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交融视角下的中国结饰艺术探析

2023-03-07 03:50刘雪茜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
天工 2023年32期
关键词:结绳玉佩吉祥

刘雪茜 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

中国结饰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也非常深厚。最初“结绳记事”就是用结绳来记时间、人数、事件,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通过结绳的位置和形状来表达不同的含义。在中国古书上有记载:“结绳为约,大事大结其绳,小事小结其绳。”这种用结绳来记录的方法,并不是中国人独有的行为。在古埃及、波斯、非洲、美洲都有着相同的结绳记事的记载,一直到现在,北美的印第安人、我国西藏地区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这种传统的记事方法。《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意思是上古时代没有文字,人们用结绳来帮助记忆一些约定,在远古没有形成文字,社会制度不完善的时期,“结”或多或少包含有一些契约的意味。中国结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形态样式、装饰风格和文化内涵,如结盟、结婚、结合、结缘等。中国人自古就对“结”非常喜爱,并因为结饰能赋予装饰一种和谐、吉祥的美好寓意,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缔结良缘、结发夫妻,蕴含着人们对美好婚姻生活的愿望并传递着中国式表达情感的方式。从目前考古中发现,能存留下来的结饰实物是非常稀少的,这主要是和结饰所使用的材料有关系,早期的结饰多用藤、麻、棕、竹等植物类材料打结制成,不易存留。例如考古发现的结饰实物,甘肃敦煌出土的织品结绳残件(见图1),从这件考古出土的结饰残件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中国结饰复杂的结体,结饰耳翼部分的编结富于变化,有数个酢浆草结组合而成花瓣状叠压,使得这个结饰极富装饰性。我们更多的时候会从一些历史文献资料、石刻造像、画像石、青铜器、陶器、玉器和古代绘画中看到结饰的造型特征。例如从一些古代绘画中看到结饰在古人的居家生活中的展示,如《宋真宗后坐像图》的龙椅把手上挂着编织精美的结饰(见图2),结饰工艺复杂,造型秀美,从中也能够看到在当时结饰装饰的风尚非常的盛行,这种结构对称又富于变化的结饰造型样式,是中国结饰造型和纹样的重要装饰特点。“结”字谐音“吉”,寓意“吉祥”,映射出了中国重要的吉祥文化的特征,它凝结着中国的人伦情感、生命意识、审美情趣,这种形式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其深层含义在于群体对社会和谐的价值追求。

图1 甘肃敦煌出土织品结饰残件

图2 宋真宗后坐像图

一、中国结饰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

中国结饰的典型审美特征就是对称性。对称性的装饰风格使结饰的各个元素之间紧密联系,形成环环相扣的一个整体。结体中央紧实不宜松散,结饰的形状排列左右对称,多种基本结的编结可以相互组合,编结规则上排列有序和谐,视觉美感上稳定完整,使其呈现出富于变化又有很强的装饰审美特征。结饰组织结构的主要成分为核心结体,结体外围有耳翼和耳圈,结体和耳翼线路自然流畅,连续不断,有合有分。中国结饰的编织线路非常复杂,通常通过一根线绳的“绾、结、编、绕、穿、抽”等多种结绳技艺按照规定的编制线路循环有序地编结而成,结饰造型在视觉装饰上主次分明、节奏感强,一个简单的结子通过编结方式的改变聚散、叠加、抽离,可以变换出多种纹样的结饰,摆列自然悬垂,非常适合悬挂在室内家具或日常随身佩戴在身上。中国结饰的另一个特点是有较强的实用功能“结缨系带”, 使结饰既具有装饰功能又具有实用功能,其造型的发展和变化与中国衣冠服饰和儒家的佩玉文化密不可分。儒家倡导君子以玉比德,“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结绳佩玉的装饰功能也成为结饰的一大特征。特别是儒家礼乐制度对它的影响深远,古人佩戴的组玉佩由多达数十件的玉件组合而成,玉件之间都是用绳穿系打结而成,这促使结绳的技艺愈发成熟。中国结饰的重要造型如绶带结、祥云结、万字结、十字结等基本形制,在隋唐以前就已形成并被广泛应用在服饰和日常生活中。隋唐时期是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阶段,结饰也在这一时期发展出更为复杂的编结技法,例如左右轮结、十字结、酢浆草结、团锦结、祥云结等,到了辽金时期多元文化的交融又演变出了盘长结、藻井结、蛇结、发饰结等结饰造型。后期还有一些结饰的绳结线路造型有明显的形状和特殊的象征,例如寿字结、喜字结、蝴蝶结、盘长结、方胜结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造物理念和审美特征。这些结饰在使用上或与玉佩相系,或与服饰相连,又或者是和一些器物搭配在一起,结饰造型越多越长代表着吉祥寓意越多,福寿绵绵不断,层层堆压的吉祥结、绳结如花团锦簇一样包裹着的团锦结、环环相扣的方胜结、有始有终的盘长结,结必有意,意必吉祥,成为中国文化符号的经典特征。

借物象征的手法构筑了中国结饰文化的内涵体系。一结一个名称,大多带有丰富的美好寓意。历代诗词名家也多有用结饰名称借物抒情的习惯,如“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人们最为熟悉的唐代诗人李白,在他的诗中有云“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唐代刘禹锡的诗文中有“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经常在诗词里出现的同心结(又称为“双钱结”),在后来的许多文献记载和诗词中都可以看到用这个结饰名称来表达思念爱慕和祝福祈愿的句子。“双钱结”带有中国结饰最基本的形制构造基因,据说这个结饰与华夏民族的起源息息相关。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山东微山县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汉代画像石,其中在一个“伏羲女娲和西王母”的画像石中,伏羲女娲人身蛇尾,蛇尾相交盘结成一个结饰的纹样,这个纹样有着双钱结最初的结构意味。伏羲女娲用身体相缠成结的图像,传达了结绳繁衍子孙的寓意。“方胜结”这个结饰也和中国神话里的西王母有关联,胜是一个首饰的名称,方胜据说是西王母头上戴的一个饰物,形状如两斜方互相联合,方胜结的结体线路相互紧实地勾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斜方形状。“盘长结”是中国结饰最经典的标识,这个结饰在英文中称“Chinese temple knot”,字面的意思是“中国庙宇结”,从中不难延伸出的含义是盘长结是来源于中国庙宇里菩萨造像中呈现的结饰。如麦积山的六朝时期菩萨造像的腰间饰带上系的绳结纹饰,在众多的寺庙佛像中都能看到类似盘长结的结饰,这些结或是系住装饰在衣服上的玉璧、玉佩和玉环,或是系住袈裟,又或者作为装饰系住飘带。总之,如果留意中国庙宇里的佛像,总能找到这种意味的结饰。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演变,结饰的造型多少会有些不同,但是基本的形制特点一直传承至今,结饰中喜庆祥和的文化寓意,也是中国结饰重要的构成因素。

二、中国结饰艺术的“多元一体”

中国结饰具有多元文化交融和跨文化交流的特征,多元文化的发展脉络正是中国结饰依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缘由。中国结饰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既具有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又蕴含着佛教文化里和谐如意、祈愿吉祥的寓意。首先,华夏民族崇拜玉石,用绳结装饰玉石的历史一直传承至今。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从周代开始的佩玉风尚一直延续到今天,用绳结装饰玉佩不仅促进了中国结饰文化的传播,使结饰的造型和内涵日益丰富,还传递着美好寓意和祝福,成为传承东方审美理念的载体。中国结饰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更为重要的是结饰被儒家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成为一种传递祝福、传递温暖的文化传播符号。儒家先贤把修身养性的道德融入玉石之中,让玉石成为道德的标徽,而连接美玉的绳子也带有深厚的吉祥寓意,玉石与结饰纹样的融合赋予了其特有的文化表征。例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枚绳纹玉佩是用上等的和田玉料雕刻而成,玉佩整体上是一个基本的平结,玉佩中心部分是一个双钱结(见图3),在汉代用如此优质的玉料来雕刻一个绳结的造型,并不是为了单纯地展示结绳纹样之美,更多的是因为结绳纹饰的内涵和玉石的人文内涵融合成为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特色之一。其次,这种玉石和结绳纹饰的融合在许多出土的玉佩饰中都有体现。在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舞马衔杯纹银壶”上,錾刻的舞马的脖颈上就系着由绶带编结成的由酢浆草结演变而成的团锦结(又称中国蝴蝶结)。这个结饰的出现代表着这个器物具有祝寿纳福、幸运吉祥的寓意,不同的结饰形态表达着不同的主题,有寓意长寿、双喜、如意的盘长结、如意结、同心结,有传递爱情、浪漫、好运的桃花结、曼陀罗结等。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就是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器物、配饰中慢慢培养起来的。结饰大多搭配在服饰和绶带上,或是系上玉佩随身佩戴,或是作为表情达意的信物予以馈赠。结饰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在日常的结绳系带中引导着人们的美好情操,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和思想品格。中国哲学讲究“天人合一、阴阳相生,生生不息”,结饰文化从最初的形成到发展都暗合着中华民族最原始和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和美学意识。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需要具有支撑起各民族回忆和价值认同的符号性视觉语言,中国结饰毫无疑问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图3 结饰玉佩

三、结束语

中国结饰艺术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演变,依托于中华多元文化融合的生命共同体,在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互相借鉴中愈发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不同历史时期备受人们的喜爱。多元融合、百川汇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让古老的中国结饰文化在如今依然焕发着璀璨的光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地理位置的不同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结饰具有多元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中国结饰除了功能属性外,还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礼仪性、装饰性和文化性。这些都是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挖掘整理、合理开发利用的地方。梳理和研习中国结饰文化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让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停留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审美观念中,而是随着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而逐渐向外传播,让古老的中国结饰文化继续焕发新的光彩。

猜你喜欢
结绳玉佩吉祥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结绳:串联古今的艺术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陈述古墨钟破奇案
浅析针织的起源和发展
彰显丝路文化与爱情的绣花玉佩荷包
结绳计数
冰盒电池
时光穿越之旅