佳绩。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倡导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健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创作高质量作品,为不断提升视听内容质量打下坚实基础。第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创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定期举办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视听产业系列沙龙,助力构建网络视听事业产业,探索视听产业工作由“建好”到“用好”的新方法、新举措,助力构建网络视听事业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第二,建立健全网络视听节目体系,带动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融合创新,提高网络视听内容的质量,通过鼓舞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和创新力,建构中国标识和中国力量。②

(二)坚守正确价值引领

网络视听行业提供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强调责任担当,对庸俗化、低俗化内容令行禁止,弘扬清风峻节。坚持正确价值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普通人的美好生活,驱动内容创新,努力制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内容。第一,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韬表示,网络视听行业应着眼技术驱动下的未来视听媒介发展,以新责任伦理来匡正新技术、新应用加速发展带来的风险,从治理的视角平衡好技术、企业、平台与人之间的责任关系,构建新型网络视听责任治理体系,促进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第二,建立常态化动态监测机制,深入推进网络视听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科学监测网络视听内容,确保弘扬正确价值观。

(三)激发文化产业创新

网络视听行业作为影视文艺的新兴力量,逐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稳步前进。网络视听行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新业态等不断为内容赋能,而“艺术+技术”也成为网络视听行业发展的热门。第一,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5G、虚拟技术、元宇宙、XR 技术等带来极致的观看体验。网络视听行业通过举办赛事评比、网络推送等市场化运作活动,前瞻性地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打造多屏联动的融媒体阵地,将优质的各类文化产品带给受众。第二,构建深度融合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打造数字文化引领地。充分发挥以内容生产为主的文化服务业带动政府和社会实现协同发展的作用,发挥网络视听行业覆盖区域广、创收能力强等优势,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的联动效应,通过搭建三者之间的互动平台,不断增强文化类艺术创作的“思想+艺术+技术”表现形式,合力推进打造文创业态新势力。

(四)推进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视听行业的广泛参与,网络视听行业作为联系人民精神消费的纽带,在推动网络文化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责任。网络视听行业因其自身具有的文化特性和内涵,担负着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传递中国价值理念的责任。第一,地市级媒体作为党的重要舆论阵地,在传播党的声音、引导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鼓励更多力量参与到融媒体中心建设中来,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发挥专家的智囊作用,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与业务合作,共同开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第二,确保网络文化活动的多样化开展。网络视听行业内相辅而行,积极配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工作,对基层地市级媒体的运行起到示范作用,各级政府部门通力合作,保障人民群众多元化网络文化需求。③

(五)增强文化传播效能

文艺作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形式之一。必须确保文艺作品的正确舆论导向,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带给观众温暖的前行力量,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打破文化壁垒,翻越文化鸿沟,要注重对中国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逻辑进行有效挖掘和准确表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比如,由咪咕自研技术打造的5G冰雪之队(谷爱凌、徐梦桃、隋文静、韩聪、任子威的数智人)突破虚拟和现实的分界线,提供了“音乐+冰雪”元宇宙沉浸式互动体验;装置艺术家林万山与青年歌手张艺兴跨界合作的歌舞《飞天》以现代艺术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符号”与“科幻感”的碰撞;网络剧《你是我的荣耀》主演杨洋、迪丽热巴对话英雄航天工作者,剧中的于途和现实中的于途跨次元相遇;XR技术还原《烟火星辰》中的宇宙星海……《中国梦·我的梦——2022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也是“艺术+技术”的一次生动展示,呈现了网络视听行业前沿的新观感。⑤“艺术+技术”的模式为网络视听行业打开了意象空间和表达空间,增强了具有中国色彩的网络视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文化强国背景下网络视听行业的功能定位

发挥网络视听行业的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该行业的功能定位,处理好其与政府部门、市场以及人民群众的关系,共同面向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形成方向一致的互补局面。

(一)扩充业界多元容量,规范引领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网络视听行业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不断推进,4K/8K、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步升级推动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不断创新VR、AR、MR技术的沉浸式、互动式等视听内容形态,扩大新模式、新场景的媒介使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应更好履行职责、壮大宣传文化阵地,作出更多新部署,网络视听节目需传播主流价值观,既要做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表达“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视角。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对外合作与国际传播处于国际交往和舆论斗争的最前沿,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既自信自强,又谦逊谦和,广交朋友、严守纪律,把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职责落到实处。

(二)激发网络市场潜力,拉动经济增长

网络视听行业可与政府进行多种模式的联合办赛,推动文化消费,促进网络视听市场经济效益的提升。作为提供文化产品的行业,网络视听行业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基本规则。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⑥截至2021 年12 月,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基站数量达142.5万个,这些基站为我国网络视听行业向超高清、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同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建设了“中国联合展台”线上平台,集纳了100多家影视机构在线上传播中国故事,不断拓展国际传播平台,还实施“视听中国——美丽中国”海外播映活动,在不同社交媒体、多国电视台等渠道播出。⑦主流媒体和网络视听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创新思路举措,不断完善行业体系,网络视听文化的增长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满足群众的文艺需求,提升美好生活精神需要

文化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了文化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战略定位。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愈发需要高品质视听内容来满足其美好精神文化需求,网络视听行业不断提升文化内容产出和服务质量水平,以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参与感。⑧例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18家重点网络视听平台联合承办的以“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2023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由800多位演艺人员参演近50多个节目,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十年发展成就、百姓幸福生活、英雄模范人物等内容,展现了新时代网络视听行业向上发展的精神面貌。活动上线24 小时便达到18.86亿次点击量,主流媒体给予此次活动高度评价。⑨

三、文化强国背景下加快网络视听行业建设的策略选择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锚定了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为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加强网络视听行业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划。立足于我国文化发展的新方位上,应加快网络视听行业建设步伐,进一步发挥网络视听行业的作用,并为之谋划全面高效的发展新路径。

(一)推进“艺术+科技”制播模式,拓宽创新企业传播渠道

“艺术+科技”模式能对网络视听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科技的特性需要其创新常态化。首先,完善优质内容输出机制,促进交互式、服务式和基于场景的沟通传播。其次,加强数字科技的支持和领航作用,提升主流媒体文艺创新设计和转化的能力,重塑作品编辑流程,建设网络平台终端,完善管理方式,提高内容生产力,加强版权保护,创建媒体资源数据库。再次,通过数字化手段使网络视听文化得到更好的可视化呈现,强化视听新技术在内容输出、新媒体建设、用户体验、综合服务、安全发展等各方面的创新实践。最后,持续推进“艺术+科技”制播模式,深刻改进网络视听行业的内容制造、高质量输出、多渠道传播等环节,不断推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5G通信技术、物联网传感器、空间计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带动网络视听行业全产业链升级。

(二)完善制播内容审核制度,优化企业社会责任监测体系

协调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的关系,建立健全以高质量内容为基础的网络视听传播体系。创新媒体格式、传播渠道和运营体系,强化用户连接的黏性,发挥制度优势和市场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竞争力。推进不同网络视听产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加强网络视听作品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网络视听行业应加强人工赋能内容制播、审核、监测监管等。将网络视听现代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融汇在一起,建立更好的网络视听创新激励机制和以正确价值引领为导向的作品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网络视听作品创作标准与规范、网络视听伦理道德与知识产权、科研诚信等保障机制。

(三)鼓励多业态联动的开发模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加强科企协同、社学融合、省部合作,有效提升多业态联动的开发模式,打造一批网络视听作品研究和视听产业创新中心,促进政、研、企、校结合,创作精品网络视听作品,提高核心文化产品在文化贸易中的份额,将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传输到海外。比如,近年来,芒果TV不仅将版权综艺节目发行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还发行到日本、韩国、越南、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司的支持下,芒果TV于2018年在中国香港上线了国际版App。截至目前,芒果TV 国际版App 已覆盖全球150 个国家和地区,下载量达1.1亿次,实现了7种界面语言应用,涵盖18种多语言字幕。视听产品走出去品牌项目“电视中国剧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落地数量已达62个。由此可见,应鼓励国家网络视听行业平台联合中国文化品牌创制,融入中华文化内涵,打造外宣精品。

四、结语

推动网络视听行业发展、实现网络视听行业新作为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视听行业应以艺创品的形式传递党的声音,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提升视听内容质量、坚守正确价值引领、激发文化产业创新、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增强文化传播效能等方面的时代责任,找准网络视听行业与政府部门、市场以及人民群众三者间的功能定位。实现网络视听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便是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视听行业建设策略。

注释: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②彭锦.从正名立规到繁荣发展——网络视听行业发展十年[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10):10-13.

③陈丛刊,熊颖.责任·功能·策略: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20(06):14-17.

④光明日报编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N].光明日报,2022-09-08(006).

⑤章玲.科技感融入艺术表达——记中国梦·我的梦:2022 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J].广播电视信息,2022(03):12-13.

⑥李明毫.我国文娱领域综合治理的政策逻辑与未来趋向——基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政策的分析[J].现代视听,2021(11):5-8.

⑦祝燕南.呈现广电全媒体发展新突破透析行业发展大趋势[J].传媒,2021(20):15-18.

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2-08-16.http://www.gov.cn/zhengce/2022-08/16/content_5705612.htm.

⑨章玲.主旋律与正能量凝聚网络视听行业——记奋进新征程:2023 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J].广播电视信息,2023(02):9-11.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